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哗动的芦苇(小说)

绝品 【丹枫】哗动的芦苇(小说)


作者:河之舟 童生,561.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96发表时间:2019-08-26 10:22:48

【丹枫】哗动的芦苇(小说)
   爹说:“肯定是你的红线绳断了。”
   “不可能,出门前刚换。”她明白,这次外出不知吉凶,就刻意地将它重新整理一番。那可是她的护身符呀,父亲岂不知那枚铜钱的厉害,这个懦弱的孩子,真不好成人,那个算命的婆子就是他找来的。这次外出,他心里也没谱,既然选择了这条道,就不能后悔。他尽量将心摆得平静些。然而,那枚铜钱丢失得奇怪,这也是命。她摸了摸胸,平而又滑的皮肤,那枚铜钱真的丢失了。
  
   六
   娘和二爷茫然地面对着大嫂,大嫂一言不发,手仿佛在摆弄着什么东西。
   二爷说:“事出都有因,是来哄俺的钱,还是相不中俺的人?”大嫂不语。
   二爷又说:“你不要害怕,只要说了实话,可以商量。”大嫂仍不语。
   娘有些心急,“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要是行骗,咱就按行骗的说。”大嫂这一次抬了抬眼,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娘又把话茬夺走了。
   娘说:“只要拿回俺的钱,眼下可以走人。”大嫂接不上话了。
   二爷原本是来说服的,被娘的几句话,赶得不好收场。
   二爷将话缓过来说:“闺女,别怕,有我在,你不会挨打的。只是你这一跑,让俺说什么好呢?原本图的是你这个人,人跑了,我们心能不凉?人既然回来了,就说明你有些悟过来。”二爷将话反过来说,让大嫂的心缓和了下来。
   二爷接着说:“想必闺女也是来俺这儿寻口饭吃,山地的日子俺年轻时就呆过,想必是一时糊涂,听了人家的话,才有了邪念,只要你以后成心在这里,俺绝不会亏待你的。若是实在不愿在这儿,就让家人,将礼钱寄来,我们也会将你送走,就当一场误会。”
   大嫂其实早就有准备,起初大嫂想,大不了挨一顿揍吧,做好了皮肉受苦的准备,没想到对方来了个这法子。特别是这位二爷,心里透亮着呢,时下只好顺着他的话茬,就喃喃地说:“俺本来也不想跑,是那个叫三毛的人怂着俺呢。”说着说着泪便下来了。
   二爷说:“不想跑就好好过日子,再出现这样的事就不好收场了。”说罢便使眼色同娘一道出去。
   娘和二爷回到屋里,面色沉重,整个屋里安静得没有声音。二爷燃起一袋烟,烟雾晃晃,咳了几声,屋里的空气缓和了许多。二爷说:“先留几天吧,看看日后有啥变化。”娘附和道:“只有这样死盯着了,等她家人来后再说。”二爷随后又说:“夜里门外上锁,睡人,白天女的轮班盯着。”又把大哥叫过来,一阵地叮嘱,大哥早已没了主张,问二爷:“罚她不?”二爷说:“犯法的事一点也不能干。”
   二爷要走,娘拦住,说好歹吃了饭。三嫂已经将饭做好,喊着大家端碗,一屋人这才感到饥了,唯独二嫂嘴噘得老高,“便宜了放鹰的,别让咱的钱打水漂。”二爷斜了她一眼,她知趣地溜出门外。
   “去给你媳妇送碗饭。”二爷没忘了大嫂,催大哥。
   大哥端了饭菜,将隔壁的屋门推开。大嫂低着头,开门声使她打了个哆嗦,看大哥一人进来,头又接着垂下来。大哥将饭菜放在桌子上,说:“吃饭了。”大嫂没有吭声。大嫂其实早已饥饿难忍,而且口干舌燥,经这一折腾反而没了食欲,只觉得头昏沉沉的,胸闷得要死。
   大家赶着吃饭,娘湿了湿碗边,又将饭碗放下。娘也吃不下饭,想起寡妇这些年,摊上这茬子事,不觉心里难过起来。泪就从眼眶涌了出来,二爷见状忙劝她,眼泪越发止不住。二爷不再劝她,让她抽泣一阵子。娘是个坚强的女人,这事将她搅得太苦了。娘哭过一阵后心里好多了,擦干泪对二爷说:“天不早了,折腾一整天,早点歇着吧。”二爷就收起烟袋准备走。
   大哥见她大嫂一脸苍白,垂头不语。虽然大嫂被饭菜的飘香诱惑了一下,但大哥在跟前,她要吃也拉不下脸。大哥呆一会儿,没趣地走了。大哥走后,大嫂孤零零地坐在床上,饭菜渐渐发冷,已经丧失它的诱惑力。大嫂又像过电影似的,一遍一遍地过,整个思绪都被那纷乱的芦苇荡搅混了,并且结成个结解都解不开。如今,她真的就被放‘鹰’放老实了。她始终都在回避这个字眼,因为这个字眼里的放‘鹰’人,从小她都知道。某某的姑姑,放‘鹰’老在了山西,某某的姐姐放‘鹰’放得没了踪影,走这条路真如蜀道一样艰难。只是父亲瞅着人家的事顺当,顺了就回避这个话题。何况他们踩点,都被这片芦苇给迷惑了。她实在不敢往下想,自己的命运只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她明白,她欺骗他们,他们原本是善良的。她想,他们如何惩罚她都不会过分,她是个骗子,她是个地道的骗子,没有人性的骗子。
   她抬起头,夜已很深了,一天的喧闹都被这黑沉沉的世界淹没了。从来到这个村,她一有空闲心都飘进了芦苇荡,她在演一出戏,她的配角只需要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具有男人的一般性就可以了。他在她眼里只是憨厚、老实模糊的形象。她知道她猎取的对象不会优秀,不碰到傻子、瞎子就算不错了。因为大哥憨厚,使她曾经激动过一番。第一天很容易地唬过去。等第二天晚上,这头被激怒的狮子扑向她时,她竟有些可怜他,人家掏一千多块钱连女人的味道都尝不到,这不太狠心了吗?所以她成全了他。也就在刹那间,女人的耻辱使她流出了眼泪,这真是血的代价。在男人酣睡的时候,她就觉得该给他的都给了他,已经不欠他了。她蹑手蹑脚推开了门,推开了月光,一步一步奔向她梦想的芦苇荡。
  
   七
   一连几天,大嫂都被人看着,白天女人盯梢,夜晚上了锁,门外睡着人,近门的青壮男人都排着班。连上厕所都有人盯着。那天晚上,大哥囫囵着身睡在床的一角,他不再动那床上的女人,那是个让他欣喜又痛心的女人。第二天早晨,女人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将昨晚的凉饭吃了。这样一来,大哥每顿就将饭菜端来,大嫂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和谁都不言语。
   她这样做,一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再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这一家人创造了一个连接的纽带。她曾想到死了算了,丢死人啦,但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亡,又能带来什么呢?她身怀有孕,她的身体已经孕育着一个小生命,她无权扼杀他。
   一切都平静得要死,在这种死一样的对抗中,大嫂终于病倒了。其实从吃那碗凉饭开始,大嫂的肚子就开始闹腾,她起初是忍着,直到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才被大哥发现。大哥叫来本村里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看了后说必须送公社卫生院。他被大嫂的病状吓傻了,还叮咛着用担架送。大家临时绑了个担架,将大嫂抬到公社卫生院。大嫂得的是急性肠胃炎,打几瓶吊针后,病情就缓和下来。大哥一步不离地坐在病床前,让整个卫生院的人都感动了。小妹请了假和大哥一块伺候着大嫂,这一次娘和两个嫂子都没有上前,娘已经被这一连串的事折腾垮了,大嫂这一病对她更是雪上加霜。本来二蛋娘退给的三百块钱她打算还人家,没想到又给大嫂看病了,真是做孽呀。三嫂说要伺候大嫂被娘拦下了,娘说就让三丫吧。三丫是小妹的小名,我清楚娘的用意,她已经对这个嫂子不抱希望了,娘就是在等大嫂家来人,把账清了,以后再也不给大哥讨外路女人了。
  
   八
   大哥耐着心,一口一口喂大嫂稀饭,几天来的服侍,善良的大哥让大嫂感动不已。这个无怨无悔的男人,已经让大嫂从心里接受了,大嫂开始用简单的语言与大哥对话,偶尔还冒出一句四川话,见大哥听不懂,就微笑着换成半拉子普通话。大哥憨厚,心里没有过多的心思,一直用心呵护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女人。有了那一夜,大哥就觉得女人该给他的已经够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暖着女人的心。
   妇科的刘大夫老家也在四川,听说有位四川老乡,就不停地往病房里跑。刘大夫是丈夫在四川当兵时结的婚,而后同丈夫转业来到河南。她和大嫂用四川话对话,她们的家相距三百多公里,可在这儿亲热得像姐妹。等大嫂身体好些,刘大夫专门为大嫂做了顿米饭。大嫂欣喜若狂,来河南这么多天,她都没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见老乡给她做了一顿家乡饭,胃口大增。大哥叮咛她少吃点,肠胃病还没好,刘大夫说没事,大米好消化,然后刘大夫让大哥回去给大嫂弄些大米。大哥知道全家都吃着粗粮,吃白面都是一种奢侈,何况大米?刘大夫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用玉米到粮管所里换大米,她说他们都是这样换的,她可以和粮管所疏通一下。大嫂说算了吧,大哥却记在了心里。
   大嫂出院后,大哥就想着法,从家拉了一袋子玉米,在刘大夫的指引下,换了半袋大米。大哥的行为引起了二嫂的不满,二嫂虽然分了家,但对这院的事还是爱插手。二嫂认为大嫂是买的,三嫂是换的,就她自己冤着呢。
   娘没好话,娘说:“你住的三间新房都是大哥掏煤的钱,两袋子大米能砌个屋角吗?害眼了。”说得二嫂不再往这院来了。
  
   九
   煤矿领班的二孬来了,让大哥回矿上去。娘合计着眼下的事,家里一时还离不开大哥,就和老三商量,让三哥先顶着大哥去,三哥应下了。大哥怕老三没经验,三哥说慢慢学就是了。大哥干的是临时工,换个人二孬也说不上啥,只是傻笑着让大哥看好嫂子就行了。
   大嫂不再计较大哥的工作,大嫂其实并不是奔着大哥下煤窑的活来的,当时的说法只是个借口。大哥温顺地侍奉着大嫂,大嫂有种说不出的感激。这种感动与自己的行骗相比,更加感到惭愧。晚上睡觉时,早已躺进大哥的怀抱,温顺地任凭大哥抚摸。大哥三十多岁才寻了个女人,而且这女人又比自己小十几岁,长得又俊俏,一下子忘了女人的来头,整天傻乐着干啥都觉得痛快。
   一天,大哥下晌后在苇坑里洗脚时,发现有几条鱼在游动,就将水坑堵了口,弄干水,竟捉住三四条大鲶鱼。回到家里,细心摆弄着,让大嫂吃个够,自己反倒舍不得吃。娘一脸心事,总感到这女人不像自己的媳妇,她寻思着,总有一天四川会来人的,到那时她一定不能心软,要将剩余的一千七百块钱要过来。
   半袋子米很快就吃完了,大嫂不再让大哥换大米,她开始同大家一起吃。闲下时也开始同三嫂、小妹一起唠家常。大嫂的针线活很好,小妹嚷着跟她学勾领花,喜得三嫂一块跟着学。
   小妹边勾领花边问大嫂:“您老家都是山吗?”小妹长了十几岁还没见过大山。
   大嫂笑着说:“到处都是山。”
   小妹又问:“你们在家顿顿吃大米?”大嫂又点了点,小妹这就不懂了,有山有水又有大米吃,干嘛跑到咱这穷地方。一句话将大嫂问得答不上来,三嫂白了小妹几眼,大嫂没往心里去。大嫂说她们那里更穷,整天在山旮旯里转着,有人一辈子也没出山见过世界。
  
   十
   大嫂的肚子越来越大,等芦苇收割的时候,大嫂生了个大胖小子。这小孩儿又白又胖,真是喜人,大嫂说叫他苇生吧,让人一叫就想起是从芦苇里抱出来似的。过满月时,二哥给打了领新苇席,大哥一直在矿上干活,不会打苇席。等二哥二嫂抱着苇席给孩子过满月时,一家人又和和气气地吃了顿团圆饭。
   大哥手脚笨,娘便让嫂子和孩子搬过去住。娘一生养了七个孩子,眼下对这欢蹦乱跳的孩子喜得合不上嘴。娘看着这孩子心病渐渐地好了,她清楚女人一有孩子,就栓住了女人的心。尽管这孩子没有流着他们家的血,但是只要守着这孩子,就会扯着大人心的,假若大人跑了,还能给他们留个娃。这样再过上一年,自己就会有个亲孙子。女人生开头,拦都拦不住,这方面她最有经验。
   大嫂身子虚,奶不好,刚生下来还是胖墩墩的娃,半个月便瘦了下来,眼看着孩子哭叫不停,娘狠狠心让大哥赶集买头奶羊。大哥给孩子挤羊奶,买一个奶瓶喂孩子,孩子不哭了。
   日子经过几折腾,家景越来越差,队里刚分的新玉米,娘就卖了一半。娘是个爱责己的人,要债的一来就卖粮还。娘说,村里家景好的户不多,咱家有难,人家帮着,人家用钱时,咱得还上。为了生计,大哥开始给队里盘苇子。盘苇子是项重体力活,起早摊黑,水里泥里跑着,将割下的苇子捆好打成垛,再用船一船一船地运走。干这活会落下病根,特别是关节,早早就不能做重活了。
   季节赶着一天一天凉了。大哥每晚回来,都得用火烘烘身子,睡觉前用热水洗洗脚,好洗去他一天的疲劳。吃完饭喝完汤,倒头便睡下了。大嫂心疼他搬了回来,孩子由婆婆照看着。大哥睡得很死,而且鼾声越来越大,大嫂却睡不着觉,她开始盘算来这儿的日子。眼下这家人对她都很好,可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她开始想那糊涂的父亲和那软弱的丈夫。娘死得早,是父亲将她拉扯大的,当父亲提出要走这条路时,她虽然反对但没有坚持。现在父亲孤身一人在家,她真有点想他。想到这里,她便爬起来,找到笔纸给父亲写信,她告诉父亲,她在这一切都好,还给他生了个外孙,起名叫苇生。她又想起了那片芦苇,那片说不清道不明的芦苇。她写完信,偷偷地藏起来,她不愿让这家人知道。她清楚,表面上他们非常关心她,但戒心始终没有排除。冷月透过窗棂照射过来,她将信藏好,倚着大哥的鼾声渐渐睡着了。
  
   十一
   初冬的季节,霜雾早已撒满了院落,连院子里的老槐树枝条上都蒙上了一串白绒。大嫂惦记着信的事,就想趁档寄走。村里寄信都是到西庙学校,她本来可以让小妹带到学校去,但是她还是想去一趟窦公集,趁买东西的空,将信寄走。

共 1489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幕活生生的人间悲剧。生命的延续总是被人们会用各种方式继续着,而“拐卖”是其中最无人伦、最残忍的方式。当小船接走大嫂,母亲及其家人在为失去儿媳惋惜的时候,又有谁知道,大嫂来时带着老家丈夫的骨肉,而走时又带走了芦苇坡大哥的孩子,且在这种骨肉分离的将来,母亲、大嫂和家人又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无奈。小说结构严谨,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意犹未尽:家的贫穷、大哥的善良、二嫂的蛮横、大嫂家人的贪婪等,简短数笔,跃然纸上,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和谐大家庭的温馨画面。好文点赞,力荐欣赏!【编辑:金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280003】【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191230第0122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源        2019-08-26 10:23:59
  小说结构严谨,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意犹未尽:家的贫穷、大哥的善良、二嫂的蛮横、大嫂家人的贪婪等,简短数笔,跃然纸上。好文点赞。【编辑:金源】
行者如歌
2 楼        文友:东辰        2019-08-26 20:41:07
  好文笔,前来学习,再问您好。部部彩虹飘。
3 楼        文友:山泉        2019-12-31 09:57:01
  非常优秀的一篇小说,从主题构思到人物和语言,紧紧贴近乡土,贴近那个时代。我看过的小说中,有江山文友“天赋棋子”老师的多个短篇,有已故山东著名作家斗南子老先生的长篇《一大家族》,文笔类似,一如著名的《白鹿原》,更如红楼梦和贾平凹老师的叙事方式。
   如今是生活好了,当年那些苦难,却是无法跨越的历史,活生生的,通过底层那些普通民众,鲜活的表现出来,这就是一位作家的情感和创作功底。回顾和反思,我们更会珍惜当下。
   小说深深拨动着我的情感,多谢河之舟老师带来的精神食粮,有空写篇读后感。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4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9-12-31 10:18:57
  面对这样纷乱的乡村现实生活,从选择题材、构思酝酿到艺术表现,都经过主观思考和梳理过滤。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现实,实际上已经融合了作家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已经是比生活真实更概括、更完善的艺术真实,是能够代表乡村社会某些本质方面和发展趋向的真实。作者从总体上把握了那个时代血淋淋的人生,并进行了超城性的思考,通过平缓的语言叙述一段往事,很有生活的痛感和质感。从文学的角度,表达作者的情怀与思考,从而唤醒社会,有一定警示意义。堪称绝品,力荐赏析!
5 楼        文友:秋水翁        2020-01-14 21:52:25
  真正的好小说。拜读
6 楼        文友:一笑天涯        2020-05-27 00:00:26
  余音绕梁,引人深思!文章就像一幅画,画下了欲望和贪婪,画下了亲情和温暖,还画下了无奈和忧伤……拜读佳作!
慢慢来,比较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