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派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百战百胜的名将韩先楚传奇

编辑推荐 百战百胜的名将韩先楚传奇


作者:百祺 白丁,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351发表时间:2018-12-05 15:56:24
摘要:韩先楚的传奇经历,令人惊叹!其指挥生涯从无败绩,创造了军事奇迹;被国内军史专家公认为:“最好的前线指挥官”;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军事战略家”。他英勇善战、百战百胜、战绩惊人!如,生死攸关的独树镇突围、长乐村血战,扭转困局的鞍海战役、新开岭大捷,力挽狂澜的坚守南满、力谏战海南,其神来之笔:奔袭威远堡、夜袭文家台、奇袭胡家窝棚……等等。堪称我军指挥员的楷模!


   韩先楚的军事指挥生涯从无败绩,堪称军事奇才!他总结了一套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有效方法:每一仗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有时还将他人和自己的方案,按实际战情,进行推演验证,从中提取精华,炼就一招制敌的绝活。有时还站在对手角度,出招反制,与自己较一高低。就这样日复一日,他曾说:别人打一仗,我不知打了多少仗。战后,他经常亲自询问俘虏中的要角,尽可能地了解敌情。如,对俘虏的国民党名将廖耀湘,韩先楚以礼相待,听他讲辽西战役中与蒋介石的分歧、新6军战术要领和攻守诀窍等,并与之交流讨论。战斗中,韩先楚胸怀大局,不计自身得失。如,主动参战打新5军,俘获敌军长陈林达,因伤亡太大无暇顾及,将陈林达交2纵带回总部。部下纷纷不满:这功劳怎么算?替别人打仗,吃了大亏,还让人家捡便宜!韩先楚闻讯,立即制止。韩先楚异常地清醒冷静,从无逞强好胜的个人英雄表现,从无常胜将军的通病——骄傲、轻敌,因见过太多血的教训!好学不倦、深谋远虑让他非常自信,以小代价获取大胜利的愿望,让他非常执着,从不轻言放弃。1947年3月第四次临江保卫战,敌三路来犯。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率1个师,配合3纵作战。3纵领导认为先打中路弱敌暂编20师最稳妥,而韩先楚想打强敌全美械装备的89师加一个团,因歼敌主力可粉碎其全面进攻。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两方案电告辽东军区,陈云、肖劲光慧眼识才,复电同意韩先楚的方案,并指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3、4纵作战。”配角变主角,这在我军战史上极为罕见。3纵司令员曾克林看过电报后说:老韩,我们听你的!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真挚大度、高风亮节。韩先楚一反我军夜间攻击的常态,利用骄横麻痹之敌白天行进中、无工事可依,发动突袭,经10小时战斗,我军以伤亡近300人的代价,歼敌万余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4比1,并创造了一个伏击歼敌的模范战例。其他各路敌人望风而逃,至此战局扭转,我军在东北战场进入反攻。1947年9月秋季攻势,韩先楚刚任3纵司令员,政委罗舜初计划首歼西丰之敌,再向纵深扩大战果。韩先楚认为不妥,西丰开仗是攻坚,得不偿失;敌师部驻威远堡,守军仅一营,打此要害,所属各部必定出援,我军可半路设伏,各个击破、一并全歼。长途奔袭威远堡风险较大,因此支持者不多,两种方案相持不下,电告“东总”, 林彪回复:“按先楚方案实施战斗。”通过精心侦察、细心勘路、马拉火炮,长途奔袭100公里,“剧情”与韩先楚“编导”的如出一辙,各部全歼,敌师长被俘。军政俱佳、常打胜仗的罗舜初对此敬佩不已!威远堡战斗后,一些国民党军敬畏地称3纵为“旋风部队”。 多年来,奇袭威远堡一直为我军事教学中的经典范例。
   三、军事战略家的身手
   历经烽火硝烟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韩先楚初显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新开岭战役后,敌全力进攻南满;我军数万人被压缩至狭窄地带,数九寒冬、缺衣少粮、深陷困境,林彪和南满多数将领想放弃南满。在七道江会议上,韩先楚等极少数人主张坚守,他认为坚守南满虽承压极大,但可拖住敌人,为北满减压,对全局有利;两个战场密切配合、协调行动,让敌首尾不能相顾,可大量消耗敌人,有利于今后的战略反攻。南满我军有一定实力,即使占山为王当“土匪”,也能拼几年。陈云点头轻声道:这话抓住了要害。会后,韩先楚不放心,又单独找到陈云,再次强调,应该、必须、且能够坚守南满的理由。陈云最终拍板,坚守南满!正是韩先楚力挽狂澜的担当和高瞻远瞩的见解,才有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胜利,东北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如期而至!军史专家一致认为:韩先楚此时的表现,“是他由出色的战役指挥员向军事战略家迈进的标志。”【1】
   1949年末,我军先后对金门岛、登步岛的登陆作战相继失利,损失严重。毛泽东告诫指挥解放海南的四野司令员林彪,要吸取相关教训;并将原定春节前后解放海南的计划推迟。1950年2月1日至2日,15兵团司令员邓华在广州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决定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针,渡海登陆工具以改装机帆船为主,渡海作战时间延长到6月,甚至是“以争取1950年完成任务为原则”。【3-5】
   配属15兵团作战的40军军长韩先楚却不以为然,他觉得作战时间推迟,会使部队松懈,甚至错失战机;大批量改装机帆船,不具备条件;回头还得用木帆船渡海作战。他通过老渔民了解到,在谷雨(4月20日)前一段时间,常有北风或东北风可利用,帆船顺风顺浪,一夜可抵对岸。过了谷雨,南渡便是逆风;此情不具备登陆取胜的条件。韩先楚从战略大局思考,国际国内风云变幻,如按部就班行事,可能误事。他当机立断,违令自行部署;他和军党委统一意见,不向下传达广州会议内容,规定在3月份前,必须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工作。40军一直在抓紧作战训练,节假日也不休息。
   韩先楚主张经过一两次小型偷渡后即可实施大规模渡海作战,他2次请战,均无回复。谷雨将至,韩先楚心急如焚、朝思暮想、夜不能寐。4月6日晚,韩先楚口授,起草了长篇电文;4月7日凌晨,分别致电15兵团、四野、军委【5】,要求立即发起海南战役,并立下“军令状”:“如果43军未准备好,我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他已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就是用一个军,他也要拼死一搏全力拿下海南岛!
   韩先楚一而再、再而三的强烈要求、犯颜苦谏,甚至越级报告;重点做了林彪的说服工作:继续偷渡,风险增大;船只有去无回,难以为继。如错过谷雨,海南解放将长期拖延,后果难料。一直对常胜将军韩先楚欣赏有加的林彪终于被打动了,当即批示“按先楚同志意见办!”毛主席也表示同意。4月10日,中央军委下达大举强渡作战命令,告知15兵团立即实施【4】。43军措手不及,改变计划,尽全力也只能勉强保障近2个团渡海。因韩先楚的远见卓识、机断专行,40军有6个团参战,这才保障了足够的兵力。4月16日19时30分,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亲自率部出征,乘木帆船登陆,一举突破了10多万敌军的海陆空立体防御,创造了世界渡海作战史上的奇迹。
   海南全岛解放的日子是1950年5月1日;其后不到2个月,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若登陆作战推迟到6月以后,美军同样也会切断琼州海峡,那么海南岛就成为“第二个台湾”。祸不单行的是,我军多次偷渡上岛有8000多人,加上琼崖纵队,共3万多人【4】,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中,将遭受灭顶之灾!正是由于韩先楚的军事战略家眼光,以及毛主席、林彪在关键性时刻,对韩先楚锲而不舍、执着求战意图的理解和支持,才使新中国惊险地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挫折!为了胜利,韩先楚舍生忘死、孤注一掷,血胆忠魂,天地可鉴!
   1950年10月,韩先楚参加抗美援朝,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19兵团司令员;他主动要求在前线指挥作战。第一次战役,他指挥部队连续突袭、攻其不备,对冒进之敌以迎头痛击。第二次战役,他精准点穴,指挥38军一部长途奔袭、大胆穿插敌后三所里,切断敌军退路,对战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38军因此被彭德怀誉为“万岁军”。敌军10天里败退了300多公里,逃至三八线以南,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溃逃中翻车身亡;美报刊称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第三次战役,他指挥4个军突破“三八”线,其后直取汉城。12月26日,时任美军陆军副参谋长的马修•李奇微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在打汉城时交手,韩先楚便知,彼非等闲之辈,上任不久就摸到我军规律;他有计划后撤,每天只撤20~25公里,算好为我军一夜行程和大炮射程内,企图诱使我军深入后,杀回马枪。韩先楚见好就收,没让其得逞。
   李奇微毕业于西点军校,他曾指挥美军第82空降师参加诺曼底登陆,表现不俗;李奇微以敢想敢做、战术机敏而享誉美国陆军。凭借朝鲜战争扬名,一般美国人都认为是李奇微挽救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一败再败的危局;他被同僚誉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将领。到朝鲜后,李奇徽从战斗记录、数据中发现了志愿军的软肋:因后勤太差,其攻势只能持续一周(所谓“礼拜攻势”);美军的空中威胁,使志愿军难以在白天进行大规模攻击,常常夜战。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的1951年1月25日,趁志愿军急需休整、补充的时刻,李奇微发动大规模反攻。来者不善,局势对我极为不利!韩先楚想利用阵地防御战,阻滞敌人,寻找战机。我军第四次战役采用“西顶东放”方案,即韩先楚率部在西线顶住敌军主力,待东线敌人深入、突出后,邓华副司令员率我军主力择机歼敌,以反击、粉碎敌人进攻。
   韩先楚第一次指挥大规模防御战,对手是美国最优秀的军事战略家李奇徽,他拥有最现代化的军队,其火力强度超过我军几十倍。天下没攻不破的防线,面对强敌,以极劣势装备坚守阵地上,只有死路一条!这对世界任何其他军队,无一例外。只有中国军人可以创造奇迹!战前,韩先楚深入防御阵地,指导兵力、火力布置,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正、完善。他创造性地采用了“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火炮疏散配置、阵地机动防守、各部逐次抗击等策略,并使用分散隐蔽、靠近突袭、夜间反击等机动灵活的战术,有效地杀伤了敌人,减少了自身伤亡。他初步探索了现代战争条件下运动防御的新战术,为我军后来的防御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防御战异常惨烈,我一个团级阵地,每天承受数万发炮弹,敌机地毯式轰炸,连小石块都炸成粉末。美军炮兵校正机指挥轰击,命中率极高,我军伤亡较大。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抗击敌钢铁洪流,有效地阻滞了美军;战至2月7日,敌14个昼夜仅推进18公里。此时,东线之敌进入砥平里、横城一线,态势突出、翼侧暴露;战机显现。
   邓华想先打横城,他觉得:砥平里美军战力较强,有工事,不易分割歼灭,容易打成黏糊战。横城的南朝鲜军兵力分散、战力不强,可速歼。韩先楚建议先打砥平里,他认为:从战略角度看,砥平里离西线较近,属枢纽,一旦占领,威胁敌西部战线,使其全线动摇。打横城,可多消灭一些南朝鲜军,但对全局影响不大。彭德怀司令员举棋不定,8日下午,他决定先打砥平里,深夜又觉得先打横城更有把握。9 日晚,韩先楚来电,再次力主先打砥平里;彭德怀给邓华发电,先打砥平里。其后,他又顾虑是否干预前线指挥员过多?便致电邓华:“究竟如何打法,由你最后决定”。【3】邓华当然用自己的方案,先打横城;这一举改写了战史。
   11日发起的横城反击战,我军宰获颇丰,歼敌1.2万余人。13日夜,邓华指挥攻击砥平里;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仓促上阵、兵分多头、协同不利,又缺少炮火支援(40军军长温玉成称之:“没有协同的乱仗!”);志愿军战士英勇无比、舍命拼杀,曾一度即将突破,最终功亏一篑,战斗失败。东线反击未达目的,西线阻击已无意义;我军撤离汉城、撤过汉江,全线转入防御,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失利;这也给第五次战役埋下了隐患,一度造成我军被动的局面。砥平里一仗使美军了解到,志愿军火力弱,攻坚力不足,持续作战能力差等弱点。美军改进了战术,今后整建制部队被围,便利用有利地形、装甲车辆形成环形防御,再利用强大的火力和空中支援对我进行杀伤,使进攻者难以为继。《美国第8军简史》称:“第2师在砥平里的英勇坚守后来证明是挡住共产党进攻的转折点。”《韩国战争史》吹嘘:“砥平里战斗,是美军同中共军作战中在战术上取得的第一个成功战例,鼓舞了全军的信心,解除了美军决策当局对战局发展所抱的疑虑。这次胜利的意义可与英国第8军在阿拉曼取得的胜利比拟,也可以说是‘第二仁川’。”
   韩先楚痛心疾首!他认为,如果先打砥平里,我军蓄势待发、全力以赴,有炮火掩护,一定能打下砥平里(何况“没有协同的乱仗”,都差一点成功!),以粉碎敌攻势;敌将难以窥透我虚实,形势会对我有利!视责任为泰山的韩先楚,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直到去世前还在谈论。
   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西线攻防战,让李奇徽颜面尽失!美国最优秀的军事家,居然“爬行”如龟。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韩先楚一眼又看出了,东线的砥平里是美军的命门;不谋而合,李奇微也认准了“砥平里是阻止中国军队前进的关键性所在”。但李奇微还没练就“铁裆功”, 若两高手就此过招,李奇微危矣!然而,还轮不到韩先楚出手;彭德怀的迟疑、邓华的误判,让李奇微逃过一劫,并就此一举成名。砥平里之战,让邓华在后半生追悔莫及,他认为韩先楚的判断正确,砥平里难打,却是打七寸、打要害!横城歼敌虽多,只是打屁股,并不致命。他还将此作为一生中的几大军事决策失误之一【6】。邓华将军的反思精神可嘉,但历史不可重演。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军后来人一定要吸取教训、引以为鉴!未来的战争中,是没有第二名的。
  
   参考文献
   [1] 夏明星,高桃源. 从篾匠到名将——上将韩先楚传奇[J].党史博采(纪实),2007(7)
   [2]叶青松. “胆大包天”的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韩先楚[J]. 党史博览,2006(9)
   [3]张正隆. 战将:韩先楚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0.8
   [4]百祺. 海南岛战役后韩先楚与邓华有何“是非”可言?(源自《强国论坛》,人民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60/1/2/168344239.html?t=1533085116178
   [5]钟一. 《解码解放海南》——还原真实的解放海南历史. (源自《海南日报》,党史频道-人民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3417362.html
   [6]燕昭文. 大国尊严:重述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5
  
  

共 1107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引经据典,不嫌烦锁,写就一个常胜将军。感谢来稿!(东方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百祺        2018-12-09 09:31:02
  感谢总编支持!请多指正。
百祺,曾用网名“武科大人”。 以文会友、相互交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