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童年的回忆(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童年的回忆(散文)


作者:龙城之子 白丁,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66发表时间:2019-08-01 19:35:14


   所谓的百家饭,就是房间内摆放着一个很大的类似货架的大柜子,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成排的罐头瓶,每个瓶子上都贴着名字,里面装着各家的小米,每当做饭的时侯,阿姨会逐个打开瓶子,依次抓出一些小米,熬制黄澄澄的稀饭,再把我们带的干粮给热上。每天的干粮各式各样,有带玉米窝头的,有白面馒头的,有带煎饼的,有带菜的,也有带咸菜的。每当开饭的时侯,大家坐在一起,你吃我的,我吃你的,阿姨们总是最后吃饭,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却是吃得津津有味。
   四年的托儿所生活,是三个阿姨陪我们一路走来,每天哪个孩子病了,阿姨要按时给喂上家里带来的药,哪个孩子尿裤子了,阿姨要到外面晾干,遇上天气不好的时侯,阿姨要给换上所谓的公用服,第二天再带回托儿所。当哪个孩子病了,阿姨晚上抽空也要去看看,每天到了回家的时侯,阿姨要等所有的孩子走了,才能打扫卫生,有时有的家长实在等不上,阿姨还要把孩子亲自送回家。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阿姨为我们都要送上一份小礼物,一块崭新的手绢,里面包着几块糖,大家都不舍得吃,直到糖快化了,才放倒嘴里,慢慢品尝着糖的甜味,托儿所留下的美好记忆,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如今,三位阿姨,有两位已经去世,有一位,也是八十几岁的高龄了,我多会见了,都要问声好。
  
   三
   站在今天矿区活动中心的门口,看到里面有打牌的,打乒乓球的,楼上已成为现在矿区的洗浴中心,看着出进的人群,思绪又回到了童年的时代,这里曾经是俱乐部的旧址,那时的俱乐部是矿上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宏伟,造型优美,极具时代特色。正前方是四根红色的大柱子,有三组对开的大门,正中央最大的正门上方,悬挂着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繁体的会场两个字,显得特别的醒目,两侧是原来的售票处,进入会场,有两个入口,走过入口,最先进入眼帘的是播映房,播映房的工作人员既牛气又敬业,当时播放影片,都是一盒一盒的胶片,两盒胶片切换的时间越短,说明他的技术越好。而且,一部影片的胶片同时在不同的俱乐部放映,这就有了专门跑片的人员,骑着当时最牛的摩托车,在不同的俱乐部来回运送胶片,每次到达俱乐部都是急匆匆,放下新的胶片,拿走播完的胶片,又急匆匆赶往另一个地方,有时也会来的晚了,会场内就灯光大开,人们焦急地等待,大大的舞台上不仅播放电影,有时也有戏剧的专场,也有其它节目的表演,俱乐部是二层的建筑,同时可以容纳几百人。
   出了俱乐部,有一个公厕,当时有逃票的,就从这里跳进来,我没敢跳过,望着高大的围墙,多少还是有些害怕,这个俱乐部陪伴我们走过了几十年。记得,1976年传来主席逝世的消息,街道两侧,俱乐部内外,摆满了花圈,吊唁的人们,一拨接着一拨,那个时侯我还小,还不懂为什么大人都是那样地悲伤,父亲领着我,也进去参加了吊唁,当时的俱乐部庄严肃穆,人群中不时传来哭喊声,人们悼念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家里墙上贴的是主席的相片,一代伟人就这样走了。1976年发生了唐山大地震,第二年,在这里观看了影片,今夜蓝光闪过之后,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俱乐部的后院,原来的建筑已经不见了,现在成了社区的办公场所,矿上新建的公寓,成为集娱乐,会议,住宿为一体的新型场所,并且对外营业,中间的空地,成了人们夏季跳舞休闲的好去处。
   俱乐部门前宽阔的场地,是我们经常要来的地方,沿着外墙窄窄的边沿,我们慢慢地贴着身过去,谁先掉下来,谁就要认输,是小时侯经常玩耍的游戏,在空地上,丢沙包,打陀罗,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冬天下起大雪,门口三十几阶的台阶和旁边的大路,成了我们的天然滑雪场。下了俱乐部旁边的大路,就是原来矿上的奶站,一角伍分一斤的牛奶,我小时候没喝过,每天到了打奶的时间,人们拿着奶票和空瓶子,工作人员给打奶,那个时侯,真不知道牛奶的味道,到了小学毕业,我才有幸喝上牛奶。俱乐部的旁边,是一间电视播放室,每当星期天的早上,我们花上五分钱的门票,可以在里面看一上午电视,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根据职工家属的反映,这里改扩建成了活动中心,有打扑克的,下象棋的,乘凉聊天的,还可以阅览书报,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过了活动中心,矿上最早的集资房也有不少年头了。
   小时侯,能看上一场电影,那真是太奢侈了,记得,学校为了照顾我们,时常和俱乐部联系,为我们争取到一些学生票,票价一角,每当联系上票的时侯,就会在学校门口的传达室外,小黑板上写着电影的名字,场次,票价,当我们看到的时候,就会急匆匆地跑回家,和父母商量,想看电影了,能不能给上一角钱,作为代价,就是两天不吃冰糕,省下的钱看电影。父母一般都会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拿到票的一瞬间,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以言表。
   俱乐部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彩瞬间,八三年少林寺的播出,连映三天,场场爆满,每天俱乐部外围了很多的人,说一票难求,真的是一点都不过分,我们挤不过大人,买的是最后一场的票。当看完少林寺的时侯,还沉静在影片的回忆中。后来,一遇到好电影,总是最后去买票。当时放映的影片,有些还能说出名字,地道战,小兵张嘎,向导,赵一曼,从奴隶到将军,小苗,十天,刘三姐,三十九级台阶,与魔鬼打交道的人,这些影片,可谓经典之作。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上兴起了演唱会的表演,更是人山人海,因为人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表演形式,全新的表演,视觉的冲击,我好不容易攒了一元五角,对我来说就是天价,也看了一场热闹精彩的演唱会。
   俱乐部的西端,工商银行还在旧址上,继续营业,八十年代,为了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从八一年开始发行国库券,以后每年逐年兑换,当年,人头攒动的身影,也是当时街面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到兑换的曰子,人们争先恐后地挤到银行门口,抄下当年兑换的口码,回家整理好要兑的国库券,到银行自行填写兑换单,要写清兑换的张数,金额,然后排队等着兑换,等排到的时候,递上国库卷和兑换单,银行工作人员经初核,复核,验明无误后,在国库券上加盖银行专用的作废章,然后准确地计算出本金和利息,交给兑换人。那个年代,一元钱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十分地重要,今天的银行,设施完备,服务周全,现代的装修风格,更增加了时代的气息。
   银行的旁边是邮局,当年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当时门口有一个大大的邮筒,建筑的色调,让人们记忆犹新,走进邮局,高大的柜台,办理着不同的业务,邮寄包裹的,寄递各种信件的,四周的墙上悬挂着不同的资费说明,在那个年代,书信是人们信息往来的主要通讯工具,八分钱的长城邮票和四分的海南风光邮票,成了当时最主要的寄信邮票,遇到特殊信函或有价证券的,可以使用挂号寄送或保价寄送,费用比普通信函稍贵一些。谁家遇上急事,发电报是最快捷的,也是让人最头疼的,既要把事情说明,又不能有多余的字,因为电报是按字收费的。那个时侯想象着,以后不仅能用上电话,而且电话里能看见人,时过境迁,当时的梦想,现在成了现实。小时侯没少来这里,每到星期四的下午,购买电视报的人把邮局围的水泄不通,二分钱一张的报纸,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八十年代初期,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少之又少,人们为了能提前知道下周的电视节目,所以,电视报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遇到过年的时侯,一报难求,有时一等一下午,邮局的人一喊,来报了,往后退,大人们更是往前挤,小孩们不敢到跟前,买上报纸的人,好不容易挤出人群,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周围的人们,都是羡慕的眼神。
   邮局专门有一个卖书报的小房间,我是十来岁的时侯,才开始进去,里面有各种杂志和书报刊,最初购买的是故事会和民间文学,每次买书,都是提前攒好钱,约摸书快来的曰子啦,进去总要问一问。如果书没到,只好泪丧地走出去,如果书来了,立即掏钱买下,回到家慢慢地看。后来稍大一些,经常买四分钱一张的太原晚报,像辽宁青年和山西民间故事,断断续续地买了些,时至今日,这个书报亭的位置还在,只不过没有了昔日的景象,如今的邮局,几经改建,业务在逐渐地减少,为退休职工代发工资,成了最主要的服务项目。
   走过邮局,旁边是原来的粮站,九十年代以前,粮食都是计划供应,每个月每户人家都是按比例买面,粗粮多,细粮少,细粮每个月都是有计划地吃。到了买粮的曰子,父亲早早地去排队,交钱,依次排队。卖粮的人员,大声地在里面喊着粮本号和名字,每个窗口的粮不一样,买一次粮要排好几回队,等所有的粮都买好后,父亲把粮放在路边,买的粮一次担不回去,就要分二次担回去,我在旁边看着粮。那个时候,总是想,什么时候能天天吃上白面就好了。长大后,我在外地求学,临行前,换了几十斤的全国粮票,结果,去了以后没用上。到九三年,粮食全面敞开供应,昔日的粮票,结束了曾经的辉煌历程,看着家里留下的几百斤粮票,感慨万千,这都是过去几十年省吃俭用省下的,再也不用为吃不上细粮发愁了,过去看见就愁的粗粮,如今反而成了香饽饽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确实提高了。
   粮站紧挨着饭店,一个月偶尔吃回麻叶,那绝对是香的不行了,老远就能闻见麻叶的香味,馋得直流口水,买回来后,大人给我们分的吃,大人却舍不得吃,吃上一根麻叶,一整天都觉得嘴里唇齿留香。稍大一些,我去买麻叶,总是搞不清买一斤和一斤粮票的区别,后来,弄清楚了,买一斤麻叶是需要六两粮票,而一斤粮票可以买一斤半麻叶。饭店的后院,是个大院子,在里面看过为数不多的电视,我记得,当时的热播剧,流浪者之歌,就是在那里看的,出门的时候带的小板凳,父母嘱咐,少看一会,早些回家,精彩的剧情,一直想看完,最后,父母打着手电,连拉带拽地把我拉回家。
   饭店边上是理发店,当年店里也是热闹非凡,理发的依次排队,大家有说有笑,老师傅一丝不苟,按不同的脸型,理出不同的发型,尤其是刮脸,顾客平躺在躺椅上,先敷上热毛巾,再打上肥皂,再敷上热毛巾,趁这个空档,老师傅把剃刀在磨刀布上来回刮蹭,一切就序,开始刮脸,一般都要刮两回,刮完脸后,再拿热毛巾擦干净,那个过程简直太享受了,最后,老师傅再给按摩几下,把躺椅恢复原位,让顾客看看理的怎么样,顾客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理发店里学徒的也挺累,每天在店里忙前忙后,家里有一把手工推,那是姐姐刚参加工作,在理发店学徒,自己买的,在我们头上练手,这把推子已经用了四十年了,直到父亲去世。
   走过理发店是旅店,我去的次数不多,对旅店的印象不是特别清晰,那个时候,旅店的生意也不错,谁家来人了,实在住不开,就在旅店住,在八十年代初,粮店,饭店,理发店,旅店,是何等的辉煌,是国营企业,谁家有人在国营单位上班,真有些光耀门庭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衰败,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这都成了历史的回忆,站在这里,再也找不到昔日的踪迹。
   走过旅店,再往西走,那里是医院,当时的记忆还有,医院是红砖的瓦房,走过木桥,红色的大门,我还有印象,小时候,我由于身体不好,常去医院,每次打完青霉素,整个屁股都疼的不行,总得歇上一会才能走,今天的医院,经过几次改建,依然开着,只是冷清了不少,再没有往曰的辉煌了。
   医院往西是矿办公楼,这座楼陪伴矿区走过了几十年,如今的办公楼,现代装修的风格,醒目的标语,寓意白家庄在自强不息,转型跨越的征程上,一定会铸造新的辉煌。再往西走,站在今天西山热电的门口,寻找过去的遗迹,这里原来是五二街的住宅区和矿上的木厂,二食堂和车队也在这,穿过铁道,里面有原来矿上的机修厂和更新厂,现在都成了西山热电的厂地,顺着大坡再往上走,是坑口的机电段,建矿时的医院,后来成了疗养院,还有原来的二校,我们曾在这里听过课,站在高高的山顶,俯视矿区的面貌,几十年来,矿上改变了很多。
   医院后面的住院楼,早已改成了矿上的廉租房,为矿上困难职工提供了住房保障。医院的东侧,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历史久远,灰色的基调,独特的风格,它是白家庄矿最初的办公楼,也是西山矿务局建局时的办公楼,后来,矿上和局里相继搬出这里,这里成了矿上的招待所。现在这里,成了矿上后勤中心的办公场所。2005年,这里人山人海,矿上棚户区拆迁现场办公,每天进出的不计其数,询问政策的,签订协议的,购置新房的,都在这里进行。
   后勤中心的东侧,是原来矿上的托儿所,我上托儿所的时候,这里还没建成,托儿所的旁边,是矿上的洗澡堂,五分钱的门票,我记得特别清,如今,在原址上新建的托儿所,依然在为矿区的孩子们提供服务。后勤中心的南侧,是矿上的灯光球场,多次改建,才有了今天的样子,最初的时侯,只是一个空场地,每年春节,这里都要举办猜谜活动,我也常去,偶尔也能猜中几个,夏天,这里常有篮球赛,走过球场,矿上工会楼,非常熟悉,楼上的二层,原来有阅览室,工会楼的位置,原来下面有地下水,上小学的时候常来这里打水。

共 2041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童年的粗糙的,更是艰难的,作者以深情的笔,瞄准了过往的日子,淋漓尽致,洋洋洒洒,两万巨制,可见用心用情了。童年的窑洞,藏住的是旧时光,屋顶漏雨,生活艰苦。但有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饭菜粗糙也有味。随着日子的改善,矿区有了进步和改善,如今拆迁,反而不舍得那时的旧居了。节日矿区,生活舒适,各种设施齐全,进俱乐部看电影,非常方便。商店,矿井,菜场,照相馆,都是作者笔下的留情物,因为带给作者的是温暖时光里的记忆。电视机,几代人的期盼,如今并不稀罕了。手表,小人书,是宠儿,只留在记忆深处了。炸麻花,贴春联,放鞭炮,过年的日子,真的是让人难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处处都变样。童年的生活的苦,因有了今天日子的甜,反而更有味了。这篇散文,把摸细腻,表达充分,描写叙述很用心,值得人们通过阅读来重温那些日子的画面,感恩今日的幸福生活。推荐文友赏读,问候作者。【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8-01 19:36:26
  童年,不一样的色彩,是今天生活的底色,不能抹去,感谢作者给了我们怀旧的文字。感谢投稿柳岸,希望精彩继续。问候作者。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08-01 20:18:49
  浩荡长文,用心用情。童年的底色是人生中最纯净的色彩,学习拜读!
3 楼        文友:老百        2019-08-01 20:50:15
  向龙城之子问好,柳岸社团欢迎你!
   为便于联系,请加柳岸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龙城之子        2019-08-01 21:09:08
  各位老师好,请指点一下本文的不足之处,谢谢
5 楼        文友:老百        2019-08-02 06:47:04
  篇幅较长,若有压缩,效果会更好!
   本文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6 楼        文友:龙城之子        2019-08-02 09:21:28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无疑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普及与提高,交流与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文学写作也好,诗词歌赋也罢,终归还是小众文化,多元文化的发展,纯文字写作究竟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
7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19-08-02 15:05:50
  童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童年,岁月友情,珍藏心中,温暖常在,一路珍惜,八月吉祥,夏日安康!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