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墓园(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墓园(短篇小说)


作者:杨遥 举人,3366.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60发表时间:2019-10-18 15:33:05


   一个星期后,陈继清成为护工班的学员。开班第一天,老师讲纪律。来这儿之前,她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没想到要求这么严。在校期间要求穿校服,每天按时起床、吃饭、睡觉,早上还出早操,课有理论课、实训课,都合格才能拿到结业证。上岗时,去了户主家里不能用手机……
   陈继清喜欢上这里,她觉得学什么,有个样子才容易学好。下课后,陈继清买了两个笔记本,她的记性不好,怕把老师讲的内容忘了。
   很快三天过去,陈继清沉浸在学习中,才发现自己虽然是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妈妈,在饭店里干过好几年,但基本上啥也不会,炒菜只会几个简单的家常菜,根本不知道怎样搭配营养,粥只会熬稀饭,做疙瘩汤,花生猪蹄黑枣枸杞汤根本就没听过。照顾新生儿,护理老人、病人、产妇,纯粹是凭感觉,许多东西都不懂。
   这天她回到宿舍,发现有女儿的未接电话。回过去,女儿没事,只是问候她。陈继清先前没有告诉女儿自己参加护工培训的事儿,觉得难为情,也怕女儿反对。经过三天学习,觉得学到了许多真东西,认为自己选择对了,便很兴奋地和女儿讲起学校里的事情。
   女儿一听就埋怨她,妈妈我都读大学了,你还那么辛苦干什么,缺钱我可以去勤工俭学,你不要再这样辛苦。
   陈继清说,妈妈不要你勤工俭学,你一心一意好好学习就行了,最好读完大学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读博士,你读到哪儿,妈妈供到你哪儿,不要像你哥哥。咱们比比谁学得好。陈继清发现自己自从参加了培训,想法和说的话和以前不一样了。
   三十天理论学习时间过得真快,陈继清每隔三天和女儿通次电话,告诉女儿自己学到了什么,学校中发生了哪些新鲜事,要求女儿也说说她的情况。刚开始女儿三言两语就说完了学校的事情,后来慢慢用越来越长的时间和陈继清分享自己的生活。陈继清觉得自己好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这里学护工,另一部分在青岛读大学,特别充实。
   学习完理论知识,去家政公司开始实训操作。在学校听到总是成功的例子,任艳平半年就干到了金牌月嫂,现在在北京一个月挣一万多。郭玉梅护理老人口碑特别好,去年当选为全省人大代表。王翠香的丈夫得了脑血栓,不能干活儿,王翠香一个人当护工,供出了两个大学生。来了家政公司,除了实地操作干活儿,见到一些雇主和学员闹纠纷的事情。也听一些过来人讲,挣钱哪有那么容易,有的雇主特别抠门,连吃的都舍不得给护工吃。有个户主应酬特别多,每天半夜喝得醉醺醺才回来,一回家看不到保姆就生气,所以保姆不管多晚都得一直等,户主回了家,躺在沙发上就不动了,保姆得给她脱鞋、洗脚,熬醒酒汤。
   有人听着就打退堂鼓了,自己也是人,不是老妈子,干嘛那样去伺候人?有人学起来不像以前那么认真了。陈继清却想,人心换人心,世界上毕竟好人多,只要能吃苦,把活儿干好,还没人用她?
   这一个多月,陈继清学到了许多实用技能,比她活了大半辈子学到的东西都多,她渴望找个地方马上去实践,像老师讲的那些优秀学员,毕业后就上岗,很快做到金牌。
   实训操作结束,陈继清顺利拿到结业证。别人挑肥拣瘦,有的不想离家太远,有的想去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的只做护理老人的护工,有的要给知识分子家庭服务。陈继清没有提条件,只要求尽快上岗,她想自己挑人家,人家也挑对方,她知道自己长得不占优势,怕人们不认她,想先找个地方去干,干好了人家自然愿意再用,或者推荐给自己的朋友。
   正好县里有户人家要护工,陈继清去了。这一个月,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低眉顺目,像婆婆还活着,自己刚进门当媳妇的样子,战战兢兢。看见活儿她就做,没事儿干就收拾家,一个月几乎没有怎样抬过头。但她很开心,学的东西许多都用上了,而且户主对她很好,月底痛快地给了她三千二工资,还要继续用她一个月。陈继清拿到工资那天,首先给女儿打电话,给她卡上打了一千元,然后买了五斤猪小排,一只猪脚,炖上排骨后,给丈夫熬了个花生猪蹄黑枣枸杞汤。
   快进腊月,天气像坠入深井,又冷又黑。在外务工的人们纷纷想办法回家,往年这个时候,村里的人们早捂在家里不出门了,陈继清也想和丈夫回老家,安安稳稳过个年。没想到女儿打来电话,想要台笔记本电脑。陈继清一听脑袋就大了,这个东西不是城市里有钱人玩的东西吗?她说,咱们家穷,那个东西不用不行吗?女儿在电话那头的声音低了,怅然地说,同学们都有,学校里学习也需要。女儿挂断电话后,陈继清还握着手机,她仿佛看到女儿失神的眼睛。
   太原有户人家需要月嫂,但只出四千五。这个季节雇月嫂,行情少也有六七千,从家政公司根本雇不上。户主打听几个人,都被回绝了,打听到陈继清这儿时,已经很急了,这关节,多要千儿八百没问题。但陈继清想,谁也有难处,城市里也有穷人,宁愿打听那么多人只出四千五,这人肯定日子不好过。自己嘛,家就是那个家,迟回点儿也没啥,女儿不是还没有放假,就当陪女儿一起学习吧,能挣点儿是点儿,正好给女儿买台电脑。
   陈继清坐上火车去太原,车厢里大多是携带大包小包行李返乡的人。陈继清有些自豪,想上次坐火车还是九月份送女儿读书的时候,那时她以为城里所有的公交车都通向火车站,现在她不光知道城市里的公交车各有各的线路,还知道孕妇缺奶用什么汤补,老人便秘该怎么办,当选人大代表得具备哪些条件等,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快进太原市时,年的气味儿溢过来,匆忙中有种让人有紧迫感的东西,陈继清想再有一个月就过大年,过了大年自己就五十岁了。她觉得好像懵懵懂懂睡了好多年,突然醒过来,猛然地长。
   面对快三十岁的产妇,陈继清感觉自己像个姐姐,或者像位妈妈,她不再战战兢兢,不再低眉顺眼,啥时该喝汤,啥时该喂奶,啥时该睡觉,婴儿哭了,婴儿笑了,婴儿尿了,婴儿饿了,婴儿热了,婴儿冷了,像黑字写在白纸上,陈继清知道得清清楚楚,她还几次把户主手里的手机拿过来,让她睡觉,甚至还指拨那个跑业务的丈夫做这做那。
   腊月二十五马上就到,按合同规定该下户了。陈继清看到产妇养得白白胖胖,气色红润,孩子健健康康,大着嗓门响亮啼哭,有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一件大工程就要结束,陈继清预定好回家的车票,给女儿、丈夫打了电话,还去服装城给丈夫和自己买了新衣服,女儿的,给钱让她自己买,人家眼光不一样。可是腊月二十四,产妇丈夫接到通知,必须出差两天,腊月二十六才能回来。面对夫妻俩为难的表情,陈继清爽朗地说,你放心走吧,我送你们一天。
   陈继清改签了买好的车票,给女儿打了电话,让再等她一天。
   腊月二十六,陈继清像往常一样,做饭,带孩子,照顾女人。直到傍晚,女人丈夫才回来。他一进门,陈继清就要赶着出门。她想赶紧回家,看看女儿,半年没见,她长没长个子,胖了还是瘦了?男人让她等一等,要亲自送她去火车站。
   告别时,女人抱着孩子不停地朝陈继清挥手,孩子咿咿呀呀叫着让她抱。男人拿出一对崭新的灯笼说,感谢你多照顾了她们一天,送你对灯笼吧。
   陈继清回到县城,已经晚上九点多。一出车站,女儿骑着摩托车在等她。陈继清想,终于回来了。
   一萌似乎长高了,围着条灰色围巾,以前的粉红框眼镜换成了细细的黑框眼镜,陈继清觉得挺洋气,她希望女儿变成这样。
   女儿问,回镇上?
   陈继清问,你爸在哪里?
   墓园。
   女儿载上陈继清奔向墓园,夜空中,零星的礼花升起,亮一下,又一片黑暗,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墓园近了,四周黑乎乎的,唯有那块地方闪烁着灯光,陈继清心里一暖。
   狗开始叫,院子里的灯亮了,丈夫迎接出来。陈继清把灯笼递给丈夫说,户主送的。
   进了屋子,女儿摘下头盔,摘下帽子和围巾,真的长高了,超出陈继清大半个头。
   陈继清一坐下,女儿忙给她倒水。拿出一袋儿虾干说,妈,你尝尝,这是我从青岛买的海鲜。陈继清拿起一只,塞嘴里,一股咸咸甜甜的味道在她嘴里弥漫开来。她忍住眼泪,拿出银行卡说,上面有四千五,你明天买电脑去吧。女儿高兴地跳起来,搂住陈继清亲了一口说,妈妈你真好!
   第二天,女儿去县城里买电脑去了。
   陈继清想,还没有打扫家、擦玻璃、剪窗花、蒸馍馍、点豆腐、做粉条、炸丸子、烧肉、炒小炒肉呢!这么长时间没回村里,不知道家里乱成什么样了。她的心慌起来,对丈夫说,我得赶紧回村里去收拾家,马上过年了。
   丈夫说,要不别回去了,家里也没老人,这么长时间没见,歇歇。在这儿过个团圆年,不也蛮好嘛。过了年,咱们一起回去上坟。
   陈继清说,不,你现在就去赵贵白家,告诉他们找人吧,过了年咱不干了。咱们回去,听说村里现在干啥,人家政府也支持,还引进许多项目,你害怕没个干的?我给咱出去当护工,萌萌上学的花销你就别管了。
   丈夫找赵贵白家去了,陈继清赶紧收拾墓园。打扫家、擦玻璃、剪窗花、蒸馍馍、点豆腐、做粉条、炸丸子、烧肉、炒小炒肉,事情多着呢!虽然这里是墓园,陈继清不愿意将就,过年就要有个过年的仪式,一年才一次,过了年,自己就整五十岁了。
   陈继清先从打扫屋子开始。她换上旧衣服,扎起头发,围上头巾,这半年,一直是给别人家干,这次终于是给自己家干了。
   正忙活着,女儿回来了,一进门就喊,妈,你看谁来了?陈继清一抬头,是米兰。这姑娘那年没有来,但陈继清一下就认出来了,和照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又高又壮,听说她也考上大学了。陈继清赶忙掸了掸衣服,不好意思地说,这儿荡的都是土,你们去外边玩吧。
   女儿说,我帮你收拾家。
   米兰说,阿姨,我和萌萌一起帮您收拾家。
   陈继清说,不用不用,赶忙拦她们两个。可孩子们已经动手,陈继清只好找旧衣服让她们换上。
   女儿边擦玻璃边开心地说,妈,电脑买下了,联想,四千二,说着她把卡还给陈继清。
   陈继清看到女儿高兴,她也很高兴。她想切菜还得要把好菜刀呢!
   腊月二十八,整个墓园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住人的两间屋子墙白,玻璃亮,上面贴着几张红色的窗花,两只猴子,两个喜字,一对鸳鸯。园子里洒了水,很快结了冰,像闪亮的珍珠。几株柏树绿油油的,上面跳着几只喜鹊。
   女儿说,妈妈,要不咱把那对灯笼挂上吧。哥哥估计快回来了,昨天下午六点的车。
   丈夫找梯子。
   萌萌撕包装。
   腊月的风,凛冽而干燥,太阳很大,照在身上却还是冷飕飕的,因了大年的到来,一切好像多了些红色,使屋檐下摇晃的灯笼更加醒目。到三十晚上,它亮了起来,顿时好像离村庄近了,而且格外明亮。
  

共 1436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记叙了一个贫寒的家庭母亲陈继清与丈夫如何拼尽自己所能为女儿上大学创设良好环境的经历。小说从母亲送女孩上学旅程开始,穿插着陈继清和丈夫陪读女儿搬到镇上艰辛的求职经历和艰苦的生存环境。送女儿上学途中,一路上,母亲尽量压缩开资,她舍不得花钱去看海底世界,为了让女儿心安,却去了农贸市场不花钱看形形色色的鱼,好应付女儿的询问。小说顺叙插叙交错进行,让读者不由得为文中的夫妇艰辛困苦的日子揪心,同时,也为他们勇敢面对困境,从不低头,为孩子无私地付出而感动。小说生动刻画出了那个坚强母亲的形象,不认识几个字的她不畏艰难,报名培训护工,为孩子挣学费,从自卑到渐渐自信,她从不挑拣工作,用真诚与勤劳赢得了雇主的喜爱,同时也为孩子大学生活创设了更优良的条件。孩子懂事,文中设计的数个细节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如在火车上女儿晚睡前让乘务员为母亲生日送祝福的细节;再如,女儿得知妈妈报名做护工培训,不让妈妈继续辛苦,说自己可以勤工俭学的细节;再就是高中时女儿本来想让同学到家又不想让母亲为难的细节……这些场景无不说明陈继清和丈夫的付出是值得的。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展现在文中无处不在的温暖细节感人肺腑。如陈继清录下大海声音想给丈夫听,如陈继清慷慨地替雇主解忧,出差的雇主丈夫感动得送她两个红灯笼……这是一个让人心酸让人感动更让人心生温暖的故事,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母亲,这样一个为孩子未来竭诚付出的家庭,在我们国家可谓千千万万,没有抱怨,勇于担当,真诚对待工作,乐观面对生活,相信这样的父母养育的儿女是不会错的。即使在墓地为家,也过出了火红日子的滋味。接地气、感动人的好小说,倾情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0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9-10-18 15:34:34
  面对杨老师的优秀作品。不知如何写按语,勉强发出,让读者早点欣赏才是正事。
   祝福您,幸福安康,佳作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风逝        2019-10-22 08:22:59
  很喜欢文中那个母亲的形象,不管生活多么困苦,不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为着孩子的美好未来,她不畏艰难,敢于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勤恳劳作,不辞辛苦,待人宽容,与人友善,不管日子再难,不失一颗良善之心、中国母亲的典型形象。即使被迫住在死气沉沉的墓园,也过出了日子红火的幸福滋味。小说以《墓地》为题,有力烘托出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谓意味深厚。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10-27 16:10:5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