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蓝色星光(小说)
“是呀,有时我也在想,我妻子生前从没得罪过什么人,是谁下这么大的狠手呢?入室抢劫杀人,也没有什么物证呀。”杨若飞渐渐放松下来了。
“这就是这案子难破之处。或许我们总有什么遗漏之处。”
张警官缓了缓,起身给杨若飞又续了续水,“你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
此时,杨若飞已完全放松下来,当然这也正是张警官的高明之处,不知不觉之中,他总能让当事人从紧张的状态下解脱出来,用轻松的心态述说事情的经过。
“我今天来是有一个情况向你反映的。”杨若飞说。
“那好,你说吧。”张警官拿起桌上的本和笔。
“不过…”杨若飞又有了点犹豫,“不过,我也说不准这情况是不是真实。”
“没事,你说吧。”张警官继续宽慰道,“我们只当聊天,有用呢,我们就用,没用呢,就当没说。”
“好吧。我昨晚,好像看见我妻子遇害的场面了。”杨若飞下了下决心,开门见山说道。
“什么?”张警官有点莫名其妙。
“我是说,我昨晚好像看见我妻子遇害的场面了。”杨若飞恢复了常态。
“噢!”张警官顿悟过来,“那你说说看。”
一年来的办案经验已让张警官养成处乱不惊的心态,他知道有些当事人在在遇到突发事情时总会惊恐万状,留下的记忆也会杂乱无章,所以,当当事人在讲述案情时即使说些毫无边际的话,他也能从容地面对,认真聆听,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听了张警官这么淡淡地一说,杨若飞的心上的包袱全部放下了,他原以为,张警官对他会不屑一顾,嘲笑自己胡思乱想,瞎编故事,但现在看来,张警官全无此意,于是他,理了理思绪重新坐定,带着深深的回忆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地跟张警官说了一遍。
应该说,杨若飞的讲述是精彩的,跟着他的讲述,张警官有一种深临其境的感觉,那白色夺目的光芒、那黄娟娟的挣扎、那杨若飞的无助…,一幕幕,就像发生在眼前似的,历历再现。而也正是如此,当张警官听完之后,完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看了一下杨若飞,心想若不是真正经历杨若飞是讲不了这么真切。是真的吗?他转身来到窗前,怔怔地看着窗外,足足有一刻钟的时间。
这一刻钟对张警官来说,是一个很纠结的一刻钟。杨若飞所说的是真是假?是真,真有传说中的时光穿越,回到从前?是假,大清早,他有必要在这里绘声绘色地讲这么一个故事吗?而且深关他妻子的被害案。真假难辩,在这一刻钟他的思维急速地转动着,搜索着相关的信息,在这一刻,他的思想也急速思考着。好像是迷余的羔羊在探寻方向,也好像是点点星火,在黑暗中慢慢燃烧,待他回过身来时,面色已然是一脸的平静。“你讲的这件事,使我想起了一件著名的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他缓缓地说。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杨若飞有点疑惑。
“是的,一百多年前在北大西洋被冰山撞沉了的泰坦尼克号。”
“哦,这个我知道,我还看过这部电影呢。可是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有关系的。你知道吗,那艘船虽然被撞沉,但随同船只一同沉没的船长和一名女乘客并没有死,而在过去了80年以后获救了,而且容颜也没老去。”
“什么,不可能!”杨若飞有点大吃一惊。
“可能,而且,这是事实。”张警官非常坚定,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这个事,我慢慢给你讲来。
泰坦尼克号应当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轮,上下共六层,拥有760舱室,7公里长的走廊和游步甲板,俨然一座巍峨华丽的"浮动宫殿"。
它1912年4月2日它投入运营,4月10日13时启锚离港,开始了它的首次同时也是它的最后一次航行。4月15日2时20分,当它航行在在北大西洋时与一座冰山相撞了,不幸的是这艘巨轮沉没了,船上的2201人中,仅有711人获救,在这场旷世罕见的劫难中失踪人数达1500人之多,可谓是世纪灾难。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近80年以后,也就是在1990年和1991年,分别在大西洋冰岛附近发现并救起了泰坦尼克号沉船时失踪的两名幸存者,一名是名叫文妮·考特的女乘客,另一名则是泰坦尼克号游轮上的船长史密斯先生。”
说到这,张警官又顿了顿,看了一眼杨若飞继续说,“1990年9月24日,‘福斯哈根’号艳船正在北大西洋上航行,在离冰岛西南约360公里时,船长卡乐·乔根哈斯突然发现附近一座反射着阳光的冰山上有一个人影,他立即举起望远镜对准人影,发现冰山上有一位妇女用手势向福斯哈根号发出求救信号。当乔根哈斯和水手们将这位穿着本世纪初期的英式服装、全身湿透的妇女救上船,并问她因何落海漂泊到冰山上等问题时,她竟然回答道:‘我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一名乘客,叫文妮·考特,今年29岁。刚才沉船时,被一阵巨浪推到了冰山上。幸亏你们的船赶到救了我’。福斯哈根号上的所有船员都被她的回答弄糊涂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她是发高烧说胡话?
考特太太被送往医院检查时,发现她除了因精神上落难而痛苦外,其它方面的健康状况均良好,丝毫没有神经错乱的迹象。血液和头发化验也表明她确实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就出现了一个惊人的疑问,难道她从1912年失踪到现在,已经有78年时间过去,竟会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
同样,1991年8月9日,欧洲的一个海洋科学家考察小组租用一艘海军搜索船正在冰岛西南387公里处考察时,意外地发现并救起了一名60岁的男子,他自我介绍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令人惊奇的是,许多年来的海上漂流生涯,并未使他看上去衰老。史密斯船长虽已是140岁的高龄老人,但仍然像位60位的人,而且在他获救时一口咬定是1912年4月15日,即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日。他还几次劝阻救助人员不要救他,既然他的船已经被冰山撞沉了,他理应与船共存亡。”
“但是...,”杨若飞听的目瞪口呆,不知该如何表达,“你是说,他们进行了穿越?”
“你相信这世界上有时光隧道吗?”张警官没有正面回答杨浩文。
“时光隧道?听说过,不过这也太科幻了吧?不现实吧?”杨若飞即不肯定也不否定。
“在你讲述你的经历之前,我也怀疑时光隧道的存在,但你所经历的事情,除了用时光隧道来解释外,只能说你是胡乱编故事了。”
“我所说的完全是真的。”
“我也相信你说的是真的,所以说,唯一解释,就是你进入时光隧道了。”
“可是...”杨若飞依半信半疑,“可是真有时光隧道吗?”
“你不信,是吧,那我再你讲一个事例吧!”张警官不紧不慢地说,“你知道百慕大三角吧?”
“这个也知道,是不是位于大西洋,经常会出现飞机和船只失踪的那个区域。”
“是的,百慕大三角位于大西洋西侧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海峡和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之间。它大部分位于北纬20°~30°之间,或许你也听说此北纬30度的神秘,但这里我们还是只说说百慕大三角。百慕大三角从1880到1976年的96年间里发生了158次失踪事件,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失事,数以千计的人在此丧生,这些事件无不困扰着人们,让人们无从解释,其中一个失踪三十六年的气球再现事件就曾震惊世人。那是1954年,驾驶员夏里·罗根和戴历·诺顿驾驶气球和其他五十个参赛者在加勒比海参加气球越洋比赛,当时天气晴朗,视野清晰。然而,当所有气球仍在空中飘浮着时,夏里·罗根和戴历·诺顿驾驶的气球突然一下子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36年。
1990年,也就是36年以后,这消失的气球突然又在古巴与北美陆地的海面上出现。当时它的出现使古巴和美国政府大为紧张,特别是古巴,误以为美国派出秘密武器前来进攻,一度派飞机想把它击落。
发现这个热气球的古巴飞机驾驶员真米·艾捷度少校说:“一分钟前天空还什么也没有,一分钟后那里便多了一个气球。”最后大气球被古巴飞机迫降在海上,热气球的两名驾驶员则由一艘巡洋舰救起,送到古巴一个秘密海军基地受审。
这件怪事不但古巴人感到惊讶,连两个驾驶员诺顿和罗根也同样感到迷惑不解。这两个驾驶员说他们当时正在参加由夏湾拿到波多黎各的一项气球比赛。他们并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他们只是感到全身有一种轻微的刺痛感觉,就好像是微弱电流流过全身一样,然后一眨眼他们面前的一切包括大海和天空都变成一片灰白色,接着他们记得有一架古巴飞机在他们气球面前出现。
事后科学家们一至认这这个气球是进入了时间隧道。
......
在张警官的一阵讲述之后,杨若飞是瞠目结舌,这回他确信了张警官所说的时光隧道了,他惊恐地说:“难道我真的经历了时空隧道......可是万一我回不来怎么办,是不是也是一个无头悬案?”
“是,也许不是。”张警官看着杨若飞,“你确实是在不经意间进入了时空隧道,但是你不是又回来了吗?”
“那我看到妻子被害是真实的了?......可那根本看不到凶手呀!”
“是真实的,但这也正是我纳闷的地方,是你没看见,还是你看不见呢?”
“我绝对没看见。”
“那我就更纳闷了,为什么你看不见呢?是隐形人?不可能,现在科技还没有能达到让我隐形的。......,我想有必要再进时空隧道看一遍。”张警官深思着。
“现进入时空隧道?这怎么可能,”杨若飞很是惊讶,“我那次也是无意中进去了,这时空隧道怎么能说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
“能,一定会能,只要能进入第一次,就能进第二次。走你带我去看看你进入时空隧道的地方去。”
三
即使坐在开往现场的车上,杨若飞还是感到不可思议。当时,张警官说完去现场看看后,就拿起一个背包,收拾了一些东西要走,杨若飞看着忙前忙后的张警官一直木木地坐在那里,只是当张警官对他说,“委屈你了,快到中午了,我们只能带点东西在路上吃。”时,才顿过来,想到自己也要跟着去。他不明白此时到那里有什么用,是进时空隧道?还是捉拿凶手?只好尴尬地笑了笑,“啊......,无所谓。”
汽车在山路上急驶,张警官一言不发专注地开着车。杨若飞也不知他在想什么,索性闷不做声,一方面他还在消化刚才的那些信息,另一方面他对这次唐突的行动还是感到有点莫名其妙。时空隧道这原来只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事情,怎么在他的身上发生,即使可能,又怎么会想进去就进去的呢?再说进去之后还不知道会到什么朝代,什么地方呢……。对能否解开他妻子死亡之迷他没抱任何希望。
因不是上班高峰,没有堵车,车子在路上跑了一个来小时就到了地方。到了后,张警官找了个应急停车处,他俩就下了车。故地重游,仅仅过了一个晚上,杨若飞并没有感觉这里有什么变化,山还是那座山,树也还是那棵树,甚至连树上了叶子也没掉一个,还是那样随意地在风中摇摆,一点没有任何可疑和神奇之处,他甚至怀疑昨天是否曾发生过那些事。
张警官依旧是话也不多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说实在的,张警官干起活来的确非常认真,他首先问了杨若飞看见那道白光的的地点,又问了进入白光内的地点,并经再三确定后,就一点点查看起来。
这是一条在两山之间开辟出来的一条双向四车道省级公路,公路依山势而建,基本上是沿着山脚蜿蜒前行。杨若飞进入时空隧道的地方几乎是山路的拐弯处,再前行50余米就进入了山的阴面,而拐进去之后又进入了另两座山的交汇处。张警官拿着尺子丈量着,他首先量了一下杨若飞从看到白光到进入白光的距离,同时问清了杨若飞当时的大体车速;然后他又量了一下进入白光处到转弯处的距离,并对这几处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照。杨若飞刚开始跟着张警官前前后后的忙活,又是拉尺子,又是计数,但他后来感觉这是一件很没意义的工作,又不是车祸现场,至于吗?再加上肚子确实饿了,索性就跑到车上吃起东西来,任凭张警官一个人来来回回地拍照、查看。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张警官也终于上车来了。杨若飞见状连忙递上食物,“饿坏了吧,赶紧吃点东西。”
张警官接过食物也不多说,打开包装就狼吞虎咽地就吃上了,应该是饿坏了。也难怪,时间都快2点了,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待吃完他双从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咚咚咚地一口气喝了干净,他这才开口说道:“不错,今天收获不少。”
收获不少?杨若飞听后心中暗暗发笑,这都什么呀,还收获呢,他怎么没看出来有什么收获,但他也不好多问,于是说:“那咱们回去?”
“回去还不行,还没查看完,还要再查看查看。”张警官随说着随又发动起了车子。
白天永远也不懂夜的黑,杨若飞也永远不懂张警官的思路,或许这就叫做隔行如隔山吧,谁叫人家是搞刑侦的呢,或许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就是人家破案的线索和证据呢,这不是任谁都行的。杨若飞无奈地想,即来之则安之,随张警官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倒要看看他会怎样破这个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