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梵音·人语(散文)

精品 【回归】梵音·人语(散文)


作者:策马南山 举人,444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61发表时间:2021-04-26 07:57:25

【回归】梵音·人语(散文) 前言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他的著作《动物的哲学》中,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他提出了两个著名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他认为这两者既是大自然物种演化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生物的听觉就是这样产生并起作用的。
   试想一下,在洪荒时期,人类的祖先刚从水里爬出来,必定是用触觉、听觉、视觉和其它知觉,来感知神秘而陌生的陆地,用来维持自己正常的生命体系。我也和所有的健康人一样,是生物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常态标本,有触觉、听觉、视觉和其它知觉,而听觉是我想入非非的重要功能,是我潜意识里萌发抽象思维的精神起点。
   我甚至觉得,人类的触觉是与大地交流,人类的视觉是与空间互换信息,而人类的听觉在特定的状态下是直接与上帝交谈,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及空灵,隐喻着震撼人心的崇高与神圣。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在《音乐的历史》这本书里说:音乐是与上帝沟通的语言。贝多芬也说过,上帝让我做音乐是为了连接人们的心。上帝对凡人耳语,对我却狂啸,所以我聋了。
   从生物感知的角度来看,声音与触觉、视觉大不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音乐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音乐最初或许来源于巫文化,是巫或萨满用一种特别的吟唱做法事,以示其有能力与神灵沟通,从而让普罗众生对上天及自己产生虔诚的敬畏心。后来音乐被宗教广泛推广运用是顺理成章、渊源可考的文化延续,——人们把音乐视为与上帝进行沟通的语言,就有了充分的文化识别和精神定位。
   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杂乱,文艺复兴让音乐艺术找到了一种完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此后,音乐发生了革命,巴洛克艺术风格出现了,这是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不圆的珍珠——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一颗完美的珍珠,那么巴洛克艺术就是离经叛道的不圆的珍珠。
   艺术总是在发展变化,不圆的珍珠太不圆了,人们有时就怀念文艺复兴这颗完美的珍珠了,就有了古典音乐,大家耳熟能详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就横空出世。然而,能听懂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施特拉文斯基……这些人的古典音乐作品,才能有一点“巫”的模样,能在大众面前显摆一下自己能与上帝沟通,有脱俗不凡的音乐冷格调。
   上帝不是总板着面孔,上帝也喝酒、赌博、偷情……应该说,上帝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者。随着人们对上帝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浪漫主义音乐就成了现代音乐的基础,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音乐家就为世人所熟知,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又达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巅峰。
   今天是网络信息时代,音乐的特征是雅俗共赏,无所不能。打开收音机就会听到太多的音乐不断重复响起,不仅使人发呆,也让人无所适从,恍惚进入了一个量贩音乐的杂货铺。这是一个人欲狂欢的年代,也是一个需要音乐来充填人们心灵空隙的时代,但真正懂音乐的人依然很少,新古典主义音乐也无法让人们躁动的心平静。
   我是一个入门级音乐发烧友,针对目前的音乐现象,我想说,有一群心高气傲、才智超群、认真做事的人,他们为我们这个时代再次搭建了与上帝沟通的音乐桥梁。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有关音乐的话题。
  
   一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件事,就是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了一个“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当我在电脑上看完由台湾公共电视台录制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录像后,大为惊诧,以至于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常态看法,再次领略了艺术对生活中有关爱的教化。
   后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越来越火,这部具有新世纪审美观的戏曲,以新古典主义的创作理念,将昆曲艺术的抽象写意,简繁并茂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审美的具象概念,把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豁然展现在人们面前,用一段跨越生死的古典爱情故事再现,震动了当代世界。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两岸三地,美国西海岸巡演九十九场后,在大陆精心录制了《牡丹一百》专场纪念版,还发行了一百套有白先勇先生亲自签名的特别DVD版,我有幸购得了一套,作为观摩与收藏。《牡丹一百》录制得很精致,是精心策划组织的实施项目,是为全球发行而录制的高清影像,确实是绮丽宏大而令人震撼。
   牡丹亭台湾版和大陆版有许多不同点,一是效果不同:台湾版牡丹亭是现场演出录制,声音不干净,甚至有观众的咳嗽声,也不是高清设备录制,但生动活泼,参与感很强。二是策划不同:大陆版牡丹亭是专场录制,提前设计好了镜头处理和音乐改进方案,另外,还改换掉了台湾版牡丹亭一些或似低俗的音乐、龙套和噱头,也可以认为是一款追求精致无瑕的艺术作品。三是理念不同:台湾版牡丹亭是尽量忠实于昆曲牡丹亭的原汁原味,大陆版牡丹亭是大胆改革创新,就是要与台湾版牡丹亭不一样,整个剧从布景设计到舞台设计,直至服装道具、演员出场形式都有宏大华丽的味道,很符合大陆人喜欢高大上的欣赏趣味。
   虽然台湾版牡丹亭录制有些瑕疵,但那种昆曲独有的特色和表现形式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别有一番古典艺术韵味。大陆版牡丹亭当然更不错,后来者居上,精美、华贵、宏大是主旋律,但挑剔的观众会略显遗憾,感觉少了一些古典趣味和美感。我个人的感觉,这两个版本“中和”一下就更好一些了,就会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创新上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文化这个东西,非常微妙,不完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时候是文化在教化人;而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人与文化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错综复杂,密不可分的爱恨依恋关系,继承、发展、传播、创新,缺一不可,偏颇也不可。
   最让人感动的是昆曲的唱腔、唱词、咬字、断句、表演动作和演技。昆曲这种软糯、细腻的腔调,好像江南人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水磨调”。昆曲有独特的乐器配乐,其过场、开头、结尾都有一个固定的音乐程式,特别有趣味。《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剧中用人鬼情未了的超现实手法,编织了一场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的爱情故事,让“爱情”这个人类的生活主题,达到了传奇的社会效果。据资料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由明至今,《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之代名词——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后来我知道了,昆曲是一个古老的戏种,原名“昆山腔”,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何为“中州韵”?中国河南省河洛地区古称为“中州”,“中州韵”即以明清中州音(即中州官话)为基础而编订的歌曲韵谱,也是中国近代汉族戏曲剧种韵文所根据的韵部。
   我查了一下资料,河洛方言具有南北过渡的中庸性质,在历史上曾作为汉语标准音参考,被文人们冠以“中原雅音”得到崇尚。古人认为,中原人之五音:宫、商、角、徵、羽,最具中和之气,为五音之原也。昆曲的发音为古中原之音,奇怪吧?这是古人的聪慧,采取一种南北都能听懂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即雅语或普通话。因此,昆曲无论南方北方,人们都喜欢,在中和之气的氤氲下,从中体会到一种柔和的暖意。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艺术回归,就是一次新古典主义的创新,意在提醒人们——在现代生活的焦虑中,有一种典雅声音值得人们去作精神追梦。我就被《牡丹亭》深陷其中,沈丰英饰演的丽娘让我爱极了,“那略略低眉颔首的羞涩姿态,那微微上扬的万分淑仪的嘴角,那水袖轻挥的盈盈身段,那柔弱细软又声声含情的声调,一个端美淑仪、清心玉映,温柔似水又内心炙热浓烈的宋代大家闺秀,就这样把我们带进了她生生死死的爱情神话里。”有时,昆曲牡丹亭的音乐和唱腔在我头脑中不分白天黑夜地盘绕,十分惬意。“闭上眼眸,耳中丝丝婉转,恍然以为不在今世,而在宋代了。”
   近日购得《牡丹亭》一CD大碟,是“红音堂”唱片发行的正版碟,由昆曲名家顾卫英演唱,是为纪念伟大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而作,与我前几年购的白先勇先生操持的《牡丹一百》纪念版DVD相映成趣。“红音堂”唱片有品味,有节操。艺术是全人类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是伟大的戏剧大师,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地域和人语环境里,都用代表着人性中最富有人情的一切爱,为人间留下了美好与光明之典范。
   写此小节时,我那发烧器材播放的就是顾卫英演唱的《牡丹亭》,用来挑拨灵感。仔细听来,她与沈丰英在演唱风格上略有区别,某些细节的高音没有沈丰英那般激越和嘹亮,似乎多了一丝委婉,增了一抹含蓄,有拿捏把控昆曲原韵的滋味。配器极其有现代意识,居然在某些细节处理上使用了电子合成器,一种遥远空灵的冥冥颤音在主旋律下悄悄浮起,轻轻遁形,实在是煞费苦心的精心之作,让人赞叹!感叹!惊叹!只要心中有爱,艺术实在是爱无止境的一种唯美追求。
  
   二
   音乐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需求,孔子所言的“郑声淫”虽然蕴含着多重意指,但其凸显了音乐精神是考量社会风貌的一个侧面;美国“百老汇音乐”也是反映社会需求的一个例子,前者造成了奢靡腐败风滋生蔓延而亡国,后者安慰了经济大萧条时人们的苦闷而影响后世。
   我喜欢音乐,以前常听中国古典名曲和世界名曲,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还有那些百世流传的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小夜曲……时间长了,就想换换口味,最先引起我震动的是朱哲琴的《阿姐鼓》系列,由此知道了作曲家何训田,后来我知道了,他们是中国当代音乐走向世界的先行者。
   中国音乐的寻古、创新之路是艰难的,不能总是在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里打转,也不能将其视为文化糟粕而激烈无情地摒弃。时代需要与之相映交辉的音乐,杂乱无章的娱乐至死精神,有时就像是“郑声淫”的翻版,有时就像是“百老汇音乐”的再现,耽槃荒酒,庞杂破碎。朱哲琴《阿姐鼓》的声画隐喻、何训田音乐的归途苦寻、巫娜古琴的古意新韵、琼英·卓玛的梵咏横空出世……也让人们的娱乐视线发生天问般的转移。为此,我又一次为音乐而陷入了无尽的空想与痴呆。
   第一次看到朱哲琴《阿姐鼓》的MTV,应该用相当震惊来形容,居然有这样的音乐电视、这样的歌喉、这样的拍摄和剪辑手法……最重要的是创作理念的新奇与高傲,这是挑战现有音乐电视的节奏和宣言。这种音乐理念反映在每一个创作细节中,音调、节奏、歌手的发音、电视画面的剪辑和技术处理,等等,都显赫出创作者各方面的人文教养和艺术修养,这是一个综合人性素质的集结,是一个社会娱乐精神的深刻回归。
   如果说我们从大众的角度出发,似乎应该对流行歌曲和音乐报以掌声,这些世俗的音乐元素解脱了以往的艺术枷锁,充填了人们疲惫的思想空间,就像“郑声淫”和“百老汇音乐”一样,似乎有狂欢时的短暂安慰或失意后漫长痛苦的麻醉作用,或者起到一种忽略盛世危情的推波助澜效应。当然,这不是最终的音乐精神,这只是一种集体的世俗娱乐行为,是人们在生活的顺境或困顿中,用音乐来忘乎所以,把及时行乐、苦中作乐作为精神寄托。此时,代表了时代至高要求和人类终极精神的极品音乐才会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必然,是一种深刻,是一次攀登,是一座丰碑。比如朱哲琴的阿姐鼓系列,何训田的音乐新语言系列,巫娜的古琴新韵系列,琼英·卓玛的梵咏系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用燃烧的艺术生命昭示了人间的大爱!
   当然,我说的以上音乐极致现象是一种文化品味的孤例,但这些现象和孤例正是一个个耀眼的红巨星,引起了当代音乐的阵阵骚动,带动了类似的相关音乐形式争先恐后地模仿,就像是时装发布会后掀起的模仿秀和抄袭狂。在一次次的鼓噪歇息后,我们冷静的回顾一下事态的起因,就会发现,此起彼伏的歌舞浪潮,其实都是那些首发的音乐现象和文化孤例带来的次级、次次级的无意识的集体狂欢。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遇见。在一个非常的时刻,朱哲琴遇到了何训田;巫娜遇到了赵家珍、李祥霆;琼英·卓玛遇到了TulkuUrgyenRinpoche禅师。在这之前,还有在嘉陵江上当纤夫的何训田遇到了小提琴……伟大的人遇到了伟大的时代。若干年后,我遇到了他们,他们也遇到了我。或许,这是命运里的互相遇见,就若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遇钟子期。
   当我第一次听到朱哲琴的《阿姐鼓》时,我认定,这首歌就是为她而创作的,只有她那种野孩子一般嘹亮无邪的嗓音,才能诠释出何训田创作此曲的深刻初衷。后来又听了她许多歌曲,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她的那种微带野性童音的响亮歌喉,把人间最原始的呼唤尽情地洒向大地和天空,向天地之神作了至高无上倾诉。一九九五年,朱哲琴的音乐专辑《阿姐鼓》在五十六个国家地区同步发行,销量达三百万张,这是国际唱片史上首张在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

共 1028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装饰,真正的艺术来自天赋,它是灵感火花的爆发迸溅,它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个自由、清明、平和、美好的七彩梦。本文作者自带艺术天赋,他能在人欲狂欢的时代镜头下,一次次捕捉音乐的极境,在那个辽阔、畅远、空灵的清梦里,与天地交融,与梵音沟通,与人语对话,从而抚去内心的执迷与杂念。难得今日雅兴偶起,遂作此篇,由此让音乐的魂灵和本质从殿堂回归到文字、回归到读者及大众的世俗生活里。这是一篇从庞大的艺术体系中感应并跃动出来的文字精粹,解析了天籁之音的奥秘,将音乐语言的内质由远及近、由简到繁地阐述。从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从国内精粹到国外经典,多层次地道出了音乐净化人、教化人的神奇力量。通篇文章以音乐为主题,以经典曲目为实例,以艺术、社会、哲学的思考为支撑,以对音乐的精纯感应为灵魂,构建了一个宏大且充满慧见的文学范本,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音乐理解的深度和对艺术瞭望的广度。文中写到“音乐是与上帝沟通的语言。”即便,作为读者的我们不懂这种语言,但只要翻开《梵音·人语》,便能择取金玉良言,用以心灵慰藉。这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学养精深,把有关音乐的理念阐述得深邃圆融,还有他在视听感应过程中的通达透悟,在一系列的痴迷、沉醉、震撼中,给我们带来音乐语言别样的诗意、哲意和禅意——那一曲曲来自上天宇昭示的梵音,就是抚慰我们内心的人语。相信这篇文章将会和那些流传百世的经典音乐一样,在人们的精神国度里长命不衰。不可多得的佳作,力荐同赏!【编辑:一窗清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514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1-04-28 09:08:00
  谢谢心路!音乐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精神文化结构,有关音乐诸多繁杂的知识是音乐家的事。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对音乐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看法,也应该没问题,至于能否讲出一些道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能把一些问题讲深讲透,一些音乐现象点到为止,甚至懒得点到,大家随意理解好了。再次感谢心路,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12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1-04-28 15:43:31
  内容精深博大,属另一类的伟大音乐作品!倾心佩服先生的才学睿智!
13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1-04-28 17:32:20
  谢谢心静,借此机会我就再说几句。我觉得人间所有的文化可以用中国诗经中风、雅、颂来表达一下,音乐也不例外。民歌、民间小调等可以称为风,歌颂帝王的可以称为颂;雅分为小雅,大雅,小雅与风接近,大雅靠近颂,雅就是人间较为完整美好的艺术风景了。我这篇文章就以雅为中心展开讨论,风与颂点到为止。写怎么多,就是给读者提供一款阅读路径。再次感谢心静!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14 楼        文友:夕乡云霞        2021-04-29 23:15:59
  梵音与南山老师的文字碰撞出一曲动人的旋律,升腾出一幅鲜活的画面。梵音在左,人语在右,四月天的夜在中央。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5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1-04-30 09:35:18
  夕乡云霞朋友描绘的景象真美啊,诗情画意俱在,顿觉心旷神怡。写文恰如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有一份自得心情便好。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16 楼        文友:张璞        2021-05-16 07:53:51
  文可通神,天地人心一脉。世间所有纷繁交织遍采入围,鞭辟入里,且出神入化。感觉南山犹赛渔樵仙翁,坐山望水一览自然人伦无遗,笑谈点化,偶尔文掩是非,任读者揣摩,活菩萨一尊。辨风云跌宕,慎微体察万物之妙,开悟智慧心曲之门,以文字为工具,点化心灵,参禅人世百态。今又赏读作品,继续开悟。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17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1-05-16 08:47:37
  又见张璞君,心中宽慰许多。在此时此刻,我是胡思乱想,已经设计好我最后五分钟的断想,以备不时之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没想到这样一个句子今日派上了用场,看到张璞君就是这般感觉。我知道朋友心宽,看问题豁达,对未来充满信心。其实,我也是如此,只是感到此病毒实在可怕,不可掉以轻心,听天由命吧。惟愿朋友一切如意,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18 楼        文友:极冰        2021-07-16 17:11:24
  我查了您说的白先勇先生的《牡丹一百》青春版,没有相关视频,但看了主创人员里边,有张继青。又详细查了一下,应该是张继青隔代传授的年轻女艺人。我会留意这个dvd。感谢您的分享。????
极冰
19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1-07-17 07:01:49
  谢谢极冰老师的关注!你很细心,是的,由于版权问题,相关视频可能不好找。沈丰英确实是张继青隔代传授的弟子,而且张继青对青春版牡丹亭的巡回演出不放心,白先勇就让她跟着剧团一起巡演,随时纠正年轻演员的缺点,结果演出大获成功。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