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曾引诗情到碧霄(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曾引诗情到碧霄(散文)


作者:沈若尘 白丁,2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60发表时间:2019-08-12 14:59:19
摘要:漫步在上虞老城区的步行街,想去看看三十多年前的商街第一高楼。是因为相隔时间久远,心里时时萦怀;也因为那是我人生梦想的曾经演绎,总想多看看它。

傍晚时分漫步在上虞老城区的步行街,想去看看三十多年前的商街第一高楼,因为相隔时间久远,心里时时萦怀,也因为那是我人生梦想的曾经演绎,总想多看看它。
   东西向的龙山路,从凤山路起向西直到新建路余塘下,全长不足一千米。此时,从西边江堤上空、工商银行大厦屋顶散射过来的落日余晖,像一层金黄色的油彩,涂在了龙山路上的建筑物上,一片灿烂夺目。
   阳光下,龙山路西段一幢被刷成粉色的七层大楼,现在看起来已毫不显眼了,可是它曾经声名远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新建的上虞商界的第一高楼,曾经闪耀过璀璨光辉。
   为了建造这座大楼,我尽情挥洒了昭华和心血,留下过一段鲜活的人生博弈的记忆。
   站在大楼东面的马路边,选择角度用手机拍了几张大楼的照片。
   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好奇地立在我的身后,等我拍好一张转过身来时,才招呼我:“咦,果然是你啊!我站在旁边不敢认你,看看很像,又怕认错。”
   原来是大楼后面的老邻居,1983年为建造这座大楼动迁住户曾经打过多次交道,她正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忙接口说:“是呀,将近二十多年不见,大家都老了,变得认不出来了哦!”
   “想想你当年负责造这间房子,真也吃了不少的苦。”
   “现在形势变化这么快,我来拍几张照片做个纪念,说不定什么时候翻建掉,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我希望老人能懂我拍照的意图。
   老太却跟我絮叨当时商场的生意,“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的买主,外头马路上和旁边弄堂都是人,连旁边小饭店的生意也被带起来了。”老太接着诙谐地说。
   “我们小桃园里的好风水都被你们抢走了。”老太靠近一步神秘地低声问:“是不是又要拆这里了,你来照相?”我说:“我拍个照片留个念想。”
   老太的话勾起了心底三十多年的往事,如与现在上虞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新面貌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八十年代初期,当时还没有拆迁补偿标准和拆迁安置管理,也没有拆迁补偿标准和拆迁安置管理的具体规定。公司因为筹建零售门市部需要,看中了龙山路小桃园地块。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没有可以参照的样本,就一家家看房、测量、征询、反复协商,经汇报公司领导后研究确定方案,再汇报主管局领导同意。不会忘记的是一次确定赔偿标准,经反复测算讨论,最后确定每平米60元的赔偿标准以后,有人直接吵到主管局去,“这简直是败家,拆一平方房子要赔60元,这样用一元钱可以把一平方地面贴满了,这怎么可以啊?”我明白,没有执行标准的事情在真正实施时有多难,工程的时日也因此被无端拖延了。
   成就一种精彩,必定需要有许多的曲折和磨难先去充填故事情节。
   原来空旷的桃园弄,只是从小桃园中间穿过的一条便道,而恰恰是这一条便道的改变,差点成了整个工程的梗阻。曾经被推倒过新砌的砖墙,曾经被拉破过衣袖、折断过钢笔,以致到后来的规划、设计、施工,都曾经因此而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工程从1982年底动员拆迁开始到1985年底落成完工,历时三年。大楼建筑面积3647.86平方,总高24.8米分七层,投入103.98万元。经县供销总社统一协调,大楼划归供销贸易中心筹备商贸经营。一二层零售,两层以上开展五交化、针棉百,副食品批发业务,下设一个零售商场,由于地处小桃园,索性就以“桃园”命名,桃园商场开了以地名做企业名的一个先例。从此,供销贸易中心少有人知,桃园商场则名扬上虞城乡,妇孺皆知。
   供销贸易中心拓展全省商业批发业务,接连设立了水仙、双鹿、香雪海、飞利浦、孔雀、三星等冰箱、彩电、洗衣机的绍兴地区总经销地位,货源、价格优势明显。
   1986年5月1日商场开门迎客,解放桥头龙山路上人山人海,商场里面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一片繁荣的景像。上虞城区国合两家竞争的商业格局也从此开启,显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的良好愿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高楼的落成,新业态商场的开张营业,各种新品牌、新商品的引进、投放市场,恰逢经济转轨时期的好时光,对于上虞城区的商业布局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

共 16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触景生情的叙事抒情散文。作者故地重游,看到家乡上虞老城区的变化心生感慨。因为他的青春曾在这里闪光。三十多年前,他作为负责人曾参与这儿的步行街商街第一高楼的建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两层以上的建筑就很少见,而这座楼却有五层那么高,可见它不同一般。如今,在众多高楼面前它显得那么渺小,破旧。作者忍不住拿出手机,留下珍贵的照片。它毕竟是自己的人生杰作,意义非凡。没想到遇到了大楼后面的老邻居。老太太讲起了当时商场热闹的场景,令作者倍感欣慰。作者想到了当时建造这幢楼遇到的困难,就像一个个小插曲一一在眼前浮现。文章采用现实与回忆相交叉的写法,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情感真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现人民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细品,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8-12 15:03:48
  故地重游,一幢老楼,引起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也写出了上虞老城区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8-12 15:38:04
  老楼见证了上虞的变化,几十年来,一切发生了太多改变。今非昔比,物是人非。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沈若尘        2019-08-12 16:29:23
  谢谢楼上两位老师的论说,以及指导,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沈若尘        2019-09-25 13:19:26
  谢谢老师的好评,写这篇文章的诱因,是本地媒体为迎接建国七十周年的征文,写写发生在身边的有意义的笫一次。这篇文章主要体现的是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回忆发生在自已身边的有意义的"第一次"的事件。文中建造高层商厦、打破原来ⅩⅩ公司XX商店第?商店的名称统一称谓、在没有统一政策法规规定的情况下进行房屋拆迁。这些都是首开先例而进行的事件,所以对当时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埸经济转轨的时期,具有很强引领作用。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