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农科站琐记(小说)

编辑推荐 【看点】农科站琐记(小说)


作者:张绪科 白丁,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78发表时间:2021-05-22 06:55:20
摘要:粮食安全事关国运,藏粮于技需要行动。植保系毕业的小安来到龙窝乡农科站工作,他发现在站长家的农资门市更能发挥专长,站长也不亏待他。与门市营业员少妇小姜从相互学习,到相互爱慕,注定是无花之果。在站长的压力下,小安代他发表了一篇论文。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在财政全额拨款的待遇下,物技分离搞推广,业务水平、服务能力明显下降,而农资厂商异常活跃地填补空白。二年后小安因表现突出顺利调到县植保站。

【看点】农科站琐记(小说)
   小安就和老刘商量,打算搞一个小麦拌种剂试验,主要看安全性,筛选安全性好的拌种剂,明年进货更有把握,试验报告可以当作论文发表,老刘满口答应,一切听你安排。小安立即找到那个老头,就用他家的一亩多地做试验,答应送两包肥料,有损失再给予赔偿。一分地一种拌种剂,按照标准用量拌种,晾干后播种,一共六种药剂,加上不拌药做对照,每种药剂再按加倍剂量拌种,以便了解药剂高浓度下对出苗的影响。上午把种子量、药量、水量算好,称准,小区分布图画好,下午拌种,次日播种。怕人手不够,又请小姜帮忙,小安负责兑药,老刘负责搬运,小姜负责拌种,拌好了再摊晾。由于种子少,只能用手工拌,虽然戴着一次性手套,几次拌下来,手套磨坏了,拌种结束的时候,小姜两手染得通红,拌种剂本身带有警戒色,防止人畜误食,小姜两手上的红色过一星期才退去,很多顾客问她怎么搞的,她总是自豪地回答,做试验的。一直忙了两天,种子才全部种下去,老刘安排了一顿晚饭。
   播种以后五天开始观察出苗情况,结果是苯醚甲环唑最安全,其次是驱鸟剂、咯菌腈、吡虫啉,最不安全的是多效唑,其次是灭菌唑,加倍剂量以后各种药剂对出苗都有一点影响,差异很明显,老刘对试验结果很满意。做试验有一个原则,就是可重复性,试验做100次至少有95次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试验就算成功,实际上不可能去做100次,一般是同时做4次,4次之间的误差通过统计学分析为不显著就算成功。小安考虑到人手不足,没有做4次,而是在每个处理中取4个点,数一下出苗数。按理还应当观察一下防病防虫效果等情况,后期再测一下产量,试验才能算完整,工作量太大,这些都只能免了。如果没有统计学分析一般只能作为总结,不能作为论文,这也是老刘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试验进行方差分析的时候,第一次没过关,个别误差太大的处理数据作小调整才过关。
   小安也遇到不少难题,去门市越多遇到疑难杂症越多。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有好多种,特别是野燕麦、节节麦、日本看麦娘、罔草,不同草相要用不同除草剂才能有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这些杂草苗期都长一个样,不知道用什么药才行,等到穗子长出来好认了,又没法除了,禾本科杂草幼苗识别是个难题。水稻黑条矮缩病一旦发现就没法防治,尝试用赤霉素定向喷雾,反映有效果,但喷施浓度、时间、是否需要加入芸苔素都需要进一步试验。还有直播稻田野生麦苗的防治,水稻颖壳不闭合的预防,甜叶菊田阔叶草的防治技术,高架防盗杀虫灯效果等等。小安在电脑上查不到答案,知道这些问题还没有人研究过,很想认真研究一下,将来发表论文评职称也许能用得上,可是乡里的条件太差,人手太少,下田调查连个记录的人都难找,一时怕是研究不出结论。
  
   四
   县植保站在乡下设有五个测报点,龙窝乡就是一个,因为人手不足,一直没有运作起来。马站长知道龙窝乡来了个植保系的本科生,立即要求老刘把测报点运作起来,老刘求之不得,马上安排安装测报灯,建立观测圃,小安的事情更多了,经常下田、看灯、调查、上报。
   小安几乎每天都能帮小姜解决一些技术问题,生意上帮了不少忙,小姜有时也帮他搞测报做试验,小姜觉得每次下田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小姜不知从何时起学会化妆了,每天都化淡妆,小姜发现小安有时会偷偷地欣赏她,表情有点痴痴的,小姜总是及时地调侃他,突然冒出一句,小王很好,小王对你不错,你应该主动去追求小王,总之,一提到小王他就能立即恢复常态。小安每周都要进行苗情考察、病虫害普查,经常到农田里转,很多人都认识农科站这个小安,都会主动和他交流,主要是讨教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有人问他到哪里买种子农药,他总是推荐到小姜那里。老刘知道小安帮了不少忙,便有意无意地给他增加一些收入,乡里组织秸杆禁烧、信访值班给点补助,他总是和小安两人平分,县里给的苗情考察费、采样费都分一半给小安。老刘老婆知道后不同意给小安,老刘以后干脆不再告诉她。县植保站给的测报点经费,小安领回来交给老刘,老刘说这个工作全是你做的,全归你。一年下来,小安的额外收入超过一万了。
   《几种小麦拌种剂安全性试验报告》很快就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老刘是第一作者,小安是第二作者,小姜是第三作者。小安特地把小姜的名字加上,老刘没说啥,因为她确实参与了工作,将来评农民农艺师也许能用得上。小姜觉得很有意思,搞科学研究并没那么复杂,小安做试验就像医生上了手术台,严肃紧张认真,不准别人打扰,真有点科学家的派头。老刘把论文看了两遍,主要印象和数据记在心里,因为将来评职称的时候可能要进行论文答辩。
   乡党政办的小王经常找小安,写材料填报表涉及农业方面的内容很多,搞不清什么春玉米、夏玉米,冬小麦、春小麦,早稻、中稻、晚稻,间作、套作。以前都请教老刘,老刘总是爱搭不理的。有一天小王电话找小安,说我们乡的水稻小麦玉米产量都很高,花生产量为什么那么低,比全县低三分之一,是不是弄错了,小安也回答不上来。小安立即去找老刘,老刘解释了半天,龙窝乡花生面积不大,主要在古黄河滩上,因为是飞沙土,土壤贫瘠。最主要的原因是品种,都是天府三号、天府九号小花生,用作炒货,这里有炒花生的传统,小花生产量低,但炒出来味道香,大花生产量高,主要是用来榨油的,炒出来不好吃。又特别交待小安,什么报表都要及时报,但是粮食产量不能瞎报,必须经过他审核,因为粮食产量就是政府的政绩,增产还是减产是个大问题,很敏感。大增产只能说小增产,大减产只能说小减产,主要是为了稳定粮价。另外,对外发布病虫情报要适当报重一些,这叫报忧不报喜。
   小安打心眼里敬佩书记、乡长、老刘这些人,每周早班会上布置那么多工作,很多事情真是不可思议,感觉是不可能完成的,结果大部分都完成了。招商引资一年一个亿元以上项目,万顷良田工程拆迁一百多户农民住房,开建两个康居示范村,农业结构调整建设两千亩高效农业基地,帮扶一千多户农民脱贫,秸杆禁烧,信访稳定,每一项工作都要付出很多心血。有一个小老板在上海打工挣了不少钱,想回来投资农业,老刘帮他分析了半天,认为种植鲜食玉米是最佳方案。乡里帮他流转150亩地,老刘帮他联系省农科院苏糯5号新品种,玉米棒子直接销往上海,当年就赚了20多万,第二年很多农民跟着学,一下子发展到500多亩,还带动了当地毛豆、辣椒、芦蒿等蔬菜直销上海。小老板还从小姜那里买了不少农药,小安及时提醒小姜,要按蔬菜的用药标准配药,糯玉米除草剂和普通玉米不一样,容易产生药害。
  
   五
   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种植大户越来越多,这些种植大户的生意很不好做,要求高,压价格,还要赊账,一出问题就不给钱,还会索赔,经常抱怨乡农科站服务不到位。乡里一再要求加强对种植大户的技术服务,要求农科站的人每周都要到大户田里去一次,老刘和小安更忙了。小安建了个种植大户微信群,建了个农资经营网点微信群,管理起来方便多了,相关科技信息也能及时传达,特别是病虫情报,种植大户很满意。有一天是星期五,小安照例到水稻田进行病虫系统调查,发现稻纵卷叶螟蛾量明显增多,黄色的小蛾子满田飞,按照测报规范出现迁入峰就要由两天一次赶蛾改为一天一次,星期天也只能坚持正常下田观测,而且天天有雨。几天下来,星期日蛾量最大,是明显的迁入高峰,已经超过大发生指标,迁入高峰期加上产卵前期、卵期,由此推算8月7日就是幼虫孵化高峰,8月6-8日就是防治适期。小安向县植保站汇报了详细数据,马站长汇总了各点数据,其他点仍然是两天一次观测,因为遇到双休日甚至是三、四天才观测一次,马站长知道这几天有迁入峰,但具体是哪一天很难确定,看到小安的逐日观测数据,一目了然。立即向局里汇报,马上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出防治工作紧急通知,马站长亲自出镜由县电视台拍摄了专题新闻,防治适期与药剂用字幕形式又在电视上飘了一周。小安编了个微信,把防治适期防治药剂发给了种植大户和农药经营网点,特别强调错过适期后必须用两种药剂混合防治,老刘又在乡政府会议上作了详细讲解。事后大家反应,这次测报非常准确,8月9日之后打药效果明显不好。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重时,老远就能看到满田白叶子,瞒不了人。全县打了个大胜仗,水稻产量比周边县高了不少,当年县植保站就被评为省农业系统先进单位,小安被评为省测报工作先进个人,马站长被推选为省人大代表。
   马站长发现,五个测报点就数小安的资料最完整最准确,二点委夜蛾只有小安观测到了,甚至林业中心要的美国白蛾、园林处要的青刺蛾灯下资料,只有小安这边的能用。每月开测报点碰头会,小安不但能把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发生趋势说得一清二楚,还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农药的使用技术,对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抗病性也很了解。自从县植保站不搞农药经营,大家对农药行情、农药的使用技术就不太关注了,农技有点脱节,有的老同志好像染上毒瘾又没得到满足一样,上班无精打采,工作穷于应付,下了班又精神抖擞去搞第二职业,几个年轻人好像总不成熟。马站长非要调小安到县植保站不可,找局长打报告,局长说逆向流动要县长签字才行,马站长亲自找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说发现一个人才,专业思想牢固,职业意识强烈,未被铜臭污染,副县长答应帮这个忙。小安也感觉到县植保站技术力量不足,自己也一定能胜任,特别是在小姜门市上遇到的那些难题,只有到县植保站才能有机会深入研究。
   老刘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了,因为京杭大运河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古黄河申遗工作也已经启动,洪泽湖将恢复部分湿地,建立大雁栖息地保护区,龙窝塘将作为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开发保护,龙窝乡要建成生态示范乡。农科站增加了新任务,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废旧地膜回收。下一步全乡重点推广长粒型优质杂交水稻、豆科作物、机械插秧、生物农药、降解膜、侧深施肥、专业化统防统治。
   转眼已经工作两年多,小安的调令到了,马上要到县植保站上班,马站长和老刘商量,决定骋用小姜来承担测报点的工作,小安答应小姜会经常回来指导。老刘的高级农艺师职称也通过了,老刘老婆要去带孙子,门市直接交给小姜,老刘不再参与了。借调人员又要回来一个,小王被借调到县委宣传部了。行政权力下放,乡里将依法管理农资市场,人事权也下放到乡镇,乡里又发出了招聘公告,龙窝乡农科站招聘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名,植保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939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农科站琐记》真是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小说中的人物生动形象,其次是小说中的农业科技有着很强的适用性。很显然,这是农业科专业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非农科专业作者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老刘、小姜、小安、小王和植保站马站长等几个艺术形象,他们性格各异,又互为取长补短,从而给人以可信的感觉。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05-22 07:17:12
  小说人物生动,情节真实可信。欣赏了,问候张绪科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张绪科        2021-05-27 17:10:43
  怀念袁隆平院士,向农业科技工作者致敬!2021.5.22
3 楼        文友:张绪科        2021-06-28 16:48:05
  搞技术的人和搞经营的人就象一对恋人,不能分开。但是,只能恋爱不能结婚,这就是底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