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红井(中篇小说)

精品 【流年】红井(中篇小说)


作者:礼杨 布衣,316.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37发表时间:2019-03-09 14:49:20


   上午九点,吕太仓挽着一位瘦高个的女士,从医院内走了出来。那位女士比吕太仓高出有一个头,穿着加厚的医院病员服,头上还戴着顶羊毛贝雷帽,灰白色的。帽子下面似乎是光头。
   天依然阴沉着。风减弱了不少。空气中弥漫着早点摊炸油条的油烟味。四周不时传过来一阵阵机动车喇叭声,尖利、刺耳。阚海赶忙下车,转到另一侧,先帮吕太仓拉开了后车门。待两人走近了,阚海才突然发现,这位瘦高的女士长得非常像那位电影演员许晴,鼻子、嘴巴、眉眼,还有脸上的小酒窝,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只是这女士脸色惨白惨白的,尽管抹了口红,画了淡妆,可依然难掩满面的病容。吕太仓将女士小心地先扶上车,然后迅速从车尾部绕过,又从另一侧上了车,坐定了,才轻声对阚海交待:“去兴中会坟场。开慢点。”随后便不再出声。
   兴中会坟场大门是座黄色的牌坊,但气势要比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那边的小很多。那时候邓荫南墓园门前还可以临时停车,只是仍要走上一道长长的台阶。在吕太仓示意下,阚海锁好了车,抱着两只装满了花瓣的纸箱,跟在他们后面,一步一步,慢慢向坟场内走去。到达牌坊下面时,吕太仓示意阚海将两只纸箱放下,又朝停车方向努了努嘴,阚海明白,这是让他回到车内等待。阚海搓了搓手,撇了眼牌坊左下方的两块石碑,见上面刻有《革命元祖兴中会坟场碑记》《兴中甘泉》字样,然后才转过身,朝停车处走去。
   阚海能感觉到,坟场那边的气氛落寞、沉寂而又神秘。奇怪的是,这会儿这边竟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和汽车鸣笛声,只偶尔飘过来一两声鸟鸣,脆生生的,像木琴。她会是哪位辛亥革命元祖的后代吗?起风了,风中还夹着雨,是那种黏黏的牛毛细雨,胶在前挡风玻璃上,让雨刮器刮起来很是吃力。
   回红井镇的路上,吕太仓仍是一言不发,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过番禺后,车流量加大,速度提不起来,他让阚海打开车内音响,却要一遍又一遍地听台湾歌手黄莺莺唱的《哭砂》。阚海记得,他最喜欢听的歌应该是满文军的《懂你》,今天怎么如此伤感了起来?
   “你是我最苦涩的等待,让我欢喜又害怕未来,你最爱说你是一颗尘埃,偶而会恶作剧的飘进我眼里。宁愿我哭泣,不让我爱你,你就真的像尘埃消失在风里。难得来看我却又离开我,让那手中泻落的砂像泪水流……”
   那两大纸箱的花瓣,应该是可以撒遍整个兴中会坟场的。这会儿,细雨飘落的坟场内应该是芳香氤氲了吧!阚海有些走神。
  
   六
   三天后,一个难得的天气晴好的日子。晚上九点多了,阚海硬是把老史拉了出去,开上车,向西,一直拉到伶仃洋边,海上田园一带,找了个相对安静的海鲜排档。坐下来还未等上菜,便连敬了老史三杯汾酒。酒是阚海从一楼厨房顺手拿的,菜是碳烤生蚝。红井镇海边盛产生蚝,所以又称蚝乡。
   深圳的冬天,白天天晴与阴雨对气温的影响极大。阴天下雨,必定将气温拉得极低,让你穿件薄羽绒服还感觉冷,而如果天晴,又会令人随便套件休闲夹克都仍会觉得燥热。
   这会儿的伶仃洋边,清风拂面,暖意融融,让人有季节倒错之感。柔软的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淡淡的咸腥味,更让人容易生发出一种莫名的兴奋。一人六个大生蚝吃下,半斤汾酒已消了下去。听说生蚝壮阳,估摸着老史今夜又可以很好表现一番了。
   “你听说过宋红卫这个名字吗?”阚海递过去一支烟。“谁?你再说一遍。”端起的酒杯停在了半途。“宋红卫。”阚海几乎是扯着脖子喊了起来。
   老史先是瞪大了一双牛蛋眼,继而一扬脖子将酒饮下,然后才反问道:“你年纪轻轻怎么会知道她?你不是武汉人,又没有经历过文革。”
   阚海没有回答,只是问知不知道?老史又将酒杯倒满,自顾自一饮而尽,抹了下嘴,叹了口气,这才絮叨着说起来,像自言自语。
   宋红卫,一个高挑娇弱的姑娘,文化大革命时期武汉最出名的造反派头头之一,外号叫“红色女魔头”,以革命手段极其残忍闻名。她是辛亥革命元老的后代,可能是受家族中革命基因的影响,从小一听到“革命”两字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她原来的名字叫宋槿香,取自李白的诗《咏槿》:“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据说木槿开花茂繁,花香素雅。一颗树往往有上百朵,花期还很长,从仲夏一直开到秋末,甚是惹人喜爱。因而又名朝开暮落花,日日不绝,人称有“日新之德”。当年革命党人又称其为“革命花”。
   文革初起时,她可能是觉得槿香不够革命,于是自己改成了宋红卫。她其实是很单纯的一个女孩子,她的所谓革命,只是为革命而革命,因而常常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说她天生有虐待狂的倾向可能并不为过。在她的带领下,据说虐残逼死不少当时武汉有名的老知识分子、老专家。后来据说被判了五年徒刑,在监狱里曾写过万言《忏悔书》,对在文革中曾被她迫害致死致残的那些人表示过真心忏悔。放出来之后就没了消息。“不过……”老史又灌下一杯酒,舌头似乎已经有些大了。
   “不过,告诉你你可……可不能对外乱说,她跟吕太仓可是上中学时候的老相好,上高中时就为吕太仓做过几次人流,据说还曾为吕太仓自杀过。后来听说为了吕太仓终身未嫁。吕太仓有次酒后私下里对人说过,他欠宋红卫的这份情义,下辈子都还不清。”
   “当年的这些红卫兵娃子,受到当时那种所谓红色思潮的煽动蛊惑,确实干过不少不计后果断子绝孙的坏事。后来一些人是明白过来了,有不少人至今还在受到良心的遣责。但也有些人至今不知悔改。”
   往靠背椅上一仰,老史又长叹了口气。夜色中,几只海鸥嘎嘎叫着从近前飞过,一会儿贴近水面,一会儿又直窜云霄。给有些沉闷的空气平添了不少灵动之气。远处伶仃洋面上,一艘客轮正从北向南驶过,一片灯光迷离,像座移动的小村镇。阚海突然想起来,奔波于皇岗、文锦渡等口岸的那一台台香港大型货柜车的鸣叫声竟和这海轮的鸣笛声一模一样,应该是属于萨克斯的降E调,低沉浑厚,音色很美甚至似乎还有些双簧管的韵律,徐缓而又忧郁、落寞。是同一种喇叭吗?内地那些大货车刺耳、尖利而又疯狂的喇叭声为什么不能也改一改呢?改成这种音乐一样的声音,优美而又抒情动听,多了些平和,少了些粗野和无序。
   阚海突然想起,不止一次的,从广州回来后,吕太仓让阚海送他去红井镇派出所及东莞市公安局的情景。根据吕太仓在车上用手机跟什么人通话的部分内容推测,他应该是在了解当年武汉外调人员来红井镇调查的有关情况。后来吕太仓似乎是通过镇长的关系,从派出所调取并复印了当年的外调材料。那文革中从武汉逃难来深圳并最终投井而死的姐弟俩,真的跟当年身为造反派的吕太仓有什么关系吗?或者,姐弟俩的悲惨遭遇,干脆就是那位当年的“红色女魔头”的一手所为?阚海真的不敢再想下去了。
  
   七
   工地上四川达西公司那边工程进展一切正常,而卢军项目部这边却问题不断。
   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钢材、水泥、砂石等各项建材供应方面,甚至还查出来混凝土掺杂有不合格小水泥厂的水泥,以及抗拉强度等指示不达标的劣质钢筋。
   一句话,资金紧张仍然是卢军这里的瓶颈。工地上,材料商十天一大闹,三天一小闹,卢军四处递香烟赔笑脸,好话怂话说了一筐又一筐,勉勉强强的,施工算是还基本维持着,但已经耽误计划工期节点至少二周以上了。最可怕的,还是那帮搭设临设工程的小兄弟。起初不动声色,似乎对卢军的处境很能理解加包容,但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态度也已明显发生了变化。毕竟,小兄弟们也是要回家过年的。
   卢军的嘴唇上烧起了两个大泡,一左一右,连腮帮子都肿了起来。工程例会上,针对卢军项目部的工程进度等问题,吕太仓已经几次拍了桌子。实际上,卢军此时已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自身基础经济实力不够,导致对大大小小材料商的材料款的拖欠;钢筋水泥砂石等材料的供应不及时,又导致工期一再延误;工期延误,每次向甲方申领工程款时,报不出足够的工作量,甲方又无法支付工程进度款,于是,又更加影响下一批的材料采购……
   “工程备料款不是让你买设备款,在深圳搞工程想百分之百不垫资那是不可能的事。没有让你交纳合同履约保证金已经是给你天大的面子了,如果反过来还想占甲方的便宜,想让甲方预支超支工程进度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郑重警告综建五局项目部,如果不能想办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将考虑更换施工队伍。”工程例会上,吕太仓一边敲着桌子,一边慷慨激昂地叱责着,两根眉毛挤成了一团。吕太仓有个习惯,每次开会发言,尤其是发火时,他喜欢向右侧转过身,右手伸直在会议桌上,手掌摊开,手背不停撞击桌面,而左臂却向身后搭在椅背上,扭着脖子瞪眼拧眉,怒目不停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年关年关,对资金实力不足的施工队来说,过年就等同于过关过“坎儿”,能不能过得去,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
   运气好,能借到些钱,或能贷到些款,或者能取得材料商的通融和谅解,签订新的补充协议,欠款方同意再追加一些欠款利息,将应付账款延至年后,都是办法。毕竟,工程还在继续施工,甲方的工程进度款也还是要支付的。只要甲方同意在补充协议上,担保方一栏上签字盖章,材料商倒也没必要将卢军逼死。
   假设,卢军将跟那些大大小小的材料商的沟通工作提前做好,签订了补充协议;假设,卢军能够在跟吕太仓的感情沟通上做得再到位一些,最终赢得吕太仓的同情和谅解,同意在补充协议上担保签字;事情应该还是会有转机的。然而,历史永远不存在假设。任何的偶然或必然,应该或不应该,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的。总结经验教训之类,永远是事后诸葛亮。将这次的经验教训,放到下一次相似的实践中,同样永远难以真正适用。该发生的照样会发生……这期间,卢军也不止一次找过阚海,求其以吕太仓贴身司机的身份设法帮忙。但说句实话,阚海打心眼里是希望看到卢军出洋相闹笑话的。
   其实,阚海对卢军的反感或者说厌恶,严格讲起来,更多的还是生理上的,但却是深入到骨髓里的。
   记得那是腊月初一。一大早,万大姐提出要吕太仓陪她去烧香,选定的地点是宝安区的凤凰古庙。该庙位于凤凰山景区,原为元初大德年间为纪念文天祥所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凤凰古庙主祀观音,初一十五,远近居民和各方游人都爱来此进香祈福。
   巧的是,那天早晨正好卢军来甲方办公室办事,听说吕太仓要陪万大姐去进香,自然恳求同去。难得的拍马屁搞关系的机会,他绝不会放过。卢军这些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停地在吃炒黄豆。据说他某次有机会看了部有关林彪及辽沈战役的电视片,上面就有林彪每天坐在作战地图前,一边不停地吃着炒黄豆,一边指挥着百万大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介绍。也许是仰慕,也许是戒烟需要找个替代品,于是就迷上了炒黄豆。不想一吃还真就上了瘾。不管到哪,口袋里总装着个小布袋,里面装的就是炒黄豆。不时捏出一粒来,丢进嘴里,一边嚼着,一边可能就找到了一种叱咤风云的感觉。
   但问题是,黄豆有个特性,就是容易在肠道内发酵胀气,“黄豆好吃屁不停”,让人常常顾上顾不了下。正常人难堪自是难免,卢军却似是个例外。或许是习惯成了自然,他不管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有屁就放,从不控制。响屁闷屁都有,让人防不胜防。
   那天天气晴好,阚海开着车载着吕太仓、万大姐,还有卢军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南国的冬天,这凤凰山上照样满目葱翠、鸟语花香。
   没曾想,一下车卢军就犯了第一个错误。进庙烧香,买香烛的钱及做功德的钱,都必须是谁敬香谁掏钱,不管再好的关系都不能代为付钱,这是规矩。卢军为拍马屁,跑前跑后买了一大堆香烛,却被万大姐一顿责怨,闹了个不尴不尬,自讨没趣。敬香拜过菩萨后,一行人绕到殿后,刚要找方丈住持欲供养些银子讨个好彩头,卢军就在方丈室门口一下没憋住放了个响屁。这属于是大不敬的行为,当即又被万大姐指着鼻子痛叱了一顿。
   及至敬香礼佛供养办好,刚要出庙门,大家都松了口气的当儿,卢军却又拍着手连声说道:“完了!完了!总算完了!”这是非常非常不吉利的用语,乃所有敬香礼佛者大忌。这回万大姐,包括吕太仓都真的火了。一出庙门,就指着卢军好一顿臭骂。万大姐一口一个“膏么斯!膏么斯!”(武汉话“干什么事!干什么事!”),愤怒得话都讲不好了。
   末了,吕太仓干脆来了个不准卢军上车,让卢军自己打的回工地。回去的路上,大家气得一言未发,来时上山时的好心情荡然无存。另一次是在深南大道东侧的地王大厦。当时的地王大厦是深圳乃至亚洲的第一高楼。楼高383.95米,共有69层。其69层为观光休闲浏览的绝佳之处“深港之窗”。一些常想找点所谓“感觉”的商务人士,常把谈事情的地点选在该处。站在384米高空之上俯瞰,脚下的深圳像是个巨大的八卦棋盘,座座耸立的高楼仿佛颗颗幻彩的棋子,纵横灵动的道路更似生生不息的天元和小目。蚂蚁般忙碌的人群中每天都在演绎着相似或不同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生灭如梦,幻影婆娑。真个如禅宗永嘉大师所说:“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祗劫。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共 20163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现在想做好一个工程,是很不易的。首先要资金到位,还需要从上到下处处打点,处处协调。即使如此,稍不留神,就不知得罪了哪一方神仙,就会前功尽弃,白忙乎一场不说,还要赔上家底。亦如小说中的卢军一样,不大度,不识时务,处处精打细算,一心想省点钱。他还没眼色,对吕太仓的暗示,毫不领会,进香时,又无意中得罪了吕太仓及夫人,使他在关键时刻,资金链断裂。卢军不但得罪了上面,也得罪了下面,处于两面受敌之地,不但前功尽弃,还被人打成重伤。吕太仓阴险狡猾,手段残忍,是文革中的造反派,与他打交道,卢军还显得太稚嫩。小说两条线交替进行,一条是文革造反派头目宋红卫与吕太仓,他们当年迫害老知识分子、老专家,逼得其子女走投无路,跳进红井,这是暗线,也由此引出吕太仓的阴险狡猾;一条是吕太仓与卢军,这是明线。吕太仓向卢军借不到钱,恼羞成怒,找人打伤了他。小说构思奇特,人物形象饱满,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描写细腻,具有时代性。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309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03-09 14:50:31
  耐人寻味的小说,具有时代感!
   感谢作者分享,问好,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劳英        2019-03-10 13:50:14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受迫害,子女还受牵连是何等的悲哀。这是作者文章的第一主题。文章后一个主题是关于工程的问题。其实有些事情与第一主题是有关联的?对不对?文章语言表达顺畅,反映的问题清晰。辛苦作者了!问好!
相信自己的努力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03-15 06:59:1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