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粉条书记(小说)

精品 【星月】粉条书记(小说)


作者:淇水碧柳 进士,7246.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9发表时间:2020-02-24 15:43:06
摘要: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星月】粉条书记(小说)
   从大宝家出来,牛庆国和田鑫又走进了不远处的小宝家。
   小宝一看牛庆国进门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把两个人让进屋里,分别给他俩倒了一杯水,就坐在了沙发上,自己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牛庆国点燃一支烟抽了一口,问道:“小宝,说说吧,你娘是咋回事?”
   “我……”小宝刚开口,从里间就冲出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她穿着红色鸭绒袄,黑色皮裤,高腰高跟皮靴,看起来很时尚,她就是小宝的媳妇廖静,村民送外号“妖精”。
   廖静打断了丈夫的话:“是我不让小宝去接俺娘的,前年和去年春节,俺娘就是在俺家过的,今年我早早就跟俺大哥大嫂说,咱娘轮也该轮到去你家过年了,正月去他家,二月俺就去接过来,等于重新排了一次,可是俺大嫂不同意,凭啥俺娘就得一直在俺家过年啊?”廖静说话像打机关枪,突突突的,很是利索。
   牛庆国说:“不管咋说,把你们的老母亲一个人丢在老家就是不对,你们两家都有责任!老人身体不好,不能自理,老家又冷又潮,你们就不怕把她饿死冻死?如果老人出了事,你们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是啊,孝顺父母是不能讲条件的,我也听说了,韩大娘含辛茹苦把你们抚养大,真的很不容易,现在是你们报答她的时候,老娘再脏咱也不能嫌弃!”田鑫说。
   廖静说:“要想让俺支应俺婆婆,得重新立纸板,把那个赡养协议修改一下,平时一递一个月支应,到春节过年时一递一年过正月,今年在俺家,明年就得在俺大哥家过春节。”
   “这个没问题,我可以跟大宝商量,小宝,你的意思呢?”牛庆国问。
   小宝闷声说道:“我没问题,就听俺媳妇的。”
   “你这个妻管严哟,真没骨气!”牛庆国半开玩笑办认真地嘲弄小宝。
   当天下午,韩老婆儿就被接到了大宝家,小宝两口子也提着点心去大哥家看望了母亲向母亲磕头赔罪,并答应二月份一定去接老娘。
   处理完这场家务事,田鑫就赶紧跟牛庆国商量排演节目参加乡元宵节文艺汇演的事了。
   一过十五,春节就算过完了,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纷纷走出家门去打工,只留下些中老年人和孩子们在家里。
   进入二月,山村里开始透出春的气息。山坡上,嫩绿的小草染绿了地皮,各种颜色的野花开始绽放。村子里,路边的柳树爆出一颗颗明黄色的嫩芽,粉色的杏花也陆续开放。
   村民们开始在地里忙碌,他们把经过一个冬天沤好的农家肥拉到闲地里,而麦地里,随着天气转暖,麦苗返青,很多野草也长高了,施肥,拔草……村民们开始了新年第一波劳作。
   田鑫这几天和村委会的干部们商议一件事,那就是号召老百姓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他们决定把留在村里的百姓召集起来,征求一下大家都意见。
   “老乡们,现在经济作物和特色水果在市场上比较畅销,我们不能一直恪守着老式的种植观念,得紧跟形势,紧跟市场……”田鑫对参加会议的乡亲们说出了村委干部商讨好的计划。
   村民们已经享受到了经济作物带来的益处,自然同意田鑫的倡议。
   没过几天,田鑫从乡政府调配过来一批树苗,有核桃,花椒,香椿,国槐,还有经过嫁接的苹果,梨,李子等树苗,很快被村民们抢光了。大家在自己的院前屋后,田边地头都栽上了各种各样的树木。
   小满过后,麦梢变黄,又到了麦收季节,田鑫这些天又忙得顾头顾不了尾,他不仅帮忙联系到了几台小型收割机,还亲自帮助几家缺劳力的老人割麦子,麦子收完了,田鑫也黑了瘦了,周末回老家,杨桃取笑他:“哟,这是从非洲来的兄弟吧?”
   麦收过后,市农科所开始逐村发放新改良的新品种红薯苗,据说这种改良后的红薯苗耐旱耐涝,不易腐烂,不仅成活率高,出粉量大,产量也比老百姓自己养育的红薯苗高出几倍,而且结出来的红薯含糖量高,面甜可口,市场上卖烤红薯的摊贩都是用的这种红薯。
   田鑫跑前跑后,为村里争取了一车红薯苗,他刚在大喇叭上播出领红薯苗的消息,全村人就纷纷来到村委会,拉红薯苗的卡车一进村,村民们就一哄而上把车子团团围住了,田鑫和牛庆国几个人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混乱的场面,让老乡们按秩序排队领红薯苗,不大一会儿,一车红薯苗就分得干干净净,有几个没有领到红薯苗的老乡牢骚满腹,不肯离开,只等到田鑫答应再弄一些红薯苗过来他们才散去。
   第二天,田鑫一大早赶到乡政府,正好看到又来了两车红薯苗,田鑫跟马知途纠缠了好一阵子,马乡长才跟别人协调好分给他几百捆红薯苗,田鑫把红薯苗放进自己的面包车里,匆忙拉回村,昨天那几个没有领到红薯苗的老乡早就等着了,田鑫一阵忙乎,总算把红薯苗分停当。
   两天忙下来,田鑫觉得自己快要累散架了,可他不能歇息,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办。
   前些日子,田鑫让牛庆国带着他去牛角岭下辖的两个自然村看了一下,他深有感触。
   那两个自然村都在牛角岭的南边,一个在牛角山的半山腰,叫牛家村,一个在牛角山下面,叫牛湾村。
   通往牛家村的道路很崎岖,村里的人几乎都迁徙出去了,只有五六户人家还守在村子里,这几户人家,年龄最小的也都五十多岁了。村里还保持着很原始的面貌,青石盖的房子,小土楼,充满了古朴的气息。特别是古老的房子上,还保存着几十年前的石刻门斗,门联,雕龙画凤的木刻门窗,有的门前还保留着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拴马桩,虽然陈旧,布满风尘,但依稀可以看出多年前的繁华。走在村子里,石碾子,石磙子,青石做的石槽,兑臼,青石条几随处可见,让人有一种穿越到很久以前的感觉。
   田鑫想:这个地方,如果拍老电影,那就是很现成的场景。
   而到了牛湾村,给田鑫的感觉就是很惊艳了。
   牛湾村一面临河,三面临山,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里的人家也就十几户,住家户寥寥无几,其建筑跟牛家村一样,保持着古朴的原生态,淇河绕村而过,给这个小村子增添了无限的风光。
   这个地段的淇河因为水深,河水显得特别绿,河水在山间蜿蜒穿梭,潺潺流淌。河边有成丛的芦苇,成片的水柳,不时还有一群群水鸟受惊后掠过水面飞向远方……村子对面是几座峻峭的山峰,通向对岸的是一个简易的小木桥。据牛庆国说,对面的山里也有一个村庄,也没有几个人了。
   田鑫对牛庆国说,这两个村子属于原生态的古村落,如果能加以开发,一定会创造出可观的价值。牛庆国说:“以前乡里就提出过这个问题,想要开发牛湾村,可是招不到开发商,就搁置了下来。想要开发这两个村子,首先得铺路,修两条高质量的水泥路,至少得十几万元,然后再建一些配套设施,没有一百万怕拿不下来。”
   田鑫说:“可是一旦开发成功,一年创造出的利润何止一百万?”
   “田书记如果能找到开发商,你就是咱牛角岭的大功臣,会流芳百世的!”牛庆国认真地说。
   田鑫没有再说什么,但是这件事他深深地记在心里了。
   这段时间,田鑫一闲下来就在揣摩这件事,他每天夜里上网查资料,了解外地那些农家乐和度假村的经营模式,并联系了几个以前认识的房产开发商和商务酒店老板,向他们介绍了牛角岭的地势特点,征求他们是否可以来牛角岭投资,对方表示等有机会先来此地考察再做决定。
   田鑫想,现在乡里正在搞“路路通”工程,如果我能争取到资金把全村的路和通往牛家村和牛湾村的路修一下,会更容易招来开发商和投资者。
   田鑫先到乡里找到包村领导马知途说此事,马知途一听他说这事,马上表示为难。“路路通”是上级拨给每个村用以维修村里的道路的,根据村子的道路面积早已搞好了预算,每个村都想多修几条路,所以乡里在这方面卡的比较紧。
   “马乡长,你能不能陪着我去区里找找门路?”田鑫说。
   “去市里我也能陪着你,不过这事不好办,好多村都在找,咱也不比人家脸白,也没有人家头大。”马知途开着玩笑说。
   接下里的半个月里,田鑫和马知途奔波在市政府,区政府和乡政府之间,马知途第一次发现田鑫的厉害,他通过各种关系找到负责乡村基建的市区两级领导,软磨硬泡,硬是争取到了包括牛角岭和牛家村,牛湾村三个村的道路改造工程款。
   资金一到位,路路通工程就开始动工了。
   建筑器械用的是本村建筑队的,修路工人也是本村的,村委会负责开工资。田鑫和牛庆国等村委干部亲自监工。工程进展很快,当修到村东头牛和平老师家门口时,田鑫特意让建筑队在他家门前的七节青石台阶旁边修了一条一米多宽的水泥坡道,方便牛老师推着轮椅出入,这个钱也由村里支出。看着光滑平整的水泥便道,牛和平感激万分,拉着田鑫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田鑫说:“我们要发扬广大你的这种对亲人不离不弃的关爱精神,在我们村树立家庭和睦的良好风气。”
   经过一个多月,三个村的路路通工程赶在雨季前圆满结束了。村民们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回想着往昔村子里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场景,发自内心的感激村干部为村子里的开展的这一便民措施。
   经过田鑫的不断努力,安阳市有两个旅游景点开发商终于过来实地考察了。田鑫和牛庆国等村委干部陪着开发商上牛家村看古村落,下牛湾村观淇河景。牛家村的古朴村落让开发商们啧啧称奇,牛湾村的美丽自然风光让他们耳目一新。开发商们表示这个地方很有潜力,很有开发价值,他们回去就制定出开发方案,然后尽快跟牛角岭村商谈开发事宜。
   终于在中秋节前,这个命名为“淇水驿站”的度假村建成了。
   从牛角岭往西南方向,沿着平整的水泥路一路前行五六里地,就来到了牛湾村。
   一进村,就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花岗岩雕刻的山门,上面写着“淇水驿站”四个大字,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大山里特有的椿木和楝木等实木树桩装扮的农家乐饭店,里面的女服务员穿的都是红色或蓝色印花棉布做成的斜襟布衫,充满山乡意趣。据老板介绍,农家乐饭店的食材全部取材于本地,很有特色,并且专门设立了出售农产品的小窗口。除了供游客吃饭,饭店的二楼还设立了单间和多人间,方便游客住宿休息。
   农家乐饭店门前是一大片规划好的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停车场的东面,就到了淇河岸边。
   在岸边,泊着几艘汽艇和小船,不远处,还有专门供游客钓鱼的地方。原来通往河对岸的那座简易的小木桥早已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结实的石拱桥,桥上的汉白玉桥栏雕刻着十二种属相,活灵活现。
   早在度假村开始动工之时,田鑫就通过媒体和网络做了大量宣传,度假村刚一完工,就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度假村步入正轨以后,又到了收红薯的季节。这次不仅牛角岭扩大了红薯种植规模,牛家村和牛湾村的几十户村民也种了不少红薯,大家都在收红薯,加工成粉芡,只等天一上冻就加工粉条,他们很信任他们的“粉条书记”,把卖粉条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田鑫从大家一开始收红薯,就在考虑卖粉条的事了。早在几个月前田鑫就下载注册了抖音,因为他知道除了微信,抖音的影响也很广泛,特别是那些年轻人,都喜欢看抖音,玩抖音。这半年来,田鑫也通过抖音发了不少小视频,春天,他拍下山坡上第一枝绽放的杏花,第一束抽穗的麦苗;夏天,他拍下村里刚修好的水泥路,和村民们和谐相处的感人场景;秋天,他拍下刚刚完工的淇河驿站山门和农家乐饭店,以及来度假村游玩那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冬天,他拍下山乡里的第一场纷飞的雪花,还有雪地里扭秧歌敲锣鼓的村民们的笑脸……
   田鑫有个酝酿了好久的想法,他想进入老乡家,拍下他们在家中制作粉条的场景发到网络上,让大家更明白更清楚地了解牛角岭粉条的制作过程。
   一过冬至,豫北山乡就北风凛冽,天寒地冻,这正是加工粉条的最佳时节。
   田鑫首先给他的粉丝做了一个节目预告,在这段不足五分钟的小视频中,田昕戴着黑框眼镜,面带微笑,他手拿几张A4纸,上面分别写着:天气冷了,又该做粉条了,我想开通直播,直播制作粉条的过程,你愿意帮助我和乡亲们吗?最后他附上了他的联系方式。
   大家看着视频里那个笑容满面,阳光帅气的大男孩,纷纷为他点赞,争相转发,很快,这条视频就得到了上千万次点击,更有很多朋友给他留言或打电话,提前预定牛角岭粉条。
   接下来的时间,田鑫来到村子里加工粉条的高手牛大宝家里,利用抖音直播做粉条的过程,从和芡粉面,漏粉,到粉条挂杆,每一个细节都拍得很细致,乡亲们也大力配合他录视频,甚至有几个爱开玩笑的大婶和大娘大胆入镜,跟田鑫抢着介绍牛角岭的粉条……这几天,田鑫的抖音来访者持续爆满,他也因为坚持为农产品代言而获封“抖音扶贫达人”称号。
   求购粉条的订单和信息铺天盖地涌向了这个小山村,田鑫一边组织村民加工粉条,一边继续做直播,把粉条的晾晒和打包过程也拍摄下来,为了防止出现去年那种掺假现象,这次村委会买来了统一的塑料包装袋,组织村民统一打包,在每一个包装上都写上了卖粉条的村民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这样既让买粉条的人了解了扶贫对象的信息,而且一旦粉条有缺斤少两或者质量等问题也可以跟卖粉条的老乡联系,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

共 32398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
转到
【编者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所起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这就是英雄的力量;说得夸张一点,有改天换地之力,也不为过。这篇小说写下乡干部田鑫到牛角岭村任支部书记两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美丽富裕的山村,不只是改变了村貌,关键是改变了民风村风,让一个个不求上进,游手好闲之徒变成了上进的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说这篇小说起到了史诗般的作用。这篇小说满满的正能量,在写法上也是一波三折,抓住典型。这篇小说围绕田鑫下乡以来不辞辛苦、一心一意的举动,不只塑造了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下乡任职干部形象,也同时以田鑫为把村里的代表性人如,如牛天宝、牛和平两个正面的典型,二赖子、小宝媳妇两个负面典型,村风、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主要归功于田鑫。田鑫更是给人们带出了一条越来越有奔头的路。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饱满,内容丰富,这新时代的一曲赞歌。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30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0-02-24 19:44:21
  史诗一样的笔法,看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谢谢碧柳支持。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0-02-26 14:48:59
  感谢快乐社长的精心编辑,辛苦了,问候安好!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3 楼        文友:白常学        2020-05-09 12:31:36
  这是一个用真人真事写出来的小说,作者多次采访了解,下了苦功。是正能量,主旋律作品。值得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