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祖父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祖父往事(散文)


作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童生,854.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89发表时间:2018-10-20 18:53:06


   记忆中,雪花飘舞的冬季,放寒假时,我常去的地方,便是生产队大院里祖父的饲养室,那里暖和,又能看社员们闲聊,更有集体大会战的时候,噌吃一顿高梁米干饭大豆腐。何况,正直强悍的祖父,拥有饲养室的绝对权威,他的卷起来的铺盖和溜光锃亮的木头硬枕头,除我们孩子外,别人是不能碰的。他喂养的牲口,进棚后别人轻易不让再碰,那是全屯的农活保障啊。哈哈,祖父自年轻就厉害,及至当了类似“弼马温”的最低小官,也不改其舍我其谁的霸气。这一切使我对饲养室,有了亲切的熟知。譬如:铡草、喂养、垫土、起圈等一整套的工序和要求,尤其是保障牲口有一个干燥、舒适的生活环境,饲养员要一年四季昼夜住在饲养室,确保按时喂养和安全,争取每头牲口皆有一个健壮的体格,或每年新添几头“驴驹”、“马驹”或驴马交配所生的“骡驹”作为一代新生力量,或牵到集市交易增加生产队的经济收入。
   饲养室也是生产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凡队上在队部组织大家政治学习或全体社员会前后,总有大量的社员来此闲聊议论,一是加上牲口棚地方宽敞,二是冬暖夏凉遮风挡雨。提前到场之人,不甘寂寞,也会时不时开玩笑,讲其他屯的搞破鞋段子,惹得大家欢声笑语;更有趣的是,当大家或严肃或放肆议论喧闹时,骡马的“喘息”声,老牛的“哞哞”声,叫驴长长的“啊呃”声,混音一片,此起彼伏。直到颇不耐烦的祖父开始逐客,他要干活了。
   当年,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地广人稀的村落,农户仅六十多户,男女劳力二百多人,耕地却有一千多亩,且相距甚远,没有任何农机。因此,能为社员们提供助力的牲口,被屯里人视为掌上明珠,金贵得很。因此,马、骡、驴是四脚的壮劳力,吃着粮草拌麸子,生活上等。生产队的几挂大车,骡驾辕,马拉梢,驴拉磨,运粪拉脚,赶集上店,红娶白丧,皆是马、骡同伴相携,给大伙儿出尽了力。
   每年入冬后,隔一段时间,生产队长就会安排一些劳力,清理饲养室的牲口粪便,把它推到指定地点,我们称之为“粪堆”,整整一个冬季,不再动它。等到来年,春耕之前,那堆积如山的粪土,经多日发酵,一挖开就能看到热气升腾,牲口的粪便没了原本的草腥和臭味,用社员的话说“‘生粪’已成‘熟粪’”,农家肥的价值和效应则会成倍增加。所以每年开春,生产队都会安排一些劳力敲碎粪块,打成粪土,然后再组织人力拉运到田地,抛撒开来,滋润春播。
   祖父直到生产队解体,才怀着无限依恋离开饲养室。他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他正直无私的品格,得到了村人的好评。只是,这一切,都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了过去。
   之后多年,祖父面对他当年集体饲养的牲口,零落四处,总是轻轻的叹息,却从不言说,他老人家该是别有一番感慨吧。那时,我家从生产队分到了一头毛驴,而它也成为祖父喂养疼爱的“独苗”牲口了。
   再回首,包产到户,大集体时的饲养室,早已时过境迁,不复存在。每当回屯,远望曾经的生产队,仿佛听见看见当年饲养室里人欢马叫,还有那委婉动听的故事,更有祖父的身影与吆喝,仍午夜梦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六
   农村生产队解体之后,我家自购毛驴,将原来的手推车,升级为驴车。祖父成为自家驴车的专职驾驶员。不论是我们兄弟何人,不论是我去县城高中还是远赴北京,祖父必然是亲驾驴车,送至南县道汽车临时站,在那里我们坐长途客车先到五大队终点站,再坐回柳家再到北镇。坐此往返的目的是,可以有个座位。祖父也会送到柳家忠心塔站,这是正规站点,时间充裕则到这里。
   祖父的送行,直到他老人家的过世。一九八七年暑假,他赶驴车送我和四哥到忠心塔下,登上长途汽车后的挥手,从此与祖父再未相见。1988年,祖父病逝。因考虑我和四哥相距遥远,父亲只通知了大哥二哥三哥返程。再见祖父,只有在他老人家的坟墓之前了。
   三哥《故居犹存祖父一别三十整年》诗:“百年老屋尚坚强,旧日地图犹在墙。隐隐言如耳边起,匆匆影似院前忙。我贻算草裁烟纸,谁与布兜充药囊。长大孙儿皆远去,唯凭经纬看端详。”
  
   七
   追忆我们亲爱的祖父,我内心的遗憾,是1986年,祖父希望中最后的远行,未能实现。那年他老人家虽已胃病成疾,但身体硬朗,干活有劲,忽然就想回兴城老家。而当时我和四哥正读大学,家用困难,同时在村委会工作的父亲和在政府工作的哥哥们都没有时间陪他回去。经过再三思忖,祖父后来打消了想法。
   而上一次祖父的回乡,也是他最后的远行,还是在1964年,祖父回了老家兴城,当时是带着我的姑姑一起回去的。那年祖父56岁,姑姑14岁。
   这以前,祖父常常回兴城,每次回老家,都会给老家长辈和亲戚带去吃用东西,给些钱,带当地的特产花生回来,到家里省着够吃好几个月了。那时兴城老家比我们这里困难,到各亲戚家就是吃水豆腐。最后一次过去,祖父和姑姑带过去不少自己家织的土布口袋,送给老家的亲戚们。回来后,祖父就再没有张罗去过。
   实际上,到祖父过世前那次产生回乡的想法,已有二十余年未回他的老家了。二十年前,祖父的父亲和两位兄长都已经先后过世了,可能觉得没有可投奔看望的父母和兄长了,所以多年也未张罗回去。忽然在他年近古稀,却开始思念故乡,想必是大有由头的,近乡情怯,抑或叶落归根。而这些,也成为了永远的秘密。
   多年之后,我们兄弟在模糊记忆中,有人记得祖父已成行,有的记着终未成行,因为若成行我们都会了解的,也会了解老家的动态。我们知道,祖父的心中,已然成行,他已梦回兴城故里,在祖辈的坟前祭奠了。
   父亲念兹在兹,我的祖父未享过什么福,在那个国弱民穷的年代,温饱的满足,已然令无数人家视为目标了。父母对祖父的孝顺,全村闻名。祖父上了年纪,父母专为他准备的零食,常年不断。虽然现在看着普通的饼干点心之类,老人小孩都吃不去了,但那时祖父还是喜欢的,并且也常常私下分给我们。他知道,我们父母,是不许我们吃祖父的零食的,那点小吃零,哪架住几个半大小子吃呢。
   据父亲讲述,在辽西那个年代,像我的祖父辈的岁数,一般情况下当胡子的都不少。但曾祖父定有家规,专心耕织,绝不允许加入绿林。曾经,在曾祖父的五个儿子遇到无理欺凌时,曾有加入胡子返身报复的计划,也被曾祖父严厉制止。他老人家认为,胡子这玩意不是常事,没有前途,并且是人永远的污点,早晚会找上来。所以,祖父兄弟五人,都是一心一意地务农,谁也没有历史上的污点,解放后都是清清白白的。我的大祖父李景文和二祖父李景武,都留在了兴城农村,陪伴曾祖父李恩会。祖父李景云和五祖父李景海,前后来到辽宁北镇地区,祖父在柳家安家落户,娶了当地王氏家族的女子我的祖母,祖母是小赵家屯王森林和王材林两位大叔的叔伯姑姑。
  
   八
   祖父去世前三年,他老人家自己在庞家河畔的荒地开荒,种上了高粱和大豆。此地偏僻,但在这里还可远望医巫闾山。他老人家去世前嘱咐我的父母亲,他火化后要迁来祖母的坟茔共同安葬于此。祖父安葬后,父亲在春天植下杨条,几年之后,枝繁叶茂,再几年,树木参天。再后来,外祖父于此附近垦荒,并连成一小片。2001年,外祖父过世,与外祖母合葬于此。每年清明,我们兄弟都陪同父母,前来祭扫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家兄三哥纪念祖父诗云:忆昔锄禾处,苍颜去不归。无风尤寂寂,未雨也霏霏。老树遗新绿,柔荑恋旧衣。西山遥瞩目,一抹白云微。
   我在十年前写的纪念祖父诗如下:
   当年谈山东,邈远思故居。今人话齐鲁,健儿搏浪戏。
   先辈历沧桑,弃乡为生计。飘蓬六十年,辗转驻辽域。
   阖眼安心胸,放马定荒袤。伊巫化石山,魂梦寻根去。
   渔樵复耕读,敬教更乐业。丰年腊酒温,水东日常西。
   丁卯小寒近,祖父竟永逝。泪水常涟涟,随风空嘘唏。
   昔日难再现,追忆恨点滴。心中总毋忘,此生须努力!
   学毕东海游,旭日沐天鸡。霞光映琴岛,金黄何壮丽。
   时有同窗在,惺惺常相惜。愤语讥时政,触目尽崎岖。
   七载燕赵路,踯躅别京畿。山海道上还,辽东国门据。
   铁山怅南望,黄渤万顷辉。思绪渡飞舟,海市寻仙迹。
   冉冉又十载,春秋几度衰。姗姗意迟迟,胶州氤氲气。
   孔孟青未了,岳泰耸兀然。把盏忆顽劣,放襟论休戚。
   佳境非昔赏,真情誓永觅。暮春沂水畔,六七童子浴。
   善睐铜雀眸,轻启玲珑扉。长发为君飘,红盖与君披。
   或循古人踪,或拜吉祥语。或为翰海叹,或怀静夜思。
   古驿征尘急,朝夕半岛还。蓬莱赫然在,陌路归客歧。
   怅然立长山,西风浸单衣。城郭枉红绿,乡野尽萋萋。
   徘徊圻碑侧,难遏思绪飞。何处是族乡,何人诉亲情。
   当年大奔流,席卷渡海去。肩舁闯东北,有去少归期。
   拓地当如是,创业更如斯。回首先辈踪,三叹为之记。

共 852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回忆祖父生平和祖父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文章之长与印象之深思念之切成正比!这是孝子贤孙的心声!而作者祖父的生平,的确非同寻常——祖父李景云于1908年出生于辽西兴城,是曾祖父李恩会的三儿子。祖父在当时的柳家地区小有名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祖父手巧心灵,且有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比如,在柳家地区第一个自家织布卖布,至今父母家还留着几块六十多年前的老粗布,质量上乘;在柳家地区第一个在一亩地里种植旱烟,销售额抵得过十亩地,后来家家都开始种烟,他就退出了;柳家地区第一个自生绿豆芽,经过十余次试错,终于在家里东屋,用自编的草囤子,生出鲜嫩肥壮的绿豆芽,全屯时有购买并远销到附近的劳改农场,并且,家里一冬天有菜可吃;在柳家地区第一个轧高梁桔杆垫子,供销社看好收购,全乡仿效,过去只能做为烧柴的桔杆卖出了较好的价钱;在柳家地区第一个试扣蔬菜大棚,那是七十年代,无任何经验可循。祖父自己领着我们以园墙为依托,再砌东西两土墙,顶部及正面向为塑料。太阳落山,则放好自轧的草垫子保温。连续多年秋末起砌墙搭棚,春天拆棚种园。每一冬天自产芹菜,韭菜,香菜,黄瓜等绿色蔬菜,成为赵家屯一景,后也被群起效仿;在柳家地区第一个自制各种捕鱼工具,如扳网,抢网,搅捞子,柳条絮篓等,每年庞家河发水捉鱼,事半功倍;在柳家地区第一个不用老鸡母,人工凭温度计在火坑上孵小鸡,且成活率超过老母鸡,出壳时间缩短一半。祖父家族来自山东蓬莱。四十多岁时,与祖父相互依靠的祖母过世。祖父自己带大了父亲和姑姑。祖父爱看中国和世界地图,对后代影响深远。自我记事起,每年秋末冬初,祖父便领着我们一家人在两亩多的南园子中选址开挖地窖,储藏过冬的蔬菜。记忆中,大约六七岁光景,祖父就开始担任生产队的饲养员工作。农村生产队解体之后,我家自购毛驴,将原来的手推车,升级为驴车。祖父成为自家驴车的专职驾驶员。不论是我们兄弟何人,不论是我去县城高中还是远赴北京,祖父必然是亲驾驴车,送至南县道汽车临时站。文中有几首作者兄弟写给祖父的怀念诗歌,特别优秀感人:三哥《故居犹存祖父一别三十整年》诗:“百年老屋尚坚强,旧日地图犹在墙。隐隐言如耳边起,匆匆影似院前忙。我贻算草裁烟纸,谁与布兜充药囊。长大孙儿皆远去,唯凭经纬看端详。”三哥纪念祖父诗云:忆昔锄禾处,苍颜去不归。无风尤寂寂,未雨也霏霏。老树遗新绿,柔荑恋旧衣。西山遥瞩目,一抹白云微。还有文末作者十年前写的纪念祖父的长诗,都是特别深情特别感人!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细节生动,祖父生平感人,语言隽永,诗句凝练,字字含情,句句暖人!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10-20 18:54:00
  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细节生动,祖父生平感人,语言隽永,诗句凝练,字字含情,句句暖人!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1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10-23 16:46:07
  感谢梦锁孤音倾力推荐!祝文友安康幸福!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10-20 20:32:10
  祖辈几代人的故事串接成一段历史,每代都有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特点。情感真挚、叙事清楚,品读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018-10-23 16:46:35
  感谢文友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