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千年文庙的香火(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千年文庙的香火(散文)


作者:曹新友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2发表时间:2019-08-17 10:12:31

一座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并经宋元明清不断修缮的千年古庙,一座被当地人心有崇敬驻足仰望的灵验神庙,一座照壁刻有“文章祖”“帝王师”而崇尚文人的儒家孔庙,一座储存几百件本县文人墨客与名将贤相珍贵作品的书法碑庙。这就是陕西蒲城的文庙,虽然在千年之后已不再金碧辉煌,在现代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中不再那么醒目,但依然在蒲城人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坐落在蒲城县城中心位置的这座文庙,依然是按照传统座北向南的格局,这是一体制完整,房屋对称的古建筑群。它修建于公元630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蒲城这座县城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和战火灾害的洗礼,经过了近几十年的拆迁建设,面貌已经全非,很难再找到古县城的一点痕迹。那个县衙的古楼洞子没有了,那些街道上的木牌楼没有了,那些老城墙护城河也没有了,那些过去的车马大店和老手艺人也没了,唯有这座文庙依然在岁月的风雨中坚挺着活着,以自己古老的装束傲然独立于周围的现代高楼中,悠然地看着门前打个弯的不尽车流来来去去。
   文庙的南门前,是一道颇具艺术价值的六龙壁。它是用琉璃花砖精砌而成,虽经风雨洗礼,略显陈旧斑驳,但依然显得生动而有灵气。六龙壁的正面是六龙泳舞图,背面为六狮舞蹈图。六龙壁的两边,各有石匾一面,这是明末书法家、山西巡抚的蒲城人樊东谟大书的“文章祖,帝王师”,意在赞扬孔子是文章的始祖,帝王的老师。这在全国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常常驻足在这石匾前,或窃窃私语,或啧啧称赞。
   六龙壁左右两边为雕刻精美的石牌坊,牌坊下边为两扇石大门。每扇石门各刻有九个方孔,人称“石门九眼”。牌坊上雕刻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牡丹花开、荷花出水等花纹,为六龙壁增色添彩。这两扇石大门平时是不打开的,相传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可以从石门通过,其他人都得绕道而行。据说,这石门至今尚未打开过,也就是还没有状元通过此门。
   六龙壁实为文庙的照壁,它与北京紫禁城、北海和山西的三大彩色琉璃九龙壁一样,是一座修建明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至今仍保存下来的珍贵艺术建筑。文革期间,有人将六龙壁纳入“四旧”的范畴,为了免遭破坏,懂得文物价值的好心人,曾一度用泥浆裹糊起来,让人看到的只是一道白灰土墙,上面书写一些应时应景的文字,它静默不语地藏在那些老槐树下。
   民间曾流传,在晚明时期,蒲城南郊瓦郭村有一位青年农民,立志学习烧制琉璃的绝技,回到家乡后设计建造了这座六龙壁。可惜,在旧时科学技术不为当权者重视,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位能工巧匠的姓名,早已湮没了。这个故事是否真实,现在已无法考究了。但是,他勤学苦练的精神,却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流传,有口皆碑。他卓越的艺术作品,几百年来,仍然闪烁着辉煌灿烂的金光,激励鼓舞着后代的蒲城人民,勤奋学习,努力向上。
   文庙的第一道门是棂星门。“棂星”是天上主管文化礼仪的一个星宿,后世传说孔子是“棂星”下凡,到人间来传授文化,所以天下文庙前都有一座“棂星门”。进入棂星门是第一院落,内有泮池。泮池也是学宫前的水池,清代将考取秀才的人称为入泮。泮池中有一单孔桥,桥北为戟门。过去只有考上秀才以后的人,才有资格从这座桥上通过,一般人只能绕道而行。“少入黉门、壮游泮水”,就是说年少时进学校读书,长大后考取功名,游泮水是清代科举制度的一种庆贺仪式。对读书人来说,从这泮池桥上走过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再往前走就是第二道门,戟门。“戟”是一种兵器,古代以列戟来表示地位、等级。列戟是属于帝王一级的仪仗制度。在唐代制度里面有明确规定,三品以上官员门前才可以设有戟门。孔子在唐代时期被封为“文宣王”,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以,文庙里设有戟门。
   进了戟门就是第二院落,大成殿是主体建筑,是专门用来祭祀孔子的主殿。大成殿建于公元1512年,二进五间、雕粱画栋、宏伟壮丽。殿之内外有红光大柱四十八根,最高者达九米之多。屋顶复盖亮绿色琉璃瓦,相互辉映,金碧交辉。室内宽畅堂皇,外形雄伟。殿内原塑有孔子座像,十分高大,神情泰然,两旁塑有其四大弟子颜回、曾参、子路、子贡的泥像。大成殿在毛泽东逝世后存放着大量花圈,1976年10月31日凌晨,不明原因引起花圈着火,引发了震惊人心的火灾,大成殿完全被火烧毁。现虽已修复,但比原来的小很多了。
   进入第三院落,这里特别值得欣赏的是高力士神道碑,这是国家一级文物。该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十二年五月十一日。碑的圭额篆题“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是李阳冰篆,也就是李白的家族叔父所写。该碑文记述了高力士的经历及身世。高力士死于公元762年,当时唐朝刚经过安史之乱,人们认为他是造成国家动乱的一个罪魁祸首。但时隔十五年之后,代宗李豫认为唐明皇李隆基不会无缘无故的如此器重高力士,认识到高力士确实为李唐王朝有重大贡献,对高力士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才为高力士立了这块碑。带有纠正冤假错案,给高力士平反昭雪之意义。神道碑原立于泰陵神道,碑上阐述了他的一生的功绩。从“唐隆政变”到“安史之乱”,作为一个太监,其用智慧间接的影响了一段政治运程,所以他也成为中国唯一的陪葬帝王陵墓的宦官。高力士没有走入被历史淤埋的角落,他和其他历史名人一样,都是一个行当里的杰出人才。
   在这个院子里还有一尊八棱经幢。八棱经幢是国家一级文物,它是由唐代郭子仪后人郭什令等人所造,今天还能隐隐约约看到敬母寺和唐陵的一些记载。八棱经幢建于唐德宗贞元五年,原来位于泰陵附近的敬母寺村南的“圣母寺”内,1997年依存于文庙。
   第三院落里还能看到许多拴马桩石雕。这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它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二三米,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穿过两侧林立的拴马桩,就可望见明伦堂以及蒲城碑林的牌匾。明伦堂它共收藏历代名碑二百余通。隋代苏孝慈墓志一字千金,堪称正楷之典范;唐代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亲撰胡良公碑;唐明皇之妹玉真公主碑书端庄秀丽,气度不凡。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碑书“昼锦堂记”潇洒自如,旷世一绝;清代爱国名相王鼎“杜甫寓里”碑书,重温杜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光辉诗篇;千古功臣杨虎城将军手书碑石雄厚有力,气吞山河。这一通通碑石,犹如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美不胜收。
   在文庙还存有许多珍贵文物。文庙戟门内有珍贵匾额室。室内悬挂名人珍贵匾额八块,其中有明代大书法家王进德“城隍庙”巨匾,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盖世无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楷书“观察第”笔锋遒劲,刚正不阿;清代书法家张尧山楷书“和丸画荻”柔而有节,褒扬慈母教子有方;民国大书法家寇遐所书“胜利台”波澜壮阔,体现抗战胜利之喜悦。
   珍贵文物室位于文庙东廊房内,共有珍贵文物五十四件。有六千年前的石斧、石刀,展示出原始先民开天辟地之艰辛历程;铜铁使用,扭转历史乾坤。秦汉文物,大放异彩;盛唐彩陶啃蹄马,悠闲自得,反映出国无战事,马放南山的和平景象;凤冠、官服和瘿木罗汉等文物,件件为珍品,再现明清上流社会风貌。
   历代名人字画室位于文庙西廊房内,共有名人书画36幅,其中有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行书,《书法见解》,驰名中外;明代大画家李东阳的珍品《母子虎戏图》,笔法流畅、细腻入微,将“虎毒不食子”表现得淋漓尽致;清代大画家董邦达的《山水楼阁图》,山峦起伏,碧波荡漾;民国时期大书法家张东白行书“欺人到底不英雄”,将人们的思想推向崇高的境界。
   雕刻艺术室位于文庙东廊房之北,共有石雕、铜铁铸雕等珍贵文物76件。明代洪钟,响彻世纪时空;坐狮观音,保佑世人平安;默默铁牛,雄镇人间邪妖;老幼石猴,诉说百年往事;胡人驯狮,再现西域风情。
   第四院落的建筑,为高台“尊经阁”,又起名“敬一阁”,后被拆毁。
   文庙最北端的是北寺宋塔,又称北塔,雄伟壮丽,顶天立地,与南寺唐塔遥相呼应,“双塔夜影”是著名的蒲城八景之一。该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为蒲城延兴巨商王信独资创修。北塔通高约46米,系密檐式空心方形砖塔,内装木楼梯,游人可直达塔顶,俯瞰蒲城之秀色。塔北脚下,有小庙一座,内置石佛一尊,常年香客不断。现在北塔下面已成为蒲城广场,每日有众多居民在此休闲娱乐。
   文庙内除过这些古建筑和石碑文物外,还有几棵五百多年古柏老槐还挣扎在波诡云橘的世事变迁之中,像一个的沧桑的老人,生存足以让她们憔悴无色。虽然那些年代毁灭了许多古树古建筑,但文庙内外的这些古树还是被保存下来了。这些古树已不是一般植物学上树了,而是成为了价值珍贵的重要文物。这些树在风霜雨雪中仍然坚持地活着,它聆听着那些虔诚香客的默默心声,它在观望着周边房子和道路在岁月中的变迁,它在祈祷着在这座县城里的忙碌的人们能够平安祥和幸福。
   在蒲城这块土地上,自唐以后的一千多年的文化发展中,文庙作为一个古老建筑矗立在县城的中央,它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蒲城地域文化的象征,也体现着儒学在蒲城这块文化思想土地上的扎根发芽与蓬勃壮大。蒲城文庙建筑群时间久远,集历史、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成就于一体,是一个古老的博物馆。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庙自始建以来,对蒲城的人文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蒲城的漫长历史上,不仅有千古功臣杨虎城,近代水圣李仪祉,榆林王井岳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关中怪杰郭坚这些武将,更有清代诗人屈复,清代名相王鼎,户部郎中樊东谟,古典文学专家李约祉,易俗社创建人李桐轩,当代知名作家赵熙,电影编剧王宝成,文艺评论家齐雅丽等这些文化名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过蒲城文庙儒家思想气息的影响,或深或浅地接受了文庙传统文化的熏陶。蒲城不仅有水盆羊肉,椽头蒸馍,八宝辣子这些美食小吃文化,蒲城更有尚知学问,质实勤俭的民风;大气豪放,执着爽朗性情。这些民风与性情的形成,都与文庙传播的思想与文化息息相关。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可忽视文庙对思想文化的传播渠道,不可怠慢文庙对精神文明的形成固化,不可废弃文庙对群众的文学教化。让蒲城文庙成为文化之庙,文明之庙,文学之庙。千年传承,千年守护,千年光大。

共 42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典型的参观游记。文庙,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有着不可忽略的文化地位,其对精神文明的传播以及文学教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庙,亦即文明之庙,文学之庙。散文开篇即以气势恢宏的排比手法,引出了陕西蒲城的文庙。她不醒目,但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文庙之魅,就在于此,在迅速发展的城市进程里,文庙始终有一份安娴和厚重的气质,与民同在,让心安宁。散文就像一幅油画卷一样缓缓铺开,娓娓道来。文字精炼,移步换景,巧妙地将读者的眼睛带入到具有独特格局的文庙之中。六龙壁、石牌坊、棂星门、戟门、高力士神道碑、八棱经幢、拴马石雕、碑林、尊经阁等,都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地横立一千三百多年,它们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古老博物馆。文字隽永,行文流畅,令读者心生向往之情。同时,作者精心编排的传说故事,又将文庙的神奇与博大引入了更深的层次,让人对文庙的历史心生敬畏。作者目光独到,观景的同时,笔走生花,妙语无穷,将文庙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天衣无缝地结合,彰显一种大气豪迈的风格。精彩散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花花一世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08-17 10:15:24
  文庙,文明之庙,文化之庙。在曹老师的文字里,感受到文庙的厚重与独特,感谢您投稿柳岸,祝您在柳岸创作愉快,精彩散文,深刻学习了!
2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19-08-17 16:27:17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3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19-08-18 16:49:41
  欣赏美文,情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赞,老师写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