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景宁记(散文)

精品 【流年】景宁记(散文)


作者:汗漫 童生,89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10发表时间:2019-12-14 16:42:47


  
   5
   邱氏家谱序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治乱,家无谱则昭穆之分不明,所系均重也。是以古来仁人孝子敦宗睦族,皆以谱为纲领矣。名宗望族若无谱以联宗亲,则涣散不羁,犹水之不溯其源则流不长,木之不培其根则枝不茂也。是可知,人不纪其族之所自出,则虽一脉至亲未有不视其为途人者。故凡山陬僻壤,孰不以宗谱为急务哉。吾族之源,始自梅岭,而支派繁多,久未缮谱,则名号行第几莫能辨。兹幸族中长贤同心协力,端请凤山陈煜廷先生纂辑。叙吾先世始祖,迟至新枝自成一帙,以纪其渊源,条分缕析,所谓昭与昭序,穆与穆叙,以致千百世之子孙知其所自出,且以卜千百世之子孙宏猷大计。是举也,岂予一人之力哉?如国忠、国珍与国华,咸有劳焉。书巅末以示后人也。道光五年岁次乙酋仲冬月之吉十六。世裔孙,国元拜撰。
   与邱村长坐在堂屋的一盏电灯下,读他珍藏的这本家谱的序言。全篇自然没有标点,我尝试断句、领会。
   这一本家谱建立与修订前后共计两次:初次立谱,在清道光五年,即公元一八二五年,立谱人邱国忠、邱国珍、邱国元、邱国华;重修于光绪九年,即一八八四年,修谱人邱永庆、邱永知、邱茂传、邱茂东、邱茂宗。全谱出现两种字迹:道光五年,端正且清俊的楷体,大约就是聘请的那个来自凤山的陳煜廷先生的手笔;光绪九年,行书,洒脱而略显任性、草率,书写者匿名。前后相隔约六十年。此后,未再续谱。
   “村子里就这一本家谱,我保存。家谱中的话已不太懂了。我们这一村的邱家人,都不再按照家谱中规定的辈序起名了,不讲避讳前人名字的事了。经商、出国的人都有了英文名,玛丽啊、海伦啊、瑞得啊。”邱村长说着说着笑起来。他还算年轻,当兵,退伍后就做了村长,最担心的事,一是村里这么多没有儿女在身边的老人生了急病怎么办,二是孩子们爬山越岭去上学有危险怎么办。他就想办一个养老院、一个小学,就经常往县城里跑,要经费,也打算让邱氏家族在海内外的成功者捐一些款,但没法联系。“得再修修家谱才好,知道人和人的远近亲疏、来龙去脉。但太难了——这家谱已经断一百多年了。”
   对邱家而言,对这一片浙西南的山区而言,我是这家谱序言中所说的“途人”——在途中擦肩而过的异乡人。但很难说我和邱村长之间没有一丝关联。从家谱中看,邱氏祖先源自河南,相继迁移至福建汀州、杭州、江西万安——一生三。三处各有祠堂,明确记载其所处方位、祭祀日期。之后,三生万物。村长猜测自己属于杭州邱氏一脉的下游。他曾按照家谱中记载的时间“八月初四”和地址“登瀛门内东竺寺旁”,到杭州寻访邱氏祠堂,已渺然不可见矣。登瀛门,已经成为巨大广场,有喷泉和退休老人在随着音乐跳健身舞。
   故乡在家谱中?但这一个家谱能够流传多久,村长没有信心。我建议他把家谱复制,原本交给景宁甚至浙江省图书馆保存,或许会有后人来关心、研究。他叹口气,喝茶。我小心翼翼翻读家谱,并用手机选拍若干页。他有些感动:“能看出来,你有情义,也是有心人啊。”我第一次手握这样的古旧家谱。对故乡河南省唐河县余冲村的记忆或叙述,我只能依次上溯至我的父亲余书进、祖父余孟光、曾祖父余克让为止。再远眺,云水茫茫。这样解释,邱村长不叹气了,很同情地看我。
   邱氏祖先在家谱中对男女婚嫁明确了原则:“须择名门旧族,毋得妄与微贱仆隶之家为姻。”这段话让我叹了一口气。在清代,我大约没资格成为邱家的女婿。家谱中有一插图,细致描绘出某小镇的山势、河流、祖屋、祠堂、坟茔、道路。显然不是目前我们所在这一村庄的地图——这个村庄,是另外一个陌生的清朝小镇的后裔,两地的月色、灯火、歌谣、风俗,也有血缘关系吧?隐隐赓续而不会断流。几声狗叫,似乎与河南省的狗叫保持了一样的节奏和内涵。对面山岭与天空被夜色统一成无边的黑幕,没有界限,但细细辨认云朵所在的位置,可看出微微的白。
   “所有的故乡都是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涧溪赴海料无还!可是月魄在天终不死,如果我们能在异乡创造价值,则形灭神存,功不唐捐,故乡有一天也会分享的吧。”从大陆到台湾而后定居纽约的国民党老兵、作家王鼎钧,以这样一段话来自我安抚。王鼎钧故乡在山东兰陵。他大约时时想起兰陵美酒,也应该喜欢王翰的《凉州词》:“兰陵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及李白的《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但即便没有征战和醉意,当下,又有几人能返回家谱中的某一行?剧变中的大地山河,物非人亦非,像雨雪霏霏早已取代杨柳依依。
   还乡,逆时光之流而上,与最初的故乡、故人、故事欢聚一堂,或许就是一个人去写作、去编撰家谱的隐秘动力。我,一个没有家谱的人,在家谱中没有位置的人,只能把自身演变成小规模的故乡——皱纹苍茫的“流浪的最后一站”。
   为小别和永别而写。不被写下的事物,像没有在世界上活过、发生过。
   写吧,无论非虚构地编撰家谱,还是虚构性地叙述与抒情,都是书写者在向若干人传达爱意和哀凉。
  
   6
   景宁,位于浙西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冬夏长而春秋短。
   东邻青田(田野盛产青芝)、文成(明代政治家、文学家、风水师、预言家刘基的故乡),南衔泰顺(大量的雨水催生出众多廊桥蜿蜒于溪流上),西接龙泉(哥窑和弟窑里的瓷器也是用火焰作为帖子的换帖兄弟?),北毗云和(云朵和睦)。
   西周、春秋时期,属越。三国时期属临海郡。明景泰三年,即一四五二年,兵部尚书孙原贞以“山谷险远,狂徒啸聚”为由设置景宁县,属处州府。清沿其制。辛亥革命后,一九一四年起属瓯海道,一九二七年直属浙江省政府。一九五二年,属温州专区。一九六三年至今,属丽水市。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目前畲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十四左右。畲族先民在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地频繁迁移,有《起源歌》述说其缘由:“田差难种吃,田好官来争;官多难生养,思量再搬迁。”一个不安的民族。常以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方式,在深山密林中搭寮居住,狩猎或播种,辛苦谋生。畲族人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其实,谁又不是山哈、客人?你、我、他一概暂居于“尘世”这苍茫连绵的百年群山里,转瞬即逝。
   愿山内与山外、途人与亲人,风景身心皆安宁。

共 756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景宁县位于浙西南,是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处于山区,是亚热带气候,雨水多,峡谷遍布,溪水川流不息。正是秋收的时节,在晨曦中,梯田里是一块块的金黄,那是熟透的稻穗,让人欢喜。农人在割稻子,在打稻子,一片繁忙的景象。村里却是一片落寂,像千万个村庄一样,它在挣扎、在颓废。年轻人都走出大山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中老年人在忙碌,在坚守,在延续着村庄的生命。文章立意厚重,描写细腻,画面感极强,语言优美,并用真挚的情感从多个方面,描述了景宁这个百年山区的历史与现状,让人不得不为它的未来而担忧。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21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12-14 16:44:44
  令人深思的文章,感谢作者的分享!
   问好,遥祝冬安!
五十玫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