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囚鸟(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囚鸟(小说)


作者:百合凌波 童生,692.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7发表时间:2018-10-19 22:13:24
摘要:徐爱娣和李大海终于从钱笼子走了出来,笑容洋溢在脸上,一言一行再也没有了发火的冲动,更多的是互相的尊重。有一天,李大海笑着对徐爱娣说,老伴,我们去拍张婚纱照吧。徐爱娣笑着点点头,一轮红晕染着她的脸颊…… 


   天色昏暗了下来,晚饭的时间到了。徐爱娣搬出五六碗蔬菜和荤菜,一一摆放在西餐桌上,过了一会李大海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袋文件资料,用档案袋装着,外面裹着塑料袋,他站在门口脱了皮鞋。徐爱娣接过他手上的东西,递给他一双拖鞋。换了拖鞋后,他进入客厅,坐在沙发上拿过茶几上的几张报纸翻看了几眼,接着起身来到餐厅,坐在餐桌椅子上。一个小酒杯已倒满了太雕酒,他就好这口酒。他啜了一小口,酒在喉咙里润了一会,才慢慢地咽下去。
   “今天晚上你的菜做多了,才两个人为什么要烧六只菜?又浪费了。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吃不了要倒掉的。”李大海铁青着脸说。
   徐爱娣没应声,在心里嘀咕了一下,“真烦!倒掉就倒掉!”
   李大海喝完酒,站起身去盛饭,看见电高压锅里的米饭软绵绵的一大锅,他就狠狠地扔了勺子,大声地说:“饭烧得这么烂,又这么多,你怎么回事?最近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说完这句话他生气地看着徐爱娣。
   徐爱娣这下也火了,把锅盖上后,说:“嫌这嫌那的,要吃自己做去。从明天开始,咱俩各做各的饭。你喜欢吃什么样子的,自己弄去!”
   徐爱娣没吃饭,也不再理睬他,一个人下楼去了附近的公园。
   她坐在公园的木椅子上,看着悠闲散步的人们,想着心事,想着陪李大海走过的路,眼里便溢出些泪花来。
   上个星期天两人又为了芝麻大的小事吵了一架,关于过年回不回乡下的老家走亲戚。徐爱娣主张今年不去李大海的老家,因为自从进城以来,他们每年都去乡下给李大海的兄弟姐妹拜年,但李大海的亲戚却一个也没来他们家里拜过年。
   “今年我们就不去了,从来没有来看过我们,说起来你还是大哥呢?”徐爱娣不满地大声嚷嚷着。
   “我们家的亲戚可从没借过钱,你们家的亲戚借了十年也不来还。”李大海也很生气地说。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来回吵着。吵到最后,徐爱娣冒着大雨去妹妹家讨回了那笔借了十年的欠款五千元。回家后,被儿子说了一顿,“妈,你也是的,小姨家是因为没能力还,要还早就还你了,你干嘛跟爸爸较真,跑去这么远的路去讨?”
   李大海显得很开心,跟儿子说:“如果我们不吵架,你妈是不会去讨的,这样也好,总比没讨回要强,只是五千元钱到了现在已不值几个钱了。”徐爱娣听在心里五脏六腑都像绞着一样痛。这个吝啬鬼、守财奴,亲戚朋友都让他得罪光了!
   徐爱娣下了楼,李大海的心里窝着火,以前的自己也总是这样,看不惯的事情大嗓门也是这样大声地吼,然而这段日子徐爱娣的脾气好像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大海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茶杯他喝了一小口,心里又在想:建立一个家不容易,不节约着点,日子能过得踏实吗?
   他收拾起桌子来,把吃剩的几碗菜全部放进冰箱里。
   李大海在一个国企做管理工作,快到退休年龄了,还有一个多月就可以结束他的工作生涯。他是个很勤奋的人,在没退休之前就找好了退休后发挥余热的地方,去一个民办学校当后勤管理人员。
   窗外已是暮色沉沉,徐爱娣还没回家。李大海把手中的一大袋资料重新整理完了,也不见她走进屋来,不由地担心起来。他决定先去附近的公园找找。
  
   二
   李大海拿了一包烟放进短袖衬衣的上衣口袋中,抽出一支,点着了,边走边吸着。他的脚步跨得很大,这与他平时风风火火的急性子脾气很有关系。
   虽然是个急性子,但他在单位里是个不温不火的男人,而在家里却是个绝对的大男人主义者。
   说来话长。他在乡下做会计那年认识了徐爱娣,他只看到了徐爱娣的背影,就满口答应介绍人:“我看中了她。”后来徐爱娣就问他:“为什么你连正面都没见到我,就答应和我处对象呢?”他说:“你背影看起来很温柔,人品当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这个从背影走进李大海家的徐爱娣确实是个贤惠的妻子,很少顶撞他,对他言听计从,在外人的眼里他们是恩恩爱爱的一对夫妻。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和妻子进入这个年龄段后,徐爱娣再也不似从前那只温温柔柔的绵羊了,她的脾气这些年改变了很多,今天他就领教了她的厉害,活脱脱一只“母老虎”。
   公园里的几只灯很昏暗,桔黄色的光分散在青草和冬青树中,游人们行走在唯一的林荫小道上。小道的一旁临河,几个钓鱼爱好者正拿着钓鱼杆悠闲自在地坐在河边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
   李大海扶了扶眼镜框,睁大了眼睛往另一旁的草地上寻找过去。走了大约有五十米,他望见徐爱娣正坐在一张椅子上,旁边坐着一老头。他的心急速地跳动起来,脸上的怒气不由而生。
   他想靠近,又觉得太唐突了。他在心里说,有个老头陪她聊聊天也好,免得她心里憋屈,但转念又想,这老头跟徐爱娣是什么关系?他不敢往深处去想。
  
   三
   他站在离徐爱娣不远处的林荫小道上,正在犹豫要不要走上前去把徐爱娣叫回家吃饭,发现此时的徐爱娣已起身向旁边的老头告别,朝自己的方向走来。他假装未看见她,转身往钓鱼的几个男人那边走去。
   徐爱娣踏上石梯的时候,李大海就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
   徐爱娣踩着脚步回家,用钥匙打开门,发现李大海不在家,她把饭菜端了出来,拿起筷子挑了一口在嘴里,感觉没味道,要不是肚子唱起了空城计,她真的不想吃,这时李大海开门进来。
   李大海知道徐爱娣这会儿正生气着,跟她说话肯定不会理自己的,就坐进了自己的书房,打开电脑忙碌起来。
   徐爱娣吃完饭洗涮完毕后,拿起孙子的一件毛衣编织起来。在以前还没流行羊毛衫时,李大海身上穿的每一件精致的毛衣都出自她的手,她编织的毛衣比买来的更实用、更大方。
   为了解闷,她顺手拿起了遥控器打开了电视机。这台电视是那年为儿子娶媳妇特地买来的,可是儿子并没有搬到婚房里,留给了他俩。
   李大海的儿子李明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跟徐爱娣一样对父亲的话言听计从,从不敢有反抗的行动。
   徐爱娣看着电视,手里不停地编织着毛衣,这件毛衣她已经编织了一个星期。她特别喜欢自己的孙子,长得活泼可爱,嘴巴又甜。每当想起孙子,她的嘴就合不拢。
   李大海见她手中的毛线活未停下来,平时这个时候她总会把洗脚水端在他的面前,可等了十多分钟不见她端来洗脚水,只好自己去洗手间放水洗脚了。
   他洗完了脚回到房间躺在床上,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徐爱娣进来睡觉。
   这个老太婆,肯定有问题了,不然不会用行动来反抗的。李大海睁着双眼看着天花板胡思乱想起来。
   徐爱娣今晚破天荒地想做一回自己,她以前都是为李大海忍气吞声活着,她要杀杀他那股自私的习气。
   这一晚上,徐爱娣跟李大海分床睡了。
  
   四
   清晨7点钟,李大海准时起床了,他发现徐爱娣并没有做早饭,就知道她这回是真生气了。可是他也有气,你不起来给我做饭,难道我要饿死吗?今早就去菜市场的早餐店吃点东西再去上班。
   他把那只装满资料的塑料袋往手上一拎,去车棚把电动车推了出来。车棚狭小的空间就放着他的两辆车,一辆自行车,一辆电动车。雨天的时候他会骑自行车去上班,晴天的时候他选择骑电动车。
   徐爱娣听到门“砰”的一声关上了,知道李大海上班去了。她穿好衣服起床做了点稀粥,吃完了又捧起毛衣编织起来。
   她是个很少出门的女人,自从进城以来,她就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活动的空间除了自己的屋子,就是附近小区公园里那些不到几百米的地方。她喜欢去公园小坐,喜欢公园里绿色的植物,其实她更喜欢乡下的院子。
   一想到乡下的院子,她的眼里就有了亮光。对,我还是回乡下去住!这个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猛地跳了出来。近段日子对老头感觉越来越烦,自己的脾气也越来越大,她不想在城里过日子了,只想一个人去乡村安静地生活。
   她打电话把去乡下住的想法跟儿子说了,儿子一听,一百个不同意。“你一个人回乡下,那父亲他怎么生活?”
   徐爱娣长叹了一口气,儿子说得没错,李大海离开了自己,他能生活好吗?
   李明知道父亲在家里的脾气,他安慰母亲:“晚上我和妹妹回家来吃饭,劝一劝父亲,让他改改那臭脾气。”
  
   五
   李大海今天晚上回到家已是七点多了,发现儿女们全来了,知道徐爱娣对儿女们说了些什么。
   他坐在餐桌前端起了盛满太雕酒的酒杯,跟平时不一样,他大口大口喝着,李明叮嘱道:“慢点喝,别呛着了。”
   徐爱娣很快吃完了饭,她离开了餐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李明劝着父亲:“爸,你现在有钱了,一个月的工资算算也有好几千,你就想通点,吃点好的,穿点好的,有空带妈妈去旅游旅游。”
   李大海放下了酒杯,说:”我去的地方那都是单位出钱的。我退休了也没空跟你母亲出去旅游,我已跟一个民办学校说好了退休后去给学校后勤当管理。”
   “爸,我看你还是让妈回乡下住一段日子吧?”
   “我还要上班,谁给我做饭?”
   徐爱娣听到了“谁给我做饭”这句话,就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你自己有工资,你可以自己去买着吃。”
   李明忙劝母亲:“妈,回乡下是迟早的事,不要急,先听听爸爸的意见。”
   “不能回!”李大海把酒杯狠狠地搁在桌子上。
   徐爱娣听到他的这句话,脸瞬间白了,一声不哼地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这顿晚餐在李大海的大嗓门中结束了……
  
   六
   徐爱娣坐在公园的木椅子上,一动不动,像是个无声无息的木头人。她的目光游离着,发现自己穿越在年轻时代……
   “爱娣,你也老大不小了,娘给你说了一门亲事。小伙长得很英俊,人也老实不花哨,还在省城念过书,只是家境差了些,听说只念了一年多就没钱念下去了,便回家乡参加了工作。刘姨让你过几天自己去看看,如果同意的话,我也就放心了。”
   徐爱娣远远就看见李大海朝自己这边走来,她知道自己长得不怎么样,先前相过好几个亲,都是因为容貌的问题夭折了。
   随着李大海的脚步声越来越大,她忙转过身去。李大海其实比她还腼腆,只看了她的背景就点了下头。
   结婚后,李大海总要等她熟睡后才会上床,而且用的是另外一床被子。她很是伤感,知道自己配不上他。
   过了两年,直到有一天丈夫温柔地搂过自己,在这个晚上她成了最幸福的女人,然后就有了一双儿女。
   后来丈夫被招工提干了,她也成了一个享受退休金的工人老太太。
   可是李大海在她的软弱下,步步为营,她在家里成了一个免费的保姆,更是一个免费的出气筒。
   她偷偷地哭过,也悄悄地骂过……
  
   七
   七月,李大海办完了正式退休的手续,在家休息。学校开学在九月,他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呆在家里。
   徐爱娣的脾气比前几天有所收敛了,但仍然很少跟他说话,两个人在家里不说话确实是难受的事情。
   李大海不愿意整天面对徐受娣,他就去小区的附近走动,喜欢看一些人围在一起打牌。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流来流去,一会儿到这边,一会儿又去了那边。他特别留意着其中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染着黄色的头发,涂着血色的指甲油。说话大嗓门,一口的东北音。他就不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会跟这些男人一起打牌,输赢还挺大的。
   他突然就对这个女人有了兴趣,天天都跑去看打牌。
   那天他又在看,女人的钱输得一分不剩了,就向旁边的人借,一个人借给她五百元,不一会儿她又输了。她就向李大海借,李大海这天正好有一千元,这是去交宽带费的钱。女人开口,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就把一千元借给了她。
   不到半个小时,女人时来运转,就赢回了刚才输的,把一千元还了他,还多给了他三百元的利息费。
   三百元拿在手上,李大海感觉这个事情有点滑稽,自己成了放高利贷的人了。他坚决不要,又把钱还给了女人。
   女人就把这三百元押在了桌子上,算李大海的一份,这三百元不到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六百元。女人说要回家了,她把六百元钱硬塞到李大海的手中,转身骑上电动车,一踩油门就消失了。
   过后的几天,女人打牌的时候总会向李大海借钱,李大海都毫不犹豫地借给她了。
   这样过了半个月,女人向李大海开口借起了大钱,要二十万,给二角钱的利息,她说自己在做生意,缺二十万周转金,如果李大海能借钱给她,她马上给利息,一分也不会少。李大海思来想去,二十万二角钱的利息,那就是四万元,一个月哪里去赚四万元呢?
   但李大海胆子小,又怕受骗上当,说最多借给她一万元钱。女人劝说了好久,也不能说动他的心,就拿了一万元钱,给了李大海一张欠条,答应一个月后归还。
   女人自从向李大海借钱后就失踪了,一个月后李大海多次打她的电话,女人总说自己忙,钱会还他的,只是现在忙。
   李大海没办法只能等,可是有一天女人的手机停机了。李大海就去小区的住户那儿打听,才知道女人有一个多月未住了,房子早就还给别人了。

共 60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塑造了李大海和徐爱娣一对夫妻,以这对平凡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为内容,极接地气。文中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极朴实,人物形象鲜明。作者从他们夫妻年轻时写起,李大海英俊有才华,但家庭贫穷,只能马马虎虎凑和着娶了丑妻徐爱娣。妻子因长相丑不自信,在家里一直对丈夫言从计从,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这样的日子平稳地过了几十年,但李大海因年轻时吃过苦,对钱看得很重,导致生活中比较抠门。因此和妻子、儿子、儿媳时常发生矛盾,妻子老了觉得自己逆来顺受了一辈子,再也不想容忍丈夫的所做所为。家庭矛盾开始爆发,家庭气氛也紧张起来,没想到老夫老妻磨合了一辈子,积怨好像加深了。好在儿子女儿都孝顺,理解、体贴父母,对父亲的小气也能容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大海从囚禁的笼子中渐渐走出来,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产生了挣钱就是为家人和自己更好地花的想法,结尾令人欣喜鼓舞,充满了喜剧色彩。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10-19 22:25:21
  喜欢读老师的小说,文中的李大海就是生活中的人的影子。我的父亲也很像他,较抠门,那个年代的人都一样。祝老师创作愉快!问好!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百合凌波        2018-10-20 14:50:37
  谢谢编辑老师,这篇文我修改了好久,是2016年10月25日写成的。有我们父母辈的影子。辛苦了,祝秋天快乐!喝茶!
喜欢写字,希望放飞梦想。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0-22 21:13:55
  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人,他们的抠门并不是把钱看得太重,而是打心底里的舍不得。文中的人物是一代人缩影,他们苛刻自己,也不懂得善待家人。当他们明白了,钱就是为了让生活变好,自然就不会再抠门了,但他们还是会很节俭的。
回复3 楼        文友:百合凌波        2018-11-02 15:41:02
  是的,父辈们的节俭大多是有目共睹的。祝老师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