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郏县三苏园雨中游(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郏县三苏园雨中游(散文)


作者:明月松间照 秀才,153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18发表时间:2019-05-21 09:59:45
摘要:为官从政只有廉洁清正、心系百姓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社会才能日益安定,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飨堂后是祭坛青砖墁地,为明清筑台围栏式祭坛,是历代拜谒三苏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在雨中,在陈会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四人分别向苏洵苏轼苏辙的墓冢深深三鞠躬,以表达我们对三个大文豪的深深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园中青柏翠竹遍植,树干均向西南方倾斜。传说是三苏品德感动草木,草木皆随其心意所向,遥望其家乡四川眉山县,几百年来被人们称为“思乡柏”。郏县八景之首就是“苏坟夜雨”,此景就在苏坟院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柏树林中发出一种酷似下雨的声音。清代顺治年间郏县县令张笃行拜谒三苏,夜深人静之时,忽听门外雨声大作,开门观看雨景,但此情此景竟使他感到十分意外,屋外不但没有下雨,反而月明如昼,断言此乃苏坟奇观,遂写词留念:“风声瑟瑟雨声哗哗,风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湿襟”。后人屡试屡验,称之谓“苏坟夜雨”。墓前石案上放有一只香炉,一只瓷瓶,一对石花瓶。游客到了墓前一般都会鞠躬致礼。在树林深处,还有不少石碑,其中有一块石碑上刻着“宋老泉苏先生曾孙箕、筹、符、筌、簟、籥之墓。“思乡柏”与“苏坟夜雨”是园中的无法解释清楚的两大奇观。
   祭拜完三苏,向西南路过三苏子孙的墓地,出三苏墓园南行来到路东的金蛙迎宾道。听刘会长说;“金娃迎宾道有25级青石台阶沿阶而上就能看到高大的苏轼中年布衣雕像(河南大学美术系师生的作品)建起的东坡塑像落成不久,四川眉县即来人“省亲”。他们行过三拜九叩之礼,走下25级青石台阶,突然听到脚下传来一种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回声,这声音与消失已久的郏县崇正书院的“哈蟆踏”竟十分相似,故称“金娃迎宾道”随几个诗友兴致勃勃冒雨前往,或是鼓掌,或是走步,还真能听到类似蛙鸣的声音。有诗友说:“可能下着雨,青蛙不便出来。”望着面向西南的身着布衣的中年苏轼的雕像,不由地肃然起敬,面对雕像深鞠一躬。
   随后一行来到东坡碑林,迎面就能看到照壁上毛泽东手书的苏轼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行款布白都透露出前所未有的豪气与大气。碑林内汇集了启功、沈鹏、刘炳森、欧阳中石等我国当代近二百位著名书法家书录的东坡先生著名诗文一百三十六篇。东坡碑林内容集中,书法作品水平高,雕刻技艺精湛,内有“大江东去碑园”、“东坡诗词碑园”、“东坡文赋碑园”、“名人书法碑”、“海外人士咏东坡”、“礼赞碑”、“三苏园匠联”和“东坡手迹碑园”。其中“大江东去碑园”更独具特色,百家高歌大江东去,楷、草、行、隶、篆俱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正文100个字,由100位书法家写100遍,先成书后成林,在全国诸多碑林中堪称一绝。
   随后来到“苏氏先贤祠”,门前有副对联“一门皆忠功德泽及百代;三才并秀文章雄视千秋”,另外的一座“仰苏堂”,门前的对联是“曾以忠直顶天地;故宜方正继坡公”。三苏祠堂暖阁内保存着元代所塑的三苏父子泥塑像,苏洵居中,苏轼、苏辙侍列左右,三人身穿朝服,面含微笑,栩栩如生。广庆寺始建于宋仁宗年间,由宋仁宗敕修,宋高宗赐名,广庆寺山门内八字形,一主二从模式。汇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建筑特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进三院,寺祠合一,建筑布局独特,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历来被佛门弟子和崇拜三苏者所推崇。广庆寺是由“南天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组成。过广庆寺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迦叶阿傩还有十八罗汉的大雄宝殿,来到殿前柏树下的“红顶神龟”前,传说明朝时,三苏园内的广庆寺立碑以志三苏父子功德,命一石匠雕刻碑座(赑屃)。石匠选用上等青石为料,精雕细刻,完工即运至三苏园,赑屃头部竟然神奇般地变成了棕红色,而且历经千年颜色不变。看着这尊红石神龟,我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那红顶子,也想沾些灵气。过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文殊殿和普贤殿)和鼓楼与钟楼,来到翠竹掩映下的清代建筑天王殿,内有送子观世音菩萨和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东方持国天王,手拿琵琶,职“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把混元珍珠伞,职“雨”,西方广目天王,手缠金龙,职“顺”,人们称之谓风、调、雨、顺。送子观音菩萨背后这位是韦驮菩萨,原是佛教护法天神,手中法器有驱魔的作用。广庆寺寺小名气大与苏东坡有着不解之缘,与三苏坟有着密切的联系。苏东坡一生坎坷,与佛家来往密切,对佛教深有研究,和僧人交谊颇深。他一生多次过往此地,每次经过便折道广庆寺院与僧人叙谈。到晚年,东坡给自己起了两个佛号叫“行脚僧”和“苦行僧”,这两个佛号在寺僧中代代流传,在民间,特别是在郏县,妇孺皆知。苏东坡死后,宋高宗为广庆寺赐名,寺院僧人四时守护坟院,每逢春秋大祭和苏拭兄弟的忌日,都要为他们的亡灵超度、安魂。清顺治十六年(1660年),僧人所立的碑刻中说:“郏城西北有上瑞里小峨嵋山,苏坟在焉,广庆寺因而达焉,寺因坟而大显,坟赖寺而永祀矣”。“广庆寺”匾是当代全国书协副主席李铎所书,对联“大江东去思居士,花雨西来念法师”是由郏县人大主任王盘根撰写。走进南天门,满眼碧绿的翠竹,竹子一般喜阴生长在南方,而在苏坟这个十年九旱打井都不出水的地方竹子长势这么好。苏东坡生前酷爱竹子,他曾写诗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子代表了苏东坡高风亮节的品格。
   在广庆寺刘志杰会长说苏轼生前与佛印和尚交游甚密,心中一有解不开的的疙瘩,就找佛印和尚为他开导化解,成就了他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因而他死后葬到郏县这里与此有关。
   出了广庆寺,往东南走不远,来到东坡湖,因为湖在清淤整修期间,没多少水,随后直接来到上次没来过的东坡艺苑(两年前来时艺苑还没开园)。东坡艺苑是三苏园景区新增景观之一,碑林建筑为仿清园林古建筑,青灰色简板,瓦屋面,砖木结构,内设回廊、折廊、亭子、立壁等。碑廊总长367.5米,碑刻203块,有三苏手迹和宋朝至民国历代名家书写东坡赤壁赋两大部分,其中三苏手迹碑89块、赤壁赋碑114块。这次在雨中与诗友们一起品读《苏园夜雨赋》,一起留住艺苑中的“清风”和“明月”。
   说也奇怪,近一点时出了三苏园雨也停了,天空的乌云已渐渐散开。回望三苏园,心中充满无限留恋和对宋代三大文豪的敬佩。他们为官清廉、心怀百姓、吏治风清、务实为民,始终坚守“以民为本、以实为魂、以廉为先”的理念。”无论处江湖之远,或是居庙堂之高,他们都不计荣辱得失,竭尽全力为百姓谋福利、办实事。在反腐倡廉的今天,苏洵父子三人无疑是为官从政者的榜样。为官从政只有廉洁清正、心系百姓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社会才能日益安定,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共 788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散文。作者怀着无比崇敬之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游三苏园风景区所见所闻所感。首先,过门额由苏步青题字的《三苏纪念馆》门,进纪念馆,接着是三苏生平事迹展厅,出纪念馆北行,路旁是2019年三苏园新春灯会的花灯,再到三苏墓园、祭坛、子孙墓地、东坡碑林、“苏氏先贤祠”,最后到了东坡湖。作者感叹于三苏的辉煌成就,苏洵无意功名,自托学术,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轼则集儒、道、释于一身,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能冠军”。他为官清正,几经打击,几经贬谪,但他心系百姓,倡导民族团结,鼓励开荒种植,以民为本的理念没有变。这是一种对国家、对百姓负责的态度。宦海的沉浮,不忘初心。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他有才华,不畏权贵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为此虽屡遭打击,依然无悔。苏家三大文豪,不但文学素养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心中装着百姓,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得失,成为后世的典范,为人们所钦佩。文章按游览的顺序来描写,条理清晰,描写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三苏:苏轼、苏辙、苏洵一代文豪的无限敬仰之情。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5-21 10:03:54
  感谢老师带来的精美游记散文!期待看到老师更多佳作!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明月松间照        2019-05-21 12:02:49
  感谢朋友辛勤编辑!祝友友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明月松间照        2019-05-21 12:08:07
  感谢朋友辛勤编辑!祝友友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明月松间照        2019-05-22 17:59:05
  编辑朋友你好!去年写了一篇三苏园游记,今年有缘再游三苏园,多亏苏青龙和苏明奇会长大力支持。朋友把文中前面的这些做了删减。我觉得不太合适。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