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风】博爱行仁,天下为公: 《三事忠告》与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传承(随笔)

  【清风】博爱行仁,天下为公: 《三事忠告》与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传承(随笔)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0发表时间:2020-10-23 21:00:00


   博爱行仁,天下为公:
   《三事忠告》与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传承
   演讲人:胡春雨
  
   各位师长、各位学兄、各位朋友:
   大家好!作为一名文史爱好者,有幸参会聆听诸位的宏论,非常荣幸。我深刻感受到,伟大前贤是照亮历史时空的星河,而张文忠公正是辉耀齐鲁分野的华星。在我们的心头,只要仰望,就有光明!
   回眸张文忠公远去的身影,我不由想起两句唐诗:一句是王维的“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句是张九龄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因为,一句是淡泊而豁达的情怀,一句是坚贞而不变的本色,也便是对前贤精神面貌的刻画!这种精神在哪里呢?我在《三事忠告》的结尾找到了一句话:“窃谓君臣以义合者也,其所以合者,非华其爵也,非利其禄也,不过欲行其道而已矣。道行,则从而留;道不行,则从而去。”
   于是我们看到,为了行道,张文忠公毅然触犯患难,不惧九死一生;当道之不行,飘然辞去庙堂之高,遂闲故国湖山之乐。归去来兮,为济南山水留下了不朽的《云庄乐府》。他可以朝廷七聘不就,一旦关中父老陷入灾荒,立即不惜老迈,登车就道,把生命的终点,奉还给他所挚爱的土地和人民。纵观其一生行迹,令人想起孙中山先生的两幅题词:博爱行仁,天下为公。从仁者的博爱精神出发,到达天下为公的彼岸,贯通其中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精神!这是我们固有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士大夫传统的内核。从一己之小我,到天下之大我,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条件,继承这种传统、阐扬这种精神。而《三事忠告》,以至为简易的文字,留给后人至为深刻的启迪。
   我最初知道张文忠公,不是他的元曲,而是因为这部《三事忠告》。尽管那时的我,无从理解其中的思想,但其中总有一种情怀,悄然触动人的良知。后来,由于工作不在体制之内,误以为只要不当官不为宦,就无需游心这类古籍。现在看来,既然我们还想做一个骄傲的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出彩的山东人,就很有必要读这本书,与我们的时代一起,重新接受中国士大夫精神的洗礼。
   因为,所谓士和仕,无论左边有没有那个单人旁,不是升官发财的意思,在中华文化的本意中,“士,事也”,“通古今,辨然否,谓之士”。哪怕再加上个单人旁,也依然是“仕,事也,是士与仕,皆事其事之谓”。也就是说,我们以毕生的修为成长为士,然后去做应该做的事,尽自己的本分。至于所谓大夫,不过是到一定岗位上,担负起更大责任。可见,中国士大夫传统,从来不是官本位,而是一种担当意识,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实干能力,让我们从普通一民出发,写出光荣而尊严的大我。
   每个民族的成功与存续,都离不开一种高贵的精神与传承。欧洲的崛起有骑士精神,日本民族也有自己的菊与刀。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而优则仕”。尤其是在以党治国、为民先锋的共和国体下,既然我们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重新解读士大夫精神,也就具有更为广阔的时代舞台。
   一部《三事忠告》,包括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张文忠公分别成就于地方、监察和中央任上,在从政心得之余,忠告天下之士。这是何等的才学?又是何等的情怀?其中的精神力量,来自拜命上任之际的初心:“心诚爱民,则智无不及”;从而化作毕生的忧思:“士之仕也,有其任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到头来,也就决定了去就之际的洒脱,使致政归来,如“释重负而脱羁囚”,才能真正与济南湖山引为知己。至为纯粹的一生,何需名枷利锁?张文忠公的伟大,在于通达了性命之理,无论是宦达还是患难,“是皆有以真知义命所在,非区区之人力所得而移也……故君子之学,以明理自信为贵”。可见,博爱的初心正是行仁的恒心,既然“我思故我在”,崇高的信仰,是让我们强大的力量。
   所谓修齐治平,在中华文化中,士大夫担当奉献的一生,总是从修身自律开始。从江湖之远到风宪之任,上任之初,莫不首先是反省自己、坚定信念的过程,是克性之偏、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严以自律、“厥德乃全”的过程。直到庙堂之高,仍以修身为第一:“廉以律身,忠以事上,正以处事,恭慎以率百僚。”历经毕生之修为,然后“慎终如始,故君子称焉。”可见,以德帅才,三省吾身,是中国士大夫砥砺名节、立身行事的优良传统。在这个过程中,忠诚、干净、担当,永远是担负起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的精神底色,贯穿于《三事忠告》之中。
   其中,廉洁乃立身立国立政之本,对于我们这个大一统国家,吏治兴废尤其关乎国运盛衰、社会风气,否则,正如《五代史-冯道传》所谓“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故张文忠公反复强调“戒贪”,警告人们“厥心溪壑,适以自贼”,特别叮嘱领导干部要“禁家人侵渔”。这些论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无疑极具现实意义。孔子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这种士大夫的清风正气,来自于生命价值的自觉和繁华世象的洞彻:“夫人以眇然之身,倏尔之年,使之山岳耸而日月揭者,非节义能尔耶?”否则,“正使获荣宠于一时,迨夫势移事去,其前日之荣,电灭风林,漠无遗踪,其昭在人耳目者,奸佞之名,千古如一日。”读来发人深省。
   竖立起这种坚定信念,必然体现为为民服务、勤政务实的优良作风。在《三事忠告》中,从上任到卸任,从司法到人事,从文化到民生,张文忠公纷纷提炼出居官行政的要领,给我们从事各项社会工作深刻的启迪。其中贯穿着对人民的爱:“古之为政者,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对职务的勤:“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对担当的勇:“非其义则不死,所以重于泰山也;如其义则一切无所顾,所谓轻于鸿毛也”。在工作方法上,则注重调查研究,“欲通其情,莫如悉心寻访”,反对仅仅满足于看文件的官老爷作风,“若据案以求其情,鲜有不误者。”翻阅《三事忠告》,可以发现,我们今天讲“三严三实”,不过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与自古士大夫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
   各位师长、各位学兄、各位朋友!
   在中华文明从古典走向现代、从帝制走向共和的伟大转折时代,孙中山先生曾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迄今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溯到中华文化经典中,孟子讲:“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其中的精神脉络贯通,从博爱行仁到天下为公,来自生命价值的自觉,为天地之间养成浩然之气。现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成为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光荣目标。我们有必要疏通源头活水,重新解读包括士大夫精神在内的中华文化传统,以更加昂扬自信的面貌,续写无愧前贤的历史!
   今天恭临盛会,耳聆金石之论,颇受教益,颇生感慨。仰承前贤遗风,即兴赋诗一首,聊表此时感受:
  
   鹊华烟雨一山翁,全身寄傲云光中。
   君子乐天达性命,此心忧乐与民同!
  
   (说明:本文系济南市纪念张养浩诞辰七百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共 27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严于律己,虚以待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及士人精神以其清高廉洁与正直一直激励熏染着当下有远大志向,致力于为国为民做贡献的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与官场上的清流,正如作者在文中说到的那样,欧洲的崛起有骑士精神,日本民族也有自己的菊与刀,而我们中国的崛起与复兴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一股清流与士人精神,这些士人在明时敢与权倾一时的阉党坚决斗争而不惜牺牲生命,这些士人在清末民族衰亡危难之际敢于变法图强接受西学奋起抗争,而现在,这种士人的精神也将传承下来,与当下的腐败私心玩忽职守之辈抗争挑起国家民族复兴之大责。也愿这种精神永远传承并标榜于史册之上。文章立意新颖,意境丰满,内容厚重,读后难忘,韵味无穷。语句凝练,生动形象,充满正能量。感动读者。好作品,佳作欣赏,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推荐阅读。【编辑:静夜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20-10-28 20:46:44
   感谢支持清风书苑,欣赏佳作,问候作者,期待精彩继续。
飞瀑流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