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春之梦”征文】走进孝阳寨(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春之梦”征文】走进孝阳寨(散文)


作者:灵泉水 布衣,36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2发表时间:2019-04-19 17:24:51
摘要:许昌城西的“孝阳寨”位于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西北部的小宫村。过去,小宫村为防匪患筑有村寨,被当地村民称为“孝阳寨”。

一、“孝阳寨”与小宫村之渊源。
   许昌城西的“孝阳寨”位于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西北部的小宫村。过去小宫村为防匪患筑有村寨,被当地村民称为“孝阳寨”。“孝阳寨”之名,源自该村地处许昌城西孝山岗之南。为何“孝阳寨”也叫小宫村,原因是村寨的东北角有道教寺院建筑清真观。清真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历史悠久。2000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村民称清真观为“小宫”,所以“孝阳寨”就被命名为小宫村。
   相传,清咸丰庚申十年,即公元1860年,小宫村民郑春荣帅民众筑寨以防匪患,南寨门上写着“敌忾同仇”,后门上书着“孝阳寨”,东寨门前门上写着“握奇驭正”,后门上书着“灵拱”,西寨门上写着“颍环”。“孝阳寨”与其它村寨不同,其它村寨都是东、西、南、北四座寨门,而“孝阳寨”仅有东、西、南三座寨门,其中南寨门建得高大雄伟,因其无比坚固,就没有被土匪攻破损坏过。
   南寨门外建有一座青石堆砌的石桥,紧邻寨门旁边有一颗古老的松树,东寨门外还有一座建于清光绪乙未二十一年的青石烈女牌坊,横匾上书着“致命遂志,节凛冰霜”八个大字。
   可惜村寨、石桥及青石牌坊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古松虬龙般的枝丫如今已大多枯死了,仅西北侧的树枝透出一束苍翠,它就像是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屹立在那里,目睹着“孝阳寨”变迁的前世今生。
   不知何时那棵古松树身中间的树洞里长出了一棵胳膊粗的桐树,形成了罕见的“松抱桐”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二、小宫村明清古宅之探访
   2019年4月6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笔者应灵井镇小宫学校潘金红先生之邀特意前往小宫村,对那里现存的明清古宅建筑进行了实地采风。那天上午,笔者受到小宫村支部书记郑殿军、村干部郑成发的热情接待。在村干部郑宗凡的引导下,我们沿着小宫老街一路寻觅,亲眼目睹了那里建筑艺术精湛的明清古宅。
   (一)古宅建筑之走马门楼
   走马门楼也叫走马大门楼,过去小宫村的走马门楼有十几处,后因年久失修和宅基规划,或坍塌,或拆除,现保存比较完整的仅剩两处。一处位于老街南面的郑远让祖上宅院,一处位于老街北面的郑庆庚祖上宅院。
   据现年72岁的小宫村民郑远让老人介绍:走马门楼是过去宅院的大门楼,建筑时为显示荣耀,门楼建得高大气派,房顶之上镶有五脊六兽,门楼上面镶有精美木雕牌匾,前脸两边镶有精美砖雕装饰,不过他祖上的这座门楼装饰大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时被毁坏了,街北郑庆庚祖上宅院门楼保存完好些,砖雕都是镂空雕刻。
   在郑远让老人古宅门前,他告诉笔者,他祖上经营药材生意时建下了这处宅院。走马门楼右侧相邻的一处宅院门楼,是走车门楼,早些年房屋规划时已被拆除了,现在他的侄子郑小伟在许昌经营阳光大药房,仍做着药材生意。
   (二)古宅建筑之庭院
   小宫村的古宅院落大多属明清建筑,皆为小宫村明清经商的商人所建,建筑艺术也颇有讲究。村里郑远让老人告诉笔者,明清时期小宫村曾经出过一位进士和两位举人。凡做过官职的家族,其宅院房顶上镶的五脊六兽都是张着嘴的,没有官职的则是合着嘴的。
   村里的古宅院多为三进院,也有五进院的,庭院的主楼大多为两层,个别为三层。其中有名的当属“郑百万古宅院”和“郑向晓进士院”。
   “郑百万古宅院”位于小宫老街南面,村民俗称“转楼院”,由于宅院是五进院落,一般人进院需在里面七拐八折左转右转才能走出来,因此被称为“转楼院”。
   这处豪宅现仅存大客厅和大阅台,大客厅现为“小宫郑卫周家老宅”,2011年被政府部门视为不可移动的重点保护文物。
   “郑向晓进士院”位于小宫老街北面,村民俗称“高楼院”,“高楼院”是因进士院里有一座三层高的楼房建筑而得名。据小宫村《郑氏宗普》载:郑向晓,第五世,向字辈,字宾之,进士,护南阳府知府印。其所建连通南北大街的大宅院气势恢宏,现院内仅存南大客厅和北三层老楼。三层老楼现为“小宫郑德堂家老屋”,2011年被政府部门视为不可移动文物。
   (三)商贾巨富“郑百万”之传奇
   小宫村的“郑百万”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据小宫村《郑氏宗谱》记载:郑耀离,第十二世,祥字辈,字映南,在其任职“新和号”大掌柜时,生意达到鼎盛时期。“新和号”主要经营药材丝绸生意,它是小宫郑氏家族经商的名号,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被世人称为“郑百万”。
   “郑百万”的发迹得益于“新和号”坐庄客官(购销员)郑鹤魁。郑鹤魁,字协三,改名庆元,是小宫郑氏家族第十一世,六字辈,为“新和号”商行立下汗马功劳。
   据小宫村郑继昌老人回忆,郑鹤魁多次前往云南收购名贵药材,因熟悉那里的市场行情,最终常驻云南做起药材生意,后由于洪秀全的太平军越闹越大,战事吃紧,随改行做起花卉生意。他租下一个大院,雇人种养花木,因经营有方财源滚滚。为方便储藏,郑鹤魁把赚来的银元换成了大元宝,自己动手埋藏于大花盆中。一转眼12年过去了,待时局稳定,这才决定返回河南许昌。
   动身之前,郑鹤魁将其它财产或变卖或送人,返程时他雇来挑夫仅将花盆带回了许昌老家。他瞒天过海之计谋,为“新和号”带来了巨额财富。
   另据小宫村郑红伦老人回忆,当年郑鹤魁前往南方采购货物,走到长江边上时见天色已晚,寻一饭店住下,看到一人卧病在床痛苦呻吟。他随问老板原因,老板告诉他,这位先生前天住店,不料昨晚得病,他找来偏方也没能治好,如今卧病在床不能走动。他来店时只付了一夜的店钱就没了盘缠,可他也不忍心将其赶走。郑鹤魁听了顿时动了恻隐之心,随请求饭店老板寻医给这位先生治病,费用由他承担。在他的资助下,这位先生的病很快就好了。通过交流得知,此人来自云南,其父亲是位后缺(待上任)的进士,此次他赴京赶考落地返乡,不料在此得病被困江北。他的义举让那位先生感激涕零,两人随结为生死弟兄,一同前往云南。
   他们来到云南时,这位先生的父亲已就任某县县长,得知路上遭遇,其父大为感激,设下宴席为郑鹤魁接风洗尘。知道郑鹤魁做丝绸生意,县长说,此地盛产丝绸,愿意为其提供帮助,于是他在云南安营扎寨,打起“新和号”招牌,生意一做就是12年。
   他外出十二年杳无音信急坏了“新和号”大掌柜郑耀离,更着急的是他的二老和妻小,他们隔三差五就到“新和号”打听他的下落,急得大掌柜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托账房先生给郑鹤魁家人写假信,告诉他们郑鹤魁已捎信回来,说他在南方做了很大的生意,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让他们放心。
   第五个年头,家人知道了信是假的,就又去问大掌柜,大掌柜很坚定地告诉他们,郑鹤魁确实在南方做生意,还挂了“新和号”招牌,生意很不错。就这样年复一年,12年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郑鹤魁真的回来了,大掌柜高兴坏了,安排酒菜设宴招待,可很快传来消息说,他带回的一大队人马挑的全是长满鲜花的大花盆。大掌柜听罢,顿时火冒三丈。
   当时“新和号”商行设在许昌南大街,郑鹤魁的挑花队伍把整个南大街装扮得跟花海一样漂亮,引来无数人驻足围观。待挑夫们领取路费返程后,郑鹤魁这才来到“新和号”商行向大掌柜禀报,不料大掌柜就是不出来见他。不得已,他只得重新雇人把花盆全部搬到了“新和号”商行大院,然后吩咐徒弟赶走闲杂人员紧闭大门,对着面前堆成小山似的花盆哈哈大笑起来。
   突然他双手举起一个花盆重重地摔在地上,在场众人急忙相劝,他没听众人劝阻,紧接着用脚踩开花盆里散落在地的泥土,一个个金灿灿的元宝从泥土里滚落出来,惊得在场的人一个个目瞪口呆。大掌闻讯急忙出来察看,又有十几盆花被摔碎了,几十个大元宝滚落在地。大掌柜惊喜万分,走上前去紧紧握着他的双手,随即“新和号”商行大院的上空回荡着一阵爽朗的笑声……
   原来是为防路上匪患,他在花盆里暗设了玄机。一路上要保持花木存活,还要保证花盆不被损坏。
   至于他为“新和号”带回来多少财富,没有人能数得清。不过,从此人们为“新和号”送的雅号“郑百万”,在许昌城西叫得十分响亮。
   他回许昌后,新和号生意仍十分红火。大掌柜郑耀离在小宫村老家盖了五进楼院,就是村民说的“转楼院”,后两进东西厢房楼各6间,从前大门到最后楼房足有120米长,只可惜后进楼院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仅存二进院比较完整些,院内有东西屋厢房各三间,经150平米的阅台进入大客厅。
   郑鹤魁因给“新和号”带来了财富,得到了大掌柜的奖赏,遂在小宫盖了三进院的大宅院。现仅存破败的正楼,其中一间已倒塌,残损砖瓦散乱着。
  
   三、小宫村明清古宅之遐想
   小宫村的大小街巷处处留下明清古宅的残砖烂瓦和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印迹。
   日月如梭,沧海桑田,小宫村里残损破败的明清古宅建筑,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它昔日的繁华和“新和号”商行那一段的辉煌。
   如今勤劳智慧的小宫村民仍秉承“新和号”的经商理念,大多村民从事人发收购和档发加工业,河南许昌瑞贝卡发制品企业就根植于小宫村的这片沃土上。瑞贝卡公司董事长郑有全先生被当地人誉为“商界巨子”,成为小宫村人的自豪!
   相信“孝阳寨”小宫村的明清古宅建筑会得到很好的修缮,对外开放后,那里一定会成为令人神往的美丽乡村!
  
   后记:笔者在采风中得到了小宫村郑殿军、郑宗凡、郑成发等村组干部及小宫村老少爷儿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小宫村的人文历史厚重,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挖掘和考证。

共 37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精彩随笔。作者走进孝阳寨,了解了它鲜为人知的历史。孝阳寨又叫小宫村,当年,小宫村为防匪患筑有村寨,被当地村民称为“孝阳寨”。如今,只有石桥遗址和那棵古松尚存。村寨、石桥及青石牌坊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宫村,最有名的是明清古宅建筑。有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旧古色古香的庭院。村里的古宅院多为三进院,也有五进院的。最有名的是“郑百万古宅院”位于小宫老街南面,村民俗称“转楼院”。“郑向晓进士院”位于小宫老街北面,村民俗称“高楼院”是不可移动的文物。接着,作者讲述了商贾巨富“郑百万”商号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郑鹤魁在云南十二载,为“新和号”带回了巨额的财富,人送雅号“郑百万”。新时期勤劳智慧的小宫村民,仍秉承“新和号”经商理念,让小宫村的传奇故事继续上演。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描写了小宫村的悠久历史,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它有着辉煌的过去,也必将有着美好的未来。精彩随笔,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4-19 17:25:51
  感谢灵泉水老师赐稿荷塘!祝愿老师佳作连连~!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9-04-19 17:33:11
  文章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行文流畅,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孝阳寨的悠久历史,传奇故事,村人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耐读耐品!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