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我在赣江源头等您(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我在赣江源头等您(小说)


作者:赖辉 白丁,1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26发表时间:2019-11-04 09:20:24
摘要:我在赣江源头等您 翠绿青山,潺潺流水 我在赣江源头等您 在春夏秋冬中等您 春的活力,夏的热情 秋的丰收,冬的团聚 让赣江源头充满诗意 充满爱的温度 日月山川等您 原始森林的绿荫 间杂童年的回忆 少年的梦想 从小披着一身绿色的盛装 在鸟语花香,映山红映红山峦 静静地凝集乡愁 在日月星晨中等您 等您轻盈的舞蹈,动听的歌谣 父老乡亲在等您 平易近人的微笑 质朴的善良淹没整个村落 绕绕烟雨定格在幽静的故里 小鸟欢唱,牧畜悠悠 阳光明媚,蓝天白云 这儿是醉美故里 我在赣江源头等您 这里是客家祖地,人间仙境 有一脉相承的血缘故事 这里是红色摇蓝,宁都起义 红色的基因播放在山水土地间 这里是古色文化,醉美故里 浓烈的文脉,古香古色的牌坊及祠堂 继承客家文代的神韵


   童年的苦难和悲惨的人生慢慢演绎。经历过“大跃进”的折腾和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没有男劳力的管秀寡妇带着三个未成人的小孩,在村里受欺負,排挤,白眼笼罩这个家庭。
   有一次在村里大集体收红薯,赖保和同村的小伙伴曾红,李小组去检红薯,是村里收获后的红薯地不要剩下的红薯,三个小家伙拼命地检收获后不要的,小的,损坏的。当时吴村村生产队长邹大会大声说:“阿保,你这个没爹的不能检红薯。在不走我打你。”一把夺过红薯篓,倒了里面检的红薯,把篓扔的远远的。
   赖保无夸的看着曾红,李小组二人高兴的检着红薯,曾红的父亲叫曾大陆,是生产队的副队长,李小组的父亲叫李明白,做木工手艺。
   赖保想不通为什么没有爹的小孩子不能检红薯,心情沉重,受人欺凌的日子不好过,无助地拎着红薯篓回家了,心中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有出息。做个对国家有才的人,让人尊重,爱戴。
   时光在半饥饿半昏暗的状态下度过,吴村在日夜中轮回;
   该离去的离去了,该长大的长大了;一切都在变化中。面对家乡和家庭,赖保用全部的精力与勤力换取得于生存的粮食,心灵深处便扎根在家乡;恰以一棵大树深深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无声无息的与时光共度那苦难的年轮。
   “大跃进”的折腾和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赖保在失去亲人的双重打击下,苦难的童年想苦瓜一样没有甜的味道,只有熟透了才有点甜的错觉。
   童年的赖保在吴村小学上学,他只有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快乐,找到高兴的事情。一方面帮家中做事,关心弟妹,孝敬母亲;一方面投入到学习中学习。
   后来赖保回忆中写了一首诗文,来表达心中的忧伤与苦难的童年。
  
   《吴村小学,心灵故乡》
   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学校
   路上树荫凉爽,小鸟歌唱
   远朓,田野、村落、小溪、小路错落交叉
   清风焕发清香
   带着我的童年走进学校
   学校依山而建
   二栋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
   古式土围楼的学校
   在早晨五星红旗飘杨的时候
   散发泥土的芬芳
   梦想在这启船
   乡音在这铸就乡愁在生根发芽
   传递梦想的翅膀
   这便是我心灵的故土,纯化的天堂
   时光退化童趣
   增添知识的海洋
   民办教师质扑的言语
   带我去了知识殿堂
   校长淳淳方语
   启发我梦想的天空
   同学天真烂灿的笑脸
   迎接未来的世界
   我们在这出发
   春夏秋冬的轮回
   让我们心灵静化
   苦难在不经意的消失
   消失在魂牵梦绕的学校
   红旗高高升起
   依然点燃我们前进的路上
   知识永远激励
   我们梦想的天堂
   无法忘记
   无法呵护
   我灵魂的天堂
   一生牵挂思念您
   我的小学母校吴村小学
   吴村小学
   心灵故乡。
   1964年3月28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向毛泽东汇报大寨事迹;毛泽东高兴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同年8月,毛泽东对国家计委领导小组的同志说:“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它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
  
   同年12月21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竟然专门表扬了大寨,他把“大寨精神”总结为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一年,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迅速在全国铺开。
  
  
   第三章 梦想升起的地方
  
   1964年9月1号清晨,一缕阳光照耀在吴村村落,赖保手中拿着红薯,背上书包上学去了,带着妹妹赖秀,这已是四年级上学期了。
   当时赖保家兄弟二个,赖保是老大。因为兄弟都还小,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里干活,赖保在家里又要照顾弟妹、做家务,当时家里很穷。妹妹赖秀上一年级,7岁,弟弟赖兴5岁还没有上学。
   60年代,物质非常匮乏,平时家中没有什么东西吃,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梅干菜、腌菜和青菜,菜里看不到一丁点油。因为赖保正在长身体,再加上摄入的油水过少,肚子很快就饿。往往到了下午4点钟肚子就已饿得咕咕叫,这时我就会到菜橱里找东西吃,如果能找到一点冷饭,用酱油拌起来,再放点猪油,那就是最好的美味佳肴了。
   那时生产队基本上种水稻,有几年还会种几亩甘蔗、花生,到收获的季节分点给农户,但我们舍不得吃,都将其卖掉,所获得的钱用于添置家里的生活用品。别说能吃上水果,平时村里连水果的影子都看不到。
   番薯收获的季节,是赖保小伙伴最高兴的日子。村集体养有许多牛,将牛粪晒干,然后烧成灰,当肥料用。在烧的时候,我们就将番薯从地里挖出来,埋进去烤,烤熟后大家一起分享。小伙伴吃着香喷喷的烤番薯,手舞足蹈的,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打豆的时候,我们会到晒场上抓一把,放进去“爆”,有时“爆”焦了或者“爆”得半生不熟的,也舍不得丢掉,全都将其吃下,吃得津津有味。
   过年,是赖保最企盼的日子,元宵一过,赖保就开始想下个春节赶快到来,因为可以吃到鸡、鸭、鱼,鸡和鸭是家里养的,平时舍不得吃,到了过年才留一只给自己吃,其余全部卖掉,以添置一点生活用品。鱼是生产队养的,一般到了过年前几天才会抓,因为塘里的鱼没有食物喂养,所以鱼的产量特别低,一个农户家最多能分到一两条,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不仅自己可以尝一尝鲜,拜年时客人来了还可以用于招待客人,不需要到市场上买。那个年代,没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的。平时我们家里的菜都是酱、梅干菜和腌菜。家里虽然养有一头猪,因为没有什么食物喂养,都很瘦,杀了也没有几斤肉,而且基本上都卖掉,这钱用于添置农具。自己虽然会留一点,但主要用于招待客人。
   正月初二,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到亲戚家拜年开始了。拜年时我们一般拎着500克白糖、500克油金枣、500克红回回到亲戚家如果认为是比较尊贵的客人,是两包,这些东西是到供销社买的,外面用草纸包着,上面放一张红纸,以讨吉利。
   平时我们家里的菜都是酱、梅干菜和腌菜。家里虽然养有一头猪,因为没有什么食物喂养,都很瘦,杀了也没有几斤肉,而且基本上都卖掉,这钱用于添置农具。自己虽然会留一点,但主要用于招待客人。
   到亲戚家拜年一定要吃一餐饭,否则主人会不高兴。去拜年前大人都会吩咐我们,不要轻易去吃鲤鱼冻和猪爪冻,这两碗冻只有在主人将其划开来时才可以吃,鸡肉也只有主人夹在你碗里才可以食用,因为在当时这几碗是最好的荤菜。不过一般来说,如果吃不到这两碗冻,那么肯定能吃到一块白切鸡肉,否则主人会觉得自己招待不周,对客人不够客气。
   那个时候的春天是赖保最高兴的日子,生产队的田大部分种紫云英,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农药和化肥,紫云英是用于肥田的,到了耕种的季节,生产队的社员就牵着牛到紫云英田里耕田。我们和小伙伴就拿着菜篮子到刚耕过的紫云英田里抓泥鳅,那时候田里的泥鳅可多了,只要将菜篮放在田里,用脚轻轻地在水里蹬几下,然后将菜篮拎起来,菜篮里至少有六七条泥鳅,多的时候有十来条。这些泥鳅都胖乎乎的,吃起来特别过瘾。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那时的春节,赖保家还吃不上猪肉,但桌上的菜会比平时多添几碗,分别是青菜、豆腐、青菜炒豆腐、萝卜块、萝卜丝、萝卜炒豆腐。
   外出拜年是赖保最向往的,因为有白米饭吃,还能吃上一块肉。外出拜年如果遇上下雪或者下雨,是赖保最为苦恼的。因为赖保只有这么一双布鞋,在雪地或者雨水里踩湿后双脚冻得像红萝卜一样,甚至将皮磨破。还好冬天山里人都烤火,鞋子弄湿后,每到一户亲戚家我就将鞋子脱下来烤;拜年结束后,我的布鞋已基本上穿得半旧了。
   要是村里哪天能放上一场露天电影,那一定是我们的盛大节日。我们村一年到头只放一次电影,是县里的放映队来放的。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是用发电机发电的,放映队一般会提前一天通知村里,然后把发电机从山下抬到山上,一个村一个村轮流抬,轮流放。我们如果知道邻村放电影,哪怕是爬10公里山路也会去看。那时还没有手电筒,我们去看电影时,都是八九个人一群,由一个人背着一筐松树枝,然后用火柴将松树枝点着,作为照明
   在邻居和亲戚朋友家转了一圈后,大人们回家炒花生、瓜子。炒熟后,我们就把花生和瓜子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和小伙伴出去玩了。
   大人们会将我们一群小伙伴召集到有梯子的人家里,把我们抱得高高的,叫我们双手抓住梯子的木档,把整个人挂在上面,说这样人会长高。到了晚上十来点钟,我们就回家了。奶奶已经将红包(压岁钱)包好分给我们,叫我们把红包放在枕头下,到了正月初一早上才能将其打开。还有母亲已经将新衣服和新鞋子放在床边,正月初一可以穿上。
   正月初一早上赖保醒得特别早,人特别兴奋,盼望着赶快天亮,因为有压岁钱,有新衣服和新鞋子穿。那时的压岁钱一般是1元钱或者是2元钱。我们各自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和新袜子,心情特别好,一般先和兄弟姐妹比,谁的漂亮,然后再和村里的小伙伴比。如果别人评价自己的衣服很漂亮,比什么都高兴。记得有一年,母亲给我做了一件绿色的卡其面料西装,我特别喜欢。正月初一我穿去拜年,结果天下起了雨,不小心将其弄脏了,回家后只有将其换掉,穿上原来的旧衣服,心里特别不高兴,那种失落感至今我记忆犹新。
   记得读初中时,家里条件好起来了,母亲给我买了一双36码的丁字形皮鞋,说买得大一点,人大起来也可以穿,哪知我的脚到现在也只有35码,还是穿不着。
   我们那时候不像现在零食很多,肚子饿了嘴巴馋了,可以到超市里买。我们那个时候三餐饭能吃饱就已经算不错了,零食根本没有,水果店只有市区兰溪门和小码头开了两家,是公家的副食品公司开的,苹果个头很小。如果有钱,会给我们买两只回来,然后平均切成7份,一个人分到一小块。我们都舍不得吃,用舌头舔了很久,才将其吃下。
   那时候的鞭炮很便宜,小鞭炮一角钱50个,在过年时母亲会买三四串回来。在除夕夜我拿着小鞭炮和小伙伴一起,到这家放放,到那家放放。大的炮仗那时也有得卖,比小鞭炮要贵一些。大炮仗冲上天往地上掉时,大家都去抢,原因是里面有几层草纸,因为那时草纸很少,有些人就用这些草纸擦屁股。
   过年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说高兴的事,否则父母要责怪,说一年的运气都被说掉了,过年时我们讲话格外小心。
   我记忆最深的是,那时候我们平时没有什么东西吃,更不要说水果了。我盼着梨成熟的季节快点到来,因为到了梨成熟的时候,我们家会到隔壁村买两三斤品质比较差的梨吃,是隔壁村大队里种的,售价是每公斤3角钱。记得有一次我在吃梨时,小朋友羡慕得连口水都流下来了。糖梗成熟的季节也是我最高兴的日子,生产队收割糖梗的那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偷偷地躲进糖梗地里,拔几根出来,在小腿上一放,双手用力往后将其掰成两半,然后坐在里面吃。
   那时候我们村里还没有电灯,平时晚上都点洋油灯,除夕夜为了使家里亮堂一点,我们就在桌上插上三支蜡烛,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吃年夜,现在的人可能觉得很浪漫,但那时我们想如果村里有电灯该有多好。
   日子在一穷二白中度过;饥饿的味道笼罩赖保一家;洛口镇白库前的二叔赖春秋隔三差五地,会过来看望这寡妇带三个小孩的家庭。同时同济一下。
   二叔赖春秋漆下无儿,本想要管嫂小儿子过续到名下当儿;但管秀是个要强的女人;死活不同意送小儿子过洛口让人抚养。茅盾便影响二家人的交往。
   村里便好意介绍这个家庭再找一个后父,曾平芳是国民党投降的排长;腰间配了一把驳壳枪,威武;解放后在公社做保安人员;是洛口本地人,有一个妹妹曾阿婆嫁在洛口老街,因在一次保卫工作中失误回家种地;40来岁。在吴村曾家人的极力掇合下到管秀家当上门的;这样成为赖保三个小孩的续父。
   曾平芳中等身材,五官齐全,精神充沛,讲话圆滑,整个国民党的形象,有点自私,家中有了一男劳力,生活总算有点起色;只是与管秀有点谈不来,没有什么感情;可是在当时的农村只是成个家,双方有依靠。为了不挨饿,农村就这样结合起来。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赖保在这样的环境下;上完吴村小学和肖田中学,从肖田初中毕业后;回到吴村完小当了一名代课老师。不经并和本乡的李秀成家;李秀是赖保换养的童养妻;过上了婚姻的生活。
   李秀是团结水库边上村里人,叫水米;这个村一边依着水库;碧波荡漾,一只只竹排在湖面行走;荷花开满港湾;一边依山而建;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风景如画,物产丰富,空气清新。后山还有竹林,到了春秋时分,村民便到后山挖竹笋;夏季与冬季便是捉鱼的时候;全村的男丁全部上阵,吃不完做成鱼干出售或是收藏。

共 38263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8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是一部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叙述生动,内容厚重,故事感人,人物鲜活,再现了自己家乡赣江源头的历史风貌和家乡几代人的奋斗事迹,特别是典型人物赖保用青春热血书写了个人平凡普通的人生,用行动演绎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情怀。短篇小说的第一章,介绍了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点赣江源的历史风貌和革命传统,介绍了小说的主要人物,中间用八章文字叙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和赖家后辈在故乡的成长,展现了以赖保为代表的家乡人的奋斗业绩,其间引用了作者的许多诗歌让小说更加生动。最后一章以“我在赣江源头等您”为题,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赣江源头是作者家乡肖田最为闪亮的一张名片,如今已全面推进产业扶贫战略。精彩厚重的小说,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9-11-04 09:21:47
  一部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叙述生动,内容厚重,故事感人,人物鲜活,再现了自己家乡赣江源头的历史风貌和家乡几代人的奋斗事迹,特别是典型人物赖保用青春热血书写了个人平凡普通的人生,用行动演绎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情怀。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赖辉        2019-11-04 23:17:07
  我是星月皎洁的辉
   赖辉
   我是星月皎洁的辉 默默无闻
   披荆斩棘奔袭远方 抛头颅,洒热血
   辉光日新 蓬荜生辉
   无畏无惧拓荒这片沃土
  
   我是星月皎洁的辉 不骄不燥
   满腔热血,奋斗在改革的前沿阵地
   俸公守法,夜以继日 交相辉映 灿烂辉煌
   忠心耿耿呵护这片热土
  
   有时阴霾笼罩我的灵魂
   毫不彷徨,披星载月,继续前行
   有时黑暗遮住我的余光
   在黑暗中结伴同行 斗艳争辉
   我是星月皎洁的辉
   那怕世俗的目光注视着你
   前进,再前进 那怕我一无所有
   背上行囊,风雨无阻 只为那雨后的彩虹
   一生执箸,终生承诺
   心中不落的太阳
赖辉,笔名晨阳,香港诗人,就读广州商学院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广东省和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宝安区作协燕罗街道分会副会长。已出版诗集《我和我的赣南》、《飘族生命之歌》、《深圳恋歌》电子诗集《灵魂,在中国大地穿越》《丰碑,在信仰里绽放中国梦》《青山绿水是吾乡》,散文集《客家血型》,小说《赣江源》《叶子花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