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淡泊之中滋味长(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淡泊之中滋味长(散文)


作者:钟南山居 布衣,40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30发表时间:2018-11-28 12:30:19

(一)
   早上朋友发自己的生活状态,一碗红豆粥、一碟自制的小咸菜,并附陆游的《食粥》诗一首: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得神仙。
   意思是人人都在寻求长生不老之道,无病无痛快乐逍遥,却不醒悟长生之道就在平常一粥一饭这简单的岁月里;我在宛丘悟得了简易的方法,神仙的日子就是熬粥喝粥平淡平和的生活啊!心里忽发联想,宛丘是地名,在这里何尝不是碗丘的意思、一碗粥饭的意思呢?
   陆游《食粥》诗的意境大约与唐代的一首高僧诗《嗅梅》相近,都有很深的禅意,读来耐人寻味: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们人生的好风景以及路途的迷茫之解实际上就在我们的心里就在我们的身边。
   朋友是个有趣的人,虽然也有一些烦恼,但总的来说是不会让烦恼困住自己的,怨天尤人没有用,自己的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他常常自嘲自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我知道这并不是消极也不是醉生梦死,而是心地简单欲求不高;什么是“今朝的酒”什么是“今朝的醉”这在每个人是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他的“今朝的酒”“今朝的醉”就是每日每时的自在与能够清醒地感受到的人间快乐并醉美其间。他喜欢读诗词、饮酒、看外国电影,我有时把这些东西联系不在一起,就开他的玩笑,说你一个田舍翁怎么会对外国电影感兴趣?他说不清楚也不生气。爱好就是爱好,为什么一定要能说得清楚呢!我们是不是对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说得清楚呢!有的是一时冲动,有的却是因为心灵契合长久地喜悦。我为朋友的平和心态而高兴,一时兴起也附和一首:
   人生苦短求长生,
   炼丹服药一场空。
   寻道深山无踪迹,
   神仙原在日月中。
   ......
   《朱子治家格言》有一句很有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饭在中国人的日子里曾经长期的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绝大多数人是“活着为吃饭、吃饭为活着”。过去人们见面关切的问候就是“吃过了?”时至今日还有这样的习惯。我的父亲生于民国二十年,我问他旧社会你们每天吃什么?他说自己在十二岁进城当学徒以前就没有吃过饱饭,天天都是酸菜稀饭和米汤,一天三顿如此。“那时候的乡里人不知道为啥就那么穷,有馍吃的那是财东。一亩地能打下一百五十斤就是好年景!你爷算有手艺,在农闲时出门做木匠或卖鸡毛掸子,早上天不亮出去,晚上看不见人了才回来,外面有卖吃的,烧饼、油旋、羊肉汤什么的都有,但他舍不得花一文钱买一个烧饼,还是回到家里来一样的喝一碗稀米汤!”
   稀米汤也是粥。粥最初是穷人饭,以后富人觉得它虽然贱却也是养生饭。过去一闹灾荒,政府或善人救济灾民也是舍粥,干饭施舍不起。关于腊八粥我听过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老两口,勤俭持家挣下了一份家业,没想到养了一个儿子却是个好吃懒做,娶了个媳妇也是个懒做好吃。老两口不在了,小两口还是不知道勤奋,儿子望着满满的谷仓说:“吃不愁、用不愁,何必田间晒日头?”媳妇看着柜子里的衣裳说:“冬有棉、夏有单,何必纺纱日西偏?”终于坐吃山空。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家里实在没有吃的了,只在瓮底、墙角、老鼠洞里搜寻了一些谷米豆类共八样,煮成了一锅粥,风雪太大,粥还没有吃到嘴里屋子就塌了,两人被埋没在里面。
   明朝张方贤也写过一首《煮粥》诗,最为有趣:
   煮饭何如煮粥强,
   好同女儿细商量。
   一升可作二升用,
   两日堪为六日粮;
   有客只须添水火,
   无钱不必问羹汤。
   莫言淡泊少滋味,
   淡泊之中滋味长。
   能在淡泊之中品尝出生活的真滋味,活出人生的精彩,必定有丰富的内心和强大的精神世界。现在有多少人玉粒金莼噎满喉,却食不甘味,觉得生活的没有滋味,其实滋味自在人心。不是生活没有滋味,而是自己的内心浮躁精神苍白品尝不出生活的鲜香美妙。就如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条件,每个人做出的菜品和滋味却全然不同。完全依靠物质在活着的人永远离不开物欲的刺激,他们的精神系统已经退化,对精神上的东西越来越无法感知和接受,而人的内心的满足最终还是要靠精神获得的。精神空虚是人生的另一种痛苦。
   还有一则关于朱熹的传说也跟粥有关。
   朱熹有一次去看望女儿。女儿家贫,只能做些疙瘩汤来侍奉父亲,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朱熹体谅女儿的难处,不以为然,写下四句诗以作安慰:
   汤葱麦饭两相宜,
   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
   前村还有未炊时。
   朱熹的境界显然没有张方贤高,他只是安慰女儿不要说疙瘩汤滋味寡淡,前村还有吃不上饭的呢。这个故事很可疑,因为这四句诗配不上这位大理学家。至于疙瘩汤也是我猜测的,是从“汤葱麦饭两相宜”一句推出来的,这是疙瘩汤的做法,当然也有阳春面的可能。先把面粉点水搅成细小的疙瘩,锅里放油下入葱花炸出葱香,再添水烧开加入面疙瘩,开锅稍煮,加入盐、味精、香油,一碗香气四溢十分可口的疙瘩汤就成了。
  
   (二)
   胡辣汤是河南人的早饭。
   河南陕西只隔了一条黄河。过去河南那个地方战乱灾荒比较多,逃难的人向西就到了关中。陕西人厚道老实,既可怜难民也惹不起难民,河南人就在陇海铁路的沿线落了脚扎下根,胡辣汤就带到了陕西,也算是陕西的地方小吃。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传播自然离不开流通。苏州那个地方不产小麦,为什么把一碗面却做的精致美味?南来北往的商贾流通的结果。
   胡辣汤品相不好,我跟孩子开玩笑说这是下里巴人吃的。这样说并不是说我自己就不是下里巴人了,我知道自己身上的土抖一抖就能接一簸箕。各地的胡辣汤做法可能不一样。郑州的胡辣汤比较辣,好像用的是辣椒面,颜色红红的,冬天里热气腾腾地吃上一碗出一身透汗浑身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陕西的胡辣汤放的内容比较多,但也主要是些莲花白、肉丸子、黄花菜、木耳一类的配菜。我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据说是从蓝田县那个出厨子的山里迁出来的。母亲会做胡辣汤,胡辣汤原本也没有什么严谨的章法。没有章法的好处是完全由着自己的感觉和口味去做,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味道和门派,你很难说谁是正宗;也因为没有正宗才成了大宗大气候,成了千家万户百姓的喜爱。我小时候吃过母亲做的胡辣汤,觉得很好吃,留在味觉上的记忆是五香粉的味道较重。母亲已经离去很多年了,有一天忽然想起来母亲,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做过的饭食,心里潮潮的,就想自己做一回胡辣汤,我会做的许多饭都是跟着母亲学的。于是和了一团面,揉匀了饧着,倒了一盆水让儿子在里面洗面筋,洗好的面筋用水煮一下;架锅炒菜,肉末、莲花白、腐竹、豆腐、海带、木耳、花生米、杏仁儿......想放什么放什么,品种随意、丰俭由人;锅里加水烧开,倒入洗面筋留下的淀粉汤,稀稠自酌;汤沸了就把提前煮好的面筋手撕成小块放入,再倒入炒好的菜搅匀,加调料就出锅了,一尝,还真不错。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小时候喜欢吃什么,长大了一般也喜欢吃什么,不管以后你是贫贱还是富贵,那留在舌尖的记忆也留在心间,那是永远无法忘却和割舍的亲情;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道美食,那一定是妈妈留给你的。
   人间的美味又是复杂的,因为复杂才丰富多彩变幻美妙。人们追求的永远不是简单的东西,无论是美食还是情感,简单的胜不了复杂的。街头店里有着数不清的秘制,都在于配料和工艺过程的复杂,差一点都不是那个味道;而对于外人,你是永远无法搞清楚的。
   又有一回,我们请一位官员吃饭,想不到那么高档的饭店里竟然有胡辣汤。点菜时我闻听点到每人上一位胡辣汤时很是吃惊,觉得这个怎么能登得大雅之堂?会不会怠慢了客人?领导神秘地一笑,没有吭声。等每人一位的胡辣汤端上来我才知道确实不一样,精致的铸铁器皿,里面的胡辣汤里冒着海参、鲍鱼、虾仁、鹌鹑蛋、香菇......味道很鲜美,像是佛跳墙一样了。我说这还是我们在街头店里吃过的胡辣汤吗?一问价格,这一碗胡辣汤一百五十元呢!
   马永利2018年11月28日写于古城终南山居

共 32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淡泊之中滋味长》:作者搜罗出跟粥有关的诗歌和典故,珠子一样精挑细选地串在一起,然后用思考打磨,用心情把玩,就成了如此美篇佳构。最感人的是作者自己做胡辣汤的经过,许多的食材、调料,伴着半辈子丰饶的感触和体悟,一出锅,一盛碗,尽是母亲留下的永远无法忘却和割舍的亲情。令人感动,惹人悲伤。同样是文字罗列,此处却不乏精彩!好文章,力荐共赏!【编辑:古不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不为        2018-11-28 12:31:12
  期待终南君更多精彩绽放丹枫!问好祝福!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钟南山居        2018-11-28 15:13:07
  感谢老师赞誉和鼓励!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11-28 22:31:05
  美味佳肴只能品尝一下鲜香的滋味,却难以吃出妈妈的味道。生活无论如何富足都勿忘式微时,品读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钟南山居        2018-11-30 16:21:21
  感谢老师关注点评!问好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