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光】姥姥(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光】姥姥(散文)


作者:芦苇向远 白丁,28.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2发表时间:2019-03-08 21:23:47
摘要:姥姥的一生跌宕起伏,坎坎坷坷,经历了好多的不幸。

【看点·光】姥姥(散文)
   一物降一物。以前,谁的话都不听的大,舅被新娶的“大洋马”妗子降住了。张嘴就骂、伸手就打,她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大舅再也不是“二流子”了,勤劳得很。整个村子里数大妗子最厉害,和别人吵架时,蹦着蛮蛮高(方言:跳的很高)。她的嘴大、牙长,骂人的时候面目狰狞,声音很响,能飘向半个村子。连来下乡的乡干部,她也敢骂个狗血淋头。
   我妈到了出嫁的年龄。我奶奶让媒人去催婚,姥姥推推辞辞不答应。想到让小女儿嫁到十几里外的大山里,她舍不下。姥姥养的孩子个个都是火爆脾气,就我妈性子好,又听话,是姥姥的最爱。可我妈性子软,拿不起注意。姥爷在世时,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姥爷管。姥爷去世后,大舅不管家,姥姥有什么事都是找大姨。大姨精明能干,口才极佳,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事事有主见,也很强势。那时候我们那里已成了解放区。提倡婚姻自由,反对买卖婚姻。大姨给我妈拿了主张,退婚。说退婚也不用退彩礼,是新政策。家族里的人们知道了,找到姥姥和我妈说:不能退婚,否则就坏了家族的名声,三舅娶亲就难了。姥姥还是听从了家族们的意见。让我妈嫁给了我爹。为这事,姥姥受了大姨无数次的数落,嫌她没脑子。后来有几年,我妈身体不好,孩子缠身。一年也看不了姥姥一次,姥姥就是再想我妈,她也不敢和大姨说。大姨让退婚的事,我奶奶记恨了大姨一辈子,每当说起,奶奶恨得咬牙切齿地骂大姨。有一次和大姨闲谈,她又说起我妈年轻时长得好看,嫁到大山了把她“瞎了”(方言,委屈的意思)。好奇心作怪,我问大姨,我妈几十块大洋彩礼的事,大姨说她不知道。姥姥有什么话只等着和我妈说,她不敢和大姨说,她怕大姨“凶她”。(方言,埋怨的意思)可大姨很孝顺,大姨的婆家离姥姥家只有三里地,做了什么好吃的,都给她送来。姥姥家的大事小情大姨都惦记着。
   姥姥只来过我家一次,她的三寸金莲走不了崎岖的山路。那一年,她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里很受屈。我妈坚持让她来我家。三舅用毛驴拉着排子车,把她拉到山坡下,我爹和三舅轮着把她背到我家,住了半年。她来我家时,带着被褥,她的褥子是青蓝色的粗布,我家的褥子是很实行的花洋布。有一个是褥子两面都是花洋布,姥姥很羡慕。我和她在一个炕上睡,她和我说:把她青色褥子的里子拆下来,和我家的花洋布里子换换,她的褥子就成了花褥子。那时候我还小,拿她的话当耳旁风。也不知道她和妈妈说过没有,直到姥姥走,她的褥子也没有换成花洋布。现在想起来真是遗憾。也奇怪,对姥姥那么孝顺的妈妈,为什么不给姥姥做一个花洋布褥子呢?那时候,和别人家比起来,我家的经济条件还是可以的。姥姥好多的故事,就是在我家住的那半年里讲给我们的。走时,我妈不愿意让她走,姥姥也不愿意走,三舅硬把她接走了,母女俩哭得一塌糊涂。
   社会在变化,一家一户改成了生产队。住在山沟里的人们不方便了,姑娘们再也不愿意嫁到山沟里去了。三舅也把房子拆了搬到住村居住。盖了三间北房,在进门的西边砌了一堵墙,隔出了一间小屋,姥姥住一间的小屋,三舅他们住外间。紧挨着姥姥住的窗户外边盖了两间小西房,当伙房和杂物间,小西房把姥姥住的窗户挡了个严严实实,白天进去,也是伸手不见五指。姥姥在这小屋里一住就是几十年,走完了她最后的时光。
   三舅娶亲了,娶的媳妇又难看又糊涂。矮矮的个子,没有腰,像个小水缸。五官不清晰,鼻子和嘴一般高。整个脸就像一个暄腾腾的卷子。听大姨说,三舅在他们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帅小伙,可为什么要娶三妗子这样的媳妇呢?至今也不明白。两家相距不远,也没有打听到吗?也许因为三舅年岁大了,也许是因为贫穷,穷不择妻。可三舅娶三妗子的时候,日子还是很好过的。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姥姥生的儿女们,个个都是好颜值,可个个都没有好命。
   三妗子干什么都干不好,在生产队上工挣工分,别的妇女挣七分工,她只能挣六分,做饭经常糊锅。气得姥姥光“凶”她,她干活不行吵架行,一点也不服姥姥,俩人天天吵架。一次,三妗子耗油,把热油倒到罐子里,罐子崩了,油撒了一地。姥姥教训她,她不服,说:她“卧了”(方言;忘了)。姥姥气得骂道:“你每次都是‘卧了、卧了、卧了’,卧下你永远也起不来了?”姥姥的话出格了。此后。三妗子更是和她记下了仇,一个屋里生活,俩人不说话。谁也劝不了,只有大姨敢两面“凶”,两边劝。大姨苦口婆心地说半天,就有几天相安无事,过不了一个月,战火复燃。
   人人都说姥姥好脾气,姥姥也说她一辈子没有和任何人吵过架,可为什么就容不下她的儿媳妇呢?
   三妗子脑子糊涂,生的孩子也不行。三个孩子,老大是闺女,又傻,又是个残疾人,一辈子也没有站起来。老二是儿子。能干活,就是脑子有问题,说话结结巴巴。就二儿子还行。
   三舅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郁闷是肯定的。他是个孝子,对姥姥很好,可他一听见婆媳两个吵架,他就身上软,气得不想干活了。那一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三舅得了肺病,几年不能干活。一家六口人,只有三妗子半个劳力。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大舅还是不管姥姥,三舅也不找他。大舅那时候的日子很好过,他的三个儿子都大了,个个精明,都能挣工分。他不但不管姥姥还说风凉话,说三舅一家是“豆腐掉在了灰窝里。”
   我妈和大姨时时刻刻惦记着姥姥和三舅一家,给粮食给钱。每当过节我家做了好吃的,我妈就让我们提上一篮子,走十几里路送过去。先是哥哥和姐姐,后来是姐姐和我。端午节送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油鬼、豆腐,就连什么时候做了油炸糕、蒸了馒头,我妈也让我们送去,不让姥姥吃上点,她是吃不下的。那时候我们年少无知,体会不了母子情深。挎着满满的一篮食物走十几里路很累。走累了,我们就抱怨妈妈。我和姐姐不知多少次为妈妈抱屈,怨姥姥把妈妈嫁到大山里。害得我们也受累。可一次也没有听见过妈妈抱怨姥姥。尽管三妗子老和姥姥吵架,可对我们都很好。每当我们去了,三妗子高兴地说:“摁娃来了。”(方言,就是,我娃来了)。捡家里好东西给我们吃。我们几个孩子瞎闹腾,玩藏猫猫,有时候就把被子滚到了地上。无论怎样闹腾,三妗子总是笑呵呵的,没有对我们发过脾气。走时,无论住了多天,她总是说:“摁娃,再和摁个度几夜吧。”(方言:就是我娃再和我住几夜吧)由于三妗子的不嫌弃,我们弟妹几个都在姥姥家住的不少,由于我家住山沟里,在姥姥家开了不少眼界。想想那时候,真的是在姥姥家,确切地说:是在三妗子和姥姥家度过了好多快乐的时光。相比三妗子,大妗子逊色了很多,每次去给姥姥送吃的,我妈也给她家拿上几个,她让我们在她家吃饭,我们当真去了,她们已快吃完了。
   那一年,大舅六十来岁的时候,得了重病,先姥姥而去了。当人们抬着大舅的棺材去埋的时候,大妗子趁别人不注意,端起做豆腐的卤罐喝了一碗,当人们从坟地走回来时,她也去世了。“英雄”一世的她,大概是意识到大舅死后,她在儿子们和儿媳妇面前“英雄”不起来了。也跟大舅一起走吧!就在大舅、大妗子走后不到一百天,三妗子也得急病先姥姥而西去了。
   休养了几年后,三舅的身体得到了康复,傻闺女也出嫁了。大儿子也能干活了,三舅家的光景好了起来。可姥姥的身体越来越差,再也记不起过去的事。八十四岁的冬天,突患急病不会说话了,两天后就去世了,走完了她曲折的一生。
   姥姥去世四十多年了,她的模样我已模糊。可她说过的话好像还很清晰,她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印在脑海里。

共 799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中的姥姥真是个苦难的姥姥啊!首先是她从米箩里掉进了糠箩里,嫁给了连饭都吃不饱肚子的姥爷。其次是大儿子不管她,只能靠着身体多病的三儿子给她养老。好在女儿们孝敬她,惦记着她,每逢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就会派孩子们给她送去。端午节送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油鬼、豆腐,就连什么时候做了油炸糕、蒸了馒头,女儿也让孩子给送点去,不让姥姥吃上点,女儿是吃不下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3-08 21:26:32
  一个慈祥的姥姥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使我们都想到了自己的姥姥,有的叫外婆。欣赏佳作,问候芦苇向远老师,感谢赐稿看点。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9-03-09 16:41:22
  人的一生不容易,大家庭的小故事。感谢对看点的支持。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