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芳】遥远的村庄(小说)

精品 【柳岸·芳】遥远的村庄(小说)


作者:岚亮 进士,1134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65发表时间:2020-02-11 16:31:51


   有了教训,郑聪灵第二个叫了一个普通群众莫老牛,说的是缴农业税的事。莫老牛说:“上缴皇粮国税,天经地义。”郑聪灵一听连说他有思想觉悟。莫老牛叹了一口气说:“要说觉悟,你得表扬我爸。当年红军挺进师进驻上原时,我爸给红军伤员煮过红米粥,烧过南瓜汤。现在我爸快要断粮了,你来收个屌的农业税。”说得郑聪灵当场傻眼,哑口无言。
   吴定山问:“莫大松呢?”
   郑聪灵说:“在边上坐着呢,不吭声。”
   吴定山端着从部队捎回的牙缸连踱几趟,“看来只能让陈麻子去上原了。”
   也怪,其貌不扬的陈麻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政助理员,他住上原不到仨月,上原村就如春天的原野被浇了一场春雨,草绿花红的全正常了。
  
   二
   陈麻子给杨飞扬留下的第一印象甚是猥琐。吴定山是个退伍军人,巨耳厚朵,英挺豪爽,说话魅力十足。未认识陈麻子之前,吴定山是这样向杨飞扬推销陈麻子的:“小杨,你是一棵好苗子,我得找一棵大树好好带带你。你就跟陈麻子吧!你是大学生,陈麻子是咱乡政府唯一一个老牌大学生,三农工作经验相当丰富,你跟着他好好学,我保你不出三年就成为一棵栋梁之才。”杨飞扬听了,满脑子是美好的幻想,哎呀妈耶!领导真英明,师父真伟大。待见到陈麻子时,杨飞扬的一脑珍珠立马成了泡沫:四十多岁,身材矮小,一脸麻子,口角叼烟,像一个粗俗的老农戳在会议室的地板上,似笑非笑地瞧着他。“是棵好苗,只是尚未定型,书记大人,我会帮你把他修剪成材的。”陈麻子弹了弹烟灰,热情地对杨飞扬说:“明天跟我下村去,记住,等工资领了,你得请客拜师,这是规矩。”
   看来吴书记言过其实看走眼了,陈麻子不仅猥琐,还口馋、嗜酒、好色。作为一个乡干部,哪能一进门就向群众讨酒喝的,还擅自去掀人家的锅盖,一见女人眼睛就露出贼相,真是不象话。还要把我修剪成材?到是谁修谁?第一次下村,杨飞扬在肚子里嘀咕不停,有点不服气。人们都说陈麻子是毕业于政法大学的大学生,对此杨飞扬一直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陈麻子曾亲口对杨飞扬说过,他结婚很早,十六岁入洞房就晓得趴在女人的身上兴风作浪,比那些当爸的老男人还解风情。杨飞扬问,大学你是几岁去读的?陈麻子支吾道,咋的,你不信?我老陈是先开荤后吃素,先结婚后读大学,我大学毕业时,娒儿都三岁了。关于大学不大学的,杨飞扬倒不深究。引起他浓厚兴趣的,是陈麻子本人。陈麻子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曾经自吹自擂地给自己取过许多绰号,什么“十步外的美男子”、“二胎结扎妇女的梦中情人”、“蟾宫乡第一猛男”等等,但同事没一个认可,大家都叫他陈麻子。为此,陈麻子屡次辩解,他反复向大家申明:“想当年我老陈长得也是鸡卵刚剥出似的光溜,只不过是一次把砒霜当糖霜误食了,要是冇一脸的麻丼,老子早就当上书记乡长了。”
   与陈麻子接触一段时间后,杨飞扬服了。每日,他头戴草帽,像跟屁虫似的绕着陈麻子转。凡逢人,陈麻子一脸自豪地介绍,“这是我徒弟小杨,大学刚毕业,今后大家对他的工作要大力支持。”一有空,他便向杨飞扬传经送宝。陈麻子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上管天文地理,下理鸡毛蒜皮,是一门大学问。但内行人则很简单。其要领是八个字,即嘴响、脚勤、心诚、抓头。什么叫嘴响?就是要热情,学会讲农村话,比如与乡亲们讲话,你千万不能说你们你们的,得说我们我们,一听就像是一家人。脚勤,就是要深入群众,越深入越好,只有走得勤,人家才会跟你亲。心诚,就是对广大群众要真心实意,一视同仁,老百姓的逻辑是:你敬他一尺,他就会回敬你一丈。抓头就不需要我多说了,上原的头就是莫大松,抓住了莫大松,任何事都好办了。杨飞扬说:“看来我得好好与老莫交交朋友。”陈麻子说:“与莫大松当然要处好关系,但仅此还不够,你得把全村人都视为亲人朋友,把大家都当头看。”看到杨飞扬不解的样子,陈麻子补充道:“只有你把大家都当作头了,乡亲们才会把你当成他们的头,一切得依靠群众!”
   然而在其他场合,陈麻子却是异常的保守。吴定山请陈麻子给乡干部介绍工作经验,陈麻子推辞不说。吴定山奖他一包红牡丹香烟后,才换来陈麻子的一句真经:“我是吉人天佑,全仗一张脸。村中的男人欢迎我,因为与我一比,他们个个都成了美男子;村中的女人喜欢我,因为我与她们的男子客一比,她们感到每夜都是搂着帅哥在睡觉。”私下,杨飞扬问过陈麻子,“老陈叔,你的确有很多经验,你干嘛谦虚不讲?”陈麻子意味深长地道:“小杨,你还年轻,人情世故还未吃透,都像咱俩,有几个人吃得消?乡里那班家伙在背后不骂死我才怪。”
   这是发生在杨飞扬到乡政府工作两个月后的事。
   那天乡里开大会,参加会议的对象除了乡干部,还有各村的支书和村长。郑乡长总结部署好工作后,吴定山发表重要讲话。吴定山先给在座的村干部每人发一张纸条,请他们推选一名最受欢迎的乡干部,然后收上当众宣布结果。二十五个村干部,竟然有二十三个写了陈麻子的名字。吴定山动容道:“同志们,二十五位村干部,有二十三人把宝贵的一票投给了老陈同志,其中另有二票投给了他的徒弟杨飞扬。都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说明啥呀!难道老陈同志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吴定山的目光不寒而栗,扫得一班乡干部面红耳赤。“经乡党委研究决定,下步在乡机关全体干部中开展向老陈同志学习活动!”吴定山声如铜钟地说:“我们要向老陈同志学习四点。一是学习他头戴草帽、脚踏实地的诚心;二是学习他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爱心;三是学习他风雨无阻、扎根基层的苦心;四是学习他铭记初心、践行使命的红心……”吴定山的口才真好,经他一说,陈麻子立即成了一个拥有丰功伟绩的巨人;经他一总结,陈麻子那些看似平凡但常人又难以做到的事,皆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般可贵。每讲完一颗心,吴定山都附以具体实例说明,听得会场燕雀无声。临了,吴定山几乎是在呐喊道:“老陈的经验就是心热、走勤、深入,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一个驻村干部,下村时连村庄的狗狗都能想到,还有什么事情会办不好呢?我们要大力学习老陈的草帽精神!”
   杨飞扬佩服死吴定山了。事先,吴定山把杨飞扬找去,叫杨飞扬把跟陈麻子驻村后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下来交给他。杨飞扬遂把陈麻子从粗到细芝麻绿豆的捋了一番,写了四件事。第一是陈麻子下村的次数。两月六十天,陈麻子带着他在上原足足呆了四十五天。第二是陈麻子对村子的了解程度。全村男女老少他几乎没有一个不认识、叫不出名的。上原村除了上原外,另有两个唤作金面盂、狗搬窠的自然村组成,就是对这两个自然村的状况,他也能如数家珍。三是他从不贪便宜。如那次在阿香家吃了老鸡娘和卵丝酒,事后陈麻子付了伍块钱,阿香拼命不要,陈麻子火了,说规矩绝不可以破。四是他有同情心。每次下村,他都要去拜访一下村里的几个老党员、老房东和老退伍军人。其中一个叫莫长青的老党员,一家六口住在一座低矮的茅草棚里。莫长青是个跛子,六十多岁了,据说他的脚是因当年给地下党送信时跌断的。茅草棚漏雨,老俩口就睡在地下的一堆干稻草上,他儿子莫大竹连妻带儿挤在一片竹床内,盖一条破被絮,甚是贫困。陈麻子每走一次,眼睛就红一次,不时地给莫长青递钱,伍元拾元的。想不到就是这些事,居然被吴定山提炼出一个“四心”型干部来。
   杨飞扬庆幸没把另外两件事向吴定山汇报。一是陈麻子见到村妇女主任阿香时的眼神,还往她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二是陈麻子喜欢讲荤话。那天,陈麻子将他领进一座大屋,屋廊上有四五个妇女正敞胸裸怀地给娒儿喂奶。其中一个长着一对蒲瓜奶的黑脸妇女一看到陈麻子就冲他招手,“嗨!老陈,我的奶胀得不行了,你快过来吮几口!”陈麻子朝她吐舌头,“就你那坵烂田,还能出好泉水?”那女的脸一虎,就朝陈麻子扑过来,陈麻子一个趄趔,掉到水沟里沾了一身泥。另有一事,杨飞扬对吴定山作过口头汇报,说上原的男女关系很混乱,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情骂俏很随意,乱摸乱捏的如同家常便饭,他看不惯。吴定山笑道:“山高地远啊,也就是这点娱乐生活了,那是他们的文化。陈麻子在村中可有相好的?”杨飞扬傻傻地道:“至今冇发现,老陈这人我看是口黄心不黄。”
   不久,南山县委发出了一个文件,文件头就叫关于在全县开展争做草帽型干部活动的通知,陈麻子和杨飞扬双双被县里树为草帽型干部的典型。
   有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平时在村里能得可以呼风唤雨的陈麻子,终于遇到了一件难事。三个月后,县里即将召开下山脱贫工作汇报会。做为试点的上原村,共一百六十八户人家,报名有意向下山的仅有十八户。
   “这怎么可以呢?太不理想了,首期至少得五分之一。”吴定山不容置疑地说,他是个事事都要争一不二的人。
   “啥法都想尽了,”陈麻子的脸羞愧成猴子的屁股,不敢与吴定山正视,低着头直喘粗气,铁匠拉风箱似的,“要不你书记大人亲自去动员动员。”
   吴定山思考了一会说:“好!明天我陪你走一趟,到村里开个村民大会。你通知一下,带上计生员贾珍,多叫几个人,把环透也顺便带啦!”在吴定山的印象中,陈麻子从来没这样沮丧过,看来他真是遇到难题了。对于上原的下山脱贫,工作基调是吴定山亲自把定的,“坚持自愿、重在引导,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先易后难、分期实施。”思路应该没问题,陈麻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更没问题。根据吴定山对上原的了解,首期搬迁五分之一也没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呢?吴定山把杨飞扬单独叫到了办公室。
   “小杨,全村每户人家的基本情况你们都摸清楚了吗?”
   “报告吴书记,老陈带着我摸得很清楚了。”
   “你们是怎样摸底的?”
   “报告吴书记,我们是根据每户人家的收入情况、经济条件和发展潜力,把全村的人家分为首、中、后三个批次分步实施的。你要花名册吗?我马上拿给你。”
   “你先把具体情况讲讲,名册待会儿给我。”
   “报告吴书记,上原全村共一百六十八户,经我们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反复讨论,认为有条件有能力实施第一批下山搬迁有四十五户;待条件成熟后实施第二批下山搬迁的有一百一十户;无法实施下山搬迁的有十三户,因为他们都是一些光棍和低保户。”
   “很好!小杨,情况摸得透,工作很深入,值得肯定。”吴定山很赞赏又很得意地道:“你的第三句话不符合辩证法,以后要注意一下,看来你还得多看看哲学。事物永远是在发展变化的,都是相对的,决不是静止和绝对的。什么叫无法搬迁?低保户怎么了?他们就不能发展转化了?你应该说目前难度和困难最大的是第三批,以后多学着点。”
   杨飞扬将吴定山的话记在了笔记本上……
   陈麻子接到杨飞扬的电话后,次日一大早就从老家赶到了南山县城。在办公室,杨飞扬让他观看了罗思剑拍摄的视频。一看完视频,陈麻子就说:“走走走,这个莫大松,就是一头倔驴,咱们赶快把他赶下山来。”陈麻子已退休多年,年且七十了,虽然身体尚好,但杨飞扬还是有点不放心地说:“老陈,上原岭还爬得上去吗?”陈麻子头一荡,猴急道:“你别看我年纪大,但走路干活不比现在的年轻人差,每日仍可饮老酒一壶,食肉一斤,就是床事照样可以龙腾虎跃,走走走!”
   公务车早已在机关大院等候,杨飞扬拎着一袋刚从补品店买来的参茸,招上办公室的小李和陈麻子一上车,说了“出发”两个字,就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吴定山一行六人迎着霞光往上原开拔。头五里路走得甚是惬意,犹如在风景名胜区旅游。他们行走在彩云江畔的小路上,放眼望去,滩上枫叶荻花,江上舟筏漂流。到了大溪口,右侧一条大溪由南至北,似青龙一样“哗哗”地从浓黛的峡谷中奔流而来,汇入浩浩荡荡的彩云江。一叶孤舟泊在野渡对岸的溪塆里,不见摆渡的艄公,唯有一条纤绳通向那船那岸。陈麻子跳到溪边,抓起纤绳奋力一拉,小船儿乖乖地漂到了水中央。陈麻子高声喊道:“大家准备上船啰!”他今天特别兴奋,书记大人亲自下村帮他排忧解难,这是给他这张老脸特别的爱,他得领情。因此他拖得特别卖力,不料纤绳突然断了,失去牵引的渡船径自在水中央荡悠悠。陈麻子的脸上又泛起了猴子屁股的颜色,满脸麻丼桃花朵朵。
   “我他妈的游到水里把它拖过来。”陈麻子脱下解放鞋,朝站在溪滩上叉腰摇头的吴定山说。
   “不急,老陈叔!”杨飞扬脑洞灵光一闪,“看我的。”杨飞扬从溪滩上拾了块长条的石头缚在绳头上,然后左手握住绳尾,右手拿起石头对准渡船甩了过去。但听“嗖”地一声,“甩远了!”大家异口同声道。叶飞把绳抽回,又“嗖”地一声,“唉!甩近了!”大家叫道。

共 29910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生动地描述了处在环境恶略中的上原村,在迁村过程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位扶贫干部在工作中心系村民,深入实际困难联系群众,最后把村民一个不拉地地劝出了村子。因为记者的一个视频被广泛传播,这个视频是记者罗思剑拍摄的,在视频中,他讲述了即将消逝的村庄上原村。村里还有老人叫莫大松,他曾是上原村的支书和村长,现在他病了,身边了无一人,这是一个即将消逝的村庄。仍然生活着十三个老人,一位老师和一位小学生。他们似乎被人们遗忘了。这里没有公路、没有通电、没有医生,唯有远上寒山的石径和野渡自横的小舟。他质问道:“我想问一句,我们真的就可以把他们遗忘了吗?”这个视频给南山县扶贫办主任杨飞扬出了难题。他想起当年他作为一位乡技术员第一次跟现任村支书陈麻子下村的情景。也就是在那次,他和上原村几个有威望的村民有了初次交结,在驻村的日子里,真正感受到了上原村的恶略环境,也为上原的扶贫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和山民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和陈麻子和杨飞扬双双被县里树为草帽型干部的典型,他也在乡长武定山的赏识下,到了乡里工作,又提升到县里扶贫办副主任。后来,乡里决定上原村整体搬迁到山下,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大部分山民同意搬迁,可只有原来的支书莫大松拒绝下山,于是,围绕着动员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下山,和老人对这片世代生长的热土有什么情结?小说开始循序渐进地解开了谜底。直到最后,老人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心灵震撼!小说塑造出以杨飞扬为代表的多位干部的高大形象,他们心系山民,体恤山民,为让山民脱离恶略的生活苦海,他们不辞劳苦,深入山民家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为山村美好的未来规划远景,这样的干部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是党的三个代表的践行者,他们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令人感动!小说构思新颖,想象力丰富,人物众多,明线暗线分明,人物众多,脉络清晰,杂而不乱,人物形象鲜活血肉,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情节感人,读之令人心起波澜,引起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21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2-11 16:37:21
  欣赏岚亮老师佳作,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2-11 16:39:59
  2万多字的小说,人物众多,很多场景描述生动感人,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可见老师的文字功底深厚,生活底蕴丰富,令人佩服!欣赏,点赞,学习了!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2-11 16:40:30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岚亮        2020-02-11 17:53:52
  感谢柳社,辛苦编辑。精彩编按,胜文几分。无比感动,敬茶问安!
5 楼        文友:岚亮        2020-02-11 17:57:36
  拙作未经打磨,有待琢磨推敲。最大的问题就是深度不够,仍在面上漂浮,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难!
6 楼        文友:岚亮        2020-02-11 17:58:13
  向刘社学习,再次感谢!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11 22:26:19
  岚亮老师的小说,内涵丰富,真的高手,我还没有来得及拜读,先占位留言,问候先生过年好。
怀才抱器
8 楼        文友:岚亮        2020-02-11 23:26:01
  大文章与柳岸方能匹配。感谢怀才老师的一路牵引,向你学习致敬!
9 楼        文友:山泉        2020-02-19 08:49:21
  脱贫攻坚中的异地搬迁工作,是最难的,因为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中,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之说,小说紧扣三大战役中脱贫攻坚的难点,颂扬了扶贫干部心系群众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及人民群众的憨厚朴实。满满的乡土气息和正能量。
   认真学习中,问好岚亮朋友!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10 楼        文友:岚亮        2020-02-29 21:21:23
  山泉大哥来访,小弟不知,大大失礼,万望见谅。小说主人公,实为我弟兄,以前我写过他的长篇通讯。上原村实为上坪村,莫大松的原型也去世了。现在,那村子尚有几个老人时常出现,他们下山之后,会经常到山上住住,故土情深。大哥乃我真心敬佩之大家,我惟认真学习,啥时有大哥半成,我便足也。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