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缘】难忘鸣中(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缘】难忘鸣中(散文)


作者:小麻雀 白丁,7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02发表时间:2019-12-08 13:38:00

【看点·缘】难忘鸣中(散文) 我开车从县城回老家,总是在驶下苦竹岭的那一刻,眼晴忍不住向下山口的方向张望。我的眼睛开始湿润,开始心潮滚动。目视着前排两幢高大的教学楼,尽管已经变得陌生,但那个地方,终生让我难忘。
   这就是将我的青少年托付在此,足足度过三年​朦胧而又青涩时光的地方。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期间再也没有涉足此地,但我知道她变得更好,更加漂亮。“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曾经的这里可以说,生活设施相当简陋,学习环境极其艰苦。但这里给予我知识,也给予了我快乐。所以我依然深深地爱着她,我的母校——鸣山中学。
   记得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父亲推着一车拍柴和书箱沿着马九公路、景湖公路,然后在七里桥往左拐沿着窄窄的田埂,将近一公里​处山坡上有一平缓的地方,聚集了无数像父亲和我一样的人,推着土车来报到。平缓的地坪后面是一栋两层木结构教学楼,所有的老师都在此住宿与办公。教学楼两旁是教室和学生宿舍,教学楼后面不远处,靠右是老师食堂,左面是学生蒸饭的地方。再往左,有两口小小的池塘,是学生生活用水的地方。池塘的上方就是老师与学生共用的公厕。我们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几乎就在这几个地方穿梭。
   记忆中,那天父亲替我报好名,到了下午班主任就为我们学生安排住的地方。就在教学楼的右侧,爬上十多级台阶,进了一间大大的房子,里面安放着三排“牛栏架”,上下两层住人。全年级四个班两百多男生都要在​这里住下,班主任手拿一把尺子,每人只能分到六十公分宽的地方。
   每次晚自习下课后,宿舍里就拉开了位置争夺战。特别是第二层,在不规格的木板夹缝中掉落的尘土就撒在一层的棉被上,甚至学生的脸上。宿舍里总要闹闹纷纷很久,在值日老师的多次督促下才可以静下来。​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起床的钟声就在校园里响起。走出宿舍大门,平台上、屋檐下一堆堆粪便的臭气迎面扑来,黄黄的尿液顺着台阶往下流。从宿舍走到厕所有一百多米的距离,走下十多石头台阶,中间还有个下坡,黑灯瞎火,​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只有走出门外就近解决。
   宿舍的后面是操场,操场旁边是一坟地,每当深夜,​憋急了大小便的学生极不情愿地钻出被笼,慌慌张张地跑出门外,不管三七二十一,找个能下脚的地方,扒下裤子就拉。这样的状况一直存在着,有时候老师半夜起床巡视,偶尔会抓住一两个学生,但一到晚上学生遍地大小便的行为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
   早上起床后,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池塘边洗刷。冬天,冰凉的水擦在脸上过后有种火辣辣的感觉。夏天,密密麻麻的蚊子在淡黄的水面上飞来飞去。就是这两口小小的池塘供应着八百余师生的饮食起居。一日三餐,在这里用水淘米蒸饭。还有在这里洗衣洗澡,就是村民挑的大粪桶也在这水塘里洗洗荡荡。
   学生的食堂是一座低矮的瓦房,两旁没有墙壁遮挡,一座炉灶,一口大锅。大锅上沿用砖块团团围住了一米多高,几百个学生的饭盒,搪瓷缸添好米,灌满水就放在里面蒸。蒸熟了,大师傅就拿出来放在一个长长的简易木台上。​每当放学铃声一响,十多个教室里的学生如潮水般的向厨房奔跑而来,在饭台的周围搜搜寻寻。挤不进的学生只能失落站在一旁,等人稀疏了再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盒饭。有时候,找到了盒饭,找不到盒盖。有时候,米饭放多了水,饭盒在学生的手下推来推去时,整个米饭从盒中倾倒了出来。后来的学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狼藉的一幕,欲哭无泪。
   初中三年,没有哪个学生没饿过肚子。不是因为家里穷,每个星期我都带四升米到学校,足够我吃了。开始,大灶烧木柴,干干湿湿的柴火很容易蒸成夹生饭,后来改成烧煤才好些。最可恶的是大师傅,在蒸饭时,饭盒倾斜着,里面的水全部流了出来,视若无睹。放学后,已经注定了饭盒的主人要饿一餐。​
   到吃饭的时候,因为用搪瓷缸蒸的饭上面都有一层硬硬的饭皮,浑浊而肮脏,只有把上面一层扒掉。这个时候​就有附近村庄的老奶奶来捡这些扔掉的饭拿去喂猪。学校一度对这些捡饭的老奶奶有意见,因为学校也养了猪,叫我们学生轰她们走。有些学生不懂世事,真的轰她们。很多时候搞得学校与附近村庄矛盾尖锐对立,一件很小的事件就可以闹得很大。
   看到老奶奶来捡饭,我都会主动把上面的一层饭倒在她的菜篮里。记得有次劳动课,我忘记了带工具,我就跑到她家借工具,她爽快地拿出一张锄头给我。
   在学校的后面有十多亩田,全部分给各班级耕作。春秋种禾,冬季种萝卜,每个星期半天劳动课​,只是到了每年的元旦学校才一次性给学生一个回报。这一天,学校就会杀一头大肥猪,然后用萝卜焖,每十多个学生用一个脸盆装,吃着萝卜炆肉别有一番滋味。虽然分到的猪肉不多,同学依然开开心心。
   虽然当时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当恶劣,但同学们还是感到无比的快乐,学习的劲头依然十足​。我读初二时,当年的初三那一届,中师就考上了十九名学生。这在鸣中属于史无前例,在都昌各乡镇遥遥领先。对我们下一届是鞭策,对老师是鼓舞和振奋。到了我们一届时政策发生了变化,复读生无法参加中考,对很多家庭和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尽管校长在我们的誓师大会上慷慨激昂,演讲台的上方挂出了“树雄心,立壮志,苦教苦练排万难,待到中考夺魁日,不夺第一誓不返”的豪言壮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是这一政策的改变,把多少莘莘学子挡在了中师的门外。
   那个时候能上高中的人很少,很多家庭无能供送。我清楚记得当时我的父母连十六元的报考费都给不了我,以致我对读书心灰意冷,成绩慢慢地下降,最后不得不走上打工的道路。​
   由于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问题,每一年都有同学辍学。从初一四个班,每班八十余人,到初三剩下三个班,每班仅三、四十余人。当时学习环境苦,老师在教学上依然不敢松懈。学校每天从早操起就开始评比,直到学期结束,每位老师都不敢掉以轻心。
   记得有次下了晚自习,班上有几位同学没回宿舍睡觉,偷偷跑到几公里外的村庄看电影。回来时被值日老师抓住,班主任气得瑟瑟发抖,当场命令几位同学捞起裤管,用膝盖跪在沙石上直到天亮。学校没有围墙,地处偏野,就是靠这严格的校风校纪来约束学生。家长、学生、老师,三方在这种管理方式上并没有异议,似乎一切都合乎情理。仿佛只有经历了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骨的那种痛苦才能出人头地​。
   为了不耽误学习,我的父母不容许我落下一节课。无论刮风下雨,生病四痛,都不能成为不去上学的理由。
   记得第一年,快到期中考试时,我的身上生了疥疮。这疮易传染,而且身上只要有一个部位有,它很快就会长满全身。它生长的速度始料未及。在同学中,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劣,没生过疥疮的人微乎及微。满身的疥疮,一是痒痛难忍,越抓越痒,越痒越抓,脓水流过的地方又是下一个痛痒的地方。那次周末,上午上完四节课,回家八公里路程,我足足走了六个小时,到家时已是万家灯火,母亲站在门外焦急地张望。回到家,扒下裤子,大腿两侧磨破的疥疮血肉丝丝,惨不忍睹。
   第二天,父亲用一辆土车把我推到二十多公里外的皮肤医院,开了点药又把我送回了学校。那种像黄油似的药每天涂在伤口上,慢慢的就会好起来。看着身上的疮结一个个掉落,心里有几多酸楚,又有几多欣慰。初中三年,生了三次疥疮,每一次,生不如死。既无法住院治疗,还不能落下一节课,衣食住行都得靠自己。从宿舍到教室到厨房,都有一段长长的距离,那样的日子现在想来令人心寒。​
   当初的学习环境就是这样,没有怨恨,更没有退缩。鸣山中学依然是家长与学生心中,一个神圣的地方。这是一个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地方,不是享乐的地方。从大姑塘到学校那一条宽阔的公路,是我们用土篼挑泥一担担筑起。宿舍后面的操场,是我们一锄头一锄头的将它拓宽。劳动课上,我们就是一个个小农民,挖地、插秧,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运动会上,有我们骄健的身影。课堂上,歌声嘹亮、书声朗朗。多数同学并没有因为学习的环境胆​怯而止步。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充满着殷切的期待!
   每天吃过晚饭,学校的操场上年轻的老师们在操场上打蓝球,同学们围着看。他们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个个都是那么阳光。不像年龄老的教师那么严肃和刻板,他们抱着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课堂上,他们是老师,他们讲课抛弃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变得幽​黙和风趣。课堂外,他们和学生是朋友,可以拉家常,一同散步。所以篮球场上,总能赢来一声声的喝彩。
   而操场后面的那片茶林就是同学们课后阅读​和深化友谊的地方。三五成群的同学在茶丛里,或站、或坐,窃窃私语。有时候又会为一个小小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里,有歌声、有朗读声、有笑声,紧张的学习和压抑在这里都可以得到释放。
   初三那年,同学们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花季少男少女在心中对爱情都有一种朦胧的渴望。那个年龄,我们不懂得爱情是什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被对方关爱,那怕一个注目,一个微笑,都会带来心头久久的温暖。这种羞涩的爱,不敢张扬,不敢留下痕迹。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个人相约茶林,茶前月下,卿卿我我。但终久纸包不住火,他们会在同学们面前故意撇开目光,脸不由自主的徘红。消息传到老师耳中,来了个瓮中捉鳖。那次夜静得出奇,月亮特别圆,特别亮,老师蹑手蹑脚,悄悄来到茶林,一举抓​获了八对正在一起的少男少女,将他们的爱情扼杀在萌芽中。
   那时的鸣中,我们对老师的敬畏更胜于对父母的敬畏。他传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心中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对母校和老师们的怀念。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三年的时光,有苦、有泪,但青春在这里闪光,人生从这里出发,虽然在这里所学的知识,还不够改变我一生的命运,却是我人生成长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之恩,同学之情,都是我一生的财富。
   离别的时候,同学们都是依依不舍。忙着合影,忙着在笔记本留言​,青春的画册在这里被合拢;下山口的每一处地方都融进了我们的情感。尔后,各奔东西。不像现在,高中还可以再见。那个时候的高中,我们只能仰视了,它与中师一样,能跨进这座大门的只有凤毛麟角。
   如今的鸣中,再也不是当年破破烂烂的模样。校园越来越美,而我们的那一届同学越来越老。那一段激情的岁月,燃烧的火焰将苦涩吞没,那种朝夕相伴的师生之情、同学之情,依然值得我去深深的回忆和缅怀!

共 41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散文,文章对三年初中阶段在鸣中上学的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那时,学校房子、教室、住宿条件等都简陋,吃的饭更是不堪回首,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怎么说,这座学校是知识和梦想的摇篮,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然后再从这里重新起步,走出人生的下一步。其实对于每个当过学生的人而言,青葱岁月里的记忆都是难以忘却的。欣赏荐读。【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9-12-08 13:40:22
  感谢老师给看点带来的精彩。对于每个人来说,学生时期的上学经历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啊。
回复1 楼        文友:小麻雀        2019-12-08 14:30:42
  谢谢兰花老师,遥握!
2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9-12-08 20:03:47
  求学时代的艰苦,历历在目,青葱岁月的美好,值得怀恋。欣赏美文。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2 楼        文友:小麻雀        2019-12-08 20:54:23
  谢谢美女社长谬赞!
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12-08 21:36:55
  感恩生活,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问好作者,冬安万福!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