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八一】张思德(小说)

精品 【八一】张思德(小说)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作者:陈惠方 布衣,215.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61发表时间:2020-10-19 11:51:26
摘要:毛主席把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压缩整理成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第一次发表于1944年9月21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不久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南。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一种全新世界观的纪念碑;张思德,作为“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已经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八一】张思德(小说)
   张思德对身体较弱或生了病的同志,照顾得比亲人还细致耐心。他常拿自己的津贴费买鸡蛋给有病的同志做病号饭,看到有的同志病了,起不来床,就背着他去大小便。夏天,同志们睡觉没有蚊帐,晚上被蚊子咬得睡不着觉,张思德就上山拔了好多蒿草,拧成绳条,晒干了,供大家熏蚊子用。同志们到山上生产、训练,或外出执行任务,鞋子穿得很费,张思德就利用休息时间,为大家打草鞋。那时,被子少,不够一人一条,他们班12个人只发了11条被子,张思德就同副班长陈耀两人合盖一床被子。
   一个冬天的早晨,张思德起床推开窑门,看到哑巴炊事员老王担水上山时,迈步很费力气。他赶了过去,对哑巴指了指肩上的担子,硬是从老王的肩上夺过担子,帮他挑回炊事班。
   老王进了伙房,抱起一捆狼牙刺,放到空地上,抓过一把小镢头,对着狼刺条儿猛力剁成碎段,放进灶洞里烧火。老王在抱柴和劈柴时,张思德发现他的腿脚有点不灵便,便搬过一个榆木疙瘩,把老王拉过来,让他坐在上面,然后,张思德弯下腰,给老王脱下鞋子,只见老王的脚裂了好几道口子,都渗着血。
   张思德打着手势示意:“我给你洗洗脚,再抹一点药?”
   老王摇摇头示意:“使不得!”
   “没关系,没关系。”张思德向他摆了摆手,随即端来一盆热水,将老王的脚扶进去,搓揉几遍,然后用盐水冲洗干净,再用干毛巾擦干,向老王使使眼色:“还痛吗?”
   老王摇摇头,示意:“不痛了。”
   老王是长征过来的老红军,他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意思,但脑子很灵,表情和手势都十分丰富。他对张思德说:“我也是受苦人,当了兵,为大众,干活再累,心里高兴!”
   张思德也对他说:“我和你就像亲兄弟,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啊!”
   老王伸出大拇指头,指指自己,又换成小指头,指指张思德说:“你真像我的小弟弟!”
   张思德也伸出大拇指头,朝他晃了晃说:“你就是我的大哥哥!”
   老王点点头,咧咧嘴,开心地笑了。
   从此,哑巴老王工作干得更起劲了。每天早上,战士起来出操之前,他已起来挑水、扫地、淘米做饭;晚上,战士们按时睡觉了,他还在磨豆腐,做豆浆,尽量改善战士们的伙食。通信班的战士外出送信,他总是把饭菜搁在锅里热着,战士们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能立马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有一天,张思德外出送信时,经过一个村子,他就向老乡打听能愈合皲裂的草药偏方。一位大爷告诉他:“把土豆捣成糊糊,往裂口上涂几次就好啦!”
   张思德得了这个偏方,如获至宝。一回来就给老王用土豆糊糊抹伤口,连抹了几个晚上,老王脚上的裂伤果然见好,感动得哑巴“哇哇”直哭。
   兄弟班的战友,也都陆续来到张思德住的窑洞里来看望,大家在一起热烈地交谈着。在交谈中,当张思德发现司号员小周脚上的草鞋已经磨烂时,便赶忙脱下自己脚上的新草鞋要给他换上。小周哪好意思让张思德光着脚呢,说什么也不要。张思德辩解地说:“我打草鞋打得快,一会儿就能打一双,你先把这双穿上。”
   张思德见小周还是不肯穿,又狡黠地眨了眨眼:“怎么,我们刚分开,你就不听我的话啦?给,穿上。”
   他这么一说,司号员小周只好穿上张思德的草鞋,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张班长,无论你在哪,到哪,你永远是我的班长!”前来送行的警备团总支书走进门来,逐个看望了大家。他看看一个个开朗坚定的笑脸,按按一个个简便的背包,握握每个战士的手,兴奋地说:“好啊,同志们的精神面貌都不错,祝你们到新的岗位后,取得新的工作成绩!”
   没过几天,张思德被分配到一连二排四班当战士。
   张思德来到四班后,不论干什么,依然像当班长那样,处处带头,时时争先,把满门的心思都扑到警卫工作上。他的班长,论年龄,比他小;论资历,比他短,是抗日战争时期才参加革命队伍的;论战功,没有他多。但张思德对他很尊重,处处谦虚谨慎。有时,班里工作遇到困难,张思德就给他讲自己当班长的经验,帮助他出主意,做思想工作。对个别后进的战士,他主动和他们谈心,维护班长的威信,使全班同志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班长对张思德说:“我这个班长啊,还不如你来当呢。”
   张思德连忙摆了摆手:“可不能这么说,你当班长,我当战士,都是革命工作的需要,虽然分工不同,但只要是对革命有利的,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好!”
   四班长听了张思德的一番话,对张思德更加敬重。
   杨家岭一带的哨位很多,每逢朔月之夜,沟谷隐晦,山色朦胧,张思德总是向班长要求站最远的哨位。
   “班长,我夜里走山路有经验。”班长一应允,他就点燃一支线香,迈着大步,精神抖擞地上岗去了。
   1942年春天,为了让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及直属机关干部有一个大一点的开会场所,上级决定在杨家岭建一座大礼堂。施工开始时,从当地请来了一些建筑工人。警卫连的同志轮流参加施工劳动。建一座大礼堂,这在当时的延安山沟里,也算得上是一项重大建筑,大家都对能为大礼堂添砖增瓦感到光荣,一个个摩拳擦掌,把劲头憋得足足的。
   来到采石场,张思德见哪块石头大,就背哪块,100多斤重的大石块,他背上肩,一气不歇地走到工地。
   几天下来,张思德和大伙儿一样,肩膀磨肿了,皮蹭破了,一流汗皮肤灼得热辣辣地痛。
   一天收工回来,张思德抱来一捆稻草和一些干草,用水浸湿,便坐在窑洞里编织起来。
   同志们问:“这是做啥子?”
   张思德指指肩:“这儿磨烂了,就会影响工作,打一些垫肩,给大家护肩用!”
   和张思德相处过的人都穿过他打的草鞋,但还没有听说他会打垫肩,看到打好的一副副垫肩,大家都赞不绝口地说:“张班长,你真是‘百样通’,什么都能干,真得向你好好学习!”
   张思德忙说:“咋还叫我班长呢?我只是一个兵呀,你说向我学习,这可不敢当,我不是就会做一点粗活嘛,有啥子可学的呢。”
   油灯下,张思德两手灵巧地翻飞着。眼看一堆稻草越来越少,而他手中的垫肩,越编越有模样了。
   夜已很深了,有的同志已经睡了一觉,睁开眼睛一看,张思德还在忙活,便从被窝里探出身子催他:“时间不早了,睡觉吧,明天再干!”
   “睡你的吧,一会儿就完了。”张思德两手只管伸过去,穿过来,不停地编织着。
   第二天上工,张思德就把赶做出来的几副垫肩分送给工人和战友,可他自己却没留一副。
   由于军民合力奋战,礼堂建筑速度很快。
   这一天,是建造大礼堂的重要一天——上大梁。
   一连去礼堂工地劳动,正赶上他们上礼堂的最后一根大梁。因为缺少工具,上梁时还靠人工抬、推、扶、拉,工人们用木架子搭绳,“嘎吱嘎吱”地慢慢把大梁往上吊。当大梁离地后,一头被木架子顶在墙体上,另一头摇摇晃晃地正对向榫头的时候,只听见“嘎巴”一声脆响,支架的一根木杆断了,整个梁架子晃动起来。由于支撑不稳,又粗又大的木梁,眼看就要砸在下面干活的工人和战士身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思德一个箭步冲过去,飞身跨上架顶,用肩头死死顶住大梁,避免了一场大祸。这时,战友们也跟着张思德冲上去了。张思德眼疾手快,从战友手中要过斧头,“啪,啪,啪”几下,只听见“咔”一声,大梁牢牢地对准柱榫。就在张思德抡最后一斧头时,由于用力过猛,一个趔趄从架子上摔下来。
   “张思德!”
   工人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地惊喊起来。
   其时,毛主席正好从这里路过,这骤然的喊叫声,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快步如飞地走过来,见是一位战士摔伤了,立即指示派去枣园请医生过来,并高声地说:“决不能有一分一秒的耽误!”
   几位战士按毛主席的吩咐,把受伤的张思德抬到毛主席的窑洞里。当把张思德抬到毛主席的躺椅上时,毛主席仔细一看,认出了是张思德,便亲切地叫了一声:“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战士们点点头,对毛主席说:“主席,他就是张思德,原来是我们班长!”
   战士们纳闷,毛主席咋就知道张思德的名字呢?
   原来,在此之前,毛主席同张思德就有过这么一次不平常的邂逅:那是一年前的冬天一天上午,张思德一行三人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途中路过石砭时,见毛主席的小汽车,正陷进磨沟的冰窟窿里。张思德和另两位战友立即跑去推车。这时,毛主席和警卫员贺清华也下了车。虽然他们五人都在用力推车,可是只见车子后轮在冰上原地打转,就是不见向前挪动。张思德见状,立即把鞋袜一脱,跳进冰水中,两手抱起大石头,对准车轮前的冰坨子猛砸,又喊旁边的战友搬一些小石头来,垫在车轮子底下。司机见车轮子前垫起了一层碎石子,便发动车子,“咕咚”一声,车轮子便从陷进的冰窟窿中滚了出来,顺利地上了路。司机感激地拿来毛巾给张思德擦身上和脸上的泥水,战友们也急忙脱下棉帽给他擦腿、擦脚。毛主席用双手一边给张思德暖和冻红了的手,一边叫大家给他搓腿,以防冰水把脚冻坏。毛主席细细地端详了张思德几眼,用浓浓的湖南话问:“你叫哪个名字?”
   张思德回答:“张思德。”
   毛主席又问:“张是弓长张的张?”
   张思德仍然拘谨地点点头:“是!”
   毛主席又说:“思就是思想的思吧,德可是道德的德?”
   张思德便笑着点点头回答:“是!”
   毛主席从怀里掏出笔记本,把张思德的名字记在本子上,临走时拍拍张思德的肩膀,风趣地说:“小同志,你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是’啊,还是不‘是’啊?”
   张思德听了毛主席的表扬,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春暖花开季节,礼堂建成了。
   “咚咚锵,咚咚锵!”这天晚间,一连的警卫战士刚吃完晚饭,就听见前几天刚建成的礼堂里,传出了清脆激昂的锣鼓声。
   原来,这是中央社会部为庆祝礼堂的落成,慰问参加修建礼堂的干部战士和当地群众,特意请了地方剧团来演出的。
   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战士们难得看到剧团的演出,当他们一听到那紧一阵慢一阵的锣鼓声时,心里就像挠痒痒一样,恨不得早就坐到剧场里一饱眼福了。
   这一天,人来得特别多,礼堂外面,人头攒动;礼堂里面,座无虚席。一连的战士被安排在靠前边的位置上。他们由衷地感谢领导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还未开始看戏,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的甜。
   开场锣鼓已经打过,深红色的幕布即将拉开,这时大家才发现张思德没有来。
   “咦,张思德到哪儿去了?”班长发现张思德的座位上,坐的却是一位老乡。
   “他是不是又去做好事去了,没有来?”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因为过去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节假日的时候,团里或连里有什么文娱活动,他往往把这样的机会,让给班里别的同志,而自己替别人站岗或出公差。
   “快开演了,他怎么还不来呢?”
   幕布已经拉开。班长生怕张思德看不到精彩的演出,索性离开座位,走到后座位去寻找,边找口里边嘀咕:“这个张思德!”
   “班长,老张在这儿呢!”
   顺着声音望去,班长看见张思德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上。
   1943年4月的一天早晨。
   张思德洗漱整理完毕,按平常的习惯,打好绑腿,头一个来到操场,趁着连队出操集合前的几分钟,跑起步来。
   这天的天气真好,张思德一边慢步跑着,一边贪婪地欣赏着延安早晨的景色。
   巍峨的宝塔山,在霞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塔上的风铃“丁零丁零”鸣响着,仿佛在弹奏一阕悦耳的晨曲。大地换成绿油油的新装,小草在晨风中轻轻地摇曳,延河水静静地流淌着……
   张思德的心情格外好。昨天,团里召开评模创优的表彰大会,会上他被评为“即知即行模范”。他心里明白:即知即行,就是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他感到,党组织给了自己荣誉,就是给了动力,也是给了压力。只有把压力变成动力,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配称“即知即行模范”这个光荣称号。
   出操完毕,他向班里走去时,营长王景叫住了他:“张思德同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张思德还以为营长给他说的是他评上“即知即行模范”的事儿呢,他朝营长笑着说:“我知道了。”
   王营长说:“你知道个啥子啊?”
   张思德说:“上级给了我这个光荣称号,我知道自己还做得不够。”
   王营长拍拍张思德的肩膀:“你被评上模范,还用我给你说吗?告诉你吧,组织上决定调你到枣园,到毛主席的内卫班当警卫员!”
   “到毛主席的身边当警卫战士?”
   张思德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心兴奋得“扑通,扑通”直跳,幸福的暖流一下子涌遍全身!毛主席一心一意为穷人闹翻身图解放,是边区军民敬仰的领袖,做梦都盼望着能到毛主席身边工作。部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以后,张思德和战友们担任的就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党中央机关的警卫任务。如今,又要调到内务班,不仅可以经常见到毛主席,而且要朝夕不离地在毛主席身边站岗了,多么光荣,多么自豪啊!

共 38998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8
转到
【编者按】任何编按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斗争的过程中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却又不提到张思德,大家都很熟悉,毛泽东同志曾为张思德作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也有不少人看过《张思德》的电影,也都为平凡的英雄交口称赞。张思德是一位平凡的战士,也是一位平凡的英雄。任何英雄的成长,都有其成长的土地和轨迹,本部小说系统讲述了英雄成长的历史轨迹和战斗足迹。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乡的一个穷苦人家,儿时家人给他取名,就是告诉他要时刻思念众乡亲们的恩德。小思德从小就在苦水里泡大,这也磨练了他不怕艰苦、不畏强霸的性格。当他得知红军来了,穷人就有了翻身的日子,便决定参加红军去……故事就此展开。平凡的一生,开创了我党在革命过程中寻求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党的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小说从张思德出生开始叙述,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真正的张思德,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了解了张思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标杆的真正原因,每一个阶段的故事都真实,感人,令人感动,令读者不仅对张思德同志肃然起敬,也令读者在张思德身上学到了很多高尚的品德,无私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不足,下定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好文共赏,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八一文学编辑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20-10-11 09:22:20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拜读了这篇小说,张思德同志那带着微笑的面容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么迫近,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浓重的湖南口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提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个评价已经不只是一个评价,它已然成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遵循的标准!张思德同志能够成为这个标准的创造者,首先是因为他苦难的出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让他心怀翻身改变自己命运的理想,而共产党让他认识到了不仅应该然自己翻身,还应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都是自己的同类,都是和自己一样,迫切需要改变自己得命运的人。张思德从改变一个人命运上升到把自己化为众多为了改变人民命运的革命者的一员,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说什么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就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我军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的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造就了他的伟大,正是他的平凡成就了他的光辉。他用自己的短暂一生,开创了我党我军在革命过程中寻求的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骨子里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想到他们摆脱自己悲惨命运的迫切希望,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篇值得认真阅读的小说,它就像一篇报告文学,把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张思德,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蕴涵。不禁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向作者致敬!欢迎来到八一文学,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
今生何求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10-11 09:47:58
  因为张思德,这才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传世名篇,只是现在有很多共产党人忘记了《为人民服务》。因而,张思德才更加令我们怀念。欣赏佳作,问候陈惠芳先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10-11 12:40:08
  小说饱含深情,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后让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张思德从小受尽苦难,但他思想觉悟高,加入红军后,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学习。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激情,选取典型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活灵活现。让人感动得泪奔的小说,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36:50
  终于从头到尾,认真细致地阅读了一遍。忍了很久的眼泪终于在最后,在张思德同志牺牲的时候滚滚而下。感谢陈惠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深度好文,谢谢!
上官欢儿
5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59:54
  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还在襁褓中母亲就病逝了,父亲将他过继给自己的亲弟弟。养母抱着张思德走东家进西家,张思德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养母从小就教育他长大了不要忘了乡亲们的情义,要时刻思念乡亲们的恩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从小跟在养父母身后,学会了各种农活,当红军来了的消息传来时,张思德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处在何种岗位,张思德都牢牢记着那是革命的需要,他从不挑剔,从不抱怨。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想方设法地改变工作方法,改善工作环境;他积极团结同志,无私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用他年仅二十九岁的生命铸造了自己的不平凡!毛主席亲笔为他写了挽词,慷慨激昂地为他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专题报告。为人民服务,从此写入党章,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铿锵誓言!
   张思德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人民服务,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上官欢儿
6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0-11 23:25:05
  今天上午在看到这篇作品时就很惊讶,因为他打动了我,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崇高,没有他们伟大的付出,我不敢想象什么,真的。由此,想起我的父亲。看到这篇作品我止不住眼泪,可以说眼泪能把地面砸出窝窝,没有这一代人的付出,就没有现代的生活。有些过去该忘记,有些历史该铭记!这部作品为啥让我泪流满面,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他们的信仰必须传承。是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必须传承!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的恶行,就否认整体,要客观对待,反正,这篇作品让我泪流满面。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10-12 18:07:26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感谢老师辛苦笔耕,赋予我们深刻的教诲与心灵洗礼。敬茶。
小小莲儿
8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23:30:31
  拜读了陈老师的这篇小说。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也了解了张思德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机灵。“张思德眼明手快,来个‘先发制人’,举枪一个点射,就把那重机枪手击毙了。”不管在哪个时代,张思德这样的战士在部队都会被领导喜欢;他的谦虚慎行,也会受到战士的爱戴;他吃苦在先,任劳任怨;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息。在危急时刻,首先救护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精神永远闪现革命的光芒!一篇正气凛凛的小说。一个伟大思想武装的张思德,站立了起来。向您致敬!向您学习!(=_=)
  
   这样的小说,容易流于形式。但这篇小说中,张思德这个人物是写活了。从他贫苦的出生,过继给叔叔家的无奈;还有少年时,和吴姓地主在水田坝的斗争,展示出“硬骨头”的人格构成,非常个性鲜明,鲜活;您的小说,我记住了张思德!为您点赞!向您学习!(=_=)
极冰
9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10-17 15:45:02
  恭喜老师小说摘精,先来点个赞,留个言,找时间好好读一读,欣赏一下。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安,并祝老师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10 楼        文友:老匪        2020-10-22 18:02:04
  张思德英雄的三个哥哥以子孙们情况如何?
文章本天成,笨手偶得之。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