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恒】【东篱】井冈山,红星永远闪耀(散文)
一
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我来到了罗霄山脉的北支。
站在黄洋界上聆听历史的炮声,我总感到惭愧和心虚。虽然,曾经的我,肩上扛过红旗,头上也闪耀过红星,但无凌云之志,又“生不逢时”,没有消灭过一个白匪军,远不配与井冈山站在一起啊。
井冈山有“两个最”,曰“绿色最绿,红色最红”。
我们的星球,原本是一个蓝色的球体。万里江山,皆是大海的儿女,井冈山亦然。因此,它的母体是碧绿的。在逶迤起伏八百里的千峰万壑间,井冈山至今仍保留着众多人迹未至的大片原始森林,举目望去,苍苍莽莽,跌跌宕宕,绿得彻底,绿得诗意。
众所周知,真正让井冈山扬名于世的,是红色。那是一场星星之火,燎原了昏沉沉的大地,照亮了黑漆漆的长夜,让井冈山成为了一座闻名遐迩的红色之山。
井冈山在湘东赣西,捯捯它的身世,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它一直是个无人知晓的“山伢子”。关于井冈山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清初,有蓝子希者,为避战乱,迁徙至五指峰下安家落户。由于此地四面环山,地形若井,前临小溪,客籍人称溪为江,遂名“井江”。因客籍口音“江”和“岗”谐音,又易村名为“井岗山村”。后来,有黄氏迁居此地,觉得村子是建在山下,就把压在“岗”字上的那座“山”搬掉,于是,便有了“井冈山”这个地名。
一个名叫“钓鱼客老王”的人说,井冈山确实是一座山。然而在1928年之前,文字记载中是找不到“井冈山”这三个字的。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给中共中央写了一个题为“井冈山的斗争”的报告,文中十几次出现了“井冈山”一名,并且不再提“大小五井”、“大小五井山区”。据考,此乃目前所知的,首次在文献中出现的“井冈山”之名。
并非人称我是老王,就相信隔壁老王的说法。井冈山一名,源于伟人之口。真正让井冈山名扬四海的,是当年那些在青山绿水间闪耀的红星。我这样认为。不是当地人,井冈山,三个字就是绯红的颜色,似乎绿色的浓度是不足的,只有红色可以表现那段烽火岁月的颜色。
二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最早知道井冈山,是在伟人的壮丽诗篇里。犹记得还是在学生年代,先后读过两首有关井冈山的诗词,作者都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井冈山有五大獈口,分别是双马石、桐木岭、朱砂冲、八面山和黄洋界。黄洋界在井冈山茨坪镇西北处,巍峨峻拔,地势险要,系五大口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哨口。1928年8月30日,惨烈的黄洋界保卫战在此打响,中国工农红军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军四个团的疯狂进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泽东欣闻捷报,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山下簇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三十八年后,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故地重游,但见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旧貌变新颜,回首当年的鼓角硝烟,刀光剑影,万分感慨,欣然命笔,又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我首次登上黄洋界,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为别的,就是冲着那两首豪迈的诗词去的。
那次,在神山村,我路遇了几个出工劳作的山民,个头都不大,削瘦,黄皮,凹眼,高颧、厚唇,微驮,与故乡人并无差异。山也是如此,山上遍石头,长树木,绕藤萝,生荒草,开野花,就像故乡的山。拦下一个挑柴的樵夫,递给他一支烟,换来了一句话,说山里的日子还是苦,说完他就“吭哧吭哧”地挑着柴走了。两捆沉重的柴枝隐藏了他的笑容,我没有问他的姓和名,也不知他多大年纪,只记住从他胸腔里发出来的声音,吭哧吭哧的,甚是艰辛,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地,悄然无声。
我知道,那个时候,与许多老革命根据地一样,井冈山的日是暖的,但月还是寒的。
然而,我更知道,井冈山的万物,其灵魂的色泽皆是赤的,红的。如果有谁不相信,可以去看看。真的,只要用心去看,就会看到井冈山的每一块泥土是红的,每一块石头是红的,每一棵树乃至每一株草也是红的。它们,都被春雷炸过,战火烧过;都被鲜血染过,红星照耀过。
我还看到,有一支叫红军的队伍,至今仍然举着大刀长矛,威风凛凛地守卫在那些险要的哨口上。他们风餐露宿,在默默地守护着八百里井冈的南方红豆杉、白豆杉、伯栎树、银杏、香果树、楠竹、方竹、淡竹、观音竹、寒竹、苦竹、凤尾竹、实心竹……守护着珍稀的黄腹角雉、猴面鹰、藏酋猴、水鹿、穿山甲、乌梢蛇、百花蜥、水鲵、虎纹蛙……
在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我遇到了这支神奇的队伍。他们的身躯已经融入了井冈山的山川大地,他们的忠魂则化为了永恒和不朽。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铭刻着15744位烈士的名录。吊唁大厅的正上方,安放着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这是为那些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而立的。在华夏的土地上,没有一处纪念地,可以为这么多的前驱者收藏骨骸的。
谁也说不清井冈山到底有多少个无名烈士。也许,只有那些灿烂如血的杜鹃花清楚。去数一数杜鹃花吧!八百里井冈,有多少株杜鹃花,就有多少位无名的英烈。
我从来不去细数那些红杜鹃,而是千万次在脑海里泛起一片红色的海洋。中国革命的颜色是红色的,这是一道血的印痕。这道印痕上放着一把锤头,一把镰刀。
三
二十多年过去,弹指一瞬间。
第二次重上井冈山,是在十年前。彼时我在民政部门工作,省厅组织一班局长到省委党校学习,培训结束前,统一开赴井冈山革命老根据地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五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所有的内容都与红军有关。一到红井冈干部学院,院方就给我们配置了一套红军装,所有的学员,都头戴八角帽,集合的时候,一片闪闪的红星,个个成了潘冬子的父亲或母亲。记得班里搞过一次联欢晚会,“男红军”唱《红星歌》,“女红军”唱《映山红》,然后合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大家深陷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里,太无法自拔了,我也宁愿陶醉其中。
那次,参观过不少地方。去过茨坪毛主席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山火炬广场、大井毛泽东和朱德旧居、小井红军医院、茅坪八角楼、黄洋界保卫战旧址。还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拓展训练了三湾改编、决战竹针阵、飞夺沪定桥、军民鱼水情等等。五天下来,每个人都感慨,经过了一番洗心革面,全身的细胞全红透了。有人开玩笑,说从毛孔里流出来的汗,也是红的。
不要轻视这些教育形式,一旦融入那样的氛围,人的情绪是勃发的,思想最受触动的。前辈的足迹,是有着教育说服力的,想着我们的脚步和曾经的伟人重合于那段小道,心中是激动的。
参观革命烈士陵园是必不可少的。走进吊唁大厅,默念着那些或有名或无名的烈士,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夸父逐日,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神话传说中的巨人,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求光明,追赶太阳。当太阳将要落入禺谷之际,他口干舌燥,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欲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走到大泽,就渴死了。夸父临死前,抛掉手中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硕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无疑,夸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英雄牺牲了,成为了烈士。但他在轰然倒下的那一刻,仍不忘给大地留下支撑着自己的信仰之“杖”,让精神之“桃林”,在追逐梦想的长路上开花结果,代代传承。有人说,夸父逐日隐含的意义是,自然不可侵犯,要遵守客观规律,即使你是神。我认为,要真正理解这个故事的含义,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从精神层面上去解读的。夸父告诉我们:黑暗是万恶的,人类要敢于去追求光明,拥抱太阳;人一旦有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为之奋斗终身,并且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终会粉身碎骨,也要一往无前;哪怕是渴死倒下了,也要让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化为信仰之花,精神之果,去激励后人,芬芳来者。
在我看来,那些长眠在井冈山上烈士,与当年的夸父是何等的相似。难道不是?遥想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为了推翻“三座大山”,驱散乌云阴霾,在八百里井冈,有多少英烈洒热血,抛头颅,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壮烈倒下。他们和夸父一样,都是一些追求光明的巨人。他们不畏毒蛇猛兽,在腥风血雨中,为了追赶鲜红的太阳,冲锋陷阵,奋斗不息,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胸怀朝阳,头上也顶着一颗永不坠落的太阳。与夸父惟一不同的是,夸父是孤独的,而我们的先烈,则是一个伟大的组织和集体,是千千万万个头戴红星的天之骄子,视死如归的英雄儿女。红军离开井冈山之后,也是一路向北,走过万水千山,历经千难万险,他们终于赶在日落之前,在延安托起了那一颗希望的太阳。
夸父倒下,一卧不起,留下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先烈倒下,站起了一个民族,换回了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井冈山,从红星闪耀的那天起,它就从骨子里变红了,成了人世间一座最红的山。
四
说来也许有人不信。此前,我一直不敢写井冈山,因为我总感到自己不配。
前些日,江山编辑部发出通知,说为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及“江山”创办十三周年,要组织开展《江山·恒》征文活动。作为一个有近四十年党龄的党员,作为一个有十六个月社龄的“江山社员”,我想有义务“潇洒走一回”。
何谓恒?恒者,永久、恒心、经常也。
到哪里去寻找恒?如何写恒?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写写井冈山吧。因为只有不忘初心,才会有执著的恒心。因为井冈山,是万里江山之中一座红星闪耀的山。
井冈山是永恒的,青山长在,绿水长流。井冈山的杜鹃花是永恒的,岁岁年年,殷红如英雄的血,永不改色。井冈山的故事是永恒的,彪炳史册,千秋传颂。
由此及彼,我想起了“我的江山”。江山自创办之初,一直高举纯文学的旗帜,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可谓芳心不改,也是永恒的。我要祈祷的是,希望今后的江山,天空永远蔚蓝,不要有乌云盖月,哪怕是一朵一缕;山川永远烂漫,不要有污染,哪怕是一丝一息。只有这样,我的江山,才能始终如一,走向永恒。
此时此刻,我站在三月的江南,朝远天眺望。我仿佛看到,井冈山正巍然耸立在蓝天下。山上阳光正好,杜鹃正艳。火红的太阳悬于青空,温暖如故,照耀着那一片红色的土地,也照耀着我的脸。
令人倍感振奋和欣慰的是,这时的井冈山,不仅太阳红得灿烂,而且连月亮也是暖的。近年来,井冈山市牢牢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让“项目资金跟着穷人走”,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毛竹、一户一个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精准脱贫项目,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崛起、产业为根、立志为本”的富有井冈山特色的脱贫道路。2017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在此刻,我望着天上的太阳,胸怀激烈。我知道,这是一颗永恒的太阳。远古时代,夸父追赶过它;革命年代,千万颗红星拥抱过它。现如今,太阳的事业,在我党的继承发扬下,更加灿烂辉煌了。我相信,在将来,乃至遥远的将来,它仍是浪漫依然,直至永恒。
如画江山,定然如是。这是我的祝愿。
祝愿江山文学,在今后的日子里,也能像巍巍八百里井冈一样,挺立在文学的万绿丛中,红星永远闪耀!
一颗红星,一片红杜鹃,井冈山的红色故事,江山文学的纯粹文学打造,都是一个时代的看点,都会流传着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