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八一】一路军歌(小说)

编辑推荐 【八一】一路军歌(小说)


作者:李好斌 白丁,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88发表时间:2020-04-17 09:49:41
摘要:一个参加过自卫还击战的农村退役军人的故事

【八一】一路军歌(小说)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期,虽然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但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了。社会上刮起了“乱收费风”各种乱收费伸向了农村农民。收的各种费用摊派还有“三提五统”和农业税、黄水费等,一年四季村干部们大吃大喝,几乎隔三差四的就摆酒场;最后到村支部书记那里,加重农民的负担,农民把收入的一多半粮食拿出去交公粮,交完给个结账条,到最后和村里、生产组一结账,见不到回来的钱,可能还要再往里贴钱;乡镇对先交的单位奖励,村干部为了拿到奖金,去银行贷款先交上,再慢慢逼迫老百姓交款,有的村先后贷款二三十万,给村里留下沉重的负担;还有的把集体的东西都卖光了,如学校、大队办公室场所,生产队的房子等。这些问题严重造成基层干群关系紧张激化,群众比喻乡村干部是“棉铃虫、村支书、乡干部”三大害的两大害,把乡村干部同棉铃虫相提并论。老百姓形容64个大盖帽吃一个破草帽。农民不交公粮就组织村干部上家强行收缴粮食或者现金,牵牛、拿包袱,值钱的东西拿走,很多强制手段让人触目惊心……军哥看到这些,接触到这些深恶痛绝,但无能为力。他甚至怀疑,这哪里是党领导下的政权组织!
   其实这几年李家庄交公粮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才每人300来斤,今年一下子就400斤,长了100斤。虽然省、地区、县不断下文件,电视、广播里再三强调减轻农民负担,但来到基层依旧是沉重的负担。
   就是在这次过麦期间,骄阳似火的中午,老百姓正在打麦场冒着酷暑挥汗如雨辛苦的劳动,村里就把公粮摊派任务发到各家,县里要求乡镇要派监督员到各村,监督各村不能加重农民负担增加小麦征购数量。专门从乡初中抽调了一些老师下来监督各村,来李家庄监督工作的是乡中学的体育教师邻村刘庄的刘老师,刘老师上午在大街上从东到西走了一趟,中午在支部书记家就餐,喝酒时被支部书记及村干部们灌得酩酊大醉,下午一步三摇晃、满身酒气的又到街上走一趟,有些农民实在气不忿,拿着自家的公粮单子让他们看看,他喝得惺忪的眼睛瞟了两眼就说:“数量正常,负担不超,没问题!没问题!”气得老百姓直哆嗦,一口人要交400多斤小麦了还没有问题,喝农民的血啊?嘴里小声嘟囔着骂着……
   军哥从内心为老百姓难受,也由此渐渐对村支部书记产生不满,不仅仅这一件事,还有就是优抚政策不到位不落实的事让他堵心。村里有个老革命军人叫李清,是村里1947年8月那次全村一次参军的48人之一,他参军后,和本村的人编在一个团里,他们这个团编入冀南军区独立7团,在夏津县短时间集训后就参加邯郸、淮海陇海段战役,之后大军一路向南进发,参加上海、渡江战役后进军解放四川等,又从四川到东北参加抗美援朝,据说身上肋条断了两根。回村里后一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那时在生产队劳动,队长还可以照顾他,让他看个果园之类的,实行农田责任之后,他不得不参加繁重的劳动。他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像花一样漂亮,但因为他身体受伤有残不能劳动,只能让女儿干活。特别是在村南村北沟渠清淤劳动中,在生产队是男劳力干活,分田地后,挑沟清淤按土地分,村里一些大小村干部每人官职大小可以一个人顶二或三个工,不仅村干部不用劳动,而他们的家人也不用去劳动挑沟。对此李清找到村组长,村组长说有社员攀比着解决不了,又找大队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竟然也解决不了,还说:“别说断肋条了,你种几口人的地就得挑几个工。”气得老军人李清骂大街。为此,军哥专门为这事找到支部书记,提起这事,支部书记说,全村十多个老革命军人,都不干谁干?军哥一听扭头走了,自己去帮着李清挑沟。就因为李清家里没有重劳力,最后只得把闺女说给本村的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小伙子,一到农忙季节,小伙子就给帮着干。
   还有一次,村里把沟头壕涯、路边的零碎地分给家里能出义务工的人家,一家分了半亩多,村里军属李大爷孩子在部队当兵,也提出给分一份,支部书记竟然说,他孩子是给国家当兵,找国家要去……为此,军哥又找到支部书记,提出给军属同等待遇的看法,支部书记仍是拒绝。
   一次村里分柴油,由于是按村单位下来的,数量不很多,支部书记也是给村里有劳力的分,军属李大娘听说,也拿着塑料桶去分,支部书记说给劳力们分的,李大娘说,俺儿也是劳力啊,是在国家当劳力啊,这支部书记还是那句话,找国家要去……
   甚至每到过春节、过年,军哥提出给军属买点慰问品之类的,给军属贴个春联的建议,支部书记也不同意。而支部书记家整天酒肉飘香,各路来吃饭的乡村干部络绎不绝。
   军哥很是苦恼,到乡里给已经是乡党委副书记的霍部长汇报这些情况,霍副书记说:“这些我也管不了,大环境在这里呢,你看看这些收费摊派都是县里各部门下来的,都有红头文件,都有文件依据。就说咱武装部、预备役团还有训练费、基地达标费、两报两刊费(《中国国防报》《山东国防教育报》《中国民兵》《黄河民兵》刊物费)呢,也是最后落得老百姓头上,咱看不惯也不要跟村支部书记顶,那样就会得罪人,他们和乡领导的关系好着呢,这里面关系复杂着呢……”军哥想霍书记讲得有道理,可是,自己的良心在这里,看不惯也做不到,自己胳膊拗不过大腿,把不想干民兵连长的想法说了出来,霍书记再三挽留,他心意已决。
   回到家军哥把自己的苦恼给李大爷、大娘讲了,父母理解自己的孩子,李大爷给军哥讲了一些过去的往事。
   李大爷给他讲,咱村建国后,咱这个片的管区一直在咱村里,管着好几个村庄,就是因为解放了,贫下中农当家做主人了,乡、管区、村兴起大吃大喝之风,村庄村干部们之间互相摆酒席请吃,今天去这村吃,明天那村请吃,生产队、大队的东西村干部贪污。就是因为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加上当时抗美援朝等资本家投机倒把,毛主席才发动了历史上搞“四清”运动,一大批干部被清理回家务农,贪污数额巨大的有的被劳教、判刑。
   也是解放后,邻村王家庄1958年大跃进实行公共食堂,村干部照样吃喝,群众稍有不同意见就遭批斗。一个村干部把村里伙房的肉偷偷拿回家做丸子吃,由于是晚上偷偷做,没有敢点灯,结果放盐的时候错放成了碱面,丸子还没有熟,两个六七岁的儿子闻到肉香味,就吵着要吃,熟了又吃,结果两个儿子多吃碱面丸子中毒死了……
   老两口用过去的事例开导自己的孩子,就是好人得好报,坏人得恶报,最后大爷大娘劝他,这村干部咱不干了,这民兵连长咱不当了,交上咱自己的公粮,咱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军哥对此考虑了再三,给支书见面决定辞去村民兵连长及村“两委”的职务,或许村支部书记正巴不得他在他眼前碍手碍眼的,哼哈几句应付。军哥说:“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灵,自己做的会有报应的,好自为之吧!”说完扭头就走,气得这支部书记坐在那里直翻白眼。
   军哥在种好自己责任田的同时,在县武装部武器装备仓库干保管员兼民兵训练员,县武装部按合同工待遇给予一定报酬。就这样家庭、县城他两边跑,风里来雨里去,无论是民兵训练还是武器装备仓库值守等工作他从来没有影响过,还年年被县武装部评为先进工作者。就这样过了6年,直到2000年军分区建立综合保障的武器装备仓库,县市武装部武器上缴到军分区武器库统一管理,8名仓库保管员有的回本村,有的在县城从事别的工作,正在这时,村支部书记因为集资提留欠账太多,加之大吃大喝,群众纷纷去上访,加之反腐力度加大,这个支书就给撤换了,但留给村里一堆烂账和烂班子。后来这个被撤职的支书经常外出和狐朋狗友喝酒打麻将,一次酗酒后骑摩托车撞到树上摔折了腿,留下后遗症走路一拐一拐的,群众见了他像见了瘟神似的扭头就躲开,他自知把村里人得罪个遍,躲在家中很少出门。
   村里换了新支部李正书记,李书记就给军哥见面谈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请他回村任村民兵连长,并负责村委会工作,待年底村里村委会换届选举,争取担任村委会主任工作。军哥了解新支部书记李正的人品和为人,就这样又回村任民兵连长,年底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从这之后,随着国家突飞猛进的经济建设发展进步,农村也发生巨大变化,国家不断出台惠民政策。农村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种地还给粮食补助。而此时的军哥一边种好自己的田地,一边作为村委会主任干好村里的工作,村里新上了太阳能光合发电、现代农业合作社、综合养殖种植公司等项目,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生活、收入问题。为老百姓服务,他整日忙忙碌碌。每天醒来就是忙于不同人员统计、享受粮田补助人员数量、发放银行折、给村民办理医疗保险,给军属人家挂光荣牌,老年人领取补助,90以上老年人专项补助等。他还特别注意经常走访村里的优抚对象,看看老退伍军人和军属家庭有什么困难。指导村民兵连治安联防等等。
   农民的日子好过了,老百姓的积极性更高了,乡村政权组织慢慢由纯治理管理型走向管理服务型。军哥经常在村大喇叭里广播说,国家给咱取消了几千年的压在农民头上的税收,种地还给补助,哪个王朝能做到?只有共产党能做到!特别是这几年搞的反腐倡廉工作,一大批不作为的乡村干部被问责,老百姓众口称赞。在各级党员干部中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更是深入人心,用军哥的话说就是:“原来老百姓怕基层当官的,现在基层当官的怕老百姓”。为什么?因为上级对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真正重视了,基层当官的不作为,做不好怕被群众“曝光”啊!
  
   战“疫”
   多难兴邦,几千年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多灾多难与艰苦卓绝斗争的史诗。历史曾经的瘟疫激励国人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不断走向强盛,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
   2002年底,北方传言南方广东民间出现了一种致命怪病的传言,说是在一些医院有病人因此怪病而大批死亡,喝醋和喝板蓝根可以预防怪病,南方市面出现抢购米醋和板蓝根的风潮。这消息只是流传,传到北方,自然也引起这些东西的涨价。风声一阵紧似一阵。因为那时手机已经开始普及,村里一部分干生意的和村干部人手一部。对此,远在偏僻村庄李家庄的村委会主任军哥,拿起手机找到南方一个战友的电话联系探听虚实,听到了确切的消息,传说的得到印证。到了2003年2月过春节期间,电视、广播新闻上听到南方广州市已经感染了3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医护人员,还死了几个人。军哥作为村委会主任感到责任重大。他就找到李书记说:“新闻上也说了,让预防瘟疫,都传说熏白醋、喝板蓝根能预防瘟疫,咱也让群众行动起来注意吧!”军哥就利用村里的大喇叭一天三次向群众宣传,要求村民在室内熬白醋,有感冒了抓紧治疗,吃板蓝根、金银花之类的中成药,别拖着。老百姓也不管醋白不白,家家室内熬醋,这个年过的,到了李家庄到处是或浓或淡的醋味。还别说,每到过年期间,因为做饭多室内室外温差大,感冒成为年年流行的普通病,今年村里却很少有得病的,即使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也早早下床过年。疫情对北方并没有引起大的冲击,就是板蓝根、金银花等中成药成紧俏品,成为春节期间人们的谈话内容。
   春节过后北方开始紧张了,新闻上报道多了起来。听说由于春运的大量人口流动导致了疫情的扩散。接连出现广州、上海、香港发生了疾病传染死亡事件。就连香港医管局局长也感染住院了。紧接着就是北京也出现感染病人,据说几个医院里医护人员也传染上很多死了人。人们感到很恐惧,甚至认为南方的候鸟回北方会不会带来瘟疫?这时国家向全民推出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案》,县、乡、村一级带着一级学习,军哥在村大喇叭上天天广播,让村民不要恐慌,掌握正确的防疫知识。到了4月初,据说把北京、广东省、山西省、香港及台湾列为疫区。又传出消息北京几所大学发生重大传染事件,决定五一期间学生不离校,避免疫情扩散。这时县、乡层层下达严守岗位,严防“非典”指示精神,对县、乡、村进行封闭管理,县、乡在要道路口设立执勤点,每个村在村口设置检查点。军哥作为村主任和民兵连长,和支部书记商定让全村民兵(18至45岁年龄内的),每天4班岗,每岗两人,24小时轮流值班,军哥和村干部们带班,并对村里流动巡逻。军哥专门给值班民兵讲话说:“这次瘟疫由咱们来值班,值班重点就是来车看车牌号,凡是北京的、广东南方的,当然南方的一般到不了我们村,主要是北京的车和人,坚决不能进村,发现有北京的车辆和来人要及时报告,一级一级向上报,上级排除安全隐患同意后才能放行。咱们一定要认真值班,落实责任制,谁班上出现问题就追查谁的责任,咱们要对得起村里老少爷们的信任。”
   这时,北京也实行封城禁令,没有批准不得出城并实行“疫情一日一报制”,国家旅游部门宣布不得组织到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旅游,防止疫情通过旅游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当时正值春季,北方爱刮风,白天风土飘扬,值班民兵个个是灰头土脸的。晚上,温差变化大,夜里寒冷,军哥就把自己的旧军大衣给值班人员穿。到了5月1日,“五一”黄金周也暂停了,北京、南方所有的高校也宣布停课,不准流动外出。新闻上说小汤山医院启用,北京市SARS病人都进入此医院治疗。电视上播放“钟南山谈非典防治”科教片,提高全民防疫知识。就这样全国上下坚持着。电视新闻里到处是抗击非典阻击非典的节目。

共 24635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这不仅仅是一代解放军的光辉标志,更是那一代军人心中的标尺,也是更多热血青年的理想。步入军营,就步入了为国奉献和牺牲的行列,成为国家的守卫者,人民的保护神。几曾何时,那句“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甚为流行,其实,这是一个悖论,敢问每一个曾走进军营成为一名真正的铁血战士的人:他可曾后悔?敢问每一位走出军营,但却能用军人的标准一辈子自律的人:他可曾后悔?这是执着的信念,这是固有的精神,一次从军,一辈子做为人民负重前行的人!小说从“军哥”走进军营开始,先后叙述了他浴血战场,回乡训练,担当作为,洁身自好,永葆青春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最后看到他为阻止外来人员进入村内,而卧地挡车的时候,强烈的感动瞬间涌到了读者的眼眶外:“战疫”的关键时刻,有多少身份卑微,但却心怀大任的人阻挡在了人民和病毒之间?可以大胆设想:他们中有几人不是曾经穿过那一身象征生命本色的绿军装?这就是军人,这就是军人本色,他们一次从军,一辈子都不负“最可爱的人”!这是一曲对军人的激情颂歌,小说用叙述的语言让读者了解到了一位永葆军人本色的“军哥”形象,进而让我们了解到了社会上存在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当过兵为荣,他们永远严格要求自己,不给军人生涯抹黑。他们也是民族的脊梁!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他们的存在,让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心里有了依靠而得到安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今生何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20-04-17 09:51:22
  一路军哥一路军歌,让我们看到了军人本色。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
今生何求
回复1 楼        文友:李好斌        2020-04-17 23:35:52
  谢谢您的点评!
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4-17 11:34:25
  歌颂军人的赞歌,一定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先来点个赞,空了再拜读。感谢老师赐稿,期待精彩继续,问好老师,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2 楼        文友:李好斌        2020-04-17 23:37:17
  人物是虚构的,记述的事是真实的,里面也有自己的影子!
3 楼        文友:李好斌        2020-04-17 12:15:33
  感谢编辑老师的辛苦工作,感谢读者的厚爱和点评,我作为一个老兵,作为曾经多年从事业余军事新闻写作者,将以此为契机转变写作思路,加大军事文学创作力度,拿出新的作品奉献给大家,也请大家继续给予关注和厚爱!
4 楼        文友:墨林        2020-04-17 19:06:56
  浓浓的军旅情,言无不尽!向老兵致敬!感谢赐稿八一文学,期待新的精彩!
墨林
回复4 楼        文友:李好斌        2020-04-17 23:38:08
  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评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04-17 20:45:51
  军哥好样的,不管是在部队,还是退伍回到家乡,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服从命令,尽心尽力,不失军人本色。自然流畅,语言精练,引人入胜。好小说,欣赏学习了!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李好斌        2020-04-17 23:39:04
  有感而发,祝愿与您同进共勉
回复5 楼        文友:李好斌        2020-04-17 23:39:17
  有感而发,祝愿与您同进共勉
6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04-19 19:40:08
  朴实无华的言语,却述说了一段难忘岁月。问好李老师,期待更好的作品。
燕山客
回复6 楼        文友:李好斌        2020-04-22 07:06:49
  谢谢您,也期待您更好的作品!
回复6 楼        文友:李好斌        2020-04-22 07:06:57
  谢谢您,也期待您更好的作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