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真】中国式姑嫂(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真】中国式姑嫂(小说)


作者:葡萄芽儿 童生,997.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05发表时间:2021-01-13 16:14:10
摘要:一对发小姐妹,同时喜欢上了一位知青,杨华半路截胡搅了惠英的好事,并把惠英介绍给了哥哥。知道了真相的惠英和小姑子开始了水火不容的斗争。但是,打的头破血流后,在大是大非面前,依然是血浓于水。小说通过这对姑嫂之间的家长里短,反应了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农村变化……


   转过年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村子里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张强跟杨华说过的单干。他的老家实行的早,他比这些村子里的人知道这个单干的好处,胆子也就大。
   张强见村子里的生产队的房子,马车让赊账,就赊了队里的五间大瓦房,和一辆三套马的马车。
   由于生产队当时处理的东西比较便宜,张强的马车干了两年的活,转手卖了个好价钱,把欠村子里的房钱马车钱还上了,手里还存了三千元。
   村里的爱八卦的人,就吵吵说杨华家里能有一万元。惠英撇撇嘴道:“管她有多少钱的,生了个丫头片子,还不是给人家攒的。”
   传到杨华耳朵里,她就说:“不就是儿子吗?等我再有了,罚几个钱高低也要再生个。到时候我儿女双全,不比她一个儿子强!”
   惠英的儿子和杨华的姑娘,开始并没有因为她们两个的不和睦而生疏。他们一起在老杨太太家玩,大海问呀呀学语的妹妹:“小姗,你妈妈叫什么名字?”
   “杨华。哥哥,你妈妈叫什么名字?”
   “穆惠英!”
   “母狗精!”
   “是穆惠英!”
   “是母狗精!”
   大海回到家里,跟惠英说:“妈妈,我小姗妹妹真笨。我告诉她你叫穆惠英,她老说是母狗精!”
   惠英把眼珠子一瞪道:“傻儿子,她那时笨吗?是她妈妈交的她骂我!”
   杨光说:“小孩子发音不正,你别上纲上线!”
   “什么上纲上线?就知道护你妹妹不知道心疼我!不行,我得找她去!”
   杨光拉了她一把,没拉住。抱起大海跟在她后面喊:“惠英,你回来。多大的事,别动肝火!”
   惠英已经在大街上边走边嚷嚷开了:“有其母必有其女,这大人不教,屁大点孩子会起外号?”
   杨华听见了,迎出去问:“嫂子,你这是说谁呢!”
   “说别人不便宜了你,你自己做的缺德事,还怕我说?”
   “穆惠英,别给脸不要脸,你把话给我说清楚了,我哪里缺德?”
   “说就说!”穆惠英见有人围过来提高了嗓音道:“正好大伙也在,你们给评评理!小姗姗才多大,就会给我起外号,大海告诉她我叫穆惠英,这孩子硬说我是母后精!”
   “哈哈哈……”围观的村民发出一阵哄笑声,杨华也被这个谐音外号给逗乐了。
   “你们瞧瞧,你们瞧瞧,杨华美的,嘴乐成瓢了!这要不是她这个做妈的教的,这么点孩子会这么嘴欠?”
   杨华笑得更放肆了:“哈哈哈,我大闺女这哪里是嘴欠,分明是嘴巧吗。你说我教的,就是我教的。母狗精,母狗精,母狗精!你能怎的?”
   “我撕了你这张臭嘴!”穆惠英冲过去就动手,和杨华两个人撕打在一起。
   杨光放在大海,和其他人一起拉开了她们姑嫂。有人说:“华子,你就少说一句吧!她好歹是你嫂子,你就让她一让吧!”
   有人说:“惠英,你是个嫂子,就大人有大量,别跟你小姑子一般见识了。”
   杨华不听反驳道:“嫂子也得讲理啊!小孩子口齿不清,说句话她还当真,活该找骂,她就是只母狗精。”
   惠英灵机一动道:“你会骂,我不会骂吗?你就是水性杨花,一肚子花花肠子。大海,你以后别再叫她姑,就叫她水性子!”
   “母狗精,母狗精!”
   “水性子,水性子!”
   两个人口水大战了半天,被劝开后,各自得了一个外号。这第二次肢体接触,姑嫂两个更加较上劲了。不过,她们知道这个时代想比较,逞口舌之争是没用的,都把劲用在了过日子发家致富上,想着在经济上压对方一头。
  
   九
   小姗十岁那年,杨华有了身孕。农村头胎是个女孩的,允许生二胎的政策颁布了好几年了,张强早就盼着妻子给他生个二胎了。这次杨华怀孕了,把他乐坏了。跟杨华说道:“我到城里干装修,挣得钱够养活你们。你就不要在家里种地做农活了,好好的把孩子生下来吧。”
   “种点地有粮有草,还能养猪鸡卖钱,别人家里都嫌地不够种的,咱干嘛不种?”
   “你自己是高龄产妇,我不放心你上山干农活。你就在家里接送小姗上学,保养身体,不管闺女小子的,给我生个二宝就行了!”
   “那不种地,撂荒了也不好看啊。要不,让我爹妈种吧?”
   “咱爹和咱妈都多大岁数了?他们自己的承包田能种过来,不用我们去帮忙就不错了。送给你哥和你嫂子种吧!”
   “不行!那个母狗精和我势不两立,就是撂荒了也不能给她种!”
   “华子小气啊!再怎么说她是你嫂子,不看僧面看佛面,杨光哥可是一直没跟我们红过脸啊。”
   杨华想了一下说:“我哥没得说。也难为他这么些年,一直夹在我和母狗精之间的。你去问他,在他心目中,到底是我这个妹妹重要还是母狗精媳妇重要?他要是说了是我重要,这地就送给他种。”
   张强笑到:“华子,你多大人了,还玩这种幼儿游戏?嫂子不是东西,你也不是善茬子。你们半斤对八两,谁也别说谁!人得看人的好,不能总盯着人的不是啊。当初,要不是嫂子给我们做媒,我们能有今天这小日子?”
   “她那是没安好心,要把我送到你老家安徽去!”
   “不管怎样,你不是将计就计把她耍了吗?好老婆,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把地送给哥哥和嫂子种吧。你们姑嫂能一辈子不说话吗?再说,我进城装修,你身子不方便,万一有点事,哥哥嫂子不比别人好求?”
   果然,张强说对了。八个月后,杨华突然早产,张强没来得及赶回来,幸亏地给了杨光夫妻种,穆惠英跑前跑后帮忙找接生婆,参与了二宝的接生。
   村里人包括杨家父母杨光张强,以为她们姑嫂这次和好了再不会出现风波了。他们哪里知道,杨华看着二宝,心里犯嘀咕,都说是小孩出生第一个谁抱她,她的脾气就像谁。二宝要是脾气秉性像了母狗精怎么办?惠英一开始听说杨华怀孕,就羡慕嫉妒恨的,怕她生个儿子出来,她儿女双全了,压她一头。等到孩子落地,是个女儿,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这本来是她们两个人的心里想法,坏就坏在她们都是实心眼子,遇到对心思的人,聊天中,不经意的就把这想法给说出去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她们一说出去,不久就传到对方耳朵里了。这姑嫂两个,又是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心的。
   好在惠英这边有杨光劝着:“华子再不济,还不是把地给我们种,你就看在这几亩地上,也不要跟她一般见识了。”
   杨华这边,张强劝着:“我不计较二宝是男是女,你管嫂子怎么说?关键时刻,还不是她帮着接生孩子?就冲这份情意,你就多担待她吧。”
   又过了五年,杨母去世了。为了发丧老人,这对姑嫂又杠上了!
   张强先提议:“杨光哥,我从老家来这里两位老人没少关照,我和你一块儿发丧吧,花多少钱我们均分。”
   杨华心里也愿意和哥哥一起发丧母亲,看着在一旁浪声浪气的哭泣的嫂子,嘴上问了句:“一起发丧,收的人情钱也得均分吧?”
   穆惠英立刻住了哭声回到:“张强是外来一个人,哪里有亲戚朋友?来吊唁随份子的,可都是我们这里的亲戚朋友!”
   杨华怼道:“这里的父老乡亲,是你的亲戚朋友,和我就不是街坊邻居了?他们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我不是也去随礼吗?”
   “老妈妈啊,你睁开眼看看你闺女吧。这可是你亲闺女,当初结婚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是住在我们老杨家屋子里成的亲。水性子,你那时咋说的?”惠英冲着婆婆的尸体数落着。
   杨华一下子想到了从前,她把大腿一拍说道:“当初你个母狗精不就是怕为老人养老送终吗?我结婚住家里,你就把养老人的责任都推给了我。我杨华吐口唾沫就是个钉,你不管老人,我自己一个人发丧老人。”
   惠英冷笑道:“大伙听听,大伙听听,这可不是我不管老人啊。我们老杨家,有这个水性子在没个好!连发丧个老人,她都想借机欺负我,压我一头。我可是想发丧管老人的,人家不让,我也没法子啊!”
   杨华不屑道:“母狗精,你少得了便宜还卖乖!当着大家伙的面,你不管老人,我全管。”
   “呵呵,说得你好像多孝顺似的,还不是为了老人这四间房子?老人的家底,折腾折腾,你还能吃亏?”
   见她们姑嫂越说越涉及的多了,杨光和张强分别劝自己的老婆少说一句。在大家的劝说下,这个先死的老人,由杨光穆惠英两口子发丧。剩下的杨父,等有这么一天由杨华张强两口子发丧。
   协议达成了,杨母出了殡,姑嫂两个又为杨父跟谁一起生活发生了口角。最后,经人调解,采取杨父意愿,让他跟着杨华住。杨父的房子,等他死了以后,归生前伺候他的人所有。
  
   十
   杨母死后,杨父跟着杨华一起生活了五年。第六年头上,杨父患脑血栓半身不遂。张强在城里搞装修不在家,杨华一个人给父亲擦洗身子换尿布张罗不过来,就去喊哥哥帮忙。
   惠英满心的不乐意,做不了杨光的主,毕竟腿长在他身上。可是,杨光也不能总待在家里等着帮妹妹伺候父亲。他就劝说妹妹不要跟嫂子一样,跟嫂子说点软话儿,让嫂子和她一起伺候父亲。在惠英跟前,央求她要有嫂子样。一辈儿留一辈儿,给儿子做个好榜样。
   惠英听了,直接找到杨华问道:“水性子,你不是说能伺候咱爹吗?现在你哥要我来帮你一起伺候咱爹,这个老人的房子怎么办?”
   杨华背地里已经跟张强合计好了,哥嫂能来搭把手,把老人伺候走了,房子一人一半。偏一见了嫂子,就没了好话道:“咱爹就养我自己吗?你们来搭把手不应该吗?就知道挣房子!”
   “水性子,当初可是你牙牙口口说的你要自己养咱爹的,这可不是我们不想养!”
   “想养好啊!你把咱爹接回家伺候,我有空就去搭把手,这房子全部归你,绝不向你这样来搭把手还想着房产。”
   “好!我接回家就接回家,你到时候过去搭把手!”
   “行,一言为定!你把咱爹接回家,房子全部归你!”
   杨父到了儿子家,半个月后就病情加重,一命呜呼了。杨华边哭边觉得委屈,自己伺候老爹那么常时间,临了半个月就不能坚持了,被嫂子捡了房产不说,背地里也被乡亲们笑话。
   惠英沾沾自喜,对着来吊丧的亲朋自己表扬自己如何孝顺把老人伺候送终了。她越是这么说,杨华就越觉得丢脸,索性冲着嫂子嚷道:“母狗精,你少得了便宜还买乖,你要是不冲着房子你能伺候咱爹?”
   “哎呀呀,你们大伙听听,我这小姑子就是一个白脸狼。她伺候我爹时,我家杨光跑前跑后帮着她照看爹,她还嫌弃老人,就把老人推我家了,现在看我把老人伺候土里了,又来胡搅蛮缠。”
   “谁胡搅蛮缠的?敢情头五年我白伺候爹了?”
   “头五年爹能走动,还能帮你喂猪喂鸡的,吃的到你的还是用的到你的?那也算你养活爹?养活老人养活老人,不就看老人不能行动时候的态度,你关键时刻掉链子,咱爹咱妈算是白养活你一场了。”
   杨华知道越吵自己越没面子,对惠英借机侮辱她不孝顺气得不行,正好张强来拉她。她顺势大哭一场。办完老爹的葬礼,惠英和杨华又互相不接言语,不相往来三年了。
   要不是这回,惠英无意之中救了煤烟中毒的杨华两口子,这对姑嫂还指不定什么时候能搭话呢。
   杨华躺在病床上,和坐在她床边的惠英,听杨光和张强说她们是针尖不对麦芒,一下子想到了从前,心里都有无限感慨。
   杨华道:“嫂子,就算这回你不救我们两口子一命,我也想和你和好了。”
   惠英说:“都是天意!其实,我完全可以等天亮了去找你的,就是一晚上的老做梦和你小时候在一起,想着我们从那么点就在一起,一晃都五十岁的人了,就想着早点找你吵几句,心里舒坦舒坦。”
   “和我吵架能有这功能?”
   “嗯,和你一吵吵,看你生气,我这心里可舒坦了。”
   “我也是。和你一吵架浑身来劲。”
   杨光插话说:“你们姑嫂,把吵架折腾当乐趣了?可苦了我和张强,还有孩子们夹在中间了。”
   “我保证这以后在不跟嫂子吵架了!”
   “我差点就没了小姑子,也保证以后不跟她吵架了。”
   “那我跟嫂子说说,我那蔬菜合作社是怎么回事吧?”
   “你慢慢说,我今天来看你,不着急回去。”
  
   十一
   张强和杨光看着,惠英和杨华这对姑嫂多年没有过的亲密交谈,心里在祈祷着,希望经过这次煤烟中毒事件,她们姑嫂能从此化干戈为玉帛。
   可是,事与愿违。杨华两口子还没有出院,惠英在村子里张罗开了,成立她自己的蔬菜合作社的事儿。
   原来,那天在病房里,杨华跟嫂子讲了张强也五十出头了,不想出去打工了。他在城里装修时给一个干蔬菜批发的商贩子家里干过活,和那个人处的不错。这几年,化肥种子等农用物资上涨,粮食价格稳定不变,村里人种田积极性不高。她想着联合成片的二百亩地建蔬菜大棚,到时候和那个商贩子合作。惠英就说,你不好先少建个,实验一下,成功了再扩大规模。
   杨华告诉她,村长说了,市里在保护基础良田的情况下,要在每个乡镇扶持一个蔬菜大棚基地。这个大棚基地够二百亩面积,市政府每亩补助一万元建筑款。要是农民一个人力量不够,联合十户以上农民成立合作社共同做这件事,市里还给合作社奖励十万,银行提供每户五万元的三年期扶贫无息贷款。惠英就问,这不市里都给了210万,你还有无息贷款,怎么还要你哥担保?杨华说是市里的补助款,得大棚建设好了,市里来人验收合格能投入生产了才到位。在这之前,得农户自己先掏腰包出钱建棚子。再说,补助款只够建棚子的三分之一费用,怎么也得除了无息贷款外还得贷些款。要哥哥担保贷款,是要买辆车,往市里拉蔬菜。惠英就问,你这么操心费力的图个啥?杨华就说,她也不是白跑,和大家伙讲好了,她负责联系客户收购蔬菜和为他们和政府银行打交道,他们把市里给合作社的十万元,给她作为回报和交通应酬等花销。

共 27547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小说《中国式姑嫂》用洋洋洒洒的两万多字,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穆惠英和杨华这对姑嫂之间在几十年间发生的是是非非和家长里短的矛盾故事。想当年,一对发小姐妹,同时喜欢上了一位知青,杨华半路截胡搅了惠英的好事,并把惠英介绍给了自己的哥哥。从此以后,知道了真相的惠英便与小姑子杨华开始了水火不容的斗争。杨华对别人诉说当嫂子的穆惠英,当初看到自己和本村的王东谈恋爱,就故意干扰,不让小姑子在村子里处对象,不然就跟她哥分手,逼着小姑子远嫁外地,导致王东因为这而当了兵,上了越南战场。后来小姑子遇到了张强,穆惠英又没安好心,要张强带小姑子嫁到南方去,巴不得杨花一辈子不回来。发丧爹娘,伺候老人方面,杨花付出了很多,可老人的房产让嫂子独吞了。现在杨花要成立蔬菜合作社,嫂子又来拆台。而杨华一家煤烟中毒时,却是穆惠英发现救出的……就这样,这对姑嫂,针尖对麦芒,吵吵闹闹,互相竞争,几十年就没消停过。但是,打的头破血流后,在大是大非面前,依然是血浓于水,由于这对姑嫂在带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上有作为有建树,她们双双被选为市政协委员。小说通过这对姑嫂之间的家长里短和明争暗斗,以小见大,从侧面反应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将人物活动寓于新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中,成功地塑造了穆惠英和杨华等一系列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举手投足、嬉笑怒骂都有各自独立的性格特征。特别描述了他们迥然不同的个人奋斗与情感经历,赞扬她们有头脑有担当,各自担负起振兴乡村的重任,尽管历经磨难,但对家乡的建设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建树。小说以写实的笔触讲述现实的矛盾,抑恶扬善,弘扬正气,语言优美,叙述流畅,充分展现了小乡村从蒙昧到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新气象和新生活,以及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寻。特别是暖色的故事结尾,读来让人感到十分的欣慰。品读佳作,问候作者!热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1-01-13 16:15:30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1-01-13 16:17:05
  祝福您写作快乐,生活美好!
   期待佳作不断,尽情绽放柳岸!展示您的文采。
3 楼        文友:葡萄芽儿        2021-01-13 20:52:07
  谢谢安平君老师编辑点评。辛苦啦!敬茶!
4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1-01-13 22:53:17
  小说里的主人公姑嫂两个人经过种种事件,终于和好,给人一个温暖的结局。拜读作者精彩小说。
5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1-17 21:46:04
   请作者尽快修改此文,交给社团管理更换,社团安排尽快复议。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