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关中民俗过大年(散文)

精品 【丹枫】关中民俗过大年(散文)


作者:风轻云淡绕尧柏 布衣,288.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2发表时间:2019-02-05 10:49:54

【丹枫】关中民俗过大年(散文)
   初一的中午饭开得特别早,十二点刚过妇女就进厨房了,好在一切都是准备妥当的只是加热。这顿饭是最排场最隆重的团圆饭,平时分房的兄弟们或和父母分吃的,这顿饭都是合灶而吃,凉菜饭菜都是最好的全上,桌子摆得满满的,全鸡是不可少,新年伊始讲究“吉利”,照例是先敬奉祖先然后全家上席,先酒菜边吃边喝,弟兄几个你敬他他敬你常常喝得面红耳赤。老人们就会说:“少喝点,别误了正事!”女人也会趁机劝:“少喝点,不尽兴的话晚上继续喝,现在赶紧吃饭!”酒菜盘子撤下,鸡、虾、肘子等又是一大桌,每人一个“油馄饨”馍是必须吃的,按人口必须多出个馍,希望明年能添人进口,祈求人丁兴旺。
   中饭吃过男丁们要带上纸币去祠堂烧纸放炮,这是全族人统一的行动,包括上了年纪的长者,祠堂在文革中被破坏了的家族就集中到家族中长房家,那里供奉着“历代祖宗牌位”。从长房家出来,又按近支分房烧纸燃放鞭炮。每年初一的拜年和烧纸,即老人口里的“正事”是很认真庄严和壮观的。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礼仪之邦,“年”文化应该说是这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过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大最旷日持久的节日,无论你是显贵贫民,无论你远在天涯,过春节千古不变,那就是普天同庆感恩祭祖亲情团聚!
   从初二到初五就是走亲戚拜年的时间段。儿时的拜年大多数都是步行,背上油馍点心和弟弟走四十里才到舅家,走得饥饿难忍,就掏个馍一分为二,一路上歇息几次,口里不断抱怨外公家怎么这样远?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步行一天只能走一户或二户,拖拖拉拉就得好多天。那时人重亲情,拜年去串亲戚家如外婆家岳丈家,有时全家起营拖儿带口吃一天饭,却只带油馍和一包或两样糕点,但是老辈人讲究“礼轻情义重”,人只要来了就有说不完的亲热表不尽的心情,围在火炉旁说呀说。现在拜年全是小车摩托,一天跑五六家,有些年轻人不懂礼数,进门放下东西抬脚就要走,抽不了一根烟说不到三句话就去下一家了。其实也怪不得他们,生活节奏快消费压力大,买房买车娶媳妇都是天大的价,初五过了就得出门拼搏与钱较劲了。
   初五在我们关中农村叫“破五”,早饭吃饺子,中饭早早供奉祖宗神位后,就烧纸鸣鞭炮,把影神轴子牌位收起来藏好。过去有句老话“过了破五少肉没豆腐”,意思是先祖己归地府了,我们自己吃的就没讲究了,拜年迟到的亲戚招待不周理应谅解。
  
   三、闹元霄迎财神
  
   初五收了影神轴不等于年过完了,后边二十多天依然精彩纷呈。
   初六没事,初七早吃“拴魂面”,依然是清汤哨子面。十里乡俗不同,小时有一年初七在外公家过,晚上妗子手里提个罩子灯到大门外,喊着我和表弟的名一遍又一遍地喊:“我娃回来!”我们家乡没有这讲究,只是清早不出门不扫地,担心魂扫乱了,晚上大门挂灯却不喊小孩。
   尊老爱幼和礼尚往来也是传统文化里的重要内容,在过年的时节把这两项表现得淋漓尽致。初二到初五这三天全是小辈给长辈拜年,到了初八到十二就是长辈去小辈家送“茧茧馍”了。因此初七中午妇女又蒸花馍“茧茧”。“茧茧”形如蚕,在头的部位用枣做两只眼,用密密的梳孑在身上压出对称而好看的花纹。如果给外甥外孙送灯,除了十个“茧茧”外,必须得蒸两只守灯的“鸡娃”,假若孩子年满十二就得“完灯”,要么蒸十个小鸡两只大鸡两个大馄纯,要么蒸十二条大“茧”,两个大馄饨,十四个大花馍分放在两个大筛子中,上面插上“花开富贵”、“二龙戏殊”的面花,上面盖上喜庆的红绸被面,买两个斗大的红灯笼,十三根大红烛,初九用担子担着花馍提着灯去完灯。面花一般都要请村里的“能婆娘”,把面团用染料分别染成七彩色,再捏成各样虫鸟花卉,放茏里蒸十来分钟,就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面花啦。头年冬出嫁的姑娘也和“完灯”一样,不过名称叫“送茧”!
   “送灯”、“完灯”、送“茧茧”从初八持续到十二结束,这几天和拜年一样,南来北往的西去东来的,路上车水马龙,村里今天张家媳妇“送茧”,明天李家孙子“完灯”宴席不断喜气洋洋。正月十三“杨公忌日”不出门,村里的锣鼓便开始了,花鼓队秧歌队把排练好的队形再温习几遍,十五要闹元霄了。
   小时候每年十五,我们村的剧团搭台子唱大戏外还耍社火,有“芯子”、“高跷”、“血故事”。那年我被乡亲们打扮成一个官老爷绑上高高的“芯子”,通村转一遍后在戏台上卸妆下“芯子”。戏中午和晚上都唱。我记得中午是“小姑贤”和“四朗探母”,晚上是“杀庙”还有什么记不清了,旦角都是男人扮演,捏着噪子声音细尖不留神就冒出了男声。有一年十五随父亲在县西忽家村的老舅家,晚上去县城看“放火”,只记得到“放火”时我已在父亲肩上睡得迷迷糊糊,被惊天动地的“咚!咚!”声惊醒,就见半空中出现了有神像的庙宇,大人们的惊呼一声接一声,又是“咚!咚!”连响后,空中出现仙女一样的图像双脚藏在圆圆的蒲萝中轻轻飘动,好像听旁边表叔表婶喊:“拾棉花”,长大后一直到现在再也没看见过那么神奇、那么漂亮、那么不可思议的烟花。现在十五也放烟火,但大半都是满天星。
   正月十五吃罢早饭,村委会组织村民扭秧歌敲花鼓跳广场舞,以村小组为单位,组组都会出节目。到了晚上,户户大门灯火辉煌,孩子们挑着灯茏,在通明的村道中追逐碰灯,我们小时候挑的灯,都是纸糊的四方形、六棱形或红纸糊的圆“火蛋”,十五晚讲究碰灯,那种纸灯一碰就破就着火,拍拍手像完成了任务一样兴高采烈。现在的灯都是纱灯或塑料灯更有电子灯,再碰也难着火,家里小孩的灯笼反而成了鸡肋,放着没用,丢了吧又看着可惜。
   十五晚迎财神,妇女们天不黑就开始在案板上、水瓮灶台、客厅卧房、水窖箱盖、柜盖等处供上插烛的“茧茧”馍,箱盖柜盖都半开着,客厅除了供奉着“茧茧”还有“麦屯”和“谷穗”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十六以后每天做饭似乎都有讲究,我只记得“初一、十四、二十三,将米换成面”,这三天不可以烧稀饭只能用面粉做饭,二十是补天补地吃饼子。二十一妇女又得蒸馍,二十二“干”下来不许蒸馍,不许烧油炒菜直到三十“燎干”。
   三十“燎干”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目了,这一天妇女们发少许面,揉进花椒叶及茴香等调料,做成花生豆大小的方块炒干自己吃也送乡亲邻里,把炕席掀起扫出尘土盛在簸箕里,在碗里盛上水放入一小撮面粉米粒针和线,蒸茏里放上刀勺、擀杖、抹布和笊捋,等到晚上,在大门外燃起高大的火堆,先把角落清扫的垃圾倒进火中,再把碗中的一切倒入,然后把笼里的东西一件件分别在火中晃几下,口中念念有词:“针针线线米米面面,蝎子蚰蜒狗扎扎跑去东沟乱渣滩”。然后全家人挨个从火堆上跳跃而过,将身上的晦气不吉利让火燎走,老人不敢跳就抬抬胳膊抬抬腿,在火边站着也行,那些出门在外的人,他们家的女人,会拿出其人的衣服燎几下就行。火燃尽了,取个白馍埋在灰烬中烤黄,据说吃了不牙疼。
   每年的燎干,意味着年过完了,整整一个月的春节,在熊熊烈火中彻底结束谢幕,人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带着对新的一年无限的希望,开始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写于二零一九年二月三日农历戊戌年腊月二十九

共 799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详尽地描述了关中渭北高原农村过大年的情景,一是扫厍除尘蒸年馍,二是辞旧迎新过大年,三是闹元霄迎财神,娓娓道来,地方风俗,优良传统,技艺独特,内容丰富,描写有趣,看过后仿佛置身期间。细致入微的描述,更有保持过年习俗传承的价值!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民俗大全,蔚为大观,关中民俗,开人眼界,有利传承!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20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2-05 10:50:46
  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民俗大全,文蔚大观,关中民俗,开人眼界,有利传承!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风轻云淡绕尧柏        2019-02-06 11:10:33
  謝謝梦锁孤音辛苦编辑推出拙文,谢謝老师精彩评论,限于水平有限,文章写的还是强差人意。关中过大年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可惜我不能探其一,二,很难全面到位发映它的精彩。最后给老师拜个年,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2-09 22:12:45
  恭喜老师佳作获精!期待新年更上一层楼!
梦锁孤音
4 楼        文友:风轻云淡绕尧柏        2019-02-10 18:35:17
  编辑老师辛若了,謝谢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