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八一】张思德(小说)

精品 【八一】张思德(小说)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作者:陈惠方 布衣,215.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03发表时间:2020-10-19 11:51:26
摘要:毛主席把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压缩整理成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第一次发表于1944年9月21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不久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南。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一种全新世界观的纪念碑;张思德,作为“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已经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八一】张思德(小说)
   自从范老财指使其爪牙强行在张行忠佃种的稻田里放水捉鱼事件发生后,狠毒的范老财,叫人守住村上惟一的一口水井,不让张家吃水,就连走道都得绕远走小路。张行忠全家在湾里实在是无法待下去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凌晨,张行忠一家四口,挑着提着仅有的破烂家什,离开湾子,到别处谋生。
   这一年,韩家湾有8户老佃户流落他乡。
   这天晌午,张思德全家来到了离韩家湾八九里路的六合场,借了一间透风见光的草棚子,暂且栖身。又累又饿,伤病在身的张行忠,刚进屋,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出来,昏倒在临时垒起的泥灶边。思德娘赶紧到邻家讨口热水,舀上一把苞米糊,给孩他爹慢慢灌进口里,孩他爹肠胃里有了些热乎气,进了点吃食,才渐渐地缓过气来。
   张思德看到家里一点烧柴也没有,就抄起一把镰刀,挎一个背篼,上了六合场不远的石板垭去打柴,供家里在夜晚烧点火,给爹妈取暖。哪知道,挨晚砍柴刚回家,养父就吐血身亡。
  
   第二章、我要当红军
   张思德,这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正像雨台山崖壁上的朝天松一样,虽经风霜雨雪的锻打磨练,但毕竟成长起来了。
   这一天,张思德到马鞍场赶集,只听赶场的老百姓暗暗地在说,红军快从通江、南江、巴中打过来了。张思德赶场回家后,就急忙把这一喜讯,悄悄告诉了大山、二虎、赖发等。小伴们个个喜形于色,都盼望红军早日到来。
   不几天,六合场上佃户肖乾国兴冲冲地找到张思德,悄悄告诉他说:“真有穷人翻身的日子了。听说红军总司令朱德,是我们仪陇马鞍场人!”
   消息传到六合场院,人们奔走相告,喜讯就像插上了翅膀,从这家佃户的破窗,飞入另一座低矮的茅棚。雨台山丛林起舞,元滩河流水欢歌,张思德更加兴高采烈,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走,找红军去!”
   这一天,月亮从望云山背后升起来,那银粉一样的光辉,慢慢地洒遍望云山顶,然后,又洒向散落在沟沟壑壑中的韩家湾农舍草棚。掌灯时分,在场上转了一天的谷娃子,风风火火地跑回家,双脚还未踏进门,就急不可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大好喜讯:红军到了立山啦!红军是初五那天从顶山下来的。”
   张妈妈接过话头说:“唉,人都说苦竹叶,两头尖,穷人出头在哪一天,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啊!”
   六合场的地主老财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喜讯连连,六合场的穷人们奔走相告。谷娃子东家进西家出,将他所知道的喜事儿告诉乡亲们。
   “谷娃子啊,看起来,我们这些‘苦竹叶’该出头啦!”这天,张思德的妈妈边做活计,边喜滋滋地对她的谷娃子说。
   谷娃子拍着巴掌说:“对对,还是妈妈说得好!”
   “我们出头啦!”张思德跳着脚喊了起来。
   正在此时,张思德看见妈妈突然把脸一扭,眼角上有几滴泪珠,快要掉下来了。张思德忙问:“妈妈,你这是怎么啦?”
   张妈妈说:“唉,你养父亲娘要是活到现在该多好啊!”
   谷娃子把拳头攥得咯吧响,突然庄重地说:“妈妈,我要到立山迎红军去!”
   张妈妈爱抚地端详着儿子,从墙上取下一双张思德平时舍不得穿的草鞋递给儿子说:“谷娃子,明早你就去吧,告诉红军,咱们一家子和乡亲们早就盼望他们来呢,六合场的穷苦人,日夜都在盼望红军啊!”
   这一天,是1933年10月4日,这天正是中秋节。
   六合场院上,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大家拍着手掌,大声呼喊着,热烈地欢迎张思德从30里外的立山场接来的红军队伍。这支红军小分队是由连长陆祯祥带领的。
   陆连长和蔼地向乡亲们挥手,频频点头致意。张思德被簇拥在人群中,紧紧跟在红军的后面,眉开眼笑。他迈着轻快的步伐,时而向乡亲们拍手打招呼,时而走进乡亲的人群中,和小伙伴们一起呼口号欢迎红军。
   红军到了六合场乡,翻天覆地的农民运动开始了。红军带领乡亲们,斗争了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地主范有万、杜含英。
   翻身解放的泥腿子、穷佃户们啊,打起腰鼓,扭起秧歌,尽情地欢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连长陆祯祥,坐在主席台的长条桌旁,他是帮助六合场乡建立工农政权的。“乡亲们,今天是六合场苏维埃成立的日子。苏维埃是咱穷人自己的政权,要领导咱们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穷苦人从此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啦!”
   在工农大会上,肖乾国当选为乡苏维埃主席,张思德的生父张行品当选为村苏维埃土地委员。乡村苏维埃政府很快组建了赤卫队、少先队,张思德当上了少先队副大队长。
   在人群中,谷娃子像元滩河里的小梭鱼一样,一会儿穿过来,一会穿过去,他朝着台上的红军干部高喊:“我要参加红军!”
   会上,一位红军干部把张思德叫过去,亲切地问:“你就是谷娃子?”
   张思德听人说,参加红军报名时,不能报乳名,否则就不算数。于是,他向那位红军干部郑重其事地回答道:“对,我叫张思德!”
   “好的,谷娃子,哦,张思德同志,等扩红任务下达时,欢迎你参加我们的红军队伍!现在我先把你的名字写上,好吗?”
   张思德高兴地说:“要得,要得!”
   这一天,张思德的名字,被堂堂正正地写入红军干部的那个扩红名册中。
   一天,张思德和他的小伙伴贾登贵在白包梁站岗放哨。他们手持红缨枪,十分警惕地巡视路口,生怕坏人混过哨卡。
   这时,红军连长陆祯祥和苏维埃主席肖乾国,两人边说着话,边迎面走来。陆连长头戴八角帽,身穿褪了色的灰军装,脚缠绑腿,目光如炬,十分英武。他腰挂盒子枪,枪柄上的红穗子,在腰间飘飘悠悠,特别惹人注目。肖乾国紧随其后,他四十开外年纪,中等身材,头缠羊肚子白毛巾,身穿毛蓝布长衫,衣角对叠捋起,扎结在前后腰间;腰插一只七子连手枪,也是好生威风。他俩走到哨卡时,张思德、贾登贵好不欢喜,不禁高声喊道:“陆叔叔,你们来检查岗哨吗?欢迎欢迎!”
   山坡下、竹林里,红缨闪闪,好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飘飞在万绿丛中。张思德和他的伙伴们,每次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经常得到红军、乡苏维埃干部的表扬。他们象山里青翠的磁竹,“卡巴卡巴”拔节成长着。
   经过苏维埃的推选和实际斗争的考验,张思德和其他少先队员共24人,于1933年的10月底,被批准正式参加了红军。这一天,六合场乡苏院子里,集合着24名全副武装的新战士,张思德是临时领队,走队列时,张思德走在最前面。他头戴镶着红星的八角帽,穿的是妈妈为他缝制的灰布衣,扎上了绑腿,肩扛两支半新半旧的“汉阳造”,两颗马尾子手榴弹,别在腰间,上面镶着“打倒刘湘!”四个字。这支新战士队伍,当天就要开到立山寨。
   乡亲们纷纷赶到场上欢送他们,一个个把记着几代仇恨的物件,递给加入红色队伍的儿孙们:“常常看看它,不要忘记了父老乡亲身上的伤疤,跟着共产党,跟着红军,替穷人打天下吧!”
   张思德坚定地点点头,又走到眼眶里盈满泪水的张妈妈面前,向她鞠了个躬:“妈妈,您多保重。我们走后,地主老财‘还乡团’兴许会反水,咱们不怕他,革命终归是要胜利的!”
  
   第三章、在战斗中成长
   1933年10月,正当红四方面军取得节节胜利,根据地不断扩展时,蒋介石任命四川军阀刘湘为川军“剿匪”总司令,纠集四川大小军阀约20万兵力,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实施“六路围攻”,妄图在三个月内全部“肃清”川陕边区的红军。
   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指挥下,积极备战,决定以四军、九军、三十军、三十三军的20多个团,迎击敌人100多个团的“六路围攻”。敌众我寡,形势严峻,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啊!
   张思德参军不久,就被调到长胜独立团。这个团的团长就是六合场人,名叫陈明保,营长名叫聂绍红,大罗乡人。两人都是贫苦农民出身,战斗中冲锋陷阵,十分勇敢。张思德对这两位首长很是敬佩。
   1933年10月底的一个深夜,细雨蒙蒙,山路泥泞,红军连长陆祯祥担心坏人借此时刻骚扰民众,便下令加强岗哨。张思德和贾登贵等新参军的战士,奉命把守白包梁一带。张思德他们来到白包梁,依托一个半人高的山洞隐身,权作他们的哨所。山洞地势高,望得远,又可遮蔽风雨。五更时候,张思德和贾登贵正凝神注视那灰暗而寂静的田野,突然听到远处隐约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张思德暗地里用胳膊肘碰了下贾登贵,低声说:“听,前面路上有脚步声,快传话,提高警惕,做好准备!”说完,张思德弯腰从洞里走出去,仔细向路上一望,果然发现三条黑影,正在向这边移动。他忙向后面的伙伴打了一个手势,贾登贵明白,立即领着大家在山路两旁埋伏下来。当那三条黑影靠近时,张思德手持短枪,从路边纵身跳出,大吼道:“什么人,深夜还在鬼头鬼脑地偷运财物!”三个人闻声一惊,回头便跑。贾登贵等早从路的两旁一齐围上来,截断他们的退路。只吓得那三个家伙,丧魂落魄、进退不得,慌张地一齐向路旁地坎猛跳。他们在慌不择路时,哪里还顾得及这地坎的高矮,三个坏家伙跳下去后,当时一个手臂跌断,另两个脚脖扭伤。张思德等迅速向坎下包抄过去,这三个家钬乖乖地当了俘虏,被押往苏维埃审问。原来,这三个坏蛋是替土匪王吉转运窝藏在杜尧阶家中的赃物的。红军从杜尧阶家中共搜出鸦片100两、大洋100枚、铜元一麻布口袋。通过这次战斗,张思德给团长陈明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斗中,陈团长时常举起望远镜,观察作战情况,不经意间,见一个中等偏高的战士,在阵地上一跳一跃,左冲右突,机动灵活,十分勇敢,便问身边的聂营长:“这是哪块来的新兵,谁带出来的?”
   聂绍红说:“六合场院的,我挑来的!”
   陈团长咧咧嘴说:“哦,还是个小老乡,行!这样的新兵,今后要给我多带几个!”
   没多久,张思德被调到特务连当班长,去顶山一带执行剿匪任务。
   时年18岁的张思德,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慢慢体悟战争,懂得了战争的艰险和神圣。张思德参军时间虽然不长,他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在新兵中都是拔尖的。他入伍前就是少先队干部、赤卫队的助手,使过梭镖,用过快枪,入伍不久,聂绍红营长就让他当了战斗小组长,并把全营惟一的一挺轻机关枪交给他使用。他一有空就苦练瞄准,再加上臂力大、眼力好,所以他的枪打得很准,虽然不是“百发百中”,也可谓是“八九不离十”。在一次战斗中,敌人隐蔽在一块一人高的巨石后,架起一挺重机枪,正要向红军射击。张思德眼明手快,来个“先发制人”,举枪一个点射,就把那重机枪手击毙了。
   1934年2月,长胜县红军独立团在川军的压力下,边抵抗边向巴中转移。一次战斗中,聂营长不幸身中数弹,生命危在旦夕。张思德听到这个消息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向排长请了假,急急忙忙赶到聂营长跟前时,聂营长已经奄奄一息。
   聂营长是个十分刚强的汉子,他英俊威风,战友们说他,聂营长站在山上吼三吼,也要叫地主老财抖三抖!可是眼前,聂营长那伤势过重的身体,已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每动一动,哪怕微微张张嘴,都要耗去他的全部力量。聂营长见到他熟悉和十分喜爱的张思德来了,极力地露出一丝笑容,十分吃力地从身边掏出两块银元,递到张思德手中,然后以极其微弱的声音嘱咐他:“这两块银元,是我唯一的积蓄,你替我把它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党组织吧!”
   停了一会儿,他轻轻地握握张思德的手说:“思德,我的好兄弟,你入伍以来,一直是好样儿的,你就踏下心来,跟着红军,好好干吧!”
   “营长,你会好起来的。”张思德已泣不成声,“团首长说了,要全力抢救你!”聂营长似乎要点点头,但此刻,他连点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聂营长牺牲后,独立团改为红九军80团,陈明保仍担任团长。过了几个月后,80团指战员和游击队及一些家属,在陈明保团长的带领下,遂向川陕交界处转移。敌军七个头目被我军击毙后,激起他们对红军的疯狂报复,乘我80团等部队向别处转移之机,便一路围堵追击。在一次战斗中,我红军80团的阵地被敌突破,部队打打退退,最后被压缩到一个小山包上。小山包除有一座四面透风的小茅屋外,别无依托,情况十分危急。部队伤亡越来越大,陈明保率领残部,打得眼睛都红了,他在腰上连别了12个手榴弹,盯着像羊群一样黑压压冲上来的敌军,吐一口唾沫在手里,随即拔出一颗手榴弹紧握着,喊一声:“狗日的,来吧,老子同你们拼了!”
   遂大声命令:“一、二、三营,分三路突围,团部的共产党员,跟我来,负责掩护!”团长身边的战士们喊:“团长,你带上嫂子和娃娃突围吧,别弄得家破人亡!”
   “是啊,我们光棍一条,拼死就拼死吧!”许多战士也对陈团长大声地呼喊。

共 38998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8
转到
【编者按】任何编按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斗争的过程中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却又不提到张思德,大家都很熟悉,毛泽东同志曾为张思德作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也有不少人看过《张思德》的电影,也都为平凡的英雄交口称赞。张思德是一位平凡的战士,也是一位平凡的英雄。任何英雄的成长,都有其成长的土地和轨迹,本部小说系统讲述了英雄成长的历史轨迹和战斗足迹。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乡的一个穷苦人家,儿时家人给他取名,就是告诉他要时刻思念众乡亲们的恩德。小思德从小就在苦水里泡大,这也磨练了他不怕艰苦、不畏强霸的性格。当他得知红军来了,穷人就有了翻身的日子,便决定参加红军去……故事就此展开。平凡的一生,开创了我党在革命过程中寻求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党的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小说从张思德出生开始叙述,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真正的张思德,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了解了张思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标杆的真正原因,每一个阶段的故事都真实,感人,令人感动,令读者不仅对张思德同志肃然起敬,也令读者在张思德身上学到了很多高尚的品德,无私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不足,下定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好文共赏,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八一文学编辑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20-10-11 09:22:20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拜读了这篇小说,张思德同志那带着微笑的面容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么迫近,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浓重的湖南口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提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个评价已经不只是一个评价,它已然成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遵循的标准!张思德同志能够成为这个标准的创造者,首先是因为他苦难的出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让他心怀翻身改变自己命运的理想,而共产党让他认识到了不仅应该然自己翻身,还应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都是自己的同类,都是和自己一样,迫切需要改变自己得命运的人。张思德从改变一个人命运上升到把自己化为众多为了改变人民命运的革命者的一员,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说什么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就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我军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的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造就了他的伟大,正是他的平凡成就了他的光辉。他用自己的短暂一生,开创了我党我军在革命过程中寻求的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骨子里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想到他们摆脱自己悲惨命运的迫切希望,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篇值得认真阅读的小说,它就像一篇报告文学,把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张思德,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蕴涵。不禁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向作者致敬!欢迎来到八一文学,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
今生何求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10-11 09:47:58
  因为张思德,这才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传世名篇,只是现在有很多共产党人忘记了《为人民服务》。因而,张思德才更加令我们怀念。欣赏佳作,问候陈惠芳先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10-11 12:40:08
  小说饱含深情,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后让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张思德从小受尽苦难,但他思想觉悟高,加入红军后,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学习。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激情,选取典型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活灵活现。让人感动得泪奔的小说,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36:50
  终于从头到尾,认真细致地阅读了一遍。忍了很久的眼泪终于在最后,在张思德同志牺牲的时候滚滚而下。感谢陈惠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深度好文,谢谢!
上官欢儿
5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59:54
  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还在襁褓中母亲就病逝了,父亲将他过继给自己的亲弟弟。养母抱着张思德走东家进西家,张思德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养母从小就教育他长大了不要忘了乡亲们的情义,要时刻思念乡亲们的恩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从小跟在养父母身后,学会了各种农活,当红军来了的消息传来时,张思德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处在何种岗位,张思德都牢牢记着那是革命的需要,他从不挑剔,从不抱怨。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想方设法地改变工作方法,改善工作环境;他积极团结同志,无私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用他年仅二十九岁的生命铸造了自己的不平凡!毛主席亲笔为他写了挽词,慷慨激昂地为他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专题报告。为人民服务,从此写入党章,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铿锵誓言!
   张思德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人民服务,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上官欢儿
6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0-11 23:25:05
  今天上午在看到这篇作品时就很惊讶,因为他打动了我,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崇高,没有他们伟大的付出,我不敢想象什么,真的。由此,想起我的父亲。看到这篇作品我止不住眼泪,可以说眼泪能把地面砸出窝窝,没有这一代人的付出,就没有现代的生活。有些过去该忘记,有些历史该铭记!这部作品为啥让我泪流满面,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他们的信仰必须传承。是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必须传承!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的恶行,就否认整体,要客观对待,反正,这篇作品让我泪流满面。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10-12 18:07:26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感谢老师辛苦笔耕,赋予我们深刻的教诲与心灵洗礼。敬茶。
小小莲儿
8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23:30:31
  拜读了陈老师的这篇小说。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也了解了张思德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机灵。“张思德眼明手快,来个‘先发制人’,举枪一个点射,就把那重机枪手击毙了。”不管在哪个时代,张思德这样的战士在部队都会被领导喜欢;他的谦虚慎行,也会受到战士的爱戴;他吃苦在先,任劳任怨;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息。在危急时刻,首先救护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精神永远闪现革命的光芒!一篇正气凛凛的小说。一个伟大思想武装的张思德,站立了起来。向您致敬!向您学习!(=_=)
  
   这样的小说,容易流于形式。但这篇小说中,张思德这个人物是写活了。从他贫苦的出生,过继给叔叔家的无奈;还有少年时,和吴姓地主在水田坝的斗争,展示出“硬骨头”的人格构成,非常个性鲜明,鲜活;您的小说,我记住了张思德!为您点赞!向您学习!(=_=)
极冰
9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10-17 15:45:02
  恭喜老师小说摘精,先来点个赞,留个言,找时间好好读一读,欣赏一下。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安,并祝老师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10 楼        文友:老匪        2020-10-22 18:02:04
  张思德英雄的三个哥哥以子孙们情况如何?
文章本天成,笨手偶得之。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