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把神叫醒的地方(散文)

精品 【流年】把神叫醒的地方(散文)


作者:指尖 举人,411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4发表时间:2019-09-06 21:22:24


   几十年前,村里有个戏台,那真是底气十足且值得炫耀的事。当我在南村看戏,受到一些言语上的奚落和歧视的时候,心里就急切地盼望我们村也能有个戏台,那样就再不用远迢迢来南村看戏了。可惜,我这个愿望很久未被实现。
   一个拥有戏台的村庄,意味着其经济基础坚实,文化氛围浓厚,而造就这些的先决条件,就是村里人口多,占地面积大。一个拥有戏台的村庄,常常也意味着它同时拥有中学校、照相馆、卫生院和供销社。这个村庄,虽不是乡镇政府驻地,但也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像我们小村的闺女,都向往能嫁到有戏台的大村。当时,有偏远村庄的人,会托人迁来。我们村鲍姓人家,刚开始想迁到南村,不知何种原因,最终落户我们村。作为我们村唯一的外姓人家,在其后大约十多年的时间里,受到了村人的排挤,奚落,乃至家里每个人都被起了一个可笑的诨号。鲍家刚好有个跟我年纪相仿的闺女,我们很快就玩在一起,我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态,像观看外星人般将她家的日常一一看在眼里。每天中饭前,她爹下工后,用特有的口音不无遗憾地说,要是落在南村就好了。似乎一个有戏台的大村,人的见识和胸襟也大。我祖母在傍晚时分,在街门口坐着,路过的人不停跟她打招呼,这些打招呼的人中间,就有南村的外乡人。那个人在铁厂上班,大高个,皮肤黝黑,南村人叫他“黑人”。“黑人”每次下班回家,都会跟我祖母打招呼,有时会停下来抽袋烟。他对现在的生活极其满意,他说南村人是他见过的世上最好的人,他们对他家特别照顾,分粮食、评工分这些也极公平。他的孩子们在南村学校念书,如鱼得水,全然没有外乡人所面临的尴尬和凌辱。
   所有这些,让我发生错觉,一个村庄的体量、胸怀、气质的决定因素,是戏台。鲍家在南头,我家在东头,每次去鲍家,我得穿过狭长的村庄,穿过那些参差的院落和房屋后墙,穿过一些凸现的猪圈和鸡窝,跌跌撞撞,躲闪前行。我们村的街衢是狭窄、蜿蜒、起伏不平的,它无法提供奔跑和速度,当然也不提供大度和安忍。我曾无数次地设想,倘若我们村要盖戏台,该盖到那个部位,显然,这个拥挤的村庄之内,并没有戏台的位置。老人们曾说,我们村的地形是一条龙的形状,但我觉得更像一道沟,深陷在山坳里,被土和石头挤压成型的村沟。
   村里唯一平展的阔处,是场院,由近二十间的窑洞顶组成。在夏天雨后,全村人喜欢站在这里,观望温河凶猛的大水。秋天,上面堆满粮食,人们在这里打豆子,碾谷子,剥玉米。场院三面悬崖,另一面就是人家的院落,家里大人一再告诫小孩子,千万不要一个人去场院玩,万一不小心跌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想来在此盖戏台也不大可能。另一处相对宽敞点的地方,是庙院。村里的宣传队演节目,庙院的高台成了他们的表演场,但显然它并不具备戏台的功能,它逼仄得教他们在上面小心翼翼地错身和转圈。
   有一年深秋,外村人用木头和石头在野地里搭了个临时戏台唱戏,让我们眼界大开。戏台就搭在温河河边地里。戏台没有了场地限制,看戏的人便不必挤挤攘攘的了,站在我家门前,远远地看,戏台前的人像河床涌出的沙子,摊了好大一片。戏一开,好家伙,整个河床都回荡着锣鼓镲钹声,空空荡荡的,让人的心悬悬得难受。夜里风寒,看戏的人头发衣襟被风卷起,瑟瑟不止,又像没有收割的庄稼,看起来有几分凄凉状。人们虽然看上了戏,但显然对这种将戏台搭到野外的做法不无微词。少了某种仪式感的戏台,平淡到可忽略的地步。其后几年,再没有见有那个村来效仿过这样的做法。这场戏,让人们对南村的戏台充满热爱,觉得还是有戏台好啊。南村的戏台就在村庄的中心地段,有一个阔大的院子,院里不仅有戏台,还有观音庙、大队部、小学校和卫生院,而供销社就在院子外面。每次我去供销社买东西,出来进去,总是喜欢朝戏台的方向瞭望。当然,那里有高墙,你根本就看不见戏台。除非你生病了,要去找贾医生,可以进到院子里,离戏台进些。一个生病的小孩,根本没有力气和心思去巡视和感受周围的一切。等你病好了,才会想起,原来你曾去过南村的戏台院。
   南村的戏台,充满神秘,不可攀。每年唱戏,戏台院都会被用篷布遮得更加坚固严实,只留下一道小门,供观众出进。本村人可享受领票待遇,外村人却要买票进入。五分钱,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也是极其奢侈的一笔开销。那时,南村人的优越感凸显,我们也为自家有一个南村亲戚而倍感庆幸。本村人发放的戏票可以将我们带入戏场,但也意味着亲戚家有一人是无法看戏的。他们就想方设法去纠缠看门的那两个人。常常戏唱到一半,那个被落在外面低声下气的人才会进入戏场。虽然戏台上上演的剧目,大多是人们所熟悉的,但似乎每场戏都有不同的气氛和心境,所以每场戏跟每场戏也有不同的感受。戏台,在此时变得庄重、可贵而难得。
   我终于看清南村的戏台时,它已经是一个被冷落和遗弃的戏台了。它并不巍峨,也不光鲜,不过一个凸出墙体、高于地面一米多的石砌台子,石上布满苔藓,台面上长满蒿草,壁上有那条大大的青龙,图案也模糊不清,去掉了唱戏时的墨色幕布,它显得落寞而陈旧,袖珍而老朽,远不能跟现在宽敞高大的南村新戏台相提并论。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部分村庄开始走向富裕,连小而贫瘠的我们村都建立了耐火厂,开了村办煤矿。村里有了余钱,第一件事,就是盖戏台。村里饲养处空了,牲口都分到户里。外村搬来的鲍姓人在此时开始扬眉吐气,他家有八口人之多,劳力有五个,所以分到更多的田地和牲口。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后来鲍姓人开始掌管村委,并受人尊重,这是后话。饲养处空置下来,那些原先堆放成秸秆的地方也空了,铡草机,马栓,大马车,小平车这些农具也分给农户,人们从没觉得饲养处的占地原来有这么大。村干部一合计,拆掉它,盖个戏台吧。说干就干,开春动工,村里能工巧匠都上,大家不计较出力多少,都是义务工,两个月后,便要上梁了。全村女人出动做糕做贡,鞭炮震天,人们笑逐颜开,终于拥有戏台的豪情和释怀布满每张脸。我从工厂回家,祖母还攒着一个那天上供的油糕,说这是喜糕,一定要吃掉。我咬着硬邦邦的油糕,心里的喜悦荡漾不止。
   没戏台的村子盖戏台,有戏台的村庄,也弃置原址另选风水宝地新盖戏台。戏台像一个村庄的脸面,它如何光鲜,村庄就如何富裕和风光,村人就如何霸气和傲气。葛水平说,“在人间,有路的地方就能通往戏台。一座戏台的出现,可让村庄的天空改变分量。戏台是村庄伸出的手臂。”这条手臂,将零散在村庄和田野里的凡人和神灵揽回到村庄的怀抱,从此安生,自在。戏台,是村庄必备的建筑,它跟庙宇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敬畏。四月初一,我们村起戏,村里大人小孩,脸上都挂着满满的笑意,而心里的兴奋,似乎三五天的大戏并不足以表达。人间的庙会多有缘由,起戏常是在祈求老天赐予。第一场戏照例是演皇家的,有点把神叫醒再祈祷的意思。戏台,被人寄予奢愿,获得尊重,更有隐秘不可说破的、对生活既笃定又茫然的深远意义。在其后的十多年中,戏台成为承载四月初一庙会的关键,据说有几年也像当年的南村一样热闹,人们远远近近赶来,集聚在戏台前,像举办一场盛宴。而我早已远离村庄。这种当你终于拥有,却要舍弃的遗憾和愧疚,纠结了我好久。
   我如今很少回村了,偶尔回去,有时能看到戏台上空落落的,仿佛空心人。有时,台上晾满了谁家的粮食,或者药材。有一回,居然停了辆农用车,也不知怎么弄上去的。戏台就像供台,人们把好东西放上去,觉得保险。常常想起我们村刚拥有戏台,第一年唱戏时,小孩子们兴奋地在戏台上跑来跑去去的情形。那时,我已经长大了,站在台下,看着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子的闺女,在台上脸涨得通红,羞涩而兴奋的模样,好像我自己。许多年后,碰到那个小姑娘,她已是一个肥硕的妇人了,她说村里好几年没唱戏了。见我疑惑,又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县城买了房子,留在村里的都是些残杂烂货的老人,一唱戏,下面看戏的人寥寥,有时一个人也没有。原来,戏台在她心里的分量和留下的痕迹,跟我一样重,一样不可磨灭。

共 3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乡村戏台为主体,荡开文笔,婉婉叙来。本文也如一部行进曲,由企盼村里有戏台、野地搭戏台、神秘的南村戏台、终于看清南村戏台、村里建戏台、戏台被冷落诸情节串联。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围绕戏台变迁,展示着一个乡村少年的心理变换轨迹,展示着乡村的风土人情,展示着时代流转给农村人文风情带来的变迁。小处着笔,小中见大。一个小戏台的变迁,折射着社会大舞台的变迁。一座戏台,不仅仅是把神叫醒的地方,也是唤醒乡村农民精气神的地方,是牵扯一个农村少年神灵魂魄的地方。作者行文,流水般自如。语言,轻灵快捷而有丰厚内蕴。佳作,流年倾情推荐赏读。【编辑:快乐一轻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08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06 21:23:47
  围绕戏台变迁,写出时代巨变,好文笔。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9-08 21:09:3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