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江山人赏江山文】游走在锯齿边缘的痛(回归)

精品 【江山人赏江山文】游走在锯齿边缘的痛(回归) ——读边关草民散文《边缘》


作者:策马南山 举人,444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83发表时间:2019-05-02 07:36:35

【江山人赏江山文】游走在锯齿边缘的痛(回归)
   发表在回归社团的散文《边缘》是文友(边关草民)的一篇力作,是作者集二十多年生活积累倾情奉献给我们的特别礼物,是来自社会底层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在我们生活的边缘处发生的寻常故事。没有《边缘》这篇文字,作者的生活经历就会消失在岁月的迷惘里,无影无踪,成为被忽视的声音。因此,这篇散文《边缘》对作者自己,对这个时代就显得弥足珍贵。
   草民的这篇文章是非虚构的纪实写作,就像是一篇田野调查报告,把自己个人的情感和时代的大背景联系在一起,用心底之刀裁剪出一个特别的社会记忆,像黎明前地平线上被微光映出的越陌度阡的自然轮廓,峥嵘挺拔,因此而震撼人心。在这篇长达两万多字的散文里,我们没有发现那些尖牙利齿的锵锵词句,没有看到刺目眩晕的激烈煽情,就在这家常絮语的温和语境中,我们读到了伟大,读到了真诚,读到了感动。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理性与感性是表现形式的两大主题。从古希腊和中国最早的思维准则来看,都是以理性的抽象化来阐述世界的本源,其意义在于追求事物永恒存在的价值。文艺复兴之后,社会生活开始了古代与现代的比较与反思,“现代性”成了学术界的新词。法国大革命让启蒙运动更加深入人心,先锋性艺术家诞生了,这是一种在思想动荡中建立的新秩序,是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一次伟大胜利。与古典理性气质相对抗的感性艺术成为了时代的追求,先锋现代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开始了。草民的这篇散文《边缘》,就是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一次实践,侧重反映了作者主观内心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是一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式的感性再现。
   这篇散文的笔触始终围绕在作者特定的生活范围内,一个曾经工作过的小站和回到城市后的生活感触。这里有小站与上级单位(煤矿)的命运挂钩,有与周边果农、水库、父母、家庭的情感连接,有精神意念里现代价值观念和淳朴的乡村习俗的情感碰撞……原生态水库与遭污染后场面刻画的对比,父母亲老一代人的愿景与现实的无奈,人与动物之间互为厮守的一份深情……这许多连接关系就构成了一定宽度的岁月成长过程。这个生活宽度并非是小站荒草丛中的两条铁轨,锈迹斑斑双向并行,而是作者的灵与肉在这个生存宽度内曲折游离。作者生活在命运的每一个边缘折回的空间里,在生存宽度的每一个边界去寻找希望和温情……作者在这两条铁轨般的窄仄生存宽度内反复折回并到处“闲”逛,就构成了一个个锯齿形的生活轨迹。在这个锯齿状的生活轨迹里,生存宽度内的锐角都留有作者刺痛的划伤,心灵可以说在滴血,岁月里有一种痛厮守在边缘的上空,这就是主人公幽灵般的命运。
  
   二
   作者的写作手法可以说是一种记录形式——记录生活的过程。记录生命路途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记录心在潜意识里行走中的轨迹。将这种感受用繁密的笔触自然切换表达出来,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氛围,让读者的思绪在作者营造的点、线、面之中徘徊、犹疑、怅然。这种写作手法在一些著名小说里可以看到,那里出现的这类写作章节就是散文的写法,就如边关草民的这篇散文《边缘》——边看、边想、边议。这种写法让情感时空转换自如贴切,更容易让读者因此而陷入,并进行积极的参与和不自觉的跟进,与作者共同完成作品的思考和构建。这篇散文的写作方案,就是把一部分思考交给读者在阅读中完成,从而达到感同身受,似曾相识,身临其境的心灵体验。
   作者的写作意念是想营造一种情感空间,是想用直观不加任何修饰的现象描述,让读者体味到自己仿佛就是这个主人公,用第三只眼睛跟随着作者的叙述而思考,并将看到的、想到的情感意识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幅多重复杂的生活画面,让自己的心灵走进那种孤独和寂寞,走上那窄仄生存宽度两端锯齿的尖角,被划伤、刺痛、滴血。这种空间的营造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本能,是特定的个人生活感受的根本释放,许多看似随意的描写其实就是一层一层的情感铺垫,直至达到一个精神意识意义上的思想厚度。这个厚度就会让受众读完这篇散文后陷入沉思,陷入无法解脱的郁闷,陷入找不到头绪的彷徨,然后再陷入作品情境里的孤独寂寞。
   很难把某句话,某个段落的写作方案放在这里评论,因为作者看起来并没有很刻意地安排,好像只是一种潜意识流地随意宣泄,似乎是缺乏章法,但不尽然。认真阅读后,我们看出作者的写作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这种写作手法在目前的散文语境中有点突兀——这是一种多重情感的集体叙述,是对事物多视角的交叉回眸,是多指向繁复冗杂的文本构建。我们读到作者的那些句式时,就会不知不觉沿着他的思路和情节往下走——随着他的情绪变化而变化,随着他的思路跳跃而跳跃,没有一点违和感。
   然而作者自然的写作姿态却有很强的既视感,是“我就在现场”的真实叙述,他的写作章法和特点就在这里,需静心品读。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作者没有用更多拘谨理性的写作手法和叙事理念来框架自己,让我们读到的是他修饰过度的思考空间。作者或许和我一样,没有受过正统的文学练习,在某些地方缺乏教科书上的抑扬顿挫,没有某些人想看到的起承转合,没有一些文人雅士喜欢的遣词造句,但正因为如此,才让他的文字有了质朴的重量。此时,我想引用西川在《生命的故事》中这样的一段描述:“由于海子没有经过严格的文学训练,他的身上始终洋溢着一股自由的写作精神。这首先表现在写作的抱负方面,其次表现在对语言的霸占方面,再其次表现在对想象力的挥霍上面。”读到此我潸然泪下,这是对文字生命的最好注释。
  
   三
   记得早年读书,见记载有秀才将写过字的纸找个僻静之处,挖个坑埋了,还要焚香祭奠,雅称为是“文字冢”。这个秀才深信遗老古训:字有灵也,有字的纸不能乱扔乱用,否则为不敬。他的这种行为被同期赶考的秀才们喻为愚钝酸腐,故在其焚香埋纸祭奠文字冢时,将他在客栈大通铺留的衣冠鞋履充草作人形样,安放在他的铺位上,脸部位置上还盖一张麻纸,作死人状。另花钱雇一妓女跪在大通铺前假意哭泣,口中还念念有词:夫君死的好苦啊……此君祭奠“文字冢”回来见状大惊:我怎么死了?!稍顿片刻方如梦猛醒,三把两把将死人状的自己衣冠扯散,呵斥走妓女,大骂同寝一客栈的秀才们。
   当年读到此处深感这秀才是真痴文字之人,其愚钝酸腐比之黛玉葬花少了些许悲悯,却是过于循规蹈矩死守俗规陋习之人,有胶柱鼓瑟守着执念里象牙塔的顽固,令人哑然失笑。当今也是如此,许多人的精细文字或是独自黯淡伤神,或是东施效颦似的刻舟求剑模仿,或是拈来死人警言格句充入独游山水中,以示优雅委婉幽怨;或是于思情咏物寂寥山水间再填一西方哲人名言,以充捶胸顿足的深沉峭拔高迈,就像清末举子秀才们脑后拖条大辫子,扭扭身段,实在是标致极了。
   回归社团边关草民的《边缘》是一篇有别于这些愚钝酸腐文字的散文。我在这篇现实主义题材文章的编按里写道:我们应该庆幸作者居然在孤独的小站能够坚持写作,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知道了在社会边缘生存的许多人的真实生活。作者是为自己而写,更是为大家而写,他写自己的生存状态,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喜悦,自己的哀伤,自己的愿景……作者的脚步一直在行走,喜欢逛在自己生命能够涉及的地方——目光处的光怪陆离恰似真实的人间生活,许多碎片化的社会现象和独立的思考混杂在一起,就让真实更真实,让良知更突显,让生活更复杂,让命运更冷酷……我想,我们遇到了真实的写作,真实就是人间最大的力量!
   作者在此文中描述了大量的生活景物和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许多描写如山涧流水自然漫出,绝无夸张和矫情;许多思考如静水中的倒影,一阵现实的微风吹来,涟漪点点,光影交错,使人宛若游走在刀锋的边缘,一种割裂般的痛在心头,几滴血滴落晕化在尘土飞扬的视野里……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具有大师级的精神境界和价值感动,是这个时代文字的福音。
   作者的散文《边缘》长达两万多字,特别保留了其原生态写作的粗粝感,他的文字突出了现场真实的震撼,保持了特有的人格气质。这篇散文没有那些唯美小资情调的描述,没有那些游山逛水的幽思漫想,没有那些无病呻吟的哀怜痛殇,没有那些痴情入迷的悼古忧今,更没有“彼都人士,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之陈规颓势,因此,这篇散文《边缘》不会成为新的文字冢,不会成为一些鬼狐流连之地的文字象牙塔。
   写作的方案和流派很多,但“我就在现场”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态度,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人格勇敢,也是一种直面生活苛重惨烈的真猛士。这里的写作精神就是——文字的精神,道德的精神,理想的精神,问询的精神,批判的精神。没有精神的文字,看起来花哨,但都是些流连在个人幽黯的审美语境里——精致但没有灵魂,从一出世就是奔向了自己设置的文字冢,只等时间来埋葬了。
  
   四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几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基层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艰辛与个人发展没有成正比;二是对我们周边生存环境的变化引发的忧虑;三是个人和家庭生活与现实发展的差距;四是城市和乡村在发展中产生的各种新旧矛盾。还有城乡环境变化引发的人与人、人与动(宠)物之间的情感差异……等等。可以说是作者积多年的思考,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用生命代价的真实体验完成的文学回望,是用身体和灵魂来共同书写特别的情感。
   作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他的父亲背着一床很薄的褥子来到陕西,就是想成为一个能吃上商品粮的人。”这是个现实生活里的大理想,这种理想在那个时期还能部分实现,我认识的许多人的父母都是这样进入城市的。那个时期城市建设需要人,就和后来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一样,所不同的是那时就为了一个能吃到商品粮,而现在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作者的父亲在成为煤矿工人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总算从农村走向了矿山,但始终未能走进城里。只能说是脱离了贫瘠的农耕生活,还算不上是城里人。”作者把自己的家庭生活背景引出很重要,为后来个人的生活轨迹标出了出发点,并以此拉开了自己特定的人生序幕。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段生命的行走,作者在此篇文章里的“行走”是他思想行踪的阐述。从一开始:“我只好背着从家里带来的一套被褥离开单位,前往长途汽车站乘车,要去一个很偏僻,没有谁愿意去,只有无奈的我才会去的地方。”再到“闲暇之余,我会离开车站,沿着蜿蜒曲折的钢轨无目的地往东闲散走去,看看铁路两旁的山景,听听树林里传出来的鸟鸣……”作者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命运行走。这种行走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喜欢“逛”,这种“逛”就是用生命的度过来观察、体验生活的本真,并不断地在他未来的岁月流动里持续,直到如今。
   其实每个人都在“逛”,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逛就是一种流动和行走,就是时间活动的象征和意义,就是活生生的人间自然的发展景象。个性化的生命过程,反映的是整体社会化的缩影和折射,记录自身的“行走”就是给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注入诚恳的真挚。当我们读到作者在自己生活的连接点所触发的情感投入时,读到在生活折弯处遇到那些锐利的尖角产生的伤痛时,一种锯齿般的撕裂感就充斥在那些平凡的字句里,切身处地的情感追随就会让我们产生极大的困顿,很难为作者和自己找出一种冲出这种“边缘”的办法。这种在强大社会惯性下的边缘存在,部分的会淹没在这里生存人们的热情投入,只能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消磨在一次次无意义的行走中,用来成就自己微薄的生命厚度和高度。
   作者的笔下是自己特殊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没有那些深刻的格言和警句,也缺乏震撼的情结塑造,因此它不是小说,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引起阅读者的心灵投入。然而这是一篇生命的行走纪实,在许许多多低声调的叙述里,作者在无意识的表达中将时代的一个断面响亮地立在人们的视野里,让日子里的俗人俗事成了时代的记忆,成了黄土高原里的中国。
  
   五
   这篇《边缘》奠基了作者灵魂的厚度和高度。那些“乡党,来,喝些再走”,还有“认不得不要紧,喝些茶,谝一谝不就认得了……”那些阳光般明媚,糖一般甜蜜亲切的话语:“乡党,寻大个的吃,自己地里结的,不要钱……”这些鲜活的生命符号就像黄土高原质朴的泥土,扑打在读者的脸上、心底和意识里——虽然我们生活的日子“灰头土脸”,但一种世俗的热流还能萦绕在眼眶里,让困顿里的人生有了继续行走的愿望和力量。
   《边缘》为自己,也为这个时代,为这些“只是路过,相互认不得”的人书写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人间温暖里一个真正存在的象征。我们都活在自己命运的边缘,为了生存的热望,坚守在个人意识的道德规范里,为当好一个普通人而努力。

共 722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至今仍是人类跨文化、跨地域的共同精神食粮。文学是人性和社会的反映,草民的散文《边缘》和策马南山的这篇赏析,就是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解读个体生存理念和价值,反映经典和传统背后的人性基础和善恶观念。昭示在人生这个一往无前连续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我们需在历史发展和个人生存维度间交叉思考,审视人们的不同生存意识,重视个体化、分散化的生存方式。警醒我们:完全忽略个体当事人感受,有可能会导致正义的错位和窒息。作者认为:如果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框架,就该为个人留一些生存空间,或者保留着某些对话、融合的可能通道。草民的散文《边缘》和策马南山的这篇赏析,就是文字里的一缕希望之光,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的价值意义。作者深知简单地喊着正义或者邪恶的口号很容易,而用人的理性和细致去勘查和勾勒正义的边界,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话语体系的前提下,发现并兼顾被忽略的个人价值,用文学人的良知和怜悯去斟酌和界分生命的重量,让一份文学既能承载生命的尊严又能浸透人性的光辉,却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本文视角独特,在对比中突出《边缘》的价值意义,回归文学创作之本。感谢精彩创作,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0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9-05-02 08:09:44
  读边关草民的散文《边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直抵心灵深处,哀而不伤,痛而不颓,让人思考审视人生。读了南山兄这篇赏析,豁然开朗。知晓作者以一己之伤痛,反映社会现实,透析人性;以文学的形式,探寻人生之路,展现人的生存发现历程。即使是生活在边缘,有着锯齿状的痛,却也能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充实丰盈人生。感谢边关草民文友和南山兄为我们合奏一曲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真情乐章。敬茶!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02 10:21:46
  感谢飞鸿热情的编评,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想每个人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边缘世界生活,这就是自己远方的远……当最后一缕回眸的视线洒向人间时,就是自己最后的边缘人生。
人生如梦
3 楼        文友:心路        2019-05-02 12:40:34
  读完这篇评析和按编语深为感动!为边关草民老师能够在生命的夹缝中仍然坚守人格尊严,顽强地生活着,并以文字的形式为我们呈现出一篇篇美文,以此来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为策马南山老师敬仰文学的赤诚之心而感动!“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结识南山老师应是回归众文友的福气;为心灵飞鸿老师总是那么深入、深刻地解读而感动!我知道,能够做到如此,三位老师皆是用情用心了。问好各位老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3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05 18:26:02
  今天有空,多说几句。很感谢心路的到来,你的留评认真,思考深刻,读之令人感慨良多。看来还是好人多呀!
4 楼        文友:泜河泛舟        2019-05-03 06:46:42
  拜读学习!这篇赏析让我细细品读原文感受天底下普通人的不易,感受文字的力量;细致而丰富的赏析,更让我看到南山老师的悲悯情怀和敬业精神。拜读学习,问好敬茶!
回复4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05 18:30:27
  看了你对此事的一系列留评,只想说一句话,很感谢朋友的帮助和鼓励!文章是写给人读的,遇到你这样的人是最开心的事情,因为你知道那些文字里的故事心情!问好朋友了!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5-03 07:18:25
  很有底气,极具文学批评眼光。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05 18:32:40
  每次看到你来这里关注,就感到很欣慰,因为你是一个行家!
6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03 08:06:07
  感谢心路,泜河泛舟,怀才抱器各位文友的鼓励,不多说了,请大家喝茶吧,问好朋友们了!
人生如梦
7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9-05-05 14:28:39
  《边缘》为自己,也为这个时代,为这些“只是路过,相互认不得”的人书写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人间温暖里一个真正存在的象征。人活不易呀。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7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05 18:38:16
  谢谢你的理解,人生真的很不容易呀!你的留评言简意赅,但意蕴悠长,南山知晓。问好朋友了!
8 楼        文友:边关草民        2019-05-06 15:03:14
  我的散文《边缘》发江山后,没想到策马南山社长对我如此厚爱,竟写下了七千余字的文评,很是受宠若惊。利用这个机会,简单谈谈《边缘》的写作过程。
   我在小站生活了二十三年,无一丝一毫的虚构。有着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理解,也有对生活的认知。不过这些理解和认知都是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不代表别人的世界观。去年,也就是2018年底,虽然天气已经很冷了,但仍能看到很多人在一处宽敞的地方跳“广场舞”。这种舞在城里面经常可能看到,但在乡下却不多见,于是就有了写篇文章的想法。的当初把文章的题目定为《在城里》。有了题目后,心里便开始搜寻素材。三个多月过去,我开始动笔,没想到写了不到一半,竟然写跑题了,笔竟然随了我的心开始往下写了。二十多天写完时,我竟怀疑这篇文章的价值了。信马由缰,漫无目的的写出的作品,一定会让读者无法理解这篇文章的层次、顺序。后来把草稿发给作协一个朋友,请他看看,他后来告诉我说不知道我写的是啥意思,还说缺少文学性的文字。我听后,无语了。同时也为这篇文章的名字纠结,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文章放置了十天后,我才第一次打开,苦心写了二十多天的这篇文章总不能就这样不要了吧!当我用心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是酸楚的,文章里所写的人和事,就是我的经历,如同复原了我的生活。经过几次修改,决定发给江山网。题目是在我无意中听见路人走过时说的“边缘化”一词后有了这个题目。
   策马南山的文评写的很好,是他的文笔好,不是我的文章好。的确,我的文章缺少文学性的文字,但我喜欢用朴素的语言去写我的生活。感谢南山老师的支持鼓励,借工作之余匆匆几笔,略谈我的感知。
   感谢回归社团各位老师的支持。
阎保成,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能源化工作协会员。2017年出版散文集《小街》(团结出版社)。散文《父亲的鸽子》选入《大地上的灯盏——2018年散文精品选》(作家出版社)。
9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06 19:35:48
  看到草民写了这许多话,我也想说许多话:其实写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它涉及作者本人诸多方面的特殊人格和经历。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是一种体验生命重量的概念,是解释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然而题目却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时间度过乃至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排练,没有草稿,因此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这是笑中带泪讲述生命无法承受之轻。
   边关草民的散文《边缘》就是一次对生命中太多看似轻如鸿毛的事,却让人难以承受的真实描述,是对无法重新再来的生命过程的一种悲情倾诉,具有时代记忆的美学价值。
   写作也是潜意识的释放,因此就有所谓的跑题,也就是潜意识突破了意识的羁绊,指导作者完成了内心想释放的个人情结。所以在这篇《边缘》里所有的词句和情节谋划,都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完成的私人叙述;是个人潜意识里埋藏很久的难以表述的深度表白;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灵爆发,这就是真正的写作姿态。我相信,在未来的写作生涯中,边关草民会自觉地用运潜意识来认识写作特性,让写作成为一种精神感悟,成为一种灵魂的投入,出现意识里没有设想的重大释放,成就自己的生命之重。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