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且以永日(散文)

精品 【回归】且以永日(散文)


作者:策马南山 举人,444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61发表时间:2021-05-13 13:54:29

【回归】且以永日(散文)
   传统文化的核心基因就是帝王文化和太监文化,这种文化教导人们从小就要学会“听话”,言行起止都要守规矩、懂道理,要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严重后果。二千多年的帝王文化驯化出无数太监一样的“顺民”,就像我们现代版宫廷剧里的喧闹一样——帝王们一人独大,至尊无上;大臣和庶民们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后宫嫔妃们争宠献媚,鸡飞狗跳。这种人生的大好光景,连小学生都心仪模仿。帝王文化的重点就是愚民,目的是便于统治,让供养皇帝家族的江山传万代;太监文化的特色就是媚上,行事就是讨好主子拍马屁,想以此获得主子的恩赐。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狭隘的,基本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安身立命、内部竞争。文化基因决定了中国历史上官场职场的残酷内斗。当传统文化无法适应新课题时,就偏锋极端,在内部的死胡同里寻找精神寄托,把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消磨在各种繁杂精致的风俗习惯和趣味追求上,如禅思、品茶、书法、微雕……在修齐治平的幻觉里,不知不觉的虚度生命,最终无声无息地死去。沉浸于自我世界里的传统文化,表面虽华丽,一时掩盖了内部的封闭和腐臭,然而文化的弊端最终会影响中华文明的发展。
   普通个体的无意识品质构成了群体脆弱的本质,为避免个人不由自主的产生独特的集体心理而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最好的人生态度就是保持一种高尚境界的渴求,一种理想信念的坚守,一种常态心情的调节,一种唯美感觉的思考……即使生活中有时是狂风暴雨,有时是冰天雪地,有时是沙尘暴遮天蔽日,但还是要好好活着——要活出精彩,活出质量,活出品味,活出希望里的人格魅力。所谓人格就是像人一样活着,不只是为了谋生而把人格降为禽兽格。为了人格的高贵信念,即使是用生命做最后一跳的女神安安,也使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价值得到最靓丽的诠释。
   为了让人间的风景更美好,人们就不可肆意挥霍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充当沙尘蔽日时巴别塔下的“乌合之众”,用被散乱的灵魂去换取通向地狱的幻觉车票,充当精神乌托邦里的“胜利花环”。
  
   五
   北京大学创办于一八九八年,是戊戌变法时,经光绪皇帝下诏在北京创立的,在一八九八年到一九一二年间所使用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曾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演讲。据文献记载,光绪皇帝在北京大学的讲话,没有任何八股之气,人们想象的封建王朝的陈旧腐朽之气也感觉不到,也没有官场常用的官话、套话、空话,以及假话和废话。一个君临天下傲视黎民的封建皇帝亲自为京师大学堂题写了校名,在开学这天率领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没有凸显那种伟大正确的帝王霸气,并且表示凡是愿意参加的西方记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都要大力提供方便。
   《纽约时报》驻远东的记者怀特为此写道:那是北京深秋一个明亮的上午,在中国近代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内,我第一次见到了光绪皇帝,这个古老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那时候,这个国家的实际权力还掌握在颐和园里面那个日渐衰老的太后,和她所信任的一大帮官员手中。而这个年轻的皇帝却选择了在这个深秋的季节,从神秘的紫禁城中走了出来,走进了他一手开创的这所大学里面。
   他看起来有些瘦弱和苍白,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但却是无比自信的笑容走到人群前面,平静地注视着下面的人群。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这个年轻人,竟然会是这个古老而庞大国家的皇帝,也无法理解,他脸上那份自信和从容来源于何处。
   站在千名京师大学堂学生前面,光绪沉默了片刻后,徐徐说道,“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做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
   说罢,光绪抬起右手轻轻地往下压了压:“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众人迟疑了片刻,都纷纷席地而坐,目光有些疑惑地望着前面的皇上。
   一旁的太监也端过来一把放有明黄色座垫的椅子,光绪一提衣襟下摆,静静地坐下说道:“朕从识字开始,朕的老师就在教授朕为君之道,朕亲政后,也在不断学习治国之道。世间的道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朕一直在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什么才是让国家振兴之道!
   这次开办京师大学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大家也都清楚,这其中还死了人。死的这个人叫王长益,朕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死呢?又是谁把他逼死的呢?朕想到了几百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阳明,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坐在下面的学子们隐隐地发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光绪淡淡一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然而这个心中之贼究竟是什么呢?在朕看来,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
   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
   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
   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
   再说说你们,如果这次朝廷没有下旨,让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毕业后,能够享有科举及第的待遇,你们能弃科举而就新学吗?
   朕不是责怪你们,朕只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根本改变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
   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说到这一点,朕想把十七年前李鸿章写给恭王信里的一段话念给大家: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十七年前李鸿章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让朕感慨啊。
   十七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士大夫,乃至我们这个国家依然如故。
   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今日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整个礼堂内鸦雀无声,连最初的窃窃私语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凝重得让人窒息的沉默。
  
   六
   秦王嬴政取“三皇五帝”至尊之意,开天辟地成为华夏中国的第一个——始皇帝。从此,中国进入了皇权专制的时代,流毒深远,贻害无穷。两千多年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光绪皇帝都明白了“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并且“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光绪皇帝的这种气质值得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深思。然而,中国的一些人现在还在怀念皇帝,歌颂始皇帝,向往帝王生活……沉浸在那种——真龙天子,奉天承运,皇帝圣明,臣罪当诛……的皇帝梦的意淫里,实在是心中有一个大大的恶贼。
   谁都知道人类社会复杂,人人都不喜欢被别人管教和约束,但人人又希望自己可以管理别人,把自己当成真理的化身,成为主宰别人的神或主人。这就是人人心中的第一个贼——伪善。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的思想也是需要与时俱进,过去的所谓真理就不可能继续绝对正确,因为与时俱进与绝对真理,是无法自圆其说的一对矛盾。掌握着绝对真理的只有神,想当神的人就远离了现代文明,这就是人人心中的第二个贼——守旧。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强调人人要讲真话,这很让人悲观——讲真话还需要提倡,讲真话甚至还会有罪,那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能体现吗?社会的整体进步就体现在人人都能说真话,能自由讲真话的世界,就是一个真正的人伦世界。这个世界是人人都用自己的思想火花照亮别人思想火花,用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化别人的精神境界,人人心中都没有贼。
   心中无贼,我因此而安然入睡,一夜无梦。天快亮了,窗外北风却紧。现在的风不比童年时的风,那时的省会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空旷得很。一到刮风日窗户外就传来呜呜地长啸声,木制的窗户也被吹得呼啦呼啦响,就像是看不到头尾的大小妖怪在窗外路过。幼年的我用被子蒙住头,紧张兴奋地进入心中无贼的甜蜜梦乡。心中无贼,就不惧妖魔。
   如今的风被大厦挡了不少,每逢大风来时,阳台三面玻璃的窗户外就有了动静,树枝离得很近,触手可及,其摇摆的程度不仅表示了阵风的剧烈,还让单调的生活产生了些许刺激。远处低矮楼顶上的红旗是我常观察的对象,其飘舞的烈度,破损的程度,更换的时间跨度,也让人能察觉到大风的狂暴和走向。现在风的声音也变了,呜呜呜响的风声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呼呼呼的风声。如今的风不像是妖怪群路过,倒像是一只巨大的奥特曼从楼顶上空威严地行走……
   凌晨四点多,我又被呼呼的风声惊醒了,不时还传来哗啦哗啦刺耳的噪音,那是临街店铺房顶上广告牌被狂风撕扯的声响。现在的广告牌都是铁架子上焊铁皮制作的,一刮大风就哗啦哗啦响,听到这种声音就知道今天的阵风不会小,至少是七级以上。拿起手机看看新闻,智能手机里的APP会收集个人信息,能根据地域方位推送本地消息。今天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昨天本市的风后因果,在城北有一个广告牌被大风吹落,砸在一辆轿车上,看图片感觉那轿车的颜色和造型像是一辆好车,其左侧被砸得凹进去不少,估计报道中受伤住院的女司机伤势不轻。看网民的跟帖,不是女司机,而是一个男司机,事发两小时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了。直到两天后,相关媒体才证实了网民的说法,这么一件事为何要迟迟说出来,不知道是谁的心中有个贼?
   许多十几年前的大事现在才扭扭捏捏地报料出来,有网民说是炒旧闻,马上就有人纠正说,这不是炒旧闻,这叫解密。网民成了智慧的化身。那名命陨大风的男司机,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突然随机死亡的,上天没有给他最后的思考机会,这天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关于那块被大风吹落的广告牌情况,网民还说了一些具体的特殊原因,不是天灾那么简单。在没有最终的说法出台前,我就不复说了,免得事件演化成了“罗生门”,成了不明真相信谣传谣的吃瓜群众。
  
   七
   今年特殊,春季的一场强沙尘暴席卷半个中国,网友们调侃北京瞬间回到了北宋,那天我看了看窗外的沙尘天,我们这里确实也像《清明上河图》的昏黄色调。这种天气可以说久违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场强沙尘暴曾席卷省城,我们都从十层楼的办公室出来,涌到大楼走廊的东面玻璃大窗前看滚滚而来的黄色沙尘,真是壮观啊!那时的电视台摄像机少,人们也没有报道异象天气的新闻意识,就是兴致勃勃地观看,然后议论一番,能用这个黄色话题兴奋好长一段时间。
   那时我上下班是骑自行车,路上偶尔会遇到大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非常不舒服,甚至充满悲情。退休后幸福多了,至少不用顶风冒雪去上班,那一个个风霜雨雪觅归途的画面逐渐被遗忘了。现在看到一些高校举办师生吃“忆苦饭”思甜,不知效果如何,但我由此而思想起当年的那些风雨路,一种抚今思夕的感叹还是有些意义。然而,我还是不想再去户外顶风冒雪去“忆苦思甜”了。那般苦,不忆也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很正常。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自己的生命价值配不上人类所经受的那些苦难。
   现代生活有时感到很幸福,有时又觉得有些矛盾和反讽。我们想要的那种世界似乎就在身边,似乎又离得很远;自己走过的路既真实又虚幻,既荒谬又有趣,就像活在梦里面的人,思绪和动作南辕北辙。有时,梦中的世界很美好,梦中的人们却有病,这个病就是人人心中都有那个贼。我想这些人和事也很无辜,毕竟是我在梦里的臆想,那是一个贼心作怪。
   在特殊的梦境下,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会消失,人在迷梦中便会随风而动、随心所欲,随沙尘蔽日而随意妄为。梦中的人往往无意识,经常把白日里难以见人的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大业来追寻,并且轻易地成为人人中的一份子——用痴情夸张的梦幻感情宣泄认知并急于行动,用丧失推理的智力做了一场场被乱象牵着走的迷梦。然而,在梦醒时分又胆颤心惊,就好像打开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潘多拉匣子”,无法据此来推测噩梦的凶吉,只能将心思依附于人间最美好的希望了。
   在狂风暴雨沙尘肆虐的日子里,最好的生活态度或许是不随风而梦,也不必自诩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梦中的世界很美好,梦中的人人都有病。与其在风雨仓皇的时段里做噩梦,不如机智如我昏头睡。在心中无贼的睡梦中,我回归明亮,我知道,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还活着。
   苏美尔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中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苏美尔人发明了最早的禊形文字,就和现代人一样,喜欢用文字记录美好生活。他们将一些重要的事情记录在泥板上,考古学家挖掘出了很多泥板,发现苏美尔人与埃及人的生命理念不同,苏美尔人不看重来世,而是更看重当下的生活。刻在泥板上的禊形文字有这样的一条话语:我们注定难逃一死,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享受生活……
   《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苏美尔三大英雄之一吉尔伽美什的赞歌,在美索不达米亚流传了很久很久。那里面也有一篇关于大洪水的神话故事,其中的一些情节与诺亚方舟如出一辙,人们在大灾难前也放飞一只鸽子前去探寻希望之路……这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对后世文化的传承与启发,其意义就是人间还有希望。
   继史诗《吉尔伽美什》之后又过了二千余年,中国诗经的组成部分“十五国风”之一的《国风·唐风·山有枢》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这与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禊形文字“我们注定难逃一死,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享受生活……有文化情结的神秘连接,具有人文价值。
   希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世界很美好,过好每一天。以人的价值和意义为底色,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在希望中度过,这就是我最后五分钟的思考,似有格。
  
   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
   (原创首发)

共 1103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人间的生活是天地间最复杂的故事,其中的新生、欢乐、喜悦、伤心、痛苦、死亡等等,是人间爱恨情仇的永恒内涵。作者借“且以永日”的主题,纵横古今,驰骋万象,将“世界很美好,过好每一天”的概念和意义,用虚实叙事的手法、对比回顾的思考、深入浅出的论述,展开了一次生命价值的艰辛问询。翻开历史的画卷,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那些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那些烟火弥漫的人类典籍……都是一次次的思想新生,一场场的灵魂告别,一幕幕的生死活剧。《且以永日》是作者的一次思想新生,也是作者的一场精神告别,是作者对自身生活实践的再次考量,也是作者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作一次光明回归。很难说人的每一天应该怎样度过,更不知道这一天是不是独立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是每一个人都面临的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诸多问题,也是人类思想启蒙、精神寄托的希望源泉。作者利用这次写作实践,以洋洋万言之思绪,将其生命的最后五分钟所思所想记录于此,是一份对人间希望的再次渴望,也是作者用个体的微弱之躯、光华之灵对天地万物做一次精神祈祷。在二零二一年这个时间段上,作者以此为这个时代留言,其心之诚,光鉴可照。佳作,特此推荐!【编辑:武陵樵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51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21-05-20 18:47:33
  文笔纵横,意蕴厚重。学习!
云烟深处懒读书
12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1-05-20 20:27:58
  谢谢高原的天空!我是想说一些话,但也不能说清楚,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点长,以后写点短的东西。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