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小村轶事(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小村轶事(散文)


作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童生,854.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5发表时间:2018-09-11 16:11:01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那种老式的屋檐、老式的瓦房,已经很少见了,麻雀的生存空间也大为狭窄。从前,人之无情,雀何以堪;如今,人之有意,雀谁与归?
  
   十、上房揭瓦
  
   土豆花开的时候,麻雀就开始孵蛋了。从麻雀叽叽喳喳地絮窝开始,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对上房揭瓦掏鸟蛋就已经觊觎好久了。那时我们小赵家只有生产队有瓦房,但是房顶一但上人,半个村子都能看到,大人们是不会允许孩子们上房揭瓦的。曾经有一次我们才登墙头上房,就被队长田宝国发现,从房下扔土块让我们下来,鸟蛋没掏到,还挨了顿骂。
   一个礼拜天,赵三、吴大春我们三个一合计,柳家中学都是瓦房,麻雀做窝多,又僻静,正是掏鸟蛋的好去处。中学房屋没墙头可上,赵三就从他家把梯子偷出来,我们三个抬着梯子兴匆匆地来到中学院里。我们选准第二趟房中间的瓦房,把梯子架到北墙,正要往上爬,校长董万德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大喊一声,不许上房!我们三个立即撒丫子跑开了。董万德追了几步追不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们越过矮墙,逃离校园。
   我们正在庆幸侥幸脱险,如果当时已经爬到房上,就肯定被抓了,赵三忽然一拍大腿,不好,我家的梯子丢在那了。我和大春说,别要了,回去肯定挨抓。赵三不干,说他爸知道梯子弄丢了,会打他半死。让赵三自己去找董校长要梯子,他又不肯。我和大春只好硬着头皮陪着赵三回到校园。我们一看,梯子已经斜立在校长办公室窗前。董万德从办公室里看到我们三个探头探脑地,就出来把我们三个揪到办公室,对我们一顿训斥,又让写保证书,站了好久,这才放我们回家,梯子也还给我们了。抬着梯子回家路上,我们三个议论说,再过两年就升中学了,老董头会不会报复。又说,不会的,看他那么大年纪了,过两年就退休了。结果是,过了两年,我们都从赵家小学升入中学,董校长根本没提这事,也许没当回事,也许早就忘记了。一直到初中毕业,董万德也没退休,还是继续当校长,后来又调到沟帮子三高当高中校长,很多年之后才退休回乡养老。儿时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
  
   十一、民间正骨
  
   柳家中学,位于小赵家屯和大赵家屯中间,距我家只有大约三百米的路程。而我童年就读的赵家小学,反倒离家稍远一些,在大赵家屯中间的位置。柳家中学有一个阔大的操场,四周绿树成荫,体育设施也较多。因此,童年时,每逢假日,小伙伴们就经常去离家既近又好玩的柳家中学去打闹嬉戏。
   一天午后,我和孩子头王福林、赵三赵志双、大眼珠子李国库等童年玩伴在柳家中学操场玩逮人游戏。中间休息时,我双臂吊在篮球架的横梁上打悠荡,身体正晃荡呢,王福林猛然在我后背上推了一把,我登时双手脱离横梁,身体悬空,然后重重摔在地上。落下时,左胳膊肘先着地,当时也没觉得疼痛,只是有些麻木,但起来时左臂却不能活动了。他们几个也无心再做游戏,一起送我回家。送我到当街,就都做鸟兽散了。姥姥正在我家里,向我问明情况,动动我的胳膊,这时,我才感到左胳膊钻心似在疼痛。姥姥说,肯定是错骨缝了。于是对王福林大为埋怨一番,什么不懂事了,欺负比他小的,惹事了又不敢来家道歉,并叮嘱我下次别和他玩。姥姥说,错骨缝不能隔夜,隔夜就端不上了。于是,草草地吃了几口晚饭,就带我去尚驿站找人端骨缝。
   尚驿站,是夏家屯的一个自然屯,距我家二里多地,隔着一条县道。尚驿站在县道南,小赵家在县道北。那里有一个老老太会正骨,姥姥认识她。姥姥带着我进入一座茅草房,炕头坐着一个慈祥的老奶奶,笑咪咪地问明情况,然后她挪到炕沿上,让我站在她面前。老奶奶把住我的左胳膊,说,孩子,让奶奶看看,别怕,伤得不重,一会就好。话音未落,我隐约听得咯巴一声,错位的关节就被端上了。胳膊马上就能活动了,也不疼了。姥姥看到外孙子的伤被治好了,很是高兴,问,多少钱?老奶奶说,前后屯住着,要啥钱,领孩子回去吧。
   第二天,姥姥把自己家和我家的鸡蛋合在一起,凑了一小筐,用草末蓄上,给那位老奶奶送去了。回来时,姥姥说,这是规矩,人家不要钱但不能不答谢,这鸡蛋本应该让王福林他妈给拿,要不是两家有亲戚,我非找他家要去不可!
   王福林是我老舅爷的二儿子,论辈份我得叫二叔。
  
   十二、王洪达墓
  
   出小赵家屯往东南五百米,就到了新河的南大桥。南大桥以东,复有一漫水桥,过漫水桥,在左侧的草甸子中,有一座被荒草埋没的土坟。坟前立一块破旧的木牌,上面用红色铅油写着五个大字——王洪达之墓。
   从我童年记事时起,到离开家乡来外地工作为止,记忆中,这个写着红字的小木牌,就始终插在那座几乎看不见拱土,也从没有人来祭奠过的荒墓旁。
   之所以对王洪达三字这么熟记于心,是因为在当时,王洪达之墓成了我们儿时玩伴们心目中的一个地名,一个座标。劳改四大队,田多,树多,水多,沟沟坎坎多,儿时的活动,大多集中在那片土上。每当去那里打鸟、捉鱼、挖菜、拾荒、拣柴,一过南大桥,就会看见和路过那座并不起眼的荒坟。
   在那个年代,尤其是文革时期,是不允许为故去的人树碑立传的。而王洪达死后,居然有一木牌权当墓碑。王洪达何许人也?
   据知道一些内情的长辈讲,王洪达原是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因为散布反动言论被判劳动教养,并被取消了城市户口。在高山子教养院(现在的高山子监狱)服刑期满后,就地安置,安排在砖场就业。砖场位于前边说的漫水桥东北二百多米的地方。
   当时人们对于这种劳教释放犯的称呼是“就业工人”,就业工人比照其他工人,是倍受歧视的。对王洪达在砖厂的工作表现,人们不得而知。但是,发生在六十年代的一件事,却使他一时成为了使人敬佩却不被宣扬的英雄。
   那一天,王洪达正在砖厂工作,有一些教养犯在管教的监视下,在机器前脱毛坯。忽然听到有人喊:“犯人逃跑了,快抓呀!”王洪达一抬头,看见有一个犯人跑过来。王洪达身边不远处,就是一大片高高的玉米地,犯人只要一进玉米地,就很难抓捕了。王洪达不容多想,上前拦住犯人。犯人威胁说:“让开,再不让开我动手了。”王洪达的回答是没有让开。犯人从地上拣起一块砖头,恶狠狠地向王洪达的脑袋砸去。王洪达死命抓住犯人不放,直到犯人被赶上来的管教抓住。而王洪达却倒在了血泊中。
   从此,在县道边,在漫水桥一侧的荒草甸子里,就有了一座孤坟和一块鲜红的木碑。
   多年之后,我再次回到家乡,车辆驶在宽阔的大路上,路过南大桥,漫水桥已不复存在,曾经是桥的位置,已经铺成了厚实的路基。当年那片荒草甸子,都已开发成为了田地,种上了玉米。而王洪达之墓,从此永远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了。

共 792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村轶事十二件,作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那是童年的记忆,那是生活的故事,那是典型的沉淀!生吞泥鳅吃的劳改犯;为了挣酒钱裸奔的车老板;生擒野兔的童年趣事;落后就要挨打的劳改犯规矩;小鸟依人的小麻雀等等,非常地生动感人!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选材典型,故事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历史的厚重感!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9-11 16:12:11
  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选材典型,故事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历史的厚重感!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09-11 23:34:57
  农村轶事娓娓道来,品读赏心悦目如同身临其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