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八一】张思德(小说)

精品 【八一】张思德(小说)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作者:陈惠方 布衣,215.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06发表时间:2020-10-19 11:51:26
摘要:毛主席把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压缩整理成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第一次发表于1944年9月21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不久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南。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一种全新世界观的纪念碑;张思德,作为“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已经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八一】张思德(小说)
   “平常。”小陈淡淡地回答。
   张思德摇摇头说:“是谦虚吧,不然,一个革命战士怎能用‘平常’这样低标准要求自己呢?”
   小陈低头不语。
   张思德又问小陈缺点克服得怎么样,小陈说:“有所克服。”
   张思德既耐心又严肃地说:“不能说‘有所克服’,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一经发现,就要坚决克服。要按照毛主席说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你说对吗?”
   “对着哩!”小陈终于鼓起了勇气,情绪也陡然高涨起来。他朝着张思德说:“老班长,你放心,我会照你的话去做,把学习工作搞好的。你进山后,要注意安全,我们等着你的捷报哩!”
   张思德把胳膊一抡:“你看我,有劲吗?比起在南泥湾那阵,我又长了不少劲儿,我还真想到大山里展展劲儿呢!”
   “我等着你回来啊!”
   两位战友的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小分队出发了,张思德和他的战友们身背生产工具,越延河,穿梢林,翻山谷,意气风发地来到安塞县石峡峪。不久,他们又住进了自己打的,位于山沟中的窑洞里。
   小分队和社会部联合组成生产农场。张思德被临时指定为农场生产队副队长,负责开荒生产。张思德拿出在南泥湾生产时的那股劲儿,披荆斩棘,烧荒翻土,哪里工作最苦最累,他就在哪里干,打井、修路,挖窑、运肥,什么活最重最脏,他就拣什么干,每天出工最早,收工最晚,披星戴月,战斗在荒山野坡上。
   经过整整一个春天的奋战,大片的荒地开出来了,人迹罕至的山谷改变着面貌。
   眼看着谷子、糜子、玉米,一天天长高长大了,石峡峪的山谷里,满山遍野都铺满了黄澄澄的谷穗、金灿灿的棒子,与开放在坡坎地头的红艳艳的山丹花,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一阵秋风一阵凉,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之后,农场已忙完秋收。此时,农场接受了中央办公厅交给的一项新任务——为已筹备多时、拟于这年冬季召开的党的“七大”代表住处,准备烤火取暖的木炭。
   这是一项多么光荣的任务啊!张思德找到队长张恩良,第一个报名参加烧炭队。张队长对张思德说:“你烧过木炭吧?”
   张思德说:“烧过几次。”
   张队长说:“那就由你负责带一个班,到石峡峪山沟里烧炭怎么样?”
   张思德毫不犹豫地说:“要得!”
   张队长是社会部的同志,张思德向他汇报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思想,检查了自己的工作,并建议农场要过好党组织生活。张思德想到就要到石峡峪烧木炭了,两人要有好一段时间不在一起了,于是,就很诚恳地向张队长征求意见:“张队长,你看我存在哪些缺点,你要给我指出来啊!”
   “你干得很好!”这是张队长的真心话,打从进山和张思德相处快半年了,张思德哪一件事不是做得很出色,哪一方面工作不是走在大家前头呢?张队长觉得这段时间里,他和张思德工作配合得十分默契,也是工作最顺手、心情最愉快的一段日子。张思德那种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那种谦虚谨慎、扎扎实实,时时想着同志,处处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精神,实在令他感动。
   好战友即将分手,那些难忘的情景,又像电影镜头一样不断迭现在他眼前——
   上工前,张思德总是提前到工地,帮同志们把松脱的镢帽砸紧;开荒休息时,他经常和战友一起学生字,讲边区新闻;有时还给大家唱歌、吹笛子。他吹的笛子,是用空心的树枝自制的,吹起来声音别有一番风味;收工回来的路上,他总是提议大家“顺手牵羊”采些青嫩的野草、野菜,送给饲养班喂猪;有时,他还给炊事班弄些山里的野味,让大家打打“牙祭”。临睡前,张思德会像个慈祥的老妈妈一样,盘腿坐在炕头上,一针一线地帮助战友缝衣服,纳陕北“实帮布鞋”,编织有花样的“铁板草鞋”……这一切,他都是做得那么自觉,那么自然,那么经常,又那么平常。做好事,肯帮人,好像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张思德看来,想着同志,关心同志,爱护同志,帮助同志,是他不变的生活准则,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对于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张队长觉得自己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太多了。要说他有什么缺点和不足的话,“这个——”张队长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子,也想找一两条缺点来,给他提个醒,以表示对战友的信任和真挚,可是他紧皱眉头,在脑海里搜索了半天,也实在找不出张思德有什么缺点,找不到他有什么可以说三道四的地方,在张队长眼里,张思德“简直是个没有缺点的人”,只好诚恳地说:“我要好好向你学习!”
   “不,我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你见我有什地方做得不够,一定得给我指出来,我一定虚心接受,坚决改正。”张思德望着比自己年长几岁的队长,同样十分诚恳地说。
   “好!”张队长十分感动,想了半天,突然想到,张思德常常在夜里同志们睡下后,还亮着一盏自制的马灯,在灯下静静地看书,或给队里打草鞋,这可能会影响别人休息,终于被“逼”出了一条意见:“那我给你提一点,希望你以后遵守作息时间,注意休息,做到劳逸结合!”
   张思德听了这条意见,知道张队长指的是什么,便紧紧攥住张队长的手摇了摇:“张队长,我今后一定会注意改正这个缺点。”
   张思德心里想:自己多吃点苦,少休息点,是为了让同志们更好的休息,是自觉自愿的,也是想为革命多做点贡献,自己仅仅做了这一点,而张队长却对自己这样关心爱护,真是战友情,值千金啊!张思德又想:今后夜里熄灯之后,有什么闹不懂的地方,实在急需看书,但又已到了熄灯时间,那就应该在被子里打个手电筒看,免得影响同志们休息。
   晚霞布满西天,绛色的暮霭笼罩山谷,两个战友促膝谈心的身影,一晃一晃地映在山坡上。
   张队长接着问张思德进山沟烧炭还有什么困难,张思德说:“请领导上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有天大的困难,我也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就是拼老命,也要把炭烧好!”
   张思德说得是那样铿锵有力,那样真挚坚定,使张队长的心里又升起了久久萦回的念头:”张思德真不愧是毛主席身边的好战士!”
   在离石峡峪不远的庙河沟,一场新的战斗打响了。
   为了摸清情况,张思德当天就到附近的村子里,向老乡了解庙河沟各种树木的分布情况。
   村里的老人说,进沟五六里远,就有一片青冈林,这里大树多,大的树身有腰围那样粗,在那儿打炭窑合适。
   第二天早晨,晨曦微露,朝阳欲喷。张思德和战友们踩着露珠,迎着朝阳,斗志昂扬地向山沟里进发!
   一块儿进山的陕北战士和老乡们唱起了信天游:“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八路军;哥哥参军妹在村,打了胜仗妹相迎……”
   一曲信天游,唱得大家都嘻嘻哈哈地欢笑起来。笑声驱走了困意,脚下也变得轻巧生风,很快来到了长满青冈林地带的山沟。
   张思德将进沟的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垒土挖窑,一组伐木备料。
   “大家加油干,我们进了山,家里的人手就紧张了。我们早点完成任务,早点回去值勤。”张思德给大家提出要求。
   金色的阳光照亮林海,树丛中弥漫着秋雾,青冈木呼啦啦地滚下沟底,坡下垒起了挖窑时掘出来的一堆堆黄土。没几天,几孔炭窑挖好了,窑崖上飘出缕缕青烟,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柴烟的清香。
   张思德组织大家烧炭时,处处考虑到人民的利益。砍树时,他一再要求大家,不要见树就砍,只砍那些老树枯树,不砍小树、壮树;不要一片片地砍,而要有间隔地砍,这样,有利于保护森林,也有利于保护水土。烧炭时,他要求做到,时间短、出炭多、炭质好。当地老乡一窑木炭,一般要烧10天左右,为了抢时间多烧炭,张思德指挥大家在压火后,窑孔中木炭尚未冷却时就出窑,把烧一窑炭的周期压缩为一周左右。张思德常常在即将出炭的炭窑前,召开“小诸葛亮会”,向大家传授掌握“压火起炭”的时机,掌握好最佳的火候。他告诉大家:从进料点火,到“压火起炭”,主要是看冒烟的颜色。在整个烧窑的过程中,从点火到压火,窑里冒出的烟,前后有三种颜色:开始烧时,炭火冒的是黄烟;中间冒的是灰烟;到最后炭烧熟时,冒的是蓝烟了。冒了蓝烟后,就要马上压火。冒蓝烟后,何时压火是最佳时机?那就凭你的感觉了。我的经验是闻味儿,当闻到蓝烟里有那么一股味儿,这股味儿到底像什么,也不好说。只觉得很好闻,闻起来还挺香、挺舒服——这个时候,就马上要压火了。你压火早了,就会出“羊角把”,炭就夹生了;你压火晚了,炭烧过头了,就烧灰了,成了“绵炭”。
   张思德讲的这套“烧炭经”,从延安土黄沟到安塞石峡峪,对战友们讲过不止一次,每次,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真没想到,烧炭还这样复杂。”
   趴在窑边听得入神的白满仓问:“张思德同志,你说的这一套,我能学会吗?”
   张思德说:“能,咋会不能?四年前延安开展大生产那阵,我们在延安土黄沟烧炭,开始也没有经验,慢慢地就学会了。”
   小白说:“听说你在土黄沟烧炭时,大部分同志也没烧过炭是吗?”
   张思德对小白说:“是啊,可后来大家都学会了。干什么事,就讲‘认真’两个字,只要认真,没什么学不会的。”
   “你过来,”张思德把小白叫到跟前,他拿过一本刚刚下发的油印小册子,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说,“这是毛主席写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你看毛主席是这样说的:‘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我们就是要埋头苦干,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为夺取抗战的胜利而奋斗。”
   张思德凭着自己的理解,边读边讲解毛主席的著作,他充满深情地说:“我们要照着毛主席的话去做,把眼前的工作干好!”
   “我一定要好好干,争取在抗战胜利前入党。”小白表示决心。
   窑边的战士朱旭明、李喜文见他俩议论着,也凑上去,围着张思德,大家在一起很有兴味地谈了起来。
   张思德见大家好学上进,心里很高兴,说:“听首长讲,我们的陕甘边区根据地已有八千多万人了,而且还在迅速扩大。我们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毛主席讲得好:‘新中国的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毛主席的话,真让我们展劲儿啊!”
   “那太好了,咱们拼命干吧!”
   “快点把庄稼收了,把炭烧好,回去迎接胜利!”
   兴奋,活跃,憧憬,盼望。烧炭战士身在深山,心怀天下!
   一想到抗战即将胜利,革命就要进入新的里程,张思德和战友们浑身是劲,那炭窑熊熊的火光,好像在向他们昭示着美好的未来。
   伐薪烧炭深山中,窑窑炭火映红心。
   炭烧好后,战士们就把木炭打成捆,每捆约25公斤。打捆时,先用青冈树叶把拢齐的木炭包好,然后用葛藤或榆树枝条捆紧。背炭时,一般每人一次背一捆,张思德却一次背两捆。背到村子里待运的木炭,堆得像一座小山。中央警备团的领导给他们的任务是30000斤,可是张思德他们由于苦干加巧干,日夜突击,却烧了50000斤。上级首长得知他们超额完成了任务,都非常高兴,传令连队嘉奖他们,特别是表扬了带队的张思德。
   9月5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又是一个令后人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
   这一天早上,下起牛毛细雨,地皮湿湿的。张思德按平时的分工,分成三组进山继续挖窑。张思德和白满仓、朱旭明、李喜文为一组。他们越过石峡峪的庙河沟,翻过一个山脊梁,来到了洞子沟底部东边的山坡上。这里的一座炭窑,是他们前几天才挖的。今天的主要工作,是继续往里深挖修整。大家干得很欢实,窑洞越挖越深了,挖到里面,人只能低着头,猫着腰,十分吃力。张思德钻在里面挖一孔小窑洞,白满仓在外窑洞的洞口,一边接土一边清土。窑洞里一下子容不下三个人,朱旭明、李喜文等人就在离窑洞10多米的树林里砍树,为烧这窑炭备料。他们砍得大汗淋漓,只等张思德他们挖好窑就可以及时进料。
   白满仓和张思德两人一里一外,互相配合,继续往深处挖洞。张思德已累得满头大汗,小白从洞口射进去的光亮中看到,他背上的衣服已汗湿了一大片。
   小白在洞口喊:“队长,咱俩换一换,让我进去干会儿吧!”
   “不用了。”从窑洞里传出张思德瓮声瓮气的回答声。
   小白知道,张思德无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总是把重活、难活和危险活留给自己,谁说也没用。
   这时,天更加阴暗,雨仍在下着。一阵风过后,牛毛细雨,变成了淅淅沥沥的绵雨。张思德听见雨下大了,赶紧从窑洞里钻出来,拿过放在窑洞边的一条麻袋,披在小白的身上:“当心,别着凉。”
   小白说:“天凉,你也披一条吧!”
   张思德说:“我身上热着呢。”
   说着,他拿上两条麻袋向炭窑对面的山坡走去,给在那儿伐木的战友送去。

共 38998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8
转到
【编者按】任何编按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斗争的过程中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却又不提到张思德,大家都很熟悉,毛泽东同志曾为张思德作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也有不少人看过《张思德》的电影,也都为平凡的英雄交口称赞。张思德是一位平凡的战士,也是一位平凡的英雄。任何英雄的成长,都有其成长的土地和轨迹,本部小说系统讲述了英雄成长的历史轨迹和战斗足迹。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乡的一个穷苦人家,儿时家人给他取名,就是告诉他要时刻思念众乡亲们的恩德。小思德从小就在苦水里泡大,这也磨练了他不怕艰苦、不畏强霸的性格。当他得知红军来了,穷人就有了翻身的日子,便决定参加红军去……故事就此展开。平凡的一生,开创了我党在革命过程中寻求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党的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小说从张思德出生开始叙述,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真正的张思德,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了解了张思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标杆的真正原因,每一个阶段的故事都真实,感人,令人感动,令读者不仅对张思德同志肃然起敬,也令读者在张思德身上学到了很多高尚的品德,无私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不足,下定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好文共赏,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八一文学编辑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20-10-11 09:22:20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拜读了这篇小说,张思德同志那带着微笑的面容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么迫近,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浓重的湖南口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提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个评价已经不只是一个评价,它已然成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遵循的标准!张思德同志能够成为这个标准的创造者,首先是因为他苦难的出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让他心怀翻身改变自己命运的理想,而共产党让他认识到了不仅应该然自己翻身,还应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都是自己的同类,都是和自己一样,迫切需要改变自己得命运的人。张思德从改变一个人命运上升到把自己化为众多为了改变人民命运的革命者的一员,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说什么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就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我军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的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造就了他的伟大,正是他的平凡成就了他的光辉。他用自己的短暂一生,开创了我党我军在革命过程中寻求的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骨子里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想到他们摆脱自己悲惨命运的迫切希望,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篇值得认真阅读的小说,它就像一篇报告文学,把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张思德,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蕴涵。不禁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向作者致敬!欢迎来到八一文学,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
今生何求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10-11 09:47:58
  因为张思德,这才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传世名篇,只是现在有很多共产党人忘记了《为人民服务》。因而,张思德才更加令我们怀念。欣赏佳作,问候陈惠芳先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10-11 12:40:08
  小说饱含深情,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后让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张思德从小受尽苦难,但他思想觉悟高,加入红军后,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学习。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激情,选取典型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活灵活现。让人感动得泪奔的小说,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36:50
  终于从头到尾,认真细致地阅读了一遍。忍了很久的眼泪终于在最后,在张思德同志牺牲的时候滚滚而下。感谢陈惠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深度好文,谢谢!
上官欢儿
5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59:54
  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还在襁褓中母亲就病逝了,父亲将他过继给自己的亲弟弟。养母抱着张思德走东家进西家,张思德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养母从小就教育他长大了不要忘了乡亲们的情义,要时刻思念乡亲们的恩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从小跟在养父母身后,学会了各种农活,当红军来了的消息传来时,张思德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处在何种岗位,张思德都牢牢记着那是革命的需要,他从不挑剔,从不抱怨。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想方设法地改变工作方法,改善工作环境;他积极团结同志,无私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用他年仅二十九岁的生命铸造了自己的不平凡!毛主席亲笔为他写了挽词,慷慨激昂地为他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专题报告。为人民服务,从此写入党章,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铿锵誓言!
   张思德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人民服务,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上官欢儿
6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0-11 23:25:05
  今天上午在看到这篇作品时就很惊讶,因为他打动了我,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崇高,没有他们伟大的付出,我不敢想象什么,真的。由此,想起我的父亲。看到这篇作品我止不住眼泪,可以说眼泪能把地面砸出窝窝,没有这一代人的付出,就没有现代的生活。有些过去该忘记,有些历史该铭记!这部作品为啥让我泪流满面,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他们的信仰必须传承。是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必须传承!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的恶行,就否认整体,要客观对待,反正,这篇作品让我泪流满面。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10-12 18:07:26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感谢老师辛苦笔耕,赋予我们深刻的教诲与心灵洗礼。敬茶。
小小莲儿
8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23:30:31
  拜读了陈老师的这篇小说。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也了解了张思德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机灵。“张思德眼明手快,来个‘先发制人’,举枪一个点射,就把那重机枪手击毙了。”不管在哪个时代,张思德这样的战士在部队都会被领导喜欢;他的谦虚慎行,也会受到战士的爱戴;他吃苦在先,任劳任怨;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息。在危急时刻,首先救护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精神永远闪现革命的光芒!一篇正气凛凛的小说。一个伟大思想武装的张思德,站立了起来。向您致敬!向您学习!(=_=)
  
   这样的小说,容易流于形式。但这篇小说中,张思德这个人物是写活了。从他贫苦的出生,过继给叔叔家的无奈;还有少年时,和吴姓地主在水田坝的斗争,展示出“硬骨头”的人格构成,非常个性鲜明,鲜活;您的小说,我记住了张思德!为您点赞!向您学习!(=_=)
极冰
9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10-17 15:45:02
  恭喜老师小说摘精,先来点个赞,留个言,找时间好好读一读,欣赏一下。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安,并祝老师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10 楼        文友:老匪        2020-10-22 18:02:04
  张思德英雄的三个哥哥以子孙们情况如何?
文章本天成,笨手偶得之。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