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从前是一片海(中篇小说)

精品 【流年】从前是一片海(中篇小说)


作者:杨遥 举人,3366.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85发表时间:2019-10-23 15:24:14


   “那你们怎么办呢?”朱青问。
   “我们俩琢磨,坐在家里等病人也不是办法,病人要能动,早去了乡镇卫生院,去了条件更好的地方,怎么可能找上我们?得出诊。我们以为只要出诊,问题就解决了。”
   “解决了没有?”
   “哪有那么容易呢?当时我们分了下工,我在家守着,梁欣出去。他想着只要诚心,口碑好了,自然会好转,就背上药箱出门。可是没人相信你的时候,就是找上门,人家病人也不让你看,怕你把病看坏,耽搁了。那个时候,连他爸妈也没有信心,他走到哪一家,他爸也跟着,他爸顾不上的时候,他妈跟着。他爸还要在旁边说,你能不能看了,看不了就让人家去县医院,别把人家耽搁了。为了多看病人,我们没少想办法,比如印传单在集市上散发,承诺24小时上门服务。该想的点子都想了。”
   “这就慢慢有了效果?”
   “可能是人们都看出了我们的诚意吧,慢慢叫的人就多起来。而且我们运气好,或者年轻时胆子大。那会儿村里有个叫张立山的老人,八十几岁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各种慢性病缠身,发了场高烧,40多度一直退不下来,还腹泻。家里送到医院,输了几天液不见好,就下了病危通知书,不给看了。家属把老人抬回家里,看着老人难受,他家儿子来找梁欣。他说的话我还记得,他说,梁欣,你给看一看,反正治好是好,治不好也就算了。我们当时没多想,正想找病人,梁欣想人家让试就试一试吧。为了消炎,把链霉素和青霉素都给打上,家里还有氧气,把氧气给他吸上。也不知道是老人身体坚强,求生欲望强,有自愈能力,还是确实对症下药,反正打了三天针,高烧症状退了,病给看好了,老人又活了十来年。从那开始,那个老人和他家里人见人就说梁欣了不得,医院里看不了的病他都能看好,一传十十传百,说梁欣这个后生能看好病的名声就传出去了。看的病人多了,人们才开始相信我们,一般的头疼脑热、感冒发烧,不去外边看了。”
   “是啊。”输着液体的病人说,“梁大夫他们真不容易,那时候也不像现在有手机,谁家有病了,就是隔着沟吆喝。塬上的人大多也认识,就说,你是谁谁谁吧,给吴有村的梁欣捎个话,过来给我看个病。他们一得信,不管迟早,总会赶去。我们这儿,晴天还好,碰到雨雪天气,路特别难走,黄土塬上哪里有什么路,全凭梁欣胆子大。最开始那两年出诊,都是靠步行,看山跑死马,从一条沟翻到另一条沟,得老半天,还挑着那么重的药箱。”
   “我们总怕耽搁病人,有了情况就往过赶,可是有时早上叫了,可能要到中午,或者下午、晚上我们才能知道。要是急性发作的病,就容易耽搁。”梁欣妻子给朱青续了点水,接着说,“而且找我们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靠走路、骑自行车,每天看的病人有限,梁欣便从信用社贷了4000元,买了辆摩托。那会儿根本没钱,我们总是超前消费。”
   她这样一说,朱青和病人都笑了。朱青问:“骑上摩托好多了吧?”
   “快是快了,可是梁欣性子急,病人一打来电话,他恨不得马上飞过去,有时碰上雨雪天,路太难走,不摔跤时很少。”
   “没出过大事吧?”朱青问。
  
   “唉,有次有道土梁下挖了个大沟,他急着赶路,根本没看清,再说下着那么大的雨,谁能看清,他一下被射了出去,摔得骨折了,打了个石膏板,在家躺了半个月。开了诊所到现在,骑坏了7辆摩托。”梁欣妻子说。
   “人们都叫梁大夫马路天使,正拍这部电影呢!”输液的人说。
   “我在北京地铁站电子屏上见过梁大夫,骑着摩托。”朱青说。
   “呀!液体输完了。”梁欣妻子轻叫了一声,利索地拔了针头,让病人用棉球压一压针眼。病人穿好衣服后说:“现在找梁大夫看病的人多了去了,不光我们村,临近村,黄河对面陕西家也经常找他看病,而且他不仅给人看病,还能给牲口看了病。”
   梁欣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这地方家家户户种地主要还是靠驴骡,驴骡是人们的一大笔财产,常有村民牵着牲口来询问,正好2016年县卫生局组织去左权学兽医,梁欣就去了,现在村里谁家驴啊牛啊羊啊,有个什么毛病,也能大概看一看。”
   “那你们怎么还要送病人去医院?”朱青很好奇。
   梁欣妻子说:“送病人到医院是常事,我们只是个卫校毕业,一般的病能看个差不多,大点儿的病就得让病人去医院。村里的人大多上了年纪,剩下的30多口人有些也是不怎么能动弹的老人,浑身都是毛病。儿女们出门在外,碰到这些事只能我们送他们去医院。而且村里人好多东西不懂,比如邻村有个女人子宫出血,头晕得不行,丈夫给梁欣打电话问询,以为忍一忍,睡一会儿就没事了,正好梁欣去了,一看这样的病情,得马上输血,动手术,让她赶快联系儿子,结果她儿子不在村里,丈夫不知道去了医院怎样办手续,梁欣就陪着一起送到县医院。还有些村里老人出门不多,又没经见过什么事儿,心里没底,得了病往医院跑,不知道该去找谁,住院手续也不会办,就不敢去医院。梁欣害怕病人耽搁,就陪他们去,有时候,县医院解决不了,还得陪着转院。”梁欣妻子又给朱青续了杯水,“现在社会宣传梁欣,找他的人更多了,人家说,梁欣你现在成了名人了,医生都认识你,你给帮着领到市里去看一看。他们认为认识个人,到了陌生地方,找人也方便,有个依靠。其实做医生的,不管你认不认识,病人来了都得收治。认识个人顶多态度上对你好一些,不可能因为你是村里的,没有关系,就不给你治。”
   “我们觉得还是让梁欣这娃子领着去踏实,好多医生那脸,问个话都懒的回答。”病人出门走了,又有人捂着腰进来。
   朱青赶紧告辞,说去村里转转,一会儿再过来看。
   梁欣妻子问:“你有梁欣电话吗?要不记下他电话,不用老来回跑。”朱青记下梁欣的电话后,把自己的号码也告给梁欣妻子,让梁欣回来告他一下。
   朱青与病人一前一后出了梁欣家门,他不知道往哪里去,犹疑了一下问:“你们村二狗家住哪边?”病人说:“被杀了的那家人?一直往东走,过两个巷子口,左拐看见门上贴封条的就是。”说完他补充一句,“他们家没人了。可怜两家人都完蛋了。”朱青说:“我不进去。”
   病人往西走回家去。朱青朝东走。一大块云过来,遮住太阳,巷子里顿时暗下来,朱青觉得有点儿冷。他忽然想,张小飞会不会躲到二狗家?他家是凶杀现场,警察肯定去过,又贴了封条,现在躲在那里应该最安全。但马上觉得不可能,警察刚来过,还带着狼狗,而且张小飞那样的人,不会有这么强大的心理,现在一定逃到哪个地方后悔自己做错了事。
   走过两个巷子口,左拐往前走了几步,一个褐色杨木门的门板上贴着道白色封条,就是这里了。朱青停住脚步。低矮的院墙上搁着一个没底的瓷盆,上面有几只蜗牛白色的壳。越过院墙,隐隐有些淡淡的血腥味飘过来。院子似乎被整理过,有块地方泥土的颜色格外深,大概是当初的一个案发现场。房子也是土窑,四孔。朱青格外瞧了一下门上的对联,很是工整,是在张小飞家看到的那种赵体,可是离得有些远,内容看不清楚。窑洞前面,东边是一棵梨树,含苞欲放。西边是几道菜畦,刚翻过,上面还有几堆黝黑的人工肥。朱青不敢确定那些菜畦是不是张小飞帮着翻过的,他感觉难受,顺着来路往回返,不知不觉却拐到了张小飞家。
   张小飞妈正巧出门倒泔水,看到朱青愣了一下,马上过来抓住他的手臂说:“朱记者进家吧!”朱青忙说:“不了。”张小飞妈问:“你说小飞还有救吗?刚才警察带着警犬来过,我家小飞可是从小怕狗哇!他连狗都怕,你说他怎么敢杀人呢!”朱青望着老人头顶乱糟糟的白发说:“等等吧,事情总会水落石出。”他害怕老人再问他,赶忙离开。
   然后,朱青走到梁欣的门诊前。门上依然挂着锁子。正巧有个病人也来找梁欣,看到朱青问:“你也找梁大夫?”朱青点点头。来人问:“你哪里不舒服?我头痛死了,像钻进条虫子。”朱青尴尬回答:“我不是看病。”“哦!”那人拖长声调仿佛明白了什么。然后他大声说:“咱们去他家,可能在那儿。”朱青想告诉他自己刚从梁欣家出来,还给他妻子留了电话,但没有说,跟着那个人一起往梁欣家走。
   这时,天空阴云的面积更大了,而且越压越低,屋子、街道、树木顿时昏暗下来,有风吹来,夹带着泥土的腥味。“靠!要下雨了。”那个人说。“是啊,要下雨了。”朱青说。
   刚到梁欣家门口,一道雪白的闪电哗啦劈下来,把周围照得清清楚楚。梁欣媳妇正忙着收晾在院子里的衣服。与朱青一起来的人问:“梁欣医生在不在?”他媳妇回答:“还没有回来。”她把衣服抱在一起,看见朱青,有些担心地说:“打他电话关机了,马上就要下雨,也不知道回家?”朱青说:“没事儿,也许手机没电了,可能在路上。”说完话,豆大的雨点掉下来。朱青忙说,“再电话联系吧!”
   去开车的时候,朱青看见光头和一帮人从村口跑回来,雨点越来越密集,砸在泥土中出现一个个小坑,泥土的腥味儿越来越重,又一道闪电落下。朱青想,大雨过后,警犬搜寻人受不受影响?
   回程的途中,闪电不断在山巅盘绕,但雨越来越小,还没到县城,雨已经停了。乌云褪去,天渐渐亮起来。几处路口挤满人,家长等待接放学后的孩子。
   朱青回到宾馆,打开电视,每个台下边都打着一行字幕。寒流来袭,气温下降8—10℃,各级各部门做好防寒准备,尤其要注意果树的防寒工作。气温下降8—10℃,朱青打了个哆嗦。
   傍晚时分,院子里有了狗叫,警犬回来了。朱青渴望知道结果,提前到了餐厅。果然有人在议论今天的搜捕情况,警察一无所获。朱青想来这儿已经几天了,得赶紧采访完梁欣回去。他掏出手机,拨梁欣妻子给他的电话,手机提示:您拨打的电话已经关机或者不在服务区范围之内。朱青想,梁欣怎么还没有回去?他有些焦灼不安。
   警犬一回来,院子里又和昨天一样热闹,一条狗叫,马上其他所有的狗都跟着叫。越叫,朱青心里越不踏实,隔一会儿就给梁欣拨一下电话,每次都是提示:您拨打的电话已经关机或者不在服务区范围之内。
   到了晚上十点钟。朱青觉得没法儿睡觉,决定再去梁欣家瞧瞧。一到院子里发动车,所有的狗都异口同声大叫。一位武警出来呵斥,狗不叫了。他看朱青,朱青说:“我去看位医生,他一整天联系不上。”武警瞧了朱青一眼,返回屋里。朱青感觉有些冷。
   一出城,路上几乎没有任何车辆和行人,夜空中点缀着几颗寂寥的星星。朱青想寒流可能来了,打开空调。
   快到吴有村时,附近的田野里出现一堆一堆的火光,火光中夹杂着浓烟,农民们点火为果树御寒。整个村子里却黑乎乎的,像在共同做一个巨大的梦。朱青心里有些慌。这时一条狗叫起来,接着村子里所有的狗都叫起来,此起彼伏的狗叫声中,朱青感觉到安全了,他把车停在村口,走进去。
   村子里的人似乎都睡着了,除了狗叫声,没有别的声音。然后,狗叫声也渐渐弱下去,大概它们知道朱青没有恶意。
   朱青径直往梁欣家走。快到他家门口时,看到梁欣家院子里有光,心里一亮。走到近前,发现二门已经关上,屋子挂上了窗帘,只有一间屋子里亮着灯。朱青有些忐忑,他想梁欣可能还没有回来,他妻子在等他,或者他回来了,正给手机充电,准备睡觉。他不知道自己能办什么?等了几秒钟,屋子里有人出来,朱青赶忙离开门口。
   然后朱青往张小飞家走。这时狗已经不叫,但天气好像更冷。朱青想,寒流肯定到了。他縮了缩身子,两只胳膊抱在胸前,想千万别感冒。
   张小飞家里也亮着灯,但没有拉窗帘。隔着玻璃,看见张小飞妈坐在炕沿上呆呆地望着前方,应该是看电视,因为有电视上的声音传出来,但她明显心不在焉,仿佛在等什么。昏黄的灯光下,白天见过的屋子里好像更加寒碜,那些破旧的家具像又旧了几十年,而奖状与墙壁完全融为了一体,根本看不到昔日的辉煌,只有那条幅白得有些显眼。朱青想起上面的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心里隐隐有些刺痛。
   在村里转了一圈,朱青冷得直打哆嗦,他想还是回宾馆吧,明天一早看情况。
   走出村子的时候,朱青回头望了望,那两家人家屋子隐在黑暗中,整个村子黑乎乎的,好像睡着了。
   夜里,朱青做了一个好长的梦,梦见不停地下雨,先是县城的街道上积满了水,然后水漫进屋子,他想站起来跑,身子动不了。院子里的那些警犬泡在水里面,不断地挣扎。水漫过屋子。无数条巨大的黄色水流从山顶涌进山谷,那些屹立了2亿7千万年的黄土山峁纷纷倒塌。雨下啊下啊,黄色的水流慢慢變清,后来变成了蓝色的,大海一样。忽然朱青醒过来。2亿7千万年前这里是大海,海那么大,那是不是整个吕梁山以前都是汪洋大海,光这个县,那肯定不是海,是海的话,它和哪里相连?一想到这个问题,朱青想起看过许多地方资料,都谈到多少多少万年前是海,那它们周边的地方那时候是啥呢?还是都是海?

共 21612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张小飞学习成绩优异,德智体全面发展,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奖状挂满了屋里的墙上。只可惜在高考时,他因精神极度紧张落榜,无缘走入大学校门。张小飞回到农村后,靠给别人写字赚点零花钱,一直是单身。二狗是个癞子,尽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在一次盗窃中触犯法律,锒铛入狱。二狗被判刑后,张小飞与其妻子相好,并很珍惜这段感情,把挣来的钱都用在了那娘俩身上,想与其组建家庭。谁知二狗出狱后,找到张小飞算账,让他拿出十万块了事。两人在争吵中,二狗杀了妻子与孩子,张小飞极度愤慨,杀死了二狗后逃跑。在梁医生的劝导下,投案自首。小说以采访梁医生为伏笔,引出张小飞及命案。构思巧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饱满,场景画面感极强,伏笔落地掷地有声。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02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10-23 15:25:48
  小说耐读耐品,让人受益。
   感谢分享,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10-30 16:04:3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