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文采】《红楼梦》第八回文本细读(鉴赏)

编辑推荐 【文采】《红楼梦》第八回文本细读(鉴赏)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42发表时间:2021-05-26 18:07:54


   《红楼梦》里所有女孩子的服装色彩都有性格特征在里面。
   我们平常看到的都是宝钗打扮得光鲜亮丽出来做客的样子,宝玉忽然撞进来,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宝钗日常生活中穿的衣服。作者对于描绘女性服装非常讲究,最精彩的就是王熙凤。一出来就是发亮的,都是金色跟红色,全是强烈的对比色。而宝钗本身是一个有野心的女孩,可是她比较含蓄,所以她的衣服很奇特。外面都是半旧不新的,里面却是很鲜艳的衣服。“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在讲宝钗天生的美,她的美是不要借助化妆的。唇没有点就是红的,眉毛也不画,就带着淡淡的黛色。“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她不太讲话,有点木讷,人家都觉得她有点笨。可是她绝不笨,只是假装笨而已。其实宝钗才是最厉害的,王熙凤的厉害都被大家看到了,而宝钗的厉害你根本就看不到,她虽然年仅十四岁,心机却特别深。“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就是说能不出头就不出头,要尽量含蓄。
   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看宝玉进来,赶快起身说已经大好了,多谢记挂着。让他在炕沿上坐,然后叫她的丫头莺儿倒茶来,又问贾母好不好,王夫人好不好,迎春、探春、惜春好不好?这是世家文化的礼貌,要先问好。
   然后就是宝钗看宝玉了。我们第一次看到宝钗眼中的宝玉:“头上戴着叠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她看到了富贵人家小男孩服装上的讲究,浑身上下都是贵重的东西。过去有一种衣服为了保暖,是用狐狸毛做的。狐狸皮最好的是腋下的部分,那个地方的毛最软。这个箭袖是用狐狸腋下那一块皮毛做的,叫做“白狐腋箭袖”。秋香色是浅绿带一点咖啡色。“秋香色立蟒”就是一条条龙纹的衣服,系着用五色结成一个个蝴蝶的腰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非常想看那块玉。
   宝钗心里很想嫁给宝玉,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由于这个家族对她来讲是不得了的一个家族。嫁到这个家族,身份也就稳定了,可能比选进皇宫做妃子更好,所以宝钗对那块玉很重视。
   之前没有人仔细看过这块玉,连黛玉都没看过。可是宝钗会这么认真,说今天倒要好好看一看这个玉是什么样子。
   宝玉听说宝钗要看他的玉,就赶快凑过去,从头上把玉摘下来,递到宝钗手里。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耀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作者又告诉我们整个故事是一个神话。这块玉再美,它也不过是洪荒中的一块顽石而已,经过几世几劫转世变成了这个幻相。意思是说,每一个繁华,每一个人现在的状况其实都是假象。他的真身、他的本身原是洪荒里的那块石头,也在暗示生命到最后把该还完的还完,终要归结于大荒。作者借着这个机会又把大荒山青梗峰这块顽石的神话故事带出来。然后又加上一句诗说:“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意在告诉人们,人世间有一个精神的存在,一个幽灵的存在,当这个存在失去以后,就会幻化成现在的臭皮囊。佛家、道家认为身体其实是一个臭皮囊,这个臭皮囊有一天迟早都要舍掉,要回到那个幽灵的真境界。“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金跟玉都是最珍贵的东西,可是在命运已终的时候,金也不会闪光了;在时气不济的时候,连玉也不亮了。最后的终结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作者把很多人带到墓地,让你看这里白骨如山,这些人不知姓名,他们都曾年轻过、漂亮过,也都曾经有爱有恨,有过繁华。
   当时一个癞头和尚要刻几个字在这块顽石上,他按照这个图画刻下来,放在后面,就是“所镌juān的篆文”。还说原来字很小,怕看不清楚,所以放大一点。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这块玉上面有字。
   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放在这里?宝玉生下来,含了一块玉应该很重要,应该很早就看到。而且他总是跟黛玉住在一起,黛玉应该有更多机会看这块玉,了解这块玉上刻了什么字。为什么等到第八回,宝钗才发现了这个玉上面的字呢?
   这就有了深意:
   宝钗看到八个大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横着四个字:“通灵宝玉”。翻过来看到:“一除邪祟suì,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钗看完就翻来覆去地念,念了两遍:“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为什么会反复念?或许念给自己,或许有意让丫头听见。
   丫头莺儿听到宝钗念,她本来要倒茶的,就说,这两句话倒像跟姑娘戴的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儿。宝钗的心机真是惊人,她其实一直在暗示一些事情。她要是跟别人争,绝对不会在口头上争而是在暗地里。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宝钗有一个金锁,而且上面也有两句话,而这两句话刚好跟“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个对子。宝钗念了好几次玉上的字,但她不讲与自己的金锁是一对儿,结果她的丫头讲出来了。可丫头是不识字的,一定是宝钗常跟她讲金锁上有什么字,念给她听。听久了,丫头就知道这两句跟宝玉那个是一对儿了。
   作者很细心,一个细节,无声地透露出宝钗很多的心思。
   那宝钗的金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回分解。
  
   04
   上一讲我们说到,宝钗念了好几次玉上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但她不讲与自己的金锁是一对儿。宝玉很好奇,说我怎么不知道你有金锁?给我看看。
   宝钗就说,没有什么好看的。宝玉这个人,他要看什么东西是一定要缠着看的,宝钗被缠不过,就说:“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zàn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宝钗“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了出来”。宝钗里面的穿着非常亮丽,大红会让我们忽然想到王熙凤。作者好像有意无意在透露出宝钗是一个厉害角色,可外面完全看不出来。作者用“珠宝晶莹、黄金灿烂”八个字来形容她身上的东西。抢眼的东西都在里面,外面是半新不旧。璎珞是女孩子身上戴的项链,很大的一个锁上,用很多玛瑙、玉和宝石镶起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chèn: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果然是对联。
   这里是在用文学手法写宝玉跟宝钗成婚的事实,因为前面有金玉良缘的暗示,判词中说:“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意思是别人都说你应该跟有金的结婚,可是我只念着前世那个木头跟石头的缘分。宝玉很可爱,他要的不是现世的繁华,前世未了的东西才是他最牵挂的。
   这里其实一直在对比。如果用世俗的三角关系眼光来看,宝钗跟宝玉是这一世的缘分,而黛玉跟宝玉是前世的缘分。对宝玉来讲,前世的缘分要比这一世的更让他惦念。
   中间有一段是宝钗把扣子解开,拿了锁出来,宝玉闻到一股很香的味道。他问宝钗是不是熏过衣服。讲究的人家,晚上睡觉时会用熏笼熏衣服,第二天穿的时候衣服上全是香味。宝钗说:“我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她说,大概是她吃的冷香丸的香气。宝玉就很兴奋,说,什么药这么香,也给我几个吃吃。宝钗就骂他说,哪里有药也乱吃的。这里,宝玉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他的个性体现。
   这时黛玉进来了,一见宝玉就笑着说:
   “哎哟,我来的不巧了!”这句话绝对是黛玉讲的。我们平常心里再不舒服,也不会讲出来,可是黛玉就是要讲出来。因为个性的关系,黛玉永远不会讲宝钗的话,宝钗也永远不会讲黛玉的话。所以当一个人对人的个性了解了以后,就会少掉很多爱恨。你会觉得人就是人,就是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没有什么你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因为在他的环境里他就会这样反应。
   她说:“我来的不巧了!”宝玉就赶快起身笑着让座。宝钗笑着说:“这话怎么说?”宝钗很聪明,她不可能听不懂这一句话,只是假装听不懂。
   黛玉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回答说:“我更不解这意。”
   黛玉就笑着说:“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日我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黛玉不简单,她觉得宝钗在作假,明明知道我就是吃醋,你还要问,那你要问的话,我就给你一个圆满的回答,这个回答让宝钗也没话讲。
   当然,宝玉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宝玉看到黛玉穿的是大红羽缎对襟褂子。羽缎是一种比较滑的丝绸料子,旧戏里《昭君出塞》披的就是羽缎褂子,下雪的时候女孩子披在身上。他就问:“下雪了么?”因为这是下雪才会穿的。那些伺候宝玉的人就说,已经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
   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了不曾?”
   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
   这时,两人在斗气。宝玉跟黛玉之间有一种亲,这种亲是外人参与不了的,连宝钗都无法替代。可是越亲越斗,两个人最亲的时候,常会生很多闲气。平常,我们亲如夫妻、好友,就会讲这种故意气对方的话,有时候在人世间要证明那份宠爱真是非常奇特。黛玉跟宝玉之间常有这个东西,可是宝玉跟宝钗就没有,他跟宝钗在一起反而比较有礼貌。
   所以说,从小一起长大的那种关系,是第三者无法加入的。可是宝钗,一直想加入,也一直想替代。黛玉一直觉得很委屈。她觉得自己不可能有这个奇特的位置,因为她背后没有支撑。
   接下来这三个人的关系,小儿女之间的醋意,会在第八回后半段非常精彩地上演。
   我们下回分解。
  
   05
   上一讲我们说到黛玉来了,看到宝玉在宝钗那里,心里有一点不是滋味。
   每次读《红楼梦》都觉得奇特。在那样一个文化当中,从父母、老师、国家、社会,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一个理由会鼓励一个人写这样一本书。因为他写的几乎都是些琐琐碎碎的小事。
   可是今天看起来,我们通过一个十三岁小男孩的心情看到那样一个繁华的盛世,看到了生命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我们看小说,其实也在看自己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平凡到没有什么事发生,可是它在生命里都是不能分割的重要片断。
   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我们跟家人、朋友没事时聊天讲的可有可无的一些闲话,都是我们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时你拿出稿纸,很慎重地要写出什么传世之作,最后写出的东西都是大家不想读的东西。可是《红楼梦》的作者在自己家败人亡之后的十年,回想自己的一生,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做,只是吃喝玩乐,就写了药怎么做、菜怎么做,结果成了令我们百读不厌的名著。
   这触及文学和艺术最真实的部分:文学和艺术,是能真正让我们看到有血有肉的生命过程。
   黛玉来看宝钗,看到宝玉也在,讲了几句不舒服的话。
   一个小男孩和两个小女孩围在一起,开始各展心机。宝玉最大的悲剧在于,他对每一个人都真挚而深情。
   我们不太相信一个人会对每一个人都如此,常觉得在世俗意义上,一个人喜欢另外一个人,又喜欢其他人,会很糟糕。可是宝玉这个十三岁的男孩子,有一种奇怪的寂寞,而这种寂寞使他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快快乐乐的。麻烦的是,他要这个人快乐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不快乐了,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到最后,他夹在当中左右为难。
   他看到黛玉穿了下雪的衣服,就交代丫头把自己的斗篷拿来,意思是等一下回家就可以穿了。黛玉马上刺他一句:“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
   宝玉立刻解释说,我没有要走,只是拿了预备着。
   这时李奶妈来说,下雪你们留在这里多玩一会儿吧。
   薛姨妈就把家里做的鹅掌和鸭信拿出来给他们吃。
   宝玉说这两样东西都要配酒才好吃。李奶妈马上说,姨太太别让他喝酒,前几天不知是谁让他喝了一点酒以后,他就无法无天。
   宝玉常常一喝酒就非常任性,搞得天下大乱。
   李奶妈是第八回后半段一个重要的人物。她有一点像第七回周瑞家的,只在穿针引线,她带出来黛玉、宝玉、宝钗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是侧写的方式。
   李奶妈一直在那边唠叨,变成宝玉很烦的一个人。薛姨妈说,你不要管了,也出去喝喝酒。薛姨妈很疼宝玉,希望宝玉开心一点,喝一两杯没有关系。
   宝玉拿了酒要喝,薛姨妈说不可以喝冷酒,喝冷酒写字手会发抖。宝钗在旁边多加了一句,说:“难道不知道酒性最热。”前面讲到宝钗有热毒,现在她又带出一个热字。她说酒性最热,喝下去以后,发散得很快;如果冷吃下去,你的五脏都要去暖它,这样身体会受寒。宝玉本来很任性,要喝冷酒,可是宝钗跟他说你不要喝冷酒,因为它对你身体不好,不光写字发抖的问题,而是会让你的五脏受伤。宝玉觉得有道理,就不喝了。
   黛玉在旁边又很不舒服,她觉得自己跟宝玉有种特别的关系,现在有一个人好像可以劝阻宝玉了。十三四岁小男孩小女孩的斗嘴和斗心思是非常有趣的,就是为了证明到底谁对他的影响力大。黛玉没有讲话,就在那边抿着嘴笑,嗑瓜子,她在冷眼旁观。

共 1964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从写实角度看,这一回“金玉互识”是“假语”,不可信,但在象征意义上,“金玉”与“木石”的冲突是《红楼梦》爱情悲剧的无穷意蕴和魅力之源。我们知道,在曹雪芹的构思中,从顽石变化而来的“通灵宝玉”兼玉石二性。本性为自然之物,“天不拘兮地不羁”的顽石与同样为自然之物的绛珠仙草,灵性相通;而作为富贵象征俗物的宝玉则与“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俗物金锁质地相配。蕴含着灵与肉,精神与物质,高贵与世俗,超越与顺应等等内涵的“木石”与“金玉”的矛盾,从这一回开始,既充满小儿女的恩怨尔汝,又有着丰富的弦外之音。这是宝黛钗三角关系的最早显现。这时宝黛尚处于青梅竹马阶段,但黛玉心中一种排他性的感情已经萌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