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影视戏曲 >> 【丹枫】墓坑里的宝石(剧本)

编辑推荐 【丹枫】墓坑里的宝石(剧本)


作者:崔志远 童生,81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20发表时间:2019-08-27 21:43:53

【丹枫】墓坑里的宝石(剧本)
  
   林倩在堂屋收拾碗筷,手机响,林倩去院外接通手机,王平悄悄地从后面偷听。画外音:“小林,已经过了元宵节了,快点过来。”
   林倩:“嫂子,叔叔的病状态不好,我不想去了。”
   那头:“不行,你必须来,你干的好,再找别人不是容易的事。”
   林倩:“嫂子,过两天看情况,去与不去我给你话。”
   林倩挂了电话,想回身进院。见王平在身后。
   林倩:“表弟,你不地道,偷听我电话?”
   王平笑着说:“小弟是无意中听的,嫂子别往多了想。是打工那家打的吧?”
   林倩:“看在你对你三哥的忠诚,就对你实话实说吧!要不然,我得戏弄你一把,电话是我打工的那家女人打的,昨天已经打一回了,叫我快点去,叔叔这样,我不想去了。”
   王平:“我去叫三哥,咱们商量商量,我的意见你还是去。”
   王平去屋里招呼杨青海到院外来。
   林倩:“青海,刚才打工的那家女人打电话,催我快去,我不想去了,我走了家里咋办?”
   杨青海沉思,无语。
   王平:“三哥,你倒是说呀!”
   杨青海:“表弟,哥哥没法说,你嫂子走了,家里咋办?要是不走,虽然现在手里有点卖牛的钱,叔叔的病要花多少钱,还不可预知,孩子住校还要花钱,以后没有了进钱之道,咋办?”
   王平:“三哥这么想就对了,我家里就是八头牛,别的活没有,陈敏能干,那点活她自己就行,三哥这里我就全力相助。三嫂子,你明天就走。”
   林倩看了一眼杨青海,没吱声。
   杨青海:“林倩,既然表弟这样说,你就去吧!哪天叔叔病重,你可回来。”
   林倩:“表弟,我走后,你们两口子可是受累了。”
  
   (19)医院里、日内
  
   医院的病房,杨旭打点滴,杨青海在一边守候。杨坤进病房。
   杨旭:“大哥,这么远的路,你咋来了?”
   杨坤:“这远的路,也不用走。咋样,疼得轻些了吗?”
   杨旭:“比来时轻多了。”
   杨坤:“你就是刚强,前几天孩子说来,就应该来。”
   杨旭:“哎!大哥,每人都有每人的想法。”
   杨坤:“我还不知道你那点想法,就怕老三多花钱。”
   杨旭的眼角滴出泪来,说:“哎!老三为了我这点病,晓辉他妈出去打工,老三把六头牛都卖了,去年腊月我一进家,看圈里没有了牛,好一阵心酸。”
   杨青海:“老叔,您总是说这些事,以后千万不要说。”
   杨坤:“王平知道你们来医院吗?”
   杨青海:“我们来到就给他打了电话,马上就来到了。”
   护士进来换药。
   护士:“老爷子,感觉好些了吗?”
   杨旭:“好些了。”
   护士离开病房。
   王平与陈敏进屋来。
   王平:“大伯也在这,啥时来的?”
   杨坤:“来时间不大。”
   王平:“姑父,前几天我三哥我俩就说来,您就是刚强,您想的事,我们清楚,您不怕咽最后一口气,我们也清楚,但是,看着您受罪我们心里不忍,您知道吗?这回无论如何不走了。”
   杨坤:“王平,你媳妇你俩真是好样的,从去年秋后到现在,你们一直帮着青海你三哥,料理你姑父的事,常人难以做到呀!人们常说,眼珠没有了,剩个眼眶就疏远了,可我看你们越来越近了。”
   王平:“大伯,我和我三哥近,有两种原因,一来是看我三哥十分孝道,他心里的容量度让我佩服。再就是,我姑姑到你们杨家,没给姑父生一男半女的,作为姑姑的娘家人,心里总有一点歉意,所以,在姑父这最后的有限时光里,我帮着三表哥,尽最大的可能,让姑父生活得舒服一些,是理所当然的。”
   陈敏:“姑父,您不要总是怕我三哥花钱,不要紧,实在不行,我们卖一头牛,把钱拿过来。”
   杨旭:“我啥也不说了,没想到我在最后的时光里,会是这样。”
   杨青海:“表弟,陈敏你们俩领着大伯去下面靠东的饭庄吃饭,我早晨来后,给叔叔检查完,用上药,去那个饭庄交了两千元押金,你们吃饭不用再花钱,吃完后拿点饭回来,叔叔我俩吃。”
   王平:“三哥,你咋这样,咋说你好啊!”
  
   (20)杨青江家、晨外
  
   杨青江从外面进院,急切地和妻子说:“徐丽,听说叔叔病得厉害了,青海很早的就打个出租车和叔叔去了医院。刚才遇见大伯了,大伯是要坐公交车去医院,咱们也去医院看看吧!”
   徐丽:“你去你就去,我不去,不用说和你大伯一起坐公交车,就是远远的看见他就来气,婶子出殡那天的事,我临死都忘不了。”
   杨青江:“咱们是去看叔叔,又不是看大伯。”
   徐丽:“可那个老不死的在车上。”
  
   (21)杨青山家、夜内
  
   杨青山一边吃着饭说;“秀云,前天叔叔病的严重了,一早就去了医院,这都两天了,还没回来,明天咱俩去看看。”
   石秀云:“愿去你去,我不去。”
   杨青山:“和叔叔在一起过了十几年,就一点感情都没有?去看看也是做给外人看。”
   石秀云:“你叔叔太绝情,当初咱们让他自己做饭吃,并没想把他推出去,结果你叔叔找来主任和大伯,还有刘青林,稀里糊涂地跟了老二,把那多的树都锯了,你想想,你叔叔的心肠有多狠。”
   杨青山:“不去就不去,说那些没用的干啥。”
  
   (22)医院、日内
  
   医院病房,杨旭打着吊针。
   杨旭:“现在是该种地的时候,你们两个不能都在这里靠着,千万回去把地种上。”
   杨青海:“表弟,你回吧!你把地种完回来,我再回去。”
   王平:“三哥,还是你先回吧!我家里还有一人张罗。”
   杨旭:“你们俩都回去,我自己在这里就行。”
   王平:“姑父,您就别刚强了,三哥,我先回去,反正是机械化,雇个车一天就种完。我种完了你回去。”
  
   (23)医院病房、日内
  
   杨旭:“青海,咱们的庄稼苗啥样?”
   杨青海:“很好。”
   杨旭:“西山那块地也好吗?”
   杨青海:“那块地存水,比别处长的都好。”
   杨旭:“王平,你家的庄稼苗啥样?”
   王平:“也挺好。”
   杨旭:“青海,王平,咱们明天回家吧!在这里真的烦了,也十分想家,从二月十五来医院,到现在已经快四个月了,林倩不在家,晓辉念书又住校,家里就像没人烟一样。咱们回吧!我不说省钱和费钱的事了,反正回家比这里坦然。去找医生开药。”
   杨青海:“叔叔,那就听您的。表弟,走!咱俩去开药,顺便办理出院手续。”
  
   (24)医院走廊、日内
  
   两人出了病房,向主治医生屋里走来。
   主治医生:“快进屋坐下,你们不来,我也想找你们,你们的病人状态不好,在这里再住多长时间也是无力回天了,做一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你们回去吧!”
   王平:“我们来也是这个意思,但不是你说的那种情况,我们来是老人的主意。”
   医生:“那更好了,你们的病人是明白人,有很多老人惧怕死这个字眼,也许是手里有钱,千方百计地求我们治,儿女怕在这里咽气,想弄着病人回家,病人都不情愿。”
   王平:“大夫,我们想开回家的药,拿上药,办出院手续,明早就回家了。”
   医生:“这就对了,你叔最后的时间不多了,也就这一两天的事,赶快回家。”
  
   (25)杨青海家、日内
  
   杨旭从医院回来,亲友们和左邻右舍都来看望。
   杨坤:“青海,你叔的精神状态不好,缺啥少啥的你可早作准备。”
   杨青海:“寿材已经有了,回来时把寿衣也买了,基本不缺东西了,这些事都是叔叔想到的。”
   杨坤:“你叔叔是明白人,给晓辉他妈打电话了吗?”
   杨青海:“打了,林倩说明天上午到家。”
  
   (26)杨青海家、日内
  
   杨旭:“青海,我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杨青海:“老叔,您有什么要说的话尽管说。侄儿听着。”
   杨旭:“叔叔怕是不行了,这一年多来,你体贴入微地照顾叔叔,叔叔知足了,叔叔跟了你,没有给你啥东西,可从打叔叔病了后,你没少花钱,叔叔咽气后,就不要再花钱,寿木已经做上了,衣服昨天也买了,找四五个人,把坑挖出来,用咱们自己的毛驴车拉到山上埋了,叔叔就心满意足了。青海,你听清了吗?”
   杨青海:“叔叔,侄儿听清了。”
   杨旭眯着眼,扫了一下周围。见王平也在。
   杨旭:“王平,我刚才说的话,你听见了吗?”
   王平:“姑父,我也听见了,一定按您说的办。您尽管放心,我一定帮着三哥办好一切后事。”
   杨旭:“青海,我咽气后,你大哥大嫂子,你二哥二嫂子,他们来更好,不来不去找。”
   杨青海:“他们都来不了,我大哥要账去了,我二哥打工没回来。”
   杨旭:“我死后,不可挪动你婶子的棺木,想挪,得三年以后。”
   王平:“姑父,先别说了,歇一会再说。”
   老人闭上了眼睛。众人以为老人是歇一会,没有惊动,可过一会一看,老人却没了气息。
   杨青海王平二人,遵着老人的嘱咐,没惊动任何人,只悄悄地找了四个好不错的,上山挖坑。
  
   (27)墓地、日外
  
   杨青海按着叔叔说的位置,画了一个五米见方的墓地范围,在当中挖坑。
   王平:“三哥,你回吧!家里事多。这几人都没吃饭,回去给这几人做点饭,他们一会儿回去吃。”
   杨青海:“这事我知道,你三嫂子现在就到家了,我告诉她做饭。”
   王平:“把坑子挖完,他们回去,我就不回去了。”
   杨青海:“我回去了。”
   杨青海从兜里拿出几包烟来,递给王平,转身离去。
   五个人开始挖坑。
  
   (28)杨青海家、日外
  
   一辆出租车在杨青海家门口停下,林倩从出租车下来,拿下一个大包裹。出租车走后,林倩进院就哭,陈敏上前制止。
   陈敏:“三嫂子,姑父咽气前嘱咐,不许哭,不许大闹,越肃静越好。”
   林倩:“叔叔过世,我心中有愧呀!这一年多来,我没给叔叔做饭,没给叔叔端屎端尿。”
   陈敏:“三嫂子,你别那么说,我知道你们的情况,你要是不在外边挣钱,叔叔这一年多花的钱去哪里借?”
   杨青海进院,见林倩已经回来,悄声说:“一会那几位挖坑的回来吃饭,你们姐俩进屋做饭,我已经把吃的东西买了。”
   林倩:“我怕你没买,也买了不少菜。”
  
   (29)墓地、日外
  
   一半是石头,一半是土的坑不好挖,五个人累得汗流满面。
   其中一人说:“王平,够深了吧?”
   王平:“还不够,再挖点。”
   另一个人:“给你刨几下,你尽干轻活,这回干一会累活。”
   王平拿过镐头,一镐下去,一溜火星。
   王平:“怪不得把镐头给我,原来是硬底。”
   王平从坑里上来,和四个人说:“下面是石头,不好挖了,就这样吧!你们回去吃饭,到家后叫杨青海上来,咋也得他来干一会才算好。”
   几个人听说不干了,高兴地下山而去。
   几个人走后,王平又下到坑里,这回不用力刨了,从边缘开始,向四外往深处挖。
   杨青海骑摩托车上山来。
   杨青海:“坑没挖完,你咋就让他们走了?把他们打发走了你自己挖?”
   王平招了招手:“三哥,快下来,下面不是石头,好像是一块玛瑙。快!四面挖。”
   二人用尽力气,把一块十多公分厚的石板挖出来。二人把石板用袖子擦了擦,仔细观看,果真如王平所说,真是一块玛瑙。二人把玛瑙抬出坑外,把坑里弄平。
   杨青海:“表弟,你咋就断定这块石板是玛瑙?”
   王平:“他们已经刨了几镐,刨不动,才把镐头给我,我一镐下去,一溜火星,玛瑙,俗称火石,是古代人取火的一种石头。如果是石头,不会轻易地溅出一溜火星,所以我断定是玛瑙,就动了心机,让他们回去吃饭。”
   杨青海:“这块玛瑙能值很多钱,咱俩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
   王平:“三哥,我一分钱也不要,这块玛瑙,是你对叔叔太好了,上苍给你的报答。”
   杨青海:“你别说的太玄了,人好不好老天不知道。”
   王平:“不管咋着,这是一块玛瑙。”
   杨青海:“现在啥也别说,天不早了,这些事以后再说,咱俩把玛瑙抬到一边,用草来覆盖,你可千万别挪窝,中午饭你也别吃,一会我们来后,把叔叔的遗体下葬。别人都走了,你找个由头在这里别走,吃完饭后,我赶毛驴车来,到那时再回家好好的吃。”
   王平:“这事不用三哥嘱咐,我啥都办得好。”
   两人把玛瑙安置好,杨青海骑摩托车离去。
  
   (30)杨青海家、日外
  
   四个人吃完饭,在院里张罗套毛驴车。杨青海回来。这里没有太多的人,进行完各种应该进行的礼仪后,把寿材装到车上,就算出殡了。
  
   (31)路上、日外
  
   家里离墓地虽不算远,但步步是上坡。人们推着,帮着,行走艰难地来到墓地。

共 56823 字 12 页 首页上一页1...56789101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关于孝道的剧本:杨家老弟兄三个,大哥杨坤健在,有一个儿子已经成家;二哥夫妻已经过世,有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三弟杨旭膝下没有儿女,由族里长辈和村干部出面协调,过继了大侄儿杨青山,打算养老。没成想杨青山夫妻看着叔叔婶子渐渐老了,婶子还有病,就和叔叔婶子闹分家。二侄子杨青江夫妇看中了叔叔种植有一片树林,有木材可图,自己盖房正缺木材,因此主动把叔叔婶子叫到自己家,说是愿意为他们养老,两年里却不善待老人。婶子王翠兰因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去世,剩下叔叔又想往外推。三侄子杨青海在叔叔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真诚地提出自己为叔叔养老送终。杨青海夫妻将叔叔接到家里后,发现叔叔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已经落下一身病,就积极送叔叔去县医院、省医院住院治病,用去所有积蓄,还先后卖掉家里养着的六头牛,夫妻还分别外出打工赚钱也要为叔叔看病。杨青海夫妻的孝心,不仅感动了家族里的人,也感动了全村人,还感动了叔叔妻子的娘家人,表弟王平夫妻给予了杨青海夫妻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有力帮助。可惜的是叔叔病入膏肓为时已晚。叔叔是个明白人,主动要求出院,将自己的身后事也提前做了安排,亲自选择了自己的墓地。叔叔去世后,在挖墓坑时,杨青海挖出了一块玛瑙宝石,卖了三十万。真是好人有好报!这件事却勾起了邻村寻宝人程虎贪心,认为杨旭老人的墓穴下面还有玛瑙宝石,蛊惑杨青海的大哥、二哥要挟三弟为叔叔迁坟,在王平表弟的策划下,让他们付出一定的代价后同意迁坟,上演了一出寻宝的闹剧!剧本反映的养老问题非常典型,三个侄子轮番赡养无子女的叔叔婶婶,老大、老二侄子夫妻各打自己的小算盘,无利可图时就将老人往外推,而老三侄子无私有爱心,为叔叔养老送终,温馨暖人,载誉一方。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8-27 21:44:53
  剧本反映的养老问题非常典型,三个侄子轮番赡养无子女的叔叔婶婶,老大、老二侄子夫妻各打自己的小算盘,无利可图时就将老人往外推,而老三侄子无私有爱心,为叔叔养老送终。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8-27 21:45:58
  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