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我爱藏乡大河坝(散文)

编辑推荐 【冰心】我爱藏乡大河坝(散文)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24发表时间:2018-11-17 19:35:59
摘要: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地理志》曰:羌水“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北云天池五百馀里。”这些史记说明,流经宕昌县城的岷江,古称羌水。当时生活在羌水流域的叫“参狼羌”;其中的一支,因聚居于宕昌城(故城在今宕昌县东南)而称宕昌羌。

【冰心】我爱藏乡大河坝(散文) 现在,陇南宕昌大河坝是个很有名的地方,这里处处绿水青山,有羌寨藏乡,有森林公园,有民族特色各异的农家乐,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作为地名的大河坝,其含义无论是大河边上的坝子,还是大一些的河坝,都名不符实,因为这里既没有大河,也没要像样的平坝。河倒是有一条,一年四季清粼粼的,但也只能算是一条小河,或者是较大的溪水,是岷江的支流之一;至于平坝,能聚集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就算是很大的坝子了。
   1964年的夏季,我父亲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遥远的黑龙江调到甘肃,第一个工作单位就是岷江林业总场大河坝分场。那时间,宕昌县新城子藏族自治乡叫作新城子人民公社,顺着212国道下行一公里处的岷江上有一座很短的木质桥,现在变成了水泥桥,过桥南行,大约三公里,便是大河坝林场的场部了。场部建有一溜儿平房,坐西朝东,被隔成两个院落,先看见的是家属院,后看见的是办公区。背靠西面的是山,面朝东面的先是大门前运输木料的简易公路,然后就是清水河,然后就是东山。我家随我父亲在这里居住了一年,我的弟弟就诞生在这里。其实这一年,我父亲不在林场工作,而是被抽调到河西去搞社教,一年后回来,就调到20余公里外的黄家路分场了。
   那时间,刚满七岁的我虽然在黑龙江入学,但只读了一学期,到了大河坝,就插班继续读一年级。当时,大河坝只有一所初级小学,设在大河坝村,距离大河坝林场场部大约两公里,学校只有一名教师,两个年级合用一个教室。因此,我在上一年级的同时,也在听二年级的课。语文课堂,我们学的是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实际上是看图识字;而二年级学的是课文,记得有一篇二年级的课文叫《寒号鸟》,虽然不是我学的课文,但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至今仍记得课文里的内容:冬天来了,喜鹊劝寒号鸟快垒窝,寒号鸟说:“傻喜鹊,别啰嗦,得过且过。”晚上,露宿的寒号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嘚罗罗,嘚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寒号鸟照样玩耍,懒得垒窝;结果一场大雪,终于将寒号鸟冻死了。课文的主题是,劝人未雨绸缪。我觉得,二年级的课文比我们一年级的课文有意思得多,是有故事的,就非常愿意认真听二年级的课。
   那时间,学校订了《少年儿童报》,分儿童版和少年版,文图并茂,十分吸引我。邮递员偷懒,不愿意仅仅为了两张报纸,多跑两公里路,就将报纸交给林场的学生,捎到学校里去。我就很情愿的担当了往学校送报纸的义务,目的就是先睹为快。有一次,报纸不知让谁偷走了,害的我给学校交不了差,被老师罚站,也是我学生时代第一次被老师罚站。记忆中,还有一次被罚站的经历。正在考试,我的铅笔断了,邻座女孩有削铅笔的刀,可我咋样求她,她就是不肯借我一用。我急了,就用断了头的铅笔戳伤了她,老师惩罚我站了一堂课,这也是我学生时代最后一次被老师罚站。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冬季取暖主要是用木炭,但林场并不生产木炭,要到山外集市上去买。大河坝因在林区,农民烧木炭的人较多,作为一项经济来源。那时间,买不起木炭的人家就在夜里挖开烧炭的窑,用水浇灭了正在燃烧的木炭,冷却之后,偷回家使用。我也跟着我外婆,背上小背篼,多次去偷过木炭。但偷来的大多数是生头,没有然烧彻底,架在火盆上要么就是明火,要么就长时间冒烟,不好使。
   那时间林场生活艰苦,三辆马车,两辆给伐木工段运输生活物资,一辆供场部使用,给家属院打面、买蔬菜等。大河坝分场距离岷江林业总场所在地的宕昌县城不超过10公里,但除了领导去开会,一般都不去县城,打面、买蔬菜都到几公里外的临江铺去。临江铺有集市,但地方并不大,我小时候跟随林场的马车去过那里,以为有多好玩,结果很失望。
   冬季里,从林场家属院东望,可以看见山坡上光秃秃的地里,成群结队几十上百只的野鸡,还夹杂着红腹锦鸡,在地里觅食。场部书记姓王,在院子里支起三脚架,将老式的七九步枪架在三脚架上,瞄准山地里的野鸡开枪,由于距离远,超过500米,很少有收获。后来有人对他说,你只要对着野鸡群开枪就行了,不需要瞄准哪一只,瞎碰,兴许能碰上。果然,不瞄准反而比瞄准效果好,隔三岔五还能有收获。王书记和他老婆都工作,他老婆生了第三个孩子,就让我当家属的母亲帮助带。王书记打了野鸡,会送给我们。那时间,常年不见肉腥味,觉得野鸡肉特香。现在偶然吃到野鸡肉,却觉得一点也不香了。
   大河坝沟里,大河坝、岳藏莆、路岗头、新坪四个村子居住着藏民。据专家学者考证,他们不是真正的藏族,而是羌人的后裔。羌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更与宕昌有着深厚的渊源。羌族是我国西北、西南两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清乾隆年间,陇南的宕昌羌民族连同文县的氐民族一道,被统划于“西蕃”,归入藏族,但其后裔们的图腾、信仰、语言、服饰、习性等,均与藏族有着诸多不同。随着古蜀文化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以及四川茂县、汶川县等地古羌文化的最新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羌族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
   宕昌羌人独具特色的石板屋顶建筑,在宕昌、舟曲两县交界地区,至今依然大量留存,是我国民居建筑艺术中一枝耀眼的奇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宕昌羌人后裔的居住地大河坝、岳藏莆、路岗头、新坪四个村子,全是清一色的这种民宅建筑。那时间我还是儿童,觉得这种建筑很特别,觉得他们的衣着打扮也很特别,说的话我们听不懂,仅此而已。直到三十多年以后,我因为在宕昌居住过十年的缘故,才对大河坝的少数民族有了关注。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地理志》曰:羌水“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北云天池五百馀里。”这些史记说明,流经宕昌县城的岷江,古称羌水。当时生活在羌水流域的叫“参狼羌”;其中的一支,因聚居于宕昌城(故城在今宕昌县东南)而称宕昌羌。《魏书》记载:“宕昌羌者,其先盖三苗之胤。周时与庸、蜀、微、卢等八国从武王灭商。汉有先零、烧当等,世为边患。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姓别自为部落,各立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著,居有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征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其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以记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1999年夏日的一天,我在老同学马云的陪同下,到大河坝故地重游。马云说新坪村有个外号叫“杨司令”的藏民是他的朋友,便把我领到了他家。“杨司令”大名叫杨海珠,是新坪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我们见到他时,他已经有了几分酒意,却赔我们喝了一通宵的酒,可见其酒量之大。后来,我和杨海珠就成了朋友,一直往来到如今,因我比他年长一岁,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即便是电话联系时,都是尊称我“娄哥”。我每年都要去几次大河坝,通过杨海珠还去了岳藏莆、路岗头两个村子,都受到了十分热情的款待。居住在岳藏莆、路岗头、新坪三个村子(实际上是寨子)的藏族都姓杨,而居住在临近山后官鹅沟的藏族既有杨姓,也有苗姓。我在和杨海珠友好往来时,多次和藏乡朋友探讨,真正的藏族是没有姓的,而“杨姓”恰好证明了他们是羌族的后裔。
   在四川北川县、九寨沟县居住的羌族,在陕西凤县、宁强县居住的羌族后裔,也多有杨姓者。譬如近来走红的青年演员杨迪,就是羌族人,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人氏。我对他们讲述过,据我个人探索学习,羌人杨姓的来历。鉴于他们文化程度的有限,对我说的只是聆听,并不参与他们的意见。我对他们说,他们之所以姓杨,原因如下:
   一是源于羌族图腾。据动物学家研究,早在一万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青草原上。由于羊性情温顺,易于驯服,肉食鲜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种实用价值,羌族先民们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从羊身上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并从中获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当时的羌人认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具有灵魂,能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因此在众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选出了与自己生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羊,将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采用一定的专门仪式,经常对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护和好处,由此产生了羊崇拜。《说文解字•羊部》中记载:“羌,西戎,羊种也。”指明羌族人的祖先为古中原西部的羊种人,也即以羊为图腾的民族。古羌族人从殷商王朝时期起,便以牧羊为生,“羌”字即系由“羊人”两字合成,乃是以养羊获利的游牧民族,故后裔便以羊为氏。又据专家考证,在今甘肃境内,有一支羊氏族人,其族系古代羌族人的后裔。后来在民族大融合当中,因“羊”与“杨”谐音,便改“羊”为“杨”了。
   二是源于氐羌融合。历史上,陇南氐族杨氏,是古代氐族中的大姓,也是杨姓在古代少数民族中最大的一支,长期以来与弘农并称。氐族自称是盘瓠之后,可能与崇拜狗图腾的南方少数民族有血缘关系。后来,他们努力向西扩展,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从事畜牧和农业,并与冉駹夷、白马羌交错杂居在一起,在羌族的融合下,慢慢地“嫁娶有似于羌”。故史学家又把氐羌统称之为“西戎”。杨姓由于是古代氐族中的第一大姓,故在氐族所建立的仇池、前秦、后凉三国中,杨姓起了中坚作用,其中的仇池国就是杨姓氐人建立的地方政权。仇池国消亡后,杨氏氐人又相继在陇南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地方政权。其时,羌民族多有依附,与氐民族相互融合,以国姓为荣,遂改姓为杨。
   三是源于固有之姓。据专家考证,“杨”姓的起源中,就有“源于古羌族,出自春秋时期西戎后裔羌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这说明,羌人中的杨姓,古已有之。
   陇南历史上长期居住着吐蕃、氐羌和汉人,氐羌在灭国之后,相对于吐蕃和汉人,就成了弱势民族。所以在漫长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陇南的氐羌民族,逐步被藏化、汉化,也是历史的大趋势使然。羌水悠悠,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陇南的氐羌民族后裔虽然后来都被统称为藏族,虽然他们自己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但甘南真正的藏民族从来就没有认同过他们,这不仅仅是民族情感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坚守和传承,是深入到骨髓和血液里的“基因”。
   现今在大河坝、路岗头、岳藏甫、新坪四个村寨的藏胞,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过宕昌国的古羌人的后裔,他们的衣着打扮、房屋居室、婚丧嫁娶、文化娱乐扥民俗风情,还沿袭着羌人的习俗,板屋错落,水磨转悠,劳动闲暇时妇女身着本民族节日盛装,会聚祠庙,弹起口弦,唱起山歌,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牛头马面舞,如诗如画的羌藏风情,为这里平添了许多不可多见的多民族混杂的民俗文化色彩。尤其是他们保留下来的羌傩舞,是陇南最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是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而且还是甘肃省乃至全国多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宕昌羌傩舞,又称木家藏族“凶猛舞”,是一种典型的独特的民间民族舞蹈。这一舞蹈源自于宕昌古老的羌民族的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宗教祭祀舞蹈,属傩文化的一种。古代“木家”藏族居民住地千沟万壑,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过着刀耕火种和蛮荒狩猎的原始生活,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当地人民经常受到疾病、野兽的侵袭。为了驱邪祈福,族里的“苯苯”(巫师)便结队行法,祈求神灵护佑,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的舞蹈“凶猛舞”便由此应运而生。“凶猛舞”不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留存着原始古朴的遗韵,—直在本民族中流传不衰。现今居住在宕昌县城以南岷迭山下较大的藏族村寨,都有“苯苯”,都有“凶猛舞”的存在。每逢羌藏民族传统节日或重大宗教祭祀活动,“苯苯”们就结队跳起“凶猛舞”,行法祈佑族民平安健康,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凶猛舞”是宕昌羌藏民族的男性舞蹈,俗称“脑后吼”。道具有大小皮鼓3个,牛角喇叭3只,铜乐器3个,五官佛像面具5套,熊皮、雕铃帽2顶,锦鸡羽毛装饰的毡帽2顶,皮袄5件,绸缎长衫2件,木制大刀等兵器多件。整个舞蹈演出由15人组成,其中乐队5人,舞者10人。领舞者的属相必须和当年的属相相同。舞蹈的队形排列按人物顺序,领舞者称老大名“贡巴”,头戴熊皮帽,身穿黑长袍,帽上插有锦鸡羽翎,胸前戴一串玛瑙项链,左手拿翻天印,右手持拨云剑;老二名“苟巴、苯苯”,头戴毡帽,身穿蓝色大袍大襟衫。右手拿棒当鼓,左手拿铜制碟铃;老三、老四、老五各显五方神灵,披戴五官佛,手拿骨卦、碟铃和牛角喇叭。后边5人头上分别戴牛头马面面具,反穿皮袄,腰间系一颗大铜铃,双手持木刀。舞蹈动作特征以腿部为主,上身前俯,双手握刀,双腿屈膝形成半屈蹲状,随着节拍,双腿屈膝抬脚拧身,连续循环,组成一组舞蹈。单调的动作再配上简朴的节拍,更显出舞蹈的原始、粗犷、雄浑、古朴、端正。
   写下上述种种,并不是为了给大河坝的藏民“正本清源”,还他们以本民族的称谓。只是因为我童年时曾经在那个特殊的地方居住过,又和那里很特殊的民族中的成员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故而对那里的独特的民俗文化很感兴趣。令我十分感动的是,那里的少数民族十分好客,譬如,我在新坪村杨海珠家里做客,陪我一同饮酒的其他三个羌藏村子的他的亲戚,会在中途向我“请假告退”,约我明天务必去他家一坐。我决不会拒绝,因为我知道,倘若我拒绝了他的邀请,他将不再视我为朋友。第二天,我在杨海珠的陪同下,如约前往,那个向我“请假告退”的人已经宰了羊,煮好了羊肉,备好了青稞酒,让我们大块地吃肉大碗地喝酒,直到大醉方休。而这时,就又有人中途向我“请假告退”,约我明天务必去他家一坐。直到好多家轮流下来,我实在不能再喝酒了,向杨海珠真正的“请假告退”,在杨海珠的一再解释之下,我才能带着被酒喝得发软的身体,懵懵懂懂回到100公里外的家里,让我长时间地处在陶醉回味之中。
  

共 560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由自身的生活经历到考证羌族的历史、风俗、习惯,林林总总向我们讲述了太多的东西,甚至从三星堆考古研究中得出了有关中华民族的来源,其心不易,值得肯定。羌族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国这块土地上许多民族一样,其源流亦复杂,其传说更离奇,这其中的脉络从大历史观来思考就更为客观,但目前还停留在局部思考美化的范畴,慢慢来吧。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8-11-17 19:38:35
  感谢作者赐稿冰心!家文化融进民族文化是一件很好的思考,若干年后就会有更多新思考,我们期待!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2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8-11-18 05:19:35
  读娄老的作品就是一种再学习再认识,问好冬安。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3 楼        文友:孙鹤        2018-11-21 20:45:20
  羌族文化,值得学习。尤其令我讶异的当属好客,另外,这也忒能喝了。老师还是厉害,不致醉倒。换作是我,怕是连懵懂都不会有,而是直接栽倒咯。感谢老师赐稿冰心,遥祝,冬祺。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