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走近天一阁(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走近天一阁(散文)


作者:疯妹 秀才,1025.4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78发表时间:2018-11-16 19:21:23

【荷塘】走近天一阁(散文) 近日整理书稿,发现有一篇关于天一阁的稿子是写于1998年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有20年之久,我也从知天命到临近古稀了,但对于在今后激励我读书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就把它拿出来修改了一下。关于天一阁,许多的专家在专著里都有详尽的叙述。在这里也不多着笔墨,笔者在这里也是想要表达一下对天一阁的那种精神、对读书人的那种执着的敬仰。
   ——题记
  
   也许是年纪大了经历的世故太多,也许是遇到的悲凉太多,一切尽需释然。近年来很少有被感动之事,但余秋雨的一篇散文《风雨天一阁》便生生地勾得我魂牵梦绕,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虽然我不算一个成功的读书人,可也算是看了一辈子书的人,居然不知道在宁波有个叫天一阁的地方,居然不知道几百年来发生在天一阁的那些读书人藏书人身上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惭愧之余我又想这能怪我吗,在我们的教材中,在那些大众读物里,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电视节目里又有谁提到“天一阁”这三个字呢?就算笔者才疏学浅,那么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又有多少知道的呢?
   “历史对于范钦亦似欠公允,不但《明史》无传,连附传也找不到。”这是袁慧《知人论世话范钦——兼论范钦的藏书思想和学术造诣》里的一段话,但就是这些话,这类书,也仅在“研究天一阁学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小范围内流通,余秋雨的散文因其学术性和文学性兼有之才收到他的散文集里,而我也是因为喜欢余秋雨的散文在网上偶尔搜索到的。
   知道了天一阁便心里念着,机会终于有了,(1998年)今年五月一日单位放长假,我们要到临海去看望一个熟人,回来时在我的提议下从宁波绕道返回,于是就和先生一起去瞻仰了座落在东海之滨的天一阁。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它由明代人士笵钦所建。至今已有四百三十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乃至世界曾经涌现了无以数计的藏书家和藏书楼,但都因各种或火焚或虫蛀、或潮湿、或身体、经济不支、或无后人继承、或有的继承了,不出几年便被变卖大都销声匿迹,而唯有天一阁至建成到现在依然保持原貌原样,未解体、分流过,其里面的藏书至今依然继续发挥作用;其建筑风格至今也被效仿,不仅在中国和亚洲居第一,就是在世界也是排在前三名之列。说到天一阁不得不说到藏书楼的主人笵钦。
   笵钦(1506—1585),浙江鄞县人,他“一生喜欢读书、聚书、藏书,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都留心收集、广泛购抄、罗致海内奇书,尤其喜爱收集说经诸书及前人没有传世诗文集和当代文集,除此以外,还买下别人无意维持的书楼和接受朋友赠送的图书,盛时多达七万多卷。”袁慧在《知人论世话范钦——兼论范钦的藏书思想和学术造诣》又说道“范钦并不像历代多数藏书家那样醉心于珍本秘籍,却钟情于当代的文献资料,包括明朝的实录、邸抄、揭贴、招供、地方志、进士登科录、名人传记及诗文集等,其中许多是一般藏书家不屑一顾的所谓‘时人之集’、‘三式之书’、‘下邑陋志’,而范钦却不遗余力,尽心搜集,每有所得,如获至宝。正是因为他具有立足当代、放眼后世的远见卓识与坚持不懈的毕生努力,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宝库。此后三百多年来,历经清政府征集、英国侵略军掠夺、惯偷的盗窃以及不法书商的巧取豪夺,至解放初期,经冯贞群先生清点整理(编有《天一阁劫余书目》),除清代续增的《古今图书集成》外,原藏只剩下一万三千多卷,仅及全盛时期的五分之一左右。
   为了能永久保存这些藏书,笵钦吸取前人的教训,先在其住宅的东面建了一个书楼,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久藏之”的说法,取以水制火之意,取名为“天一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图书一旦入阁不借人、不出阁;子孙有志者,就阅读之,故无散失之患;不准夜登书阁、不准嗜用烟草以杜绝火灾。并用芸草除虫,用石灰石性质的石头防潮。
   为了能使书楼代代相传,笵钦在逝世前立下“书不可分”的遗训,将遗产分为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立即便可享用;一份就是需要付出无比艰辛的几万卷书籍,长子范大冲体察父辈心情提出弃万金家产,继承天一阁的藏书。“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也代代传了下来,他们遵循祖辈的“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至,不开锁。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开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等一系列的藏书管理制度,以此激励着后人并以天一阁后人为荣,藏书成为家族共管财产,子孙恪守相传十三代完整地保留下来。
   1933年9月,一场强台风袭击宁波,对天一阁造成了重大危害。此时的范氏家族已无力保护书楼。宁波的有识之士则挺身而出,成立了以冯孟颛为主要负责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通过募捐、修缮、迁建、扩充……天一阁得以灾后重生。抗战期间,又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宁波文化人士协力将阁书安全运往浙南龙泉,1946年10月藏书运返天一阁,于1947年2月成立了天一阁管理委员会,天一阁藏书楼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私家藏书向公藏转变。
   天一阁的制度规定之严密,我们从清代謝坤的《春草堂集》记载的這麼一個淒婉的愛情故事中也可略知一斑,大約芸草在古代是一種世間稀罕之物。嘉庆年間,宁波有一女子,“性嗜书,凡聞世有奇異之书,多方购之”。后来听说范氏天一閣“藏书甚富”,用芸草避虫,想看一下,不料遭拒絕。钱姑娘凭想像绣了近百种芸草,並且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錢绣芸。後來,她嫁給“天一閣”主范欽的後人范懋才,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如愿以偿。岂料懋才以妇女禁登藏书楼为由拒絕了她。“女則恍然如有所失”,由此悲憤成疾。临死对懋才說:「我之所以來汝家者,为芸草也;芸草既不可見,生亦何为?君如憐妻,死葬閣處左近,妾瞑目矣。」为了一睹芸草的真容,錢氏不惜以愛情和性命为代價,却仍未遂願,实在令人感伤叹惋。
   我在想,如果中国历史上不出一个笵钦,不是因为他及他的子孙们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的历史会不会又是另一个样子;但我又想,本来我们是可以出更多的笵钦的,只因为我们的民族苦难太深重,而每次遭难又总是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才使本来可能有更多的文化遗产丧失殆尽。平时我们只知读书难,写书难,其实到了天一阁,才知道“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共 25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走近天一阁》这一篇散文,作者为了让后人进一步了解宁波天一阁的藏书不散的那种精神,为了激励自己更勤奋 地读书。在1998年,五一节单位放长假之时,特到宁波天一阁游览,走近天一阁,了解天一阁的详情。文写天一阁建筑风格描写,建筑天一阁的主人笵钦介绍,有关天一阁的故事与轶事叙述。感触深深:“平时我们只知读书难,写书难,其实到了天一阁,才知道‘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总之,文写题记引入,言语流畅,主题明朗。欣赏了,力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11-16 20:53:45
  文写让我们更深地了解天一阁主人藏书的不易与艰难...
2 楼        文友:程南        2018-11-16 20:54:14
  问候作者,祝冬安!
3 楼        文友:疯妹        2018-11-16 21:14:51
  谢谢程南老师的辛苦编辑和点评,遥祝工作顺利、创作丰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