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那年,冒雨从临汾绕走阳城返回阳泉(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那年,冒雨从临汾绕走阳城返回阳泉(散文)


作者:李彦良 布衣,11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0发表时间:2019-01-07 14:09:16


   (三) 阵雨中游皇城相府
   雨,紧一阵慢一阵,不停地下着。走过沁水,到了阳城地面,我们冒着阵雨游了皇城相府。皇城相府距阳城县东北约20公里处,亦又称“午亭山村”。是清康熙王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相府北枕樊山,西临樊溪,依山就势,随形生变,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与古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据有关资料载,陈廷敬(公元1638~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进起居注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为《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对他极为器重,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比他年长的康熙帝在花甲之年,为他御题“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以褒奖他的功德。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康熙特命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满汉文武大臣前往祭奠,遣官护丧,归葬故里。御赐挽诗,其中有“世传诗赋重,国典玉衡平”的句子。陈氏为明清文化巨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并且多人政绩显赫,百姓称颂。在康熙年间,陈家居官者多达16人,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盛况。建于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的两柱一楼式小牌楼是陈氏家族显荣于清的发端标志。建于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的四柱三楼式石牌楼则是陈氏家族鼎盛于清的历史遗迹。仿木斗棋屋檐,正脊两端吻兽,脊刹麒麟刻工精致,结构庄重,设计雄伟。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二龙戏珠等吉祥图案的浮雕栩栩如生。正题为“冢宰总宪”,“冢”读zhǒng,本义是坟墓的意思,代表高地,隐含权位。“冢宰”亦称“太宰”,周时官名,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九卿之首,“吏部尚书”亦称为“冢宰”。“总”为“聚合、概括、主要、为首、最高”等意思。“宪”是法令的意思。笔者认为有“榜样”的含义。“一门衍泽 五世承恩”的柱刻苍劲,陈氏一门的官职及功名尽刻其上。御书楼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据新编《晋城金石志》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赐陈廷敬及陈壮履诗近二十首、楹联四副和其它题记等,潇洒飞逸蔚为壮观。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和联了,仅此,还是原来之实物。相府内城有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的堡楼“斗筑居”以及不同年月修筑的风格大同小异的河山楼、陈氏宗祠、容山公府、御史府、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藏兵洞等建筑。相府中正屋、书房、花园、亭阁、水井、小桥、碾磨一应俱全,简洁古朴典雅,布局奇巧,天井四合,采光合理,藏风聚气,雕龙画凤,院落互通,梯道连接,进出方便。纵观皇城相府(午亭山村),总面积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座,房屋880余间,设9道城门,四通八达,有关设卡,内外连环,城墙总长170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宽2.5~3米不等,城楼、堞楼、角楼相互关照,垛口星罗棋布,可守可攻,防御坚固。文字材料中说“整个皇城,包括内城斗筑居和外城中道庄从整体平面来看,似一头北尾南首的神龟”,我却难以领略到那种的意境。大概还是不熟悉的缘故。从皇城相府出来,觉得明清时候官吏的居所够排场的,假如不被破坏,留下来就成了文物了,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后人还可以买门票赚钱。如今当官的豪宅也比比皆是,但能够寿命几何?又能够留给后人多少人文价值?
   一直在雨中行走,上上下下的,难得秀青和六弟对我的耐心照顾。家兄向来为我慷慨,把相府中书摊上能够买到的有关陈廷敬和皇城相府的书籍和资料都给我买全了。我说:“花冤枉钱!瘸腿老婆读不动书了。”他说:“读书用眼不用腿。只要你脑袋不糊涂就行。”我给孙女如愿买了一个俄罗斯套娃做留念。这次观光很可能会让病腿的病情加重。不过总是了却了游皇城相府的心愿。特别是家兄,他早有夙愿到皇城相府一游,今天总算达到目的了。
   (四) 到长治拜谢文友不遇
   从皇城相府出来,雨似乎越下越大了。我在今天绕走上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计划到长治见葛水平,面谢她给我即将出版的新书《点击金秋》写序的情谊。葛水平,当代著名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治市文联党组书记,鲁迅奖、冰心奖、赵树理等文学大奖的获得者。我与她只有在2013年夏天阳泉女子文学社社长兰花请她和蒋韵一起到阳泉来作文学创作讲座的一面之交。她虽然比我年轻了许多,但读她的书,听她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觉得这个喝沁河水长大的农村女孩太有创意了。她称我“瓦妮姐姐”,于是我们成了忘年交。在今年春天,阳泉文联邀请我加盟散文丛书出版时,我顿时想起了这个浑身上下洋溢着才气,字里行间显示着灵秀的作家妹妹。于是冒昧地打去一个请她写书序的电话,没有想到她一口应允了,当我把稿件发给她之后,没有过了一个星期,《在阳泉遇到瓦妮姐姐》的序言就发到我的邮箱里了,很是让我感动。她的序言,情真意切,使我的草木之作尽染墨香陡然生辉。在序言中,她平静地叙述我们的交往:“瓦妮姐姐站在我面前,并不十分衰老但头发全白的她,身上散发着草木的气息”;“之所以称她瓦妮姐姐,是因为读了她的《瓦妮说童年》,书里的瓦妮就是她自己,瓦妮是她的乳名,我戏称她‘瓦妮姐姐’时还叫不来她的名字”;“我读她的文字,觉得朴实里有几分坚韧、豁达,不同于一般的写作者的张扬,少有斤斤计较,如同风和树叶的交谈,月光和涧水的交流,是自然的生成,让我有读下去欲望,不想停顿。她的文字会让阅读者觉得周围都是安静的。抚摸那些文字下的岁月,听她说一些心里话,说一些心中的苦和世上的病,又觉得其实什么都是正常的,没有苦,也没有病。胸怀生活的人,云在你身边聚散,星在你肩上起落,拿起后放下,进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叶落,是自然现象,瓦妮姐姐的《点击金秋》给她经历过的自然现象烙印上了文学的色彩,散发着草木的清香。有人说,草木是沟通大自然与人心灵的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人能够从草木中体察到天地造化中的灵性”;她特别引用了我《话说死亡中的》一段文字,认为我用笔“悠闲地谈论死亡,是一个看透了生死大格局的女子”, 她说:“我也是女人,我认为文学不属于个人,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文学繁荣需要女性,女性如同春天的草木和花朵。钟情于文学的女人是能够创造出美丽的”。透过其谦美的文笔,能够让人读出她真诚的态度,她是在用心实实在在地与我这个只与她有一面之交的业余写作者交流,她的认真让我感动。所以在这次行程中与家兄特意计划着到长治见葛水平一面以表示我的谢意,可又因为我们路途不熟怕耽误人家的时间,也不能够提前约她让她等我们。等到我们离开阳城上了高速之后才给她打电话,她说她在下乡。车到长治服务站的时候,大雨如注。我与她联系,她说她理解我的意思,“举手之劳,没有必要感谢”,而且说天在下大雨,就不用见面了,并发来“姐姐,我在乡下,我们再约好吗?”的信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拜见水平而不遇,实在是遗憾。六弟说:“等以后有了机缘再见吧!”我说:“我的腿疾越来越严重,怕是有了到长治的机缘我却出不了门了”。家兄玩笑说:“没事。你不能够出门了,我背着你出”。但愿我与葛水平后会有期。
   (五)冒雨返回阳泉
   等我们上了“阳左”高速,天已擦黑。因为是新路,车少了,路就显得宽了,走起来特别畅。路况是好,但路两边光秃秃的,少有绿意,不很高峻的山陵上黄土裸露,有些荒凉。六弟在用心驾驶,我有点瞌睡了。正迷糊着,家兄说:“快醒醒,看东寨的灯光。”我一激灵,透过左边车窗一望,果然看见了一簇簇状如星辰的灯光,闪闪烁烁,挂在天边,仔细一辨认,确实是东寨村的灯光。因为东寨村人祖祖辈辈依山而居,那灯光不是一片,而是一坡。阳左高速上的大寨服务站,就设置在东寨村的对面。我们大概是行走在东寨村东面的高架桥上,桥很高,也很长,要是在白天,东寨村就尽收眼底了。在黑夜了,自然看见的只有家家户户的灯光了。在昔阳的旧社会,有“担了东寨水,锄了库城地,打了皋落柴就是好长工”的说法。理由是东寨村的财主家住在高坡之上,水井在坡底下,上坡的路陡峭弯曲,十分难走,长工担起水桶,没有可放下来歇脚的地方,必须一口气担到家里,没有一身好气力,那担水的任务是难以完成的。库城的地脉很好,地垄长,半天也锄不不到头,当长工锄地,必须锄到地头才能够歇息,没有一付好的身子骨,那锄地的活计也时干不了的。皋落村山大沟深,把柴打好后要担回家里也不容易,没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给皋落的财主家是打不回柴的。所以一般的长工谁也不乐意揽这三样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在东寨村教过书,那时候,东寨村既没有照明的电灯,也没有自来水,学校就设立在村庄最高处那王举人家的祠堂里。所以也有过“担东寨水”的体验,即使东寨的路宽了,我担起水来,也总得在半路上歇几次。那时候学校也在学习大寨,村村普及初中教育,东寨村学校的第一个初中班就是我招起来的,学生上学不交学费,全靠师生勤工俭学维持。我们一周七天,其中4天上山割条编装苹果的篓篓,3天上课,没有星期日的观念。在我调离东寨学校那一年,学校靠师生勤工俭学赚下的钱通了电,结束了靠煤油灯照明的岁月。我在东寨村教书时,爹从东冶头村步行去看我,曾指着村前的大山说“妮,你看这村子的前山多好!平如书案,所以这个村子是个是出文人的地方。”怪不得东寨村在满清时出了老、小举人,到了民国年间还出了书法家王谷。我知道爹的意思是鼓励我在东寨安心工作。
   艰难成就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友谊,4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们至今还与我保持着联系。《东寨村志》主编王科州、李恩柱还特意向我约稿,要把我写的《东寨八景》和《东寨王谷 其人其诗》收进村志里。艰难也成就了我的人生,当我年过花甲退休之后,回望我的从教之路,东寨村的那段实践,确实为我的教书生涯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车走过东寨时,尽管是在夜行中,可40多年前的学校和学生的样子都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岁月能够磨损人的体貌,但风化不了雕刻在人心里的印记。望着东寨村那满坡的灯光,我祝福东寨这个古老的文明山村,越发展约好。
   我还在遐想当中,车子穿过灯火通明的王家山和立璧隧道,不一会六弟说“下高速了。”左顾右盼,仔细辨认,方明白车在平定转盘里出来了。阳泉至左权高速路的开通,确实近了很多,也快了很多。以后回昔阳有了高速公路可走了。他们先送我们回阳泉。到家,侄女晋丽已经给我们做好了面条。六弟和秀青匆匆忙忙吃了点饭才往平定的家中返。这次出行,六弟最辛苦,我们都可以休息,而他手握方向盘,一旦上路就丝毫不得松懈。这次把他们的儿子冯国平送到山西师大上大学去了,路上匆忙,顾不上思念,等他们回到家,一定会想孩子的。我们倒是好,跟着他们冒雨从临汾出发途经阳城返回阳泉,做了一次不寻常的旅游,真该感谢六弟和秀青。洗涮休息,享受着家里的温馨,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秋雨还在窗外不紧不慢地下着,但愿明天是个爽朗的晴天。
   日月如梭,2014年秋至今,侄儿国平将近四年的学业很快就要学完毕业了。我的腿疾却越来越严重,并没有能够地再到临汾。前一阵,我们山西师大教育专修科8301班的班长和微信群主以及热心的同学们主张搞一次聚会,35年了,当年35岁才考上大学的我,已经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古稀老妪,比入学时更加“古董”了。拿什么与老师和同学们见面呢?于是我从日记中找出了这一篇。山西师大,我命运的转折点,尧都临汾,我难以忘怀的地方,但愿祥瑞常绕华门,母校青春不老。

共 1096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情真意浓,不仅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往事回忆,更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旅行纪游。故地重游,一腔感念在心头,李老师娓娓道来的昔日艰辛,在回忆中感念,在感念中留连,在留连中畅想,在畅想中幸福,一路风雨一路歌,真是一路风雨一路情。看了文章,对其中的描写感觉到特别亲切。李彦良老师这次绕道,是有价之为,丰富了阅历,感悟了人生,赋予了生命以价值和意义。冒雨经临汾绕走阳城返回阳泉。伴着李老师的行程仿佛游了一趟晋东南北,中华根祖。感受文友师生阔别相见的喜悦,家人亲朋相聚的亲切。感慨之余写下这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游记,这样厚重的文字来自李彦良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不凡的文学功底。她的笔锋总能把过往事融汇于现实中,使读者伴随着飞舞的笔迹穿越时空、浮想联翩,被文中的人物、故事、景观所吸引,倍觉情深意浓感人,回味无穷。李老师的文,语言朴实,内容厚重,走过的地方,临汾,襄汾,侯马,皇城相府甚至长治等,不但是版图上的一个地名,也是李老师情深意重的流露,更是山西文化的重现。李彦良老师的一生,是奋进的一生,学习的一生,笔耕的一生,同时更是善良的一身。我结识李彦良老师两年多时间深切的感觉到她真是一位善良在心底,满腔热情事不拒,知恩图报始终记,勤奋乐观名不虚的实在人。常常为李老师质朴自然的文风感动,更为李老师淡定清雅的态度感动。老师就是一部百科全书,蕴含了历史、地理和哲学思想。她35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努力的考入大学,更让人钦佩有嘉。李彦良老师云锦人生,丰富的阅历就是一部厚重的大书。这篇文李老师细心记叙,写出多个城市的不同特点,仿佛领大家去游览城市,文字功底厚实,美文值得拜读。激赞佳作,力推共赏!【编辑: 素心若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1-07 14:21:20
  李老师不愧为文豪大家。写的文章从昔历史,地方史志,群众文化,宗教佛学,旅游开发,等诸多进行了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评价和总结。读后感到一个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知识广泛,抱负远大的李老师就站在我们面前。问好李彦良老师,恭祝新年快乐!保重身体再续佳篇!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9-01-07 16:57:53
  学习!精彩散文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