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 • 祝福祖国】家乡美食——玉米糁子(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 • 祝福祖国】家乡美食——玉米糁子(散文)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168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7发表时间:2018-12-20 18:59:02
摘要:原来如此!我总以为,在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发育的时候,少粮缺菜,成天靠吃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维持生活,却不料那时我所认为的杂粮,却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营养品,也许真的是多亏了玉米,多亏了每年整个冬天每天早上熬煮的玉米糁子,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健康地成长,正常地生活。

乳白色瓷盘子,边沿点缀着淡灰色的花瓣,里面盛着金黄色半粘稠的玉米糁子。玉米糁子中间,有细碎的犹如珍珠粒般小白点,那是玉米粒的白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沁入肺腑,这种醇美、天然的饭香,犹如琼浆玉液,让我陶醉,让我愉悦,将我带回了小时候在家乡生活的岁月……
   玉米糁子,这是在合阳老家人的叫法,也有人叫包谷糁。现在各大超市也有,叫“玉米碎”、“玉米渣子”等。对于这样的称呼,我不大喜欢,因为“碎”“渣子”之类的名字,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不怎么好吃的东西。
   从我记事时起,一直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之前的那些年,是一个粮食短缺的年代。夏天刚收了麦子,日子还好过,有麦面馒头,有白面面条,甚至偶然有扯面或炒菜面吃。可是,随着天气转凉,特别是秋收过后,麦子就渐渐地少了,人们饭食里的杂粮就增加了。如果是现在,人们想方设法吃点杂粮,是因为平时总吃细米白面,对健康不利。可是在那个年代,吃杂粮却是因为粮食短缺,为了填饱肚子。
   到了秋冬之时,农活少了,人们的生活水准也随之降低了。玉米、小米、红薯等各种杂粮就成了主食。有些人,甚至做梦都想的是吃麦面馒头,吃一顿白面面条,可是没有那么多麦子啊!
   于是,每天早晨,许多家里都是熬一大锅粘稠的玉米糁子,等玉米糁熬的差不多熟了,搭上箅子,热上馒头,蒸上红薯。如果再讲究一些,凉拌一点红萝卜丝或白萝卜丝,加上一点红薯粉条,滴上几滴菜籽油,这就是一顿早饭的全部了。
   玉米糁子,当然是将玉米粒碾成或用机器粉成小颗粒状,之后用簸箕不断地簸,将玉米皮去掉,这样熬出来的粥口感更好一些,喝着滑溜点。还有一种大一点的玉米糁子,有绿豆粒那么大,是夏天人们专门煮米汤用的,那种要煮很久才能熟,也可以和红豆、豇豆一起煮。当然,这样大粒的玉米糁子,吃起来更劲道一些。
   熬玉米糁子,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如果煮米汤、豆子汤,随便将小米或者豆子淘洗一下,放到锅里烧火熬煮就可以了。而煮玉米糁子则不然。玉米糁子不用淘洗,因为将玉米加工之前,人们已经将玉米淘洗过了。首先把锅里的水烧开,放一点点碱面,然后一边把玉米糁子慢慢地倒进锅里,一边要用大铁勺在锅里慢慢地搅动,否则下到锅里的玉米糁会结成块,煮的粥不均匀,而且很难煮熟。另外一个人则要不断地拉风箱,锅底下要不断地烧火、不停地添加柴禾——最好是柴火,炭火太硬,玉米糁子容易被烧糊——大约煮十来分钟,看到锅里的玉米糁成了均匀的稀糊状,才可以搭上箅子,在上面放几馒头红薯等,盖好锅盖,继续添加柴禾,烧一阵,停一会儿,估计玉米糁子熟透了,放在箅子上的馒头热透、红薯蒸熟就可以了。
   小时候,有时我负责拉风箱,母亲将满满的一碗玉米糁子慢慢地倒进锅里。抬头看去,那玉米糁子从碗沿到锅里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金黄色的瀑流,锅里的水蒸气不断地向上冒,母亲的脸和上半身则像是隐在淡淡的云雾之中,三五分钟之后,厨房里就有了玉米那种特有的醇美的、甜丝丝的味道,母亲说:“风箱拉慢点,火要小一点了。”等到把箅子搭好后盖上锅盖,上面冒出热气之时,母亲就让我把火烧的再小一点,过几分钟再停一会儿,烧一会儿,如此反复两三次。
   煮玉米糁子,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火候。火候怎样,要看煮的时间的长短,还要考虑火的大小、中间停顿的时间、锅上冒出的热气的味道等。如果把握的恰到好处,煮出来的玉米糁子稍微粘稠均匀,颜色则是金黄亮丽,飘出一股醇正清甜的香味。
   更为奇妙的是锅底子,等到把粘稠的玉米糁子舀出来之后,用铁铲把锅底子慢慢地铲下来,一条一条的,软软的,长长的,靠锅底的一面刚好烧的金黄金黄,形状就像宽宽的面片,盛在盘子里,浇上一点用柿子醋、辣子、盐等凉拌的酸辣菜汁,那可是小孩子都喜欢吃的美味佳肴!小时候,每次喝玉米糁子,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锅底子。
   玉米糁子熬的稠粥,盛在家里那种淡灰色、稍微有点粗糙的瓷碗里,就上凉拌的粉条萝卜丝或者豆芽菜,也是爽口香甜。放在碗里等晾凉一点,粘稠的玉米糁变得比刚从锅里盛出来时稠了一点,这时小孩子就感兴趣了,相互比赛溜光碗。
   溜光碗,顾名思义,就是吃过饭后,碗里依然干干净净,一粒米、一点点渣子都不曾剩下。当然,溜光碗是要讲究方法的。首先,端起碗,将碗稍微倾斜慢慢地转几圈,看到碗边的玉米糁子粥和碗已经分离;接着,选好一处下口的地方,将碗稍微倾斜一点,小心翼翼地吃着,等到下口的地方玉米糁没有了,上面的玉米糁子就会自动地往下溜,而且一点都不会沾在碗边上。这样吃完后,碗里确实是干干净净,好像不曾用过。小孩子这样做,父母也开心,把碗里的东西吃干净,不仅节约粮食,而且吃过饭的碗也特别好清洗。所以在吃饭时,父母经常会鼓励孩子:“比赛一下,看谁的碗吃的干净!”小孩子呢,也特别积极,争先恐后,极力地将碗里的东西吃干净,既显示自己的本领,又能得到父母的表扬,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想想,这样的溜光碗,倒是特别优良的节俭品质,也是非常先进的环保理念。这些年,不是一直在提倡“光盘行动”吗?原来,我们小时候的光盘行动倒是更彻底。当然,如果吃锅巴,无论如何都不能溜光碗了,那又另当别论。
   后来在百良中学上学,住在学校,每个星期回家一次,背上一袋子馒头上学。在那段日子里,吃饭最好的是冬天。冬天除了背馒头,通常都会背一袋红薯,吃的东西相对其他季节丰富了一点点。入冬时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从家里带点玉米糁子或者小米,交给学校饭堂,学校称量之后,每斤再交两分钱的熟食费,发给学生相应的杂粮票。
   每天上午将近十二点,第四节课下了之后,饥肠辘辘的我们就立马飞奔到宿舍,迅速拿上大搪瓷碗,跑到学校的西南角的开水灶前排队。饭堂师傅站在锅台边,拿一个长长的大铁勺帮大家打饭。轮到谁,就一边交给师傅贰两杂粮饭票,一边拿好碗。大师傅动作娴熟,一勺子下去,满满地,伸着碗接粥的同学就紧紧地盯着大师傅的手,心里默默地祈祷:师傅的手千万拿好勺子,千万千万不要抖!谁知,眼看着大铁勺快要到碗跟前时,大师傅的手就很自然地抖一下,非常自然非常迅速,好像不经意。那一大勺香喷喷的玉米糁子,有一部分就抖出去了,剩下的倒进碗里,总觉得不够多,总是盼望着能再多一点点。要是往常在家里,我们那个年龄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缺油少菜没有肉,只有玉米糁子和红薯,一顿饭可以喝两碗玉米糁子呢!打过饭之后还是舍不得离开,师傅说:“下一位!”此时,不得不走开了,否则后面的同学都有意见了。队伍虽然很长,可是打饭的过程却很快,十多分钟就结束了。
   后来上大学,在饭堂打饭,也是经常碰到这样的事。看着香喷喷的一大盆子菜,上面一层都是炒肉、炒鸡蛋,大师傅一勺子打下去,能打到勺子里的肉和鸡蛋就不多了,高高兴兴拿碗去接,还没有到碗跟前,大师傅手里的勺子似乎不经意地抖了一下,最终倒在碗里的鸡蛋和肉就没有一两块了。那时还想着,是不是大师傅打饭都要抖一抖呢?这一招好像是大师傅独特的技术活呢?
   玉米糁子端到宿舍,好在还热乎乎的,这就是背馒头上学时吃饭最幸福的时刻了!喝过玉米糁子,吃一两个红薯,身上暖和了许多,肚子里也舒适了,之后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聊天,或者在学校里散步,一段惬意美好的中午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上大学后,饭堂里再也没有玉米糁子粥了。工作以后,更是很少喝到。那时候自己觉得没有什么,生活水平总是在不断提高,从前粮食短缺的年代,吃玉米杂粮是为了充饥。现在不缺粮,经常有肉有菜,甚至水果也能经常买,偶尔想起玉米糁子,觉得不吃也罢了。
   这些年,只有回到老家的时候,经常吃到大嫂煮的玉米糁子。时间久了,才发现从前在老家吃的东西,其他的已经不如现在的好吃了,只有那熬的粘稠、金黄亮丽的玉米糁子味道依然香甜。渐渐地,那些年吃玉米糁子稠粥的情形又出现在眼前,仿佛很久以前断了线的念头,一下子又冒出来了。是的,正是那醇香的玉米糁子,将这一切穿成一条线,唤醒了久违的味蕾。
   说到玉米糁子,我想起了从前的一件事。三姐考上研究生后,回到家告诉母亲,说她的老师想要点玉米糁子。母亲觉得奇怪,说人家是大学教授,住在大城市,成天有鱼有肉,想吃什么东西都有,怎么偏偏要吃我们觉得天天不得不吃的玉米糁子呢。说归说,母亲还是和二姐一起,淘洗、粉碎好玉米糁子,仔仔细细地将皮去干净,还将其中大一点的、小一点的颗粒都分离出来,最后只剩下大小均匀、金黄亮丽的玉米糁子,真是比我们平时吃的看起来漂亮多了,然后让三姐带到学校送给老师。后来,姐姐写信说,老师说了,我们家的玉米糁子特别香,特别好吃。母亲听后,也很开心。后来,又给老师带了一些。
   也许有人说,这很正常,胃是有记忆的,特别小时候吃过的那些食物,会长久地留在胃的记忆的深处。但是玉米糁子除了北方的人喜欢,南方有许多人也喜欢,这说明它确实有着独特的醇香。
   弟媳妇不是北方人,每次回老家,馒头吃不习惯,北方的菜也不习惯,只有玉米糁子,竟然可以喝一大碗。走的时候,她还要带点玉米糁子,并特意地向大嫂学怎样熬煮玉米糁子,她说:“这东西好喝,非常香甜,喝过之后胃特别舒服。”
   就这样,最近几年,只要是回老家,我们都会带点玉米糁子和碱面过来。现在,我已经掌握了怎样用煤气灶煮玉米糁子的技巧了,晚饭经常煮一点喝,真是香甜可口,美味无穷。
   望着眼前盘子里的玉米糁子,清甜醇美的香气沁入心脾,享受最美味的食物,回味一下小时候在老家玉米喝的玉米糁子那醇香味道,自然地想起从前冬天寒冷季节,一家人坐在热炕上吃饭聊天热闹的情形,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更美妙的是,喝过玉米糁子之后,胃里特别舒服,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舒适之感,这也许就是幸福生活的感觉吧!
   我上网查了一下,才发现玉米糁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玉米已被列为谷类食物中的首位保健食品,被称为“黄金作物”。经研究,发现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纤维素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预防肠癌、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也是糖尿病人的适宜佳品。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它不仅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而且含有大量的营养保健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特别是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处。
   原来如此!我总以为,在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发育的时候,少粮缺菜,成天靠吃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维持生活,却不料那时我所认为的杂粮,却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营养品,也许真的是多亏了玉米,多亏了每年整个冬天每天早上熬煮的玉米糁子,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健康地成长,正常地生活。
   现在,我依然喜欢这种美食,既能让我回味从前的日子,又能让我的食物丰富多样,享受生活的美好!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九日星期日
  
  

共 4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胃是有记忆的,特别小时候吃过的那些食物,会长久地留在胃的记忆的深处。但是玉米糁子除了北方的人喜欢,南方有许多人也喜欢,这说明它确实有着独特的醇香。”“玉米糁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玉米已被列为谷类食物中的首位保健食品,被称为“黄金作物”。经研究,发现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纤维素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预防肠癌、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也是糖尿病人的适宜佳品。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它不仅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而且含有大量的营养保健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特别是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处。”“现在,我依然喜欢这种美食,既能让我回味从前的日子,又能让我的食物丰富多样,享受生活的美好!” 同淑君同淑君老师的这篇感动人心的精彩散文,结构严谨,自然流畅。情感细腻,以土色土香的语言,层层深入地将家乡美食——玉米糁子如何熬稠粥、如何吃锅底子、如何溜光碗以及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描写得淋漓尽致。此篇美文,文笔练达,叙述沉稳,描写细腻,抒发了自己的怀旧情感,感悟了现实的美好人生,字里行间满满的真诚感人,直达人心。佳作,编者推荐阅读!【丁香编辑:孙巨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12-20 19:03:33
  感谢同淑君同淑君老师赐稿丁香。祝老师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创作辉煌!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21 17:27:59
  非常感谢孙老师的精彩点评与推荐,遥祝孙老师身体健康,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12-20 19:08:24
  我也是农村的孩子,也是从小喝着“玉米糊涂”长大的,因此本文引起了我强烈的思想共鸣。感谢老师替我们说出了心里话!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21 17:32:10
  是啊,从记事时起,玉米糁子就是冬天上午的主要饭食,直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早饭的花样才稍微多了一点点。那时以为玉米糁子是普通的饭食,现在才知道它的营养价值,才知道它对健康的重要。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12-20 19:11:59
  玉米椮子是首位保健食品,看了同淑君老师的这篇文章,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它。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21 17:37:26
  是啊,多吃杂粮,有利于健康。看来以后回老家要多带点玉米糁子,经常熬着喝,健康生活。还有人呢,也许就是劳碌才觉得生活更有意义。我看过孙老师写的带曾孙子的那篇文章,精怪的非常细腻,非常真实,劳累但是快乐着!
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21 20:08:05
  其实,也有人喜欢把红薯削皮,切成小块煮在玉米糁子里面一起吃。偶尔也会煮蔓茎(油菜根,颜色、样子有点像人参,大约有手指粗细,冬天时没有东西吃,人们把根挖出来煮着吃)在玉米糁子里,这是我最不喜欢吃的东西,蔓茎的味道有点甜,又有点辣,似乎还有点苦涩。
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21 20:10:16
  蔓茎,网上叫蔓菁,又名芜菁又称葑,俗称大头菜,又叫九英菘、合掌菜、结头菜、芣蓝、芥蓝、擘蓝,茄连、撤蓝、玉蔓青等。
   蔓菁个头娇小带着鲜艳的皮,类似萝卜圆润,根细无筋,辛辣味浓,质地脆嫩,口嚼无渣,所以古时蔓菁还曾被用来当作主食。
   是典型的山野风味, 清凉降火, 口感微涩, 对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症, 具有明显的食疗作用.
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21 20:12:40
  不管怎样,我最喜欢喝纯玉米糁子煮的粥,偶尔加点红豇豆也好喝。
7 楼        文友:庄稼        2018-12-21 21:52:30
  阅读老师的佳作,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放学回到家,母亲熬煮的玉米饭飘着香气,很馋人的,热热地吃一碗又一碗,痛快极了!细读文章,格外亲切,仿佛看到厨房里母亲的身影,好文章,虽然所述遥远,但是记忆犹新,情感更深,为作者老师点赞!祝您精彩再现!
回复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21 22:06:09
  感谢庄稼老师的精彩点评!正如老师说的,冬天放学回家,趁热喝上两碗,真是舒服极了,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也是母亲的爱!
8 楼        文友:樱雪        2018-12-22 11:10:31
  玉米糁子,在困难时期和幸福时期,在人们的口中,均是一道美味。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总有一些味道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文章动人心扉。欣赏乡党老师美文,周末愉快。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12-22 15:25:06
  感谢乡党的关注与鼓励!玉米糁子煮粥,小时候喜欢,现在依然喜欢,虽然这其中有许多东西都改变了,许多东西都发展了,但是这种美食却依然如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故乡情结。
9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9-02-10 01:51:43
  感谢老师赐稿丁香,分享精彩美文,谢谢老师支持丁香社团。微笑敬茶。祝新春愉快,阖家安康。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9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11 14:03:15
  感谢文友,问候文友!
10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9-02-10 01:53:19
  这个玉米糁子,我也喝过,煮的黏糊糊的特别好喝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10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11 14:01:52
  是啊,煮的久一点,当它开始粘绸的时候,就非常好喝。感谢文友的关注和鼓励!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