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人际关系(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人际关系(随笔)


作者:鸿宇 布衣,36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5发表时间:2021-02-06 05:25:08

【看点】人际关系(随笔)
   中年人叹了口气,沉默着望着车窗外面。
   “曾经在符夹线一个工区待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最后调出,也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劣。这里所说的生存环境,并非是指那里的自然环境,其实工区所在的车站,位于两条河道之间,有车站生活区,选煤厂生活区,有电影院,银行,几座商场和几处农贸市场,河滩宽阔,风景秀丽,自然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这里所说的生存环境,是针对工区里的人文环境而言。
   工区里大部分职工,家就住在附近,包括赵班长的家,也距此不远,每天下班以后,都可以骑自行车回去。赵班长本人还是一位劳模,铁道部级的,等级还不低。平时在工区办公室里写写考勤以及学习记录的叫张明,脸黑黑的,快五十岁了,据说以前在生产队里当过会计,和赵班长是一个村的,平时不上线路。工长姓包,文质彬彬瘦高的一个男人,老婆孩子随着在领工区后院内居住,包工长不上线路,每天的事不多,就是早晨上班时候,拿着点名簿给职工们分派一下工作内容,待职工们出去干活以后,他就在工区院子里转转,或是回家帮老婆干一些家务。
   后来人员调整调动,包工长调到中修队任领工员,职务级别算是升高了不少。工区、领工区举办了一场又一场欢送酒宴,围绕他身边的自然是不绝于耳的恭喜与祝贺,其本人也志得意满。新任了一位工长,姓朱,工区的工作仍是日复一日地照常进行。
   但中修队是一个流动性的单位,从领工员到工长到职工,全要带着自己的铺盖行李,在一处工地租房住上十天半个月的,一旦工地变动,就要随着搬家用的大卡车,重新安置一个新地点,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能经常回家。最初由于职务升迁带来的欣喜过后,包工长(如今是包领工员)体会到了新职务带来的诸多不便。
   在工区每天干活结束后,下午下班都要开一次碰头会,不外乎学习文件、日评分这些内容,有时大家也会在一起闲聊几句。有一次话题提到包工长的家事,包工长虽然提了领工员去了中修队,家属孩子仍是住在我们领工区的后院里。我设身处地感叹道:包工长现在可是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了吧。赵班长就用那种警觉、怀疑的目光扫了我一眼。当时,我并没有领会出他那种目光的含义,只是很久以后,在我受过各种突如其来而且极不合理的打击迫害之后,在一次极偶然的机会,才终于明白其中的原委:赵班长虽然也觉得包工长的升迁是一种职务上的抬高,内心却一直存疑,不明白何以会产生这种并非本人主观意愿上的调动。在我说过那句话之后,他似乎为自己内心的疑点找到了某种合理的解释:一定是这个人到段里去举报了,说包工长成天在家陪伴家人,不上线路,才造成的这种后果!一旦这样猜想了,他就把这种臆想的推理当作铁定的事实,并且不失时机地对自己的老工长、如今的包领工员做了汇报。
   接下来,朱工长对我极尽严苛起来:每天派给最重的活,然后又以完成任务不好为由随意扣罚奖金。如果我提出疑问,就立刻恶语相向,粗言秽语,甚至骂娘的话也会脱口而出。有一次我因为他在考勤上把我上班划成休息了,对他提出质问,竟然拍案而起,对我挥拳相向,几记重重的耳光过后,我立刻头晕眼花,耳内嗡嗡作响,这时,旁边的班长他们又恰当其时地把我俩给拉开了。
   谜底揭开是一次极偶然的机会。那天我从工地干完活,早回来了几分钟,经过工区办公室窗外,听到几个人正在屋内聊天,原来包领工员休班回家,坐在里面和他们谈话。朱工长大致谈了对我的各种惩罚手段,包领工员说道:还要更严一点,因为你不搞他,他就要搞你!这时我走到了门口,他们立刻闭口不语了。朱工长脸上现出一种不以为然的神色,大概是觉得,这惩罚难道还不够吗?还要继续打压,是不是没完没了呢。”
   “这就是你曾经在心目中树立的工人阶级的高大形象?他们是不是共产党员?”中年人气愤地说道。
   “那是我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学时代起,一直在往心目中灌输的,劳动人民最光荣,工人阶级最伟大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当然都是共产党员。”
   “是的,一个国企单位的基层领导,一般来说应该都是党员身份。曾经有过一段时期,党员是要作为提干的先决条件,因此也促使很多人利用各种条件和关系申请入党。你不是党员吧?”
   “我不是。曾经写过两次申请报告,都没有批复。”
   “当然不会批准你入党。像你说的,人际关系确实很重要。”
   “长期的艰苦工作,精神上的极度屈辱,让我时不时地感觉到,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与其说崇尚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发展,其实不如说,还更乐意于造就出一个罪犯。”
   “但是你并没有犯罪,对不对?”
   “当然没有,不然的话,可能现在就成为一名监狱里的囚犯了。”
   “你刚才说的,刘领工员、包领工员、赵班长、朱工长一帮人,自以为谙熟了为人处世的规则,掌握了通过各种人脉关系在这个社会获取利益的方法,面对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尤其是不会圆滑处事,没有社会背景,不愿曲意逢迎、暗通关节者,就去刻意打压、刁难、愚弄、戏嘲,从而获取一份不正常的满足感和优越感,释放出在其他场合产生的憋屈、郁闷等压力,这才是他们行为的原动力。”
   “另外我还注意到,像赵班长指挥别人干活,其实他自己干的活并不多,每到年底评先之前,他会时不时地拿起一把扫帚,到工区院子里呼啦呼啦扫扫地。能够拿起一把扫帚,利用工余时间扫扫院子里的地,不知从何时起,似乎成了俺们单位劳模的标准形象。他也因此从工务段一级的先进模范,年复一年顺理成章地,晋升为铁道部级别的了。当了劳模有许多明显的好处,各种表彰会议,高档的纪念品,奖金自不必说,据说退休以后,还能拿到百分之百的退休工资。”
   中年人点点头:“在人类社会这个群体中,总是有某些个体,极其善于利用这个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规则,为自己,以及为子女谋取最大的好处。这是一帮聪明人。”
   “是鲁迅散文里所说的那一类聪明人吧?”
   “只不过通常概念上的国家与社会,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所组成的,在一个国家里,拥有一批具备何种观念的民众,也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基本意识形态与社会风尚。尤其在我们国家,最广大的人群就是工人和农民,本文提及的刘领工员、包领工员、赵班长、朱工长等,他们是铁路基层单位的大小领导,本人也都是共产党员,真的希望他们不是用那样一种态度,去对待一位不懂得人情规则,不会圆滑处事的年轻职工,大概在他们的年轻时代,在那个混乱的过度强调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年代里,曾经受到过类似的打击和磨炼,也因此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理所当然的,对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年轻人,就是要让他吃尽苦头,让他受尽磨炼,从而变得圆滑乖巧,左右逢源,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否则就将其从这个社会排挤出去。”
   “但是我不明白,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所有的谋划、运筹、挖空心思、处心积虑,难道不都是对社会公共资源和个体生命的消耗和浪费吗?”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社会,而不是百般排挤打压,甚至将其逼成精神变态的社会。你上面举出的两件事例,不过是万千事件中微不足道的两件小事,但恰恰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在某段时期的整体风貌。曾几何时,哪怕是一个十几人的小单位,也要分成几个派系,互相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在各种私密的酒场饭桌上,几个人之间真假难辨的推心置腹,赌咒发誓,或把小圈子外某人的吃亏不幸作为开心的笑料。议论起国家大事来,也是对某些国家领导人派系斗争、权力强弱的妄加猜测,把政治权谋当作人生的最高智慧,而把科技创新当作一些老实人的雕虫小技。这一代人正在逐渐老去,不断辞世,但他们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从他们对自己儿女、孙儿女的谆谆教诲中,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风行国内的各种文艺作品,鲜见对于高尚人性的歌颂和科学真理的求索,霸屏的仍然是那些宫斗剧、权力争夺剧,醉心于政治权谋的各种运用,说明这种“传统”的人生观仍然左右着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念。”
   “所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大概我们国家,几百年来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吧。”林峰显得十分沮丧。
   “其根源在于对权力和偶像的盲目崇拜。诚然,崇拜偶像是省心的,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只要跟着喊喊口号,举举手就行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经济凋敝,民生维艰,把责任归咎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失误,当然是一种简单省心的办法,但是,那些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表现,层层加码的地市级领导,难道不应该承担责任吗?那些带着一群人挨家挨户砸锅卖铁,搜刮粮食,为了虚报生产进度,趁夜色让农民把已经成熟的庄稼埋进地里的生产队长,难道不应该承担责任吗?那些带着红袖箍,唯队长命令是听的民兵积极分子不应该承担责任吗?那些盲目服从,不敢冒死反抗的村民们,不应该承担责任吗?是的,也包括你,当然,你也反抗过,但都是逼到眼前,实在过不去了才以暴制暴,却又于事无补,对任何人,对社会都没有带来任何好处,更别提改良这个社会的风气了。
   过去有一句话,叫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刚才仅限于对个人恩怨的单纯控诉,其目的在于为自己喊冤叫屈,这有用吗?越是处于艰苦的环境,就越应该奋力抗争,就像你那位同学多次给你提的建议,应该在学历上提升自己,工作越是艰苦,越应该刻苦自学。当然,也应该对那些缺乏独立人格和自我反思的人进行一次批判,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头脑深处被封建传统极度扭曲了的精神世界。”
   “具体的表现有哪些呢?”
   “很多方面。比如,管理干部只听上级领导的话,对群众的意见充耳不闻。处处维护上级的利益,维护领导的面子,为此不惜做假账,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普通百姓生死攸关的天大的冤屈,在他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上级领导随口说出的一句话,都觉得十分重要,把领导吹捧成完美无缺、无所不会的万能博士,这是一种十分丑恶的奴性思维模式,缺乏理想情怀,英雄情怀,一切只为了个人私利,从保住自己位子的角度出发,只是醉心于个人职务上的升迁。
   从一名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说,日常办事如果认为必须给主管人员送礼,否则就可能办不成,这也是一种奴性思维,是长期封建意识遗留下的残余,最常见的,也包括孩子家长在教师节给幼儿园老师送礼。说实话,你有没有为了自己的子女或其他亲人的利益,产生过或实施过类似的送礼行为?”
   “曾经想过,但一次也没有真正做过。”
   “动过这样的念头也不足为奇,因为周遭的社会到处充斥着类似的行为。至于没有真正做过,原因是什么?一,收入不高,舍不得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没有明确收益的潜规则投资,因为花出去的钱也有可能打了水漂。二,因为环境因素,羞于付诸实施,潜意识认为这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害怕被公之于众。三,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获利手段,担心自己的行为有违社会公义,会损害到同一社会群体的其他成员。你是出于哪一种原因?”
   林峰默默思索了半晌:“三种因素都存在一些。”
   “当然,看出来你性格有些内向,处理问题起来会有些谨小慎微,但也应该算是一个具备基本社会良知的人了。如果在你一生中,都没有为了获取额外的利益去送礼行贿,那么你的灵魂就是干净的,就没有失去生命本质里的自由,就无需承担额外的精神上的负担。”
   “说起来,恐怕很多人还认识不到,就算是给幼儿园的老师送礼,都是一种封建意识遗留的奴性思维模式在作怪,都是在共同营造这个社会的不良风尚,这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形成的共识,否则的话,就没有资格抱怨官员贪腐,因为自身也成为建构这种机制的一分子了。”
   “你说对了,这就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觉悟。习惯于奴性思维的人,一般都会为了自己子女的前途,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投机取巧,如果子女毕业后有幸进入一家国企单位,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托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等,只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能够占据一个管理人员的岗位,因为按照一般国企单位的工资制度,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要明显高出基层职工许多,一旦混到科级副科级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坐在办公室里,风不刮雨不晒,一年四季吹着空调,玩着电子设备,还能处处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去‘管理’基层人员,严苛的管理制度也大多只是针对基层职工的,他们自己可以想走就走,想来就来,因此也就形成一些机关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了。不过,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对某种传统陋习的摈弃,需要社会舆论的大力弘扬,也需要法律规范发挥其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这是哪个站?”
   林峰茫然地看着窗外。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逐渐稀落下来,几个穿戴整齐铁路制服的站务人员,站在安全白线以内,其中有一个拿起手中的哨子,吹出尖锐的声音来。
   中年人匆忙收拾起自己的东西,嘴里嘟囔了一句:“只顾跟你说话,差点坐过站。”紧跟着迈开大步向车厢门口跑去。
   列车开动时,林峰看到站台上的中年人回身向他挥了挥手。
   “居然忘了留下他的联系方式,连个微信都没加上。”林峰懊恼地想到。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1024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农村有个俗言,叫“欺老不欺少,三年就赶到”,有些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偏偏要逆理而行,偏偏要从欺负年轻人的过程中寻找优越感。或者可以这么说,他们因为曾经受到过同样不公正的待遇,等到他们从媳妇熬成婆婆后,便要变本加厉地从其他人身上找回自己的尊严、自信和优越感。虽然他们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是一旦触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时,便不由自主地扭曲了核心价值观。文章的作者将此作为为人处世的一种警戒,可以会起到正面的帮带作用,也可能会起到副面的警戒作用,如果大家都向曾经欺负过自己的年长者学习,岂不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又或者说,大家如果都从作者身上汲取教训,一个个岂不都成了圆滑处世的人?但愿大家都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若能如此,善莫大焉。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02-06 05:27:52
  良好的人际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人生价值的体现是靠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影响。个见。问候鸿宇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鸿宇        2021-04-26 01:43:06
  十分感谢武戈老师的辛苦编辑!祝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