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目睹六十年人们文化生活的变化(散文)

编辑推荐 【海蓝】目睹六十年人们文化生活的变化(散文)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18发表时间:2019-11-26 21:35:04


   时间又过了两三年,家乡农村里那些标语口号又变了,大多是“斗私批修”、“学大寨”、“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内容。1970年至1972年,我有幸能到县城高中读书,县城的文化生活情况我耳闻目睹。在那两年里,我与同学们一样,经常有机会到县城大礼堂看电影、看县文工团的演出。那时候,县文工团演出的大多是自編自创的反映农村“学大寨”和农村好人好事的节目。那时候,国内掀起学习革命现代样板戏的热潮,县城的大礼堂里,经常地、反复地放映着以《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为代表的“八大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以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电影。县城的各机关单位,常常听到他们教唱“样板戏”的声音。我就读的那所学校——都安高中,也经常在课余时间教唱“样板戏”。当时学校成立了一个“文艺宣传队”,他们能演出整部《红灯记》,而且像模像样,有相当高的水平,他们还到一些公社去演出呢。
   1974年9月,我离开家乡到省城南宁市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省城工作。从此以后,家乡的事我知之不多,省城之事我知之不少。在1974到1976年9月这一段时间,我看到省城人们的文化生活与家乡县城的情况差不多。所不同的是省城里电影院、剧院、剧场比较多;所放影的影片名目比较多(不光是“八大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和两个“芭蕾舞剧”)。所演出的也不光是政治宣传节目,也有音乐会、杂技、魔术、各种文艺汇演等等。此外,省城里还有各种展览、各种体育表演、球类比赛、各种报告会等等,文化生活的内容和品位,要比家乡农村丰富和高级得多。
   在这段时间,虽说是在省城,但人们的生活作风还是很正派的,人们的装束还是简约朴素的。那时候南宁市男士穿着装束的最高形式,仍以男性干部为代表,他们一般是这样装束的:免冠,身着中山装,上衣口袋别着1到2支钢笔,左手腕上戴手表,右手握把白纸扇,鼻梁上架副眼镜(不一定是近视镜和老花镜,有的是“平光镜”),夏天他们穿着长袖白衬衣(扎腰、挽袖,少见穿短袖的)。有的教师上衣口袋别着3支笔(两支钢笔,1支黑墨的,1支红墨的,另1支是圆珠笔)。那时的男青年尤其是未婚的,他们的装束虽不像干部那样死板,但腕上的手表是不能少的,夏天不论到哪里,手里的纸扇也不能少,上衣口袋里一定要有折叠平整的手绢。那时候最流行的是塑料凉鞋,夏天,不论男女老少都是穿塑料凉鞋的,街上专门修补塑料凉鞋的摊点到处都有。
   时间到了1976年,那一年国家发生了许多大事,10月,“四人邦”被打倒了,这意味着“文革”的结束。自那以后人们都感觉到,前十年的一切文化现像,渐渐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一个崭新的文化生活环境渐渐地淡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1年时间里。人们的文化生活环境和状况,比起“改革开放”之前来,可谓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里,人们的思想还存在一定的思维惯性,不敢大胆地搞活经济,为此,各级领导还专门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经过这一轮的引导,各行各业的人们放开胆子大干起来,国内各方面的面貌很快改观,物资供应渠迅速畅通、市场迅速繁荣、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人们的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最为明显的是录音机、收录机、电唱机、照相机、黑白电视、电子琴、组合音响等产品的价格为大众所能接受,因而它们都可以进入家庭。同时,市场上有大量的唱片、录音磁带供应,新的、老的、内地的、港台的、欧美的所有歌星的录音都可以重放出来尽情欣赏。在那几年里,人们乐此不疲,几近痴迷,文化生活之丰富可见一斑。尤其是青年们、大学生们,他们对音响特别感兴趣,他们不断地“摩机”,不断地提高档次,从单声道到立体声到多声道到环绕声,他们追求的是高音质、高音域、高保真、宽频带等等,出现了好多的“发烧友”。
   那时候中年男子的衣着装束,没有多少变化,主要的变化是他们普遍的衣服不再是中山装,而是各种款式的休闲装和文化衫。那时候最好的衣服料子是“的确良”。那时青年们的装束好“酷”:喜欢留长发、留胡子、戴墨镜、穿大喇叭裤大格子衣服、戴大块电子手表。这身打扮真的好酷,有人给他们一个好听的称号,叫做“华侨爱好者”。 最为可笑的是,好多戴进口墨镜的,为了让别人看出是进口货,镜片中的贴着的商标纸,他们绝不肯揭下,就这样长久地使用下去,不管它遮挡了多少视线。那时候流行一句俗语:“男人三件宝,眼镜皮带和手表。”女士呢,她们到哪里都喜欢肩上挂着一个随身包(一说叫“坤包”),这个包便宜的也要两三百元,贵的上千元,进口货几千上万元的都有。女士们一般以拥有昂贵的包包为骄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有着迅猛的发展势头,国家的硬实力在日益增强。然而,国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守却有所松懈了。单从文化生活来看就令人“刮目”。当时国门大开,西方文化犹如滚滚洪流,汹涌澎湃地冲向中国文化阵地,几乎要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淹没掉。一股向往西方,全盘西化的暗流在涌动,大量的国外影片、电视剧、唱片、光碟、磁带、图书、儿童图物、儿童玩具等从不同的渠道涌入中国;日剧、韩剧、美国大片充塞中国文化市场;大量的国外影视明星(称什么“影帝”“影后”的)、歌星(称什么“四大天王”“歌后”“天后”的)成为中国青年人崇拜的偶像。有的年青人为了能看一场“明星”的演唱,一掷千金,在所不惜。有的年青人为了能近矩离看一眼“明星”的真容,几乎不顾一切,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时间,一股崇洋媚外之风气渐渐蔓延,好像中国什么好东西都没有似的。最令人担忧的是,大量的国外儿童读物、儿童影视片、儿童玩具的引进,使我们的后代从小就接受国外文化的教育,而错觉中国没有什么可学的东西。如果我们眼看着自己的后代从小就受到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而不管,那么,我们的后代还是我们的吗?
   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忽然感觉,所听到的歌声变了味了。那时候好多港台歌星被大陆用高额出场费请来内地登台演唱,然而他们所唱的歌味道却十分的怪异:连喊带叫、又吼又嚎;时而粗哑哽咽,时而唠叨道白;时而好似穿心裂肺的痛苦,时而又有歇斯底里的疯狂,用“鬼哭狼嚎”来形容也不为过的。那些歌词充满忧郁和消极;充满物欲和世故;充满渺茫和空虚。那些歌听后使人昏昏沉沉、萎靡不振,一点力量都没有。令人不解的是,他们越是唱那种歌越得到大陆青年的热捧,他们的“粉丝”多多,国内竟然造成了“追星族”的出现。另外,国内有不少歌唱家竟努力跟风,争将摹仿他们的唱法。那年头再也听不到以前红歌、颂歌那种悠扬宛转、光明温暖、积极向上的旋律了。可以说,那年头正能量的歌被所谓的“流行歌曲”淹没了,真个是“风多响易沉”啊!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段时期,崇洋媚外之风盛行,中国一些官员的子女,大都被送到国外读研读博,甚至中学大学都被送到国外去读。国内不少影视“明星”,都以拥有外国国籍为荣。那时候,国内大城市中的一些年青人,衣食住行都要学习摹仿西方的,衣必西装,食必西餐,开口就是牛排奶酪肯德基,住房装修要欧州风格的,买车不买国产的。就连言语举动也要摹仿西方的:说话要杂以外语成份,动不动就“嗨”、“欧开”、“叶”、“哈喽”;一照像必举剪刀手;有事没事都要摊手耸肩一声“唔”,据说这就是老外“翩翩的风度”,不学就没有品位了!
   在这一个时期,人们的装束又有变化了。一般普通大众不再喜欢带手表(因为有了手机,带手表就意味着没有手机);不论天多热也不再带扇子;不论文化水平多高也不再将水笔别在衣袋上;不论光线多强烈也没有人戴墨镜;不论太阳多大也没有人带草帽的,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颜色的“旅游帽”。那些“成功人士”不论到哪里,腋下都爱夹着一只公文包或手包,据说这是老板的标志。那时候只有大官人、“大导演”、“大款”、“大腕”、大老板还喜欢戴手表,因为他们戴的一般都是世界名表,动辄几百万元的价格。于是男人“三件宝”的内容又变了,变成:“手机皮鞋加手表。”这时期,女士们是以美丽的梳妆、华贵的首饰、得体的衣着,昂贵的坤包为显荣显贵的资本。
   21世纪10年代以来,人们的文化生活可以说是好得上了天了。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和智能机器人时代,人类的文化生活资源十分丰富,可谓“资源过剩”,“消受不了”。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随时都可以任意选择: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听收音,听音乐、放录音、放录相、放光碟、看视频、看电影、看演出、看球赛、看展览、外出旅游、野营探险、踏青郊游、野饮烧烤、体育锻炼、练书绘画、唱歌跳舞、演奏乐器、养花种草、临江垂钓、散步养生。等等等等。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有兴趣,一切皆为可能。可以说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已经接近顶峰了。但是,我们不能不明白,这样的生活是相当幸福的;这一切是国家强大之后才带来的。古语云:物极必反。娱乐误国古有前车之鉴,国人岂可不警!众所周知,自2013年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并强调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洋媚外和过度娱乐(有人称为“娱乐死”)的现像得到逐步地有效的纠正。特别是对文化市场的整顿,中国人的文化主活,又开始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
   让国人重新自信,永葆华夏文明不毁,这是无比伟大的功勋!
  
  
  

共 887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们的文化生活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本文以具体的事例,说明了六十年来人们文化生活的变化,真实而有趣,让人回味。文化生活的内容,往往也能反映出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人们素质的高低。人们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社会的潮流,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对正能量的、积极阳光的,要发扬光大,对负面的,消极的东西,要自觉抵制。总之,文化生活也要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为目的。很有时代特色的文章,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19-11-26 21:50:25
  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与七、八十年代完全不同了,当时最流行的内容,现在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现在人人一部手机,音乐、视频、游戏、聊天……所有的娱乐应有尽有。手机大大地方便了人们,也隔离、孤立了人们……问好老师!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