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柳岸】千佛塔(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千佛塔(小说)


作者:钟远 秀才,131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79发表时间:2020-11-27 12:46:50
摘要:我二姥爷沈青松用自己短暂而富有传奇的一生,在禹城革命史上书写了熠熠生辉的一页。我二姥爷沈青松和我二姥娘赵莞尔起伏跌宕而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禹城民间广为传诵,至今他们的爱情传奇在禹城县南屯乡大地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沈青松握起来赵莞尔的手,温柔地说:“走!咱们边走边说吧!”
   沈青松告诉赵莞尔,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学生会打算在牛晓鹰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一个读书会,希望赵莞尔一定参加,并且让她动员她们班的同学都参加。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学生会在学校食堂大厅里举行了读书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是各年级、各班的爱国青年学生代表。学校学生会设立读书总会,各年级设立读书分会,各班再设立读书支会。
   牛晓鹰老师做了慷慨激昂的讲话,明确读书会的工作宗旨就是:在同学们互相交流读书心得的同时,也会就当前形势进行讨论交流,让同学们了解当前全国各地的抗日救国的形势,让同学们知道国民党政府当局会考制度的险恶用心,激励起来同学们反对会考制度的斗志。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将组织罢课学潮来支援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学校的罢课学潮。
   两天后的一个早上,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反对山东省教育厅会考规定的罢课学潮爆发了!
   那天上午,快到上课的时候,学校里的操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学生,学生们纷纷振臂高呼:“反对会考规定!废除会考规定!……”
   呼喊声惊天动地、响彻云霄!
   一辆黑色的轿车风驰电掣地驶进了学校大门,胖胖的校长高雄从轿车里钻出来,像一个圆圆的皮球滚翻着一样,跌跌撞撞地就跑到了操场上,站在了人群的前面,八个手里拎着木棒的虎背熊腰的校工站在他的身后。
   高雄校长气喘吁吁地喘着气,用手不停地抚摸着自己的胸口,上气不接下气地高喊:“同、同……学们……,不、不要……听信……某些人的蛊惑……谣言……赶、赶快……回教室上课去!”
   “废除会考规定!我们不要会考规定!”站在人群前排正中的沈青松突然举起了右拳高呼一声。
   霎时间,整个操场上异口同声响起来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废除会考规定!我们不要会考规定——”
   “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人群中有人突然喊了一声。
   “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操场上异口同声响起来此起彼伏的呼喊声。
  
   五
  
   小时候,我经常听老人们讲起南屯乡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其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紧邻杨塘村的柳园村的革命先烈沈青松的革命事迹。
   那时候,年幼无知的我怎么也没有把南屯乡妇孺皆知的革命先烈沈青松和我二姥爷沈满银联系起来。我没有想到,人们一直口口相传、交口称赞的革命先烈沈青松竟然是我的二姥爷——我姥爷沈满金的亲二弟沈满银。小时候我知道我姥爷是兄弟三个,我姥爷沈满金的二弟名字是沈满银,三弟名字是沈满玉。我渐渐地长大了,从我爹甄崇真嘴里知道了:我二姥爷沈满银到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就自己改名字为沈青松,表达了自己要像山上的青松一样不畏风雨、努力向上的伟大志向,才成了现在南屯乡妇孺皆知的革命先烈沈青松。
   后来,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写小说,对我二姥爷沈青松的革命故事更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经常向老人们打听关于我二姥爷的许多奇闻轶事。
   我也经常查阅一些史志资料,寻找关于我二姥爷沈青松的史料记载。
   关于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反对会考规定的事件,在德州及禹城的史料中均有详细记载。
   据《德州史志》一书中记载:“发动反会考罢课前,平原第五乡师党支部书记牛晓鹰秘密召集全体党员做了较周密的部署,仍以‘读书会’的名义组织发动。经过党员们深入各班级组织发动,于5月中旬的一天,全校学生宣布罢课,反对会考制度。
   “校方到各班劝止利诱、威胁恐吓,学生们坚持不达目的绝不复课。罢课斗争一连坚持3天,第4天夜里,国民党县政府派出大批军警将学校包围,进行了镇压。
   “这次学潮,是平原第五乡师党组织建立之后,接受上级党委的指示和任务,向国民党反动教育当局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面对面政治斗争。”
   由此记载可知,其实在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发动反对会考规定之前,学校里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这次学潮其实就是在我党领导下的一次政治斗争。当时,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秘密的中国共产党党支部的书记就是我二姥爷沈青松的国文老师牛晓鹰。
   当然,在一九三五年的时候,这些史料记载的关于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即使是和我二姥爷沈青松关系最亲密的赵莞尔也是不知道的。虽然,赵莞尔和沈青松关系密切,都心照不宣地把对方默认为自己的爱人了。但是,沈青松也不会将这样重大的机密告诉赵莞尔一丝半点。
   虽然国民党县政府派出大批军警对学潮进行了镇压,不过只是阻止了学潮继续进行下去,并没有找到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里面秘密存在的地下党组织,更没有抓捕到牛晓鹰等地下党员。牛晓鹰等地下党员在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里面继续开展秘密革命斗争。
   另据《禹城革命先驱》记载:“沈青松面对这种山河破碎的局势,义愤填膺。1935年夏,他在国文老师、共产党员牛晓鹰的指导下,为配合济南第一乡师进步同学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的会考学潮,积极组织了平原第五乡师的罢课活动。
   “同年秋,沈青松与同学张抗倭(禹城仁义镇西屯村人)、陈龙秀(禹城南屯乡新陈村人)等禹城藉的进步同学,办起了不定期油印进步刊物《春声报》,宣传抗日救国,呼吁工农兵学商动员起来,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沈青松在主编《春声报》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学习到了许多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知识,开阔了思路,领悟到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华民族,才能使中国人民免遭生灵涂炭。
   沈青松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散文、新诗,发表在《民国日报》等报纸上。每次写了散文或新诗,沈青松都会第一个念给赵莞尔,让赵莞尔成为第一个读者。
   一九三六年六月赵莞尔由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毕业了。
   沈青松还得在学校学习一年才能毕业。
   赵莞尔离校回家的时候,恰巧牛晓鹰老师派沈青松去省城济南府泺口一个小学找他的一个同学王俊生送一些材料。
   沈青松和赵莞尔乘坐了一辆火车,沈青松和赵莞尔面对面坐着。沈青松目光炯炯地看着车窗外,车窗外的郁郁葱葱的树木飞快的往后闪去,不远处的田野里满是绿油油的玉米地。
   赵莞尔甩了一下乌黑的披肩长发,双手托着下巴,用美丽的丹凤眼含情脉脉地看着沈青松,说:“我老爹说了,我毕业后去让我去他当校长的南屯乡连六陈小学当老师。不知道明年你毕业后去哪里呢?”
   “我也不知道明年毕业后我能够去哪里哩。”沈青松收回了目光,扭回头,用手摸着下巴,眨巴着眼睛看着赵莞尔,说,“要不明年我也去连六陈小学找你吧?怎么样?”
   “好啊!好啊——”赵莞尔高兴地双手拍起了巴掌,说,“回去后,我就给我爹说,明年一定让你去连六陈小学当老师!”沈青松把双手的食指放在了嘴唇上“嘘”了一声,随后往旁边指了指。赵莞尔偷偷朝旁边斜了一眼,才发现四周的人们都在好奇地朝他俩张望。
   赵莞尔不好意思地伸了伸舌头,朝沈青松做了个鬼脸。
   火车进了禹城火车站,赵莞尔下了火车。
   沈青松从窗口里伸出头去,看着长发飘飘、白衣黑裙的赵莞尔下了火车,走在来来往往的人流里。
   赵莞尔回头向着沈青松挥着手,大喊:“回家的时候,一定去连六陈小学看我——”由额头向两侧延伸到耳边发际拢着长发的两条蓝色丝带,在耳边和乌黑的长发一起随风飘飞,衬托得赵莞尔的明眸皓齿和俊俏白皙的面容更加娇艳动人。
   “好——”沈青松也挥着手,“我一定去看你——”
   “我在连六陈小学等着你——”赵莞尔挥着手喊,然后一步三回头地挥着手,随着人流往远处走去。
  
   六
  
   赵莞尔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再次见到沈青松是却是在一年多之后了。
   赵莞尔和沈青松火车站一别就是一年多。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沈青松从来没有去连六陈小学看过赵莞尔。
   赵莞尔再次见到沈青松是在第二年的八月,更让赵莞尔想不到的是:还是在连六陈小学里面偶然与沈青松相遇了。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了。
   那年的八月的一个早上,赵莞尔在南屯乡连六陈小学西北处的校长家属院吃过早饭,夹着教材急匆匆地小跑着赶往东边教室去上课。
   赵莞尔跑到学校操场的时候,只顾低着头往前小跑了,突然猛一抬头,心里不由得大叫一声,哎呀妈呀坏事啦!迎面急匆匆地跑过来一个男青年,赵莞尔差一点就与那男青年撞个满怀!赵莞尔急忙往旁边闪,脚下没站稳,一个趔趄就摔在了地上。那男青年慌忙俯下身子,伸出双臂,将赵莞尔抱起来,抱歉地说:“没事吧……?对不起了啊!”
   赵莞尔愤怒地从男青年怀里挣脱开,一边低头拍打着白色连衣裙下摆上的尘土,一边气急败坏地说:“你干嘛啊?走路不长眼啊?”
   “实在是抱歉啦!”男青年一边道歉一边也用手去拍打赵莞尔连衣裙上的尘土,“太对不起啦!”
   “拿开你的臭手!”赵莞尔厌恶地拨拉开男青年的手,“你还想占我便宜啊!我让我爹告诉警察局,抓起你来!”
   男青年突然欣喜若狂高声地说:“莞尔?怎么会是你啊?”
   赵莞尔这才感觉这声音好像那么熟悉,抬头看着男青年。男青年留着平头、面容白净、身材清瘦,身上穿着黑色的中山装。特别是男青年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虽然赵莞尔一年多没有看见了,但是一直以来那是最让赵莞尔刻骨铭心记在心底的眼睛。
   沈青松!赵莞尔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朝思暮想、一年多杳无音信的沈青松!
   后来我经过查阅《禹城革命先烈》,关于我二姥爷沈青松在离开赵莞尔之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的具体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1936年10月,沈青松在平原第五乡师由牛晓鹰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沈青松在平原第五乡师毕业,去省城济南泺口附近二十里铺小学任教。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人民,发表联合抗日宣言,号召全国各党派、军政界、人民团体联合起来,保卫国土、抗击日寇!
   “张抗倭、陈龙秀去济南二十里铺小学与沈青松会晤,分析国难形势,决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商谈在禹城县南屯乡从事抗日活动。
   “于是,沈青松毅然放弃了济南二十里铺小学的教学,8月初回到了禹城县南屯乡连六陈小学。”
   当然,八十三年前的那个八月的早上,在连六陈小学操场上,当赵莞尔看见一年多未曾见面的沈青松的时候,赵莞尔还不知道沈青松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也不知道沈青松回来南屯乡的真正目的是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更让赵莞尔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沈青松和他的同学和学生们竟然跟赵莞尔的父亲——禹城县国民党党部委员、南屯乡连六陈小学校长赵秋风展开了激烈斗争,最后将赵秋风赶出了南屯乡连六陈小学!
   在离开赵莞尔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沈青松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赵莞尔。
   沈青松才回来连六陈小学三天,就住在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学校时的同学、现在连六陈小学教书的张抗倭和陈龙秀的宿舍里。刚回来的时候,沈青松就听说了,赵莞尔也在南屯乡连六陈小学教书,也知道了这个学校的校长赵秋风就是赵莞尔的亲爹。
   沈青松也一直想找赵莞尔,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没想到今天以这种形式不期而遇了。
   沈青松紧紧握着赵莞尔的手,简单描述了一下分别一年多的时间里的情况。赵莞尔也简单给沈青松介绍了一年多来的情况。
   赵莞尔的身上穿着一条白色的蕾丝边连衣裙,乌黑的长发披散在脑后,一根粉色的丝带从耳朵上侧鬓角出来,拢向额上,系了一个美丽的蝴蝶结。沈青松握着赵莞尔的手,痴痴地看着赵莞尔,看得赵莞尔脸上飞上了两片绯红的云彩。
   沈青松想起大前年在千佛塔下第一次看见赵莞尔时的情景,禁不住笑出声来。
   “笑什么呢?”赵莞尔抓住沈青松的手晃了晃,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傻瓜蛋,是不是笑我变丑了啊?”
   “没有,没有!”沈青松缓过神来,赶紧说,“是你更漂亮了。我以为是一个仙女从天而降呢,原来是我一直朝思暮想的、漂亮的师姐赵莞尔老师从天而降啊!哈哈哈哈……”
   “去,一边去!什么朝思暮想啊?骗谁啊?”赵莞尔嗔怪地说,抿嘴一笑,说,“回来南屯乡,都来了连六陈学校了,怎么都不找我啊?”
   “我这不是正想找你呢?你就像是仙女下凡一样飘到了我的面前了!”沈青松握着赵莞尔的手,笑着说。
   “坏啦!快到上课的时间了!我得去上课了!”赵莞尔挣开沈青松的手,扭身急匆匆往东走。

共 26531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千佛塔》是一篇历史纪实性小说,用洋洋洒洒的二万多字,分十四个章节,详细讲述了在禹城民间广为传诵的沈青松和赵莞尔起伏跌宕而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沈青松是禹城县第一个南屯乡籍的中共党员,他短暂而富有传奇的一生,在禹城革命史上书写了熠熠生辉的一页。沈青松与赵莞尔在千佛塔下初次相见,互相爱慕,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当时,沈青松面对国家山河破碎的局势,义愤填膺,他同禹城藉的进步同学,办起了进步刊物《春声报》,宣传抗日救国,呼吁工农兵学商动员起来,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在沈青松的领导下,南屯乡的抗日救国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后来成立中共禹城县委,沈青松任组织部长,并担任禹城县抗日先锋队禹城总队总队长,《前进报》总编辑,又先后接任中共禹城县委书记、八路军三二六九师独立旅武装工作团团长,大力地开拓了齐禹抗日根据地。赵莞尔在禹城县第一中学做教师时,在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下,幸福地与沈青松结婚了。三天后,沈青松接受命令带着武装工作团东进济南长清县去了,已怀身孕的赵莞尔泽回到了老家。她每一天都提心吊胆,牵挂着前线的沈青松,打听着前线的消息。沈青松在阻击日寇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那年他才二十四岁,赵莞尔才二十五岁。这篇感人肺腑的小说,描写的人物和事件、地点较多,但都能紧紧围绕着主题徐徐展开,让人看到了当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多元人生。小说主题积极向上,内容丰厚,故事情节真实可考,结构完整,情景交融,边叙边议,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心理描写灵动到位,用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反映出了那个战争年代风云变幻的缩影,弘扬正气,启迪心灵,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雄、伟大和不朽。问候作者!力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11-27 12:49:26
  拜读精彩小说,感悟作者情怀。
   弘扬老师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11-27 12:50:38
  祝福写作快乐,万事如意!
   期待新作不断,尽情绽放柳岸,展示老师的不凡文采!
3 楼        文友:钟远        2020-11-27 12:55:33
  谢谢安平老师辛勤编辑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4 楼        文友:乡音        2020-12-01 20:08:04
  引人入胜。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