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菊韵】从成德岭至北门街(微电影)

编辑推荐 【菊韵】从成德岭至北门街(微电影)


作者:逝者如斯 探花,1514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93发表时间:2019-06-18 14:37:40

剧本故事梗概:
   讲述住在湖口老街成德岭的李家与北门街的罗家两代人日常生活的平凡故事。剧本以爱情为主线,以湖口历史事件、湖口风情、湖口改革发展变化为辅线,围绕石钟山景区5A升级、北门街拆迁,从“小”事入手,展现湖口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方面“大”的变化。
  
   剧中主要人物:
   父:李四苟(渔民)
   母:张怀仙(菜农,后在菜市场卖鱼)
   子:李开来(个子高瘦)
   同学:张亦凡(个子矮胖)
  
   父:罗学田(湖口二中老师)
   母:尤红菊(原百货公司职员,下岗后在北门街做生意)
   女:罗映兰(苗条)
   同学:孙水妹(爱吃零食,较胖)
  
   班主任:周爱国(湖口一中老师,后调入政府部门,任拆迁办主任)
   英语老师:梅老师,男,四十岁上下。
  
   剧本正文:
  
   银幕上出现一组湖口镜头:鞋山、渡口、回澜门、大中路、成德岭、石钟山、大岭、凤鸣园、洋港湿地公园、三里新街、台山公园、石钟公园、新汽车站、火车站、金沙湾、银沙湾工业园、天山……最后定格在北门街。
  
   画外音:
   张怀仙(女):儿子,北门街这个月底就要拆迁了。如果你能赶在月底之前回国,还可以看北门街最后一眼。
   李开来:妈,怎么这么快?天主教堂也拆吗?
   张怀仙:教堂不拆,从成德岭到北门街,除了成德岭的老房子和北门街的教堂,其余的全拆,规划重建后并入石钟山景区。
   李开来:妈妈,我知道了。我和罗映兰决定好了,下周回国,现在就订机票。
  
   推出片名:从成德岭至北门街
   演职人员名单,主题曲《石钟情》响起。
  
   字幕:二十年前
  
   1、六一儿童节,石钟山(日,外,分组镜头)
   天气闷热,游人如织。
   在怀苏亭前,李四苟、张怀仙夫妇带着四岁的儿子李开来。罗学田、尤红菊夫妇带着女儿罗映兰,同时出现在人群里。当时,两家人并不认识。
   罗学田手拿数码相机,正在给妻子和女儿拍照,不巧的是李开来一下子从人堆里钻出来,跑到苏轼的石像前。与此同时,罗学田按下了快门,李开来便毫不知情地定格在罗映兰的像框里。
   在清浊亭,两家人又遇到了一起。站在清浊亭上,观看山下的水,一边是清澈的鄱阳湖水,一边是浑浊的长江之水。清浊亭的两根石柱上写着一副对联:石钟浪击千年,江湖水分两色。
   儿时的李开来与罗映兰各抱一根柱子,被人群里的周爱国(老师)偷偷拍下,两人又一次同框。万万让周爱国没有想到的是,这对金童玉女十年后成了他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
  
   2、夏日。上午。湖口一中初三(5)班教室(内)
   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爱国正在讲白居易的《长恨歌》。
   66名身穿统一白色短袖校服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十四岁的李开来与张亦凡同桌。李开来正在认真听讲,张亦凡却总是扭头朝后排瞄。后排坐着罗映兰和孙水妹。
   张亦凡在纸上写着什么。
   张亦凡将纸条揉成一团,随手往后排一扔。
   纸团正好落在罗映兰的面前,罗映兰双眼正盯着黑板,孙水妹眼明手快,一把抢到了纸团。因手与书桌碰撞发出的声音较大,惊动了周老师。
   周爱国走到孙水妹的跟前,夺走了纸条,打开,上面歪歪扭扭写了一句话:在天愿作比翼鸟。
   周老师(很生气地):右手高举起手上的语文书,用力拍打着桌面,责问孙水妹,“谁写的?”
   孙水妹(吓得站起身,脸上一副要哭的表情):我在桌子上捡的,不知道是从哪里飞来的。
   周老师(轻声细语地):不知道,对吧?我知道。是从天外飞来的!你们四个,给我统统站到教室外的走廓里去,没经我同意,不许进教室。不想读书的,不要影响别人!
  
   3、夏日,上午。教室走廓(外)
   李开来、张亦凡、罗映兰、孙水妹站成一排,面向操场。男的穿白衫衣黑裤子,女的穿白衫衣蓝裙子。
   操场上,初一新生正在上体育课。
   李开来(用手碰碰张亦凡):又是你捣的鬼?
   张亦凡偷偷看了一眼罗映兰,嘴角动了一下,没有出声。
   罗映兰朝张亦凡瞪了一眼,一副嫌弃的表情。
   孙水妹用手偷偷摸了一下罗映兰的屁股,脸上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操场上,一位男生在助跑跳高,结果双脚被跳高杆夹住,摔了个狗啃泥。
   张亦凡刚要笑出声,却被李开来用手捂住了他的嘴巴。
   罗映兰扭头看看教室,周老师正在黑板上写着什么。
  
   4、夏日,傍晚。街道(外)
   成群结队的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背着书包,回家。
   大多数学生走路,一部分骑自行车,一部分在等公交车。
   一辆辆公交车从大中路开来,停在渡口。
  
   李开来的画外音:十年前鄱阳湖大桥还未建成,渡口的轮渡泵船是连接景德镇、都昌、波阳、湖口三县至九江的唯一交通要道,大中路则是湖口县城最热闹繁华的街道。每遇大雾天气,渡船停开,等候过渡的车队排成了长龙,从渡口一直排到了湖口三里街下埠。
  
   5、闪回:夏日,中午。街道(外)
   李开来(七岁):在小岭白菜凹至五七厂的那段路上,等候过渡的大大小小的车辆排起了长龙。
   李开来戴着红领巾,穿着小学校服,背着书包,跟在母亲张怀仙的屁股后面,一路小跑着,奔向远处开来的一辆又一辆外地车。
   张怀仙一手提热水瓶,一手提着装方便面的箱子。每到一辆车跟前,她放下箱子,伸出右手不停地敲着一辆又一辆汽车驾驶室的门。
   大多数司机朝张怀仙摆摆手。不远处却有人朝张怀仙招手,嘴里喊着“来碗泡面”。
   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胖子让张怀仙泡了一碗康师傅牛肉面,递过来3元钱。
  
   (镜头特写)张怀仙的脸上流着汗水,右手提的方面便的箱子已经卖空了。
  
   6、夏日,傍晚。街道(外)
   人群中,李开来骑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后座带着罗映兰。
   张亦凡骑一辆半新旧自行车,后座带着孙水妹。
   李开来骑得很轻松。
   张亦凡却累得要命。体重至少120斤的孙水妹坐在后座上,手里拿着一包薯片,一边吃一边晃动着双腿。
   李开来的自行车一阵风似的从张亦凡跟前飘过。李开来故意把龙头一歪,吓得后座的罗映兰一把搂住了李开来的腰。
   落在后面的张亦凡看见了,恨得牙根直痒痒。
   谁也不知道,就在他的自行车座垫的侧面,他偷偷地用毛笔写下了“罗映兰”三个字。
   成德岭到了,罗映兰下车,朝李开来招招手,快步跑上了台阶。
   李开来朝北门街的方向调转车头,回家。
  
   7、闪回(日,外,鄱阳湖的一条渔船上):
   李开来的父亲李四苟正在船头收网,网内是一大堆活蹦乱跳的大小鱼儿。
  
   8、闪回(日,内,北门菜市场):
   李开来的母亲张怀仙在北门菜市场卖鱼,菜市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9、闪回(日,内,李开来北门街的家):
   李开来背着书包回到家,家里空无一人。饭桌上摆的碗碟零乱不堪,地上的垃圾也无人清扫。李开来一放下书包,就立即淘米做饭,洗菜,炒菜,然后自己匆匆忙忙地吃饭;
  
   10、闪回(日,外,通往北门菜市场的街道):
   李开来骑着自行车给母亲送饭,自行车的篮子里放着保温桶。
  
   11、夏日,夜。成德岭(外)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湖口主街道大中路成德岭的入口,一直延伸到外河码头。
   石板是一块块形状不一的长条形麻石,借着高高低低的地势一块一块砌成的。相邻的两块麻石之间填充的是黑土,因年数久远,在脚板的踩压之下,成了表面光滑一块块土疙瘩。晴天的时候,土路没有灰;雨天的时候,即使不特意去踩着麻石走,土路也没有泥。加上地势由西向东,西高东低,雨水再大也排得一干二净了。
   两旁的建筑高低错落,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大多是二层楼,门向石板路,一楼是铺面,二楼住人。
   大多数铺面基本不开了,有的锁着门干脆空着,有的租给了附近一小陪读的老人。
   入夜,成德岭静静的。好几家处二楼的走廓上装有路灯,投向麻石路上有点昏暗的灯光,照亮了行人脚下高低不平的路。
   有小孩子的哭声、老人骂小孩的声音,还有稚童奶声奶气读《三字经》的声音传来。
   在一户二楼的走廓里,四个光着膀子的中年男子在打扑克牌,四个人的脸上都貼满了长短不一的纸条儿。
  
   12、夏日,夜。成德岭罗映兰家(内)
   客厅里没人。一张半新旧的八仙桌、一张阁几、几张木椅、一台21寸的彩电。
   地面是土的,没贴瓷砖,有些高低不平。
   镜头特写:八仙桌上一个红色塑料圆罩底下,放着四盘吃剩的菜:空心菜、辣椒茄子、豆角末炒鸡蛋、油榨小凤尾鱼干。
   卫生间里,传出放水的声音。门口放着一双红色的塑胶拖鞋,可以猜到是罗映兰在洗澡。
   尤红菊摇着一把老蒲扇从外面进来,径直走向罗映兰的房间。
   推开房门,里面没人。床边地下,放着女儿白天穿的兰色校服裙子,尤红菊用手拉开,裙底下沾有一团大红的血迹。
   尤红菊脸上会心地一笑,默默地关上房门,朝大门口走去。
  
   13、北门街批发市场,日,外
   北门街人来人往。
   一条宽不到一米、长不足500米的街道两边都是商铺。小百货、针织、鞋、布匹、童装、水果、玩具、炒货、电器、包子馒头、散装酒、修鞋、修钟表家电、刻章,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尤红菊的童鞋店靠近菜市场的那一头,紧邻的左边是小针织,右边是化妆品。
   一位老奶奶正站在尤红菊的店门口,手中拿起一双粉红色的女童鞋,询价。
   尤红菊满面春风地回答。
   终于成交了。尤红菊接过老奶奶的一百元钱,打开身上的腰包,找给八十元,并双手将装在鞋盒子里的一双鞋递给老奶奶。
  
   14、 夏日,夜。罗映兰房间(内)
   罗映兰穿着一套粉兰色的睡衣斜靠在床头,手里握着英语课本,眼晴却盯在写字台的方向看。
   写字台的桌边,并排摆放着两包少女用的卫生巾。还有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子里的红糖水正在冒着热气。
   写字台的墙上,并排贴着两张石钟山的照片,一张是怀苏亭的,一张是清浊亭的。两张照片上同时出现了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子——李开来。
   清浊亭的那张,是老师周爱国送给父亲罗学田的。他们二人曾在同一间乡下的小学教过书,是老熟人。
   在那张清浊亭的照片下面,有人用红笔在李开来的脚下画了一个圆圈,旁边写了两个大字“猪头”。
  
   15、闪回(日,教室,内):
   坐在前后排,李开来这个猪头从来不会主动跟罗映兰讲一句话。好在每天放学,李开来都会等着她,用自行车带着她回家。只有一次是例外。
  
   16、闪回(日,教师办公室,内):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英语。罗映兰正在教师办公室帮英语梅老师一边批改试卷,一边心不在焉地望着窗外。
  
   17、闪回(日,学校大门口,外):
   李开来不知道情况,仍旧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在校门口傻傻地等着罗映兰。等所有的人都放学了,仍不见罗映兰的影子,李开来这才失望地推着自行车离开。
  
   18、闪回(日,教师办公室,内):
   罗映兰正在认真地批改试卷,没防备四十岁的梅老师突然从背后抱住了罗映兰……
   罗映兰吓得一把推开了梅老师,夺路开门逃出了办公室。
  
   19、闪回(夜,罗映兰房间,内):
   罗映兰穿着睡衣坐在床上,把自己的心事,偷偷地写进一本粉红色的日记本里。她希望有一天,或是等高中毕业的时候,李开来能读到这本日记。
   她翻开另一页,本子上出现了英语梅老师的一幅漫画,旁边写上“大色狼”三个字,还用红笔划了大XX。
   她又翻开语文课本,蓦然发现封底上写有“张亦凡爱罗映兰”歪歪扭扭七个大字,气得一把将书页撕下,狠狠地揉成团,扔在地上。
  
   父亲罗学田的画外音:映兰,你现在懂事了,女孩子在学校要懂得保护自己。我们家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早在苏轼游历石钟山的那个年代,我们家就住在城德岭,那时已建立了最早的宋儒学宫,你爷爷的爷爷曾是学宫里的先生。在明代嘉靖年间又建成了成德书院,取“成才必先成德”之寓意。
   成德岭是湖口县城最早的街市,住的也是湖口县城最原始的居民。成德岭靠近石钟山,古时来往商贾、文人墨客、还有从湖北迁来的渔民,渐渐由成德门入城,再由另一条小路登上石钟山。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湖口会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成德岭这条老街,一定会成为石钟山新景区的一部分。
  
   20、北门街,日,外
   罗映兰背着书包出现在尤红菊的面前。
   罗映兰(风风火火地):妈,快给我贰拾块钱!
   尤红菊(有些疑惑地):你要买什么?
   罗映兰(焦急地望了望路上的行人,害羞地):妈,快点,人家有急用嘛!
   尤红菊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爽快地从包里摸出一张伍拾元钱递给女儿。
  
   21、秋天,周日。北门菜市场(外)
   各类时令蔬菜和肉类,摆得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聊天声、音箱里的歌声,吵得人的耳朵有点发胀。
   四十三岁的张怀仙穿着雨鞋雨裤,双手戴着皮手套,正从一个又高又圆的木桶里把一条条草鱼捞出来,放在地上的一个大塑胶盆里。盆里装满了水,插着氧气管,水里不停地冒着汽泡儿。
   李开来一脸的不耐烦,坐在大盆前,手里拿着一把刀。旁边有一个托盘称。
   顾客买了鱼,都会让卖鱼的当场将鱼杀了,除鳞,去内脏,并切成块状。自打记事时起,每逢休礼拜,李开来就会主动给妈妈帮忙守菜摊。自小他就学会了称秤和算帐。他算帐的速度比大人还快,鱼称好了,要收的钱也算好了,并且分文不差。

共 77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逝者如斯的微电影剧本【从成德岭至北门街】,剧本资料齐全,人物设定明了,场景布局描述具体清晰,是一篇好剧本,如果排练上演也会很好看的。讲述住在湖口老街成德岭的李家与北门街的罗家两代人日常生活的平凡故事。剧本以爱情为主线,以湖口历史事件、湖口风情、湖口改革发展变化为辅线,围绕石钟山景区5A升级、北门街拆迁,从“小”事入手,展现湖口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方面“大”的变化。剧本场景变化频繁,展示的情节紧凑,有详有略,格式和术语都比较专业,编辑此稿学到了很多剧本知识。推荐欣赏!【编辑 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19-06-18 14:52:33
  李开来和罗映兰初中就谈恋爱,是不是有点早恋啊?不过最后能结婚,也是幸运的,很有看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9-06-18 15:40:32
  谢谢总编亲自审稿,辛苦了!对异性的好感(或接近于早恋),是学生时代不可避免的,亦是作者在作品中理想化的有意为之,虽不可宣扬,也不容压制。
2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9-06-18 15:31:31
  看时代变迁旧貌换新颜,乘改革春风古城焕新生,都说是家长里短人间百态,井市里恩怨情怀呈现,小故事品出幸福滋味……拜读,学习,问候致意
回复2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9-06-18 15:41:47
  多谢玉子主编鼓励支持!问好夏安!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19-06-18 16:11:51
  电影很好看 喜欢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9-06-18 16:29:14
  多谢黄老师支持!问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