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春蚕自缚剥茧抽丝(散文)

精品 【流年】春蚕自缚剥茧抽丝(散文)


作者:哲理 布衣,25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8发表时间:2020-09-16 20:30:14


   天主坑村里,每家每户都有种桑养蚕的习惯。每年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时,家家农妇就会忙碌起来,把自家的蚕房清理打扫干净,喷上农药消毒,通风几天,等温度大约在二十四五度左右,开始培育蚕苗。
   村里人家的房前屋后,村子周边都种有一片片的桑树。这里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特别适合种桑树。北部湾是亚热带地区,阳光和雨水充足,气温常年平均温度在二十几度,土质松软,红泥沙地,桑树长的枝茂叶盛,高大健壮。
   桑叶属桑科植物,是春蚕的日常食品。完整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可以入药用,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有特别好作用。
   每年养蚕大概在三四月份,周期很短,十七八天蚕蛹就可以抽丝,二十几天蚕茧结成,不超过一个月,春蚕自促完成。
   我的同学黄立新家就有一个蚕房,每年这个时候,常常跑到他们家去玩,看蚕虫的喂养和生长。蚕虫一般都放在筛箕上饲养,小蚕的粪便可以沿着筛眼随时掉出,保持小蚕生活环境的清洁。小蚕的样子很可爱,有时摇头摆脑,专心吃桑叶;有时候憨态可掬,蒙头大睡,谁也不理;小蚕一天睡三到四次,睡醒了就使劲吃桑叶,成长的非常快。十五天后,蚕虫便变得非常粗壮,肚子变成乳白色,拉出的粪便好像没有消化一样,颗粒很大,还有桑叶的味道。
   一个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和黄立新约好一起去摘桑叶,他家就在我家隔壁。早春的南方,大雾笼罩,几米开外,就看不清人影,我偷偷赶早起床,轻手轻脚去开门,深怕弄出动静来,吵醒妈妈和二姐。走出门外,一股寒气扑面而来,还有点朦朦胧胧的我,顿觉清醒,睡意一扫而光。我踮着脚尖,像鬼子进村,躲到黄立新家窗下,轻轻吹了个口哨,这是我两的暗号,也许是天时太早,好久没见动静,我继续吹了第二次口哨,只见他们家的大黄狗阿黄,从狗洞冲出来,正向对我怒吼,我立刻举起右手食指,放到我嘴跟前,阿黄一看是我,愣了一下,刚刚气势汹汹的样子,立刻变得非常友善,跑到我身旁直打转转,还想邀我和它玩呢。阿黄和我是朋友,平时经常在一起游戏,吃饭的时候,拿着饭碗到处转悠,也经常给它好吃的,所以,它对我非常友好。我正要第三次口哨传信,只见黄立新拿着箩筐,带着朦胧睡眼,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们带上阿黄,一前一后,向着村后的桑田走去。
   桑叶的采摘最好在大清早,桑叶含着露水,清亮透明,肥大丰满,蚕虫最喜欢,是春蚕的美食。
   这时,天边刚泛起鱼吐白,我们在羊肠小道上穿行,右边的竹林不时有肥大的斑鸠飞出,翅膀啪啪作响,在空中回荡;松林里,小鸟还在巢中做梦,安静得可以听见它们的呼吸;阿黄欢快地在前面领路,一会跑前,一会跑后,时不时回头向我们摇头摆尾;晨雾落在身上,令人精神爽朗,我们加快了前行步伐,抓紧在太阳出来之前,把桑叶摘好。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桑田。桑田就在竹林和松林之间的一片开阔地上,一望无边,高大肥硕,枝繁叶茂。我选了一棵高大的桑树,径直爬了上去。爬树摘叶是我的拿手好戏,我左右开弓,不亦乐乎,像个猴子一样,在桑树上穿行爬走,十分麻利。摘下的桑叶,不断地往衣服里放,不一会功夫,我就像一个大肚婆一样,肚子鼓鼓囊囊,连忙下树将桑叶放到箩筐里。紧接着,又爬上第二棵树……专挑枝繁叶盛的大桑树来摘。我们摘了一颗又一颗,一肚萝接着一肚萝,不一会功夫,我们就摘满了一箩筐的桑叶。这时,太阳初升,映红东方的天边,放射出万道金光。大地复苏,两边的松林和竹林里,百鸟高歌,汇集成一曲生命的赞歌。我们高高兴兴,唱着歌儿,扛着桑叶走上回家的路。
   摘桑叶不要摘新牙,摘了新芽不但影响桑叶的成长,而且新叶嫩小,喂蚕的效率不高。要摘就摘第三第四片叶子,等到明天,我们就可以摘这第一第二片叶子了。只有这样,让桑叶有一个缓冲成长的周期,不影响后续的桑叶采撷。
   桑叶摘回家后,我们马不停蹄,将桑叶放到稻草上晾干,有露水的桑叶是不能马上喂小蚕的,露水会让小蚕吃了拉肚子,影响它的发育成长。但是,桑叶又不能凉的太干硬,叶子太干,小蚕咀嚼和消化困难,也影响春蚕的成长。我俩和阿黄坐在晾桑叶的稻草旁认真看着,不敢怠慢。清晨的太阳,温暖而又热烈,随着晨风吹拂,雾水快速消失。我们又快速收集桑叶,放回箩筐,端到桑蚕房里。这时,丰收的喜悦溢满心房,幸福洋溢在我们的脸上。
   成熟的蚕虫变得非常粗壮,肚子乳白,嘴上开始吐丝。这个时候,必须要赶紧将它转移,放到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稻草窝上,不需要再喂食桑叶,自个躺在那里,专心吐丝缚茧,你就耐心等着丰收的喜讯。
   春蚕吐丝织成蚕茧,你想知道它的蚕丝有多长吗?一个完整的蚕茧,蚕丝长达三到四公里!可见,春蚕的毅力和艰辛,想想看,到现在,你应该明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了吧?
   一个蚕茧一般有两公分长,一公分直径,椭圆形结构。蚕茧有乳白色和金黄色两种,乳白色织成白丝绸,不需染色;金黄色织成黄丝绸也不用染色。蚕茧收完,下一步就是抽丝纺线。有一句俗语:玉不琢不成器,茧不煮不成丝,泥坯不烧不成砖,人不练不成才。可见,即便是天然的宝物,不经过艰难的历练,哪有最好的形态?
   蚕茧抽丝是一个技术活。每当到抽丝的时候,黄立新的父亲就负责挑水,烧水,煮蚕茧。天主坑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口大锅,口径有一米宽,灶膛特别宽敞,适合烧稻草,宽大的灶膛使得燃烧的稻草,火苗非常猛烈,热效应极高。海边渔村,水田很多,稻草非常丰富,一年四季都用它做柴火。家里面烧水、做饭和炒菜,都用这同一口大锅。大锅是这海边渔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很有特色。这时,只见黄爸爸挑来井水,放入锅中,然后,倒入一大箩筐的蚕茧,开始生火。稻草点燃,火苗在灶膛里飞舞,熊熊燃烧,锅头的水很快就冒出了热气。在烧水的同时,他不停的用捞绞拍压蚕茧,使蚕茧吸饱水分,沉入水中。不一会功夫,蚕茧像一个个汤圆,晶莹剔透,圆滑光亮,在沸水中跳来跳去。一刻钟后,黄爸爸拿来一个巨大的木盘,将蚕茧和开水一起,倒入大木盘里,用筷子捞几下,蚕丝缠在了筷子上;刚刚还一脸严肃紧张的样子,突然露出了笑容,煮茧成功。不知何时,黄妈妈在旁边,早已放好了纺车,严阵以待。只见她右手拿着筷子,在水中搅拌一下,撩起蚕丝,快速绕到纺车上,放下筷子,摇动纺车,左手固定丝线;随着纺车的不断提拉,蚕茧在水中翻转跳跃,自然缠绕,自结成绳。在这个过程中,为保持木盘里的水始终热气腾腾,黄爸爸不停地倒入开水,让蚕丝容易拉断。当一个蚕茧拉完丝后,黄妈妈就马上停下,接上一个蚕茧,只有这样,纺出来的丝线,才能均匀,大小一致。纺车不停的在飞速旋转,纺线在有条不紊进行,不一会功夫,一扎丝线从纺车上取下,挂到风干的竹竿上。纺车不停地在欢快转动,丝线不断在抽取缠绕。劳动的场面欢快而又舒缓,黄妈妈愉快地唱起了歌谣,《绣金匾》的歌声从她的口中自然流露出来。“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随着歌声,一扎扎丝线挂上了竹竿上。
   你知道纺丝的大小和好坏吗?简单说,一般纺成小丝用三到四个蚕茧缠绕而成,中丝则五到八个蚕茧,大丝九到十二个蚕茧相连。抽出的桑蚕丝,对光线具有漫反射的性能,光泽柔和,近似珠光效果,这是最好的手艺抽出来的蚕丝。
   丝绸织造的工艺技术最高,村里人懂得的不多,只有劳奶奶会织丝绸布。我在《北部湾的“异域”小村:天主坑》一文中说到,上世纪初,三个洋人教士来到这里,建立天主教堂传教,后来,分别和黄姓、劳姓、莫姓三位女信徒结婚,建立家庭,形成三个大户人家。劳奶奶就是其中一位,解放前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三个神父离开中国返回北欧,从此一去不回。留下劳奶奶和三个儿子在中国生活,三个儿子是第一代混血儿。个个长得英俊潇洒,高大威武,像北欧人种,金色卷发,蓝色眼睛。这三个儿子的小孩,是第二代混血儿,女孩非常漂亮,像电影里的俄罗斯姑娘,挺拔俊俏,是这里十里八乡少年郎追逐的对象。
   话又说回来,每家每户纺来丝线后,大家都送来给她,预约织布。丝织工艺,是将生丝作为经丝、纬丝,交织制成丝织品的过程。各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生织就是经纬丝不经炼染先制成织物,称之为坯绸,然后再将坯绸炼染成成品。这种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是丝织生产中运用的主要方式。熟织,就是指丝线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即成成品。
   我去看过劳奶奶织布。她心灵手巧,坐在织布机前,右手一拉,梭镖飞速来回穿行,左手前后推压纬线,层层叠叠,动作协调流畅,布面不断延伸,一天功夫,就能织出一匹布来。劳奶奶有六七十岁,满脸皱纹,沟壑纵横。她坐在织布机前,长期地劳作,腰椎弯曲,驼背得非常厉害。一双大手指关节高高凸起,长满厚茧。专注织布时,眼睛眯成了一线,非常刚烈。也许是解放前,她是一个忠实的天主教信徒,我能看出她的虔诚和善良。
   丝织品做成的衣服,是天主坑村民的盛装。每当节日来临,人喜气洋洋,穿上自己制作的丝绸衣服,绚丽缤纷,光彩夺目。大家列队,燃起篝火,跳起那种欧洲式的圈圈舞,绮丽无比,热闹非凡。欧洲血统的村民,个个能歌善舞,五彩缤纷场面,能使你热血沸腾。你如果看过新疆人跳舞,那这里的场景,比他们错错有余。只有你亲历过这里的欢腾歌舞,才能感觉到,他们辛勤劳作带来的幸福和美好。今天,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是这样?这种古老的纺织工艺还能保留下来吗?这样喜庆朴实的幸福感还在吗?几十年也没回过故乡,但愿他们吉祥安康,幸福年年!
  
   2020年8月21日修改于南宁
  

共 38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小时候也养过蚕,也是拔桑叶喂蚕宝宝的。春节一过,就把蚕卵放进火柴合里,揣到身上暖,等一条条小蚕孵化了,才放进家里养。从没有绕过蚕丝,蚕茧都丢弃了。桑蚕丝透气性好,环保,对人身体好。长大后,编者喜欢夏天穿桑蚕丝的衣服、裙子,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但桑蚕丝的制作,读罢这篇文章才知道的。从一个小小的蚕茧,织成布料,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还需要技术,也就是严谨的制作工艺。文章知识性强,描写生动,画面感强,把蚕丝制作的流程描写得详细,让人受益。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9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0-09-16 20:32:27
  感谢分享美文,感谢投稿流年!
   问好,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哲理        2020-09-16 21:26:21
  谢谢编辑的赞赏和勉励!祝快乐安康!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