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蓉城】江若(小说)

编辑推荐 【蓉城】江若(小说) ——那时群英传-朋友江若


作者:陈毛毛 白丁,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9发表时间:2021-12-16 00:19:29
摘要:一个18岁的青年为了邻居为了家人用智慧和勇敢挑战恶势力的故事。


   本来大壮都已经把情绪酝酿好了,不料江若的盛世美颜一下子让他方寸大乱,不待出手,事情就突然失去了控制。
   “可你怎么回去交代呢?”江若满怀担忧地问。
   听江若对自己如此关切,大壮顿时觉得选择“变节”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这个你就别管了,大不了我不在装配车间干就是。”大壮挺直了腰说道,“重要的是你得想办法对付他!不过,我希望这件事不要捅开,否则麻烦太大了,他毕竟很照顾我。要不,你去找他讲讲道理?”
   “讲道理的人怎么可能干出这么下流无耻的事来?”江若不紧不慢地说。
   “......”大壮不禁语塞。
   “哥,请问怎么称呼你?”
   “你......你叫我大壮就是。”
   “大壮哥!是这样,我们必须想办法达成一致,否则你不好交代。”江若已经有了主意,“你别急着走,等我先搬完这点货再聊。”
   “我帮你。”大壮立即冲到了江若前面。
   几分钟后,江若和大壮在市场外一家小面馆坐定。
   “大壮哥,老实说,钱我没有,即便有我也断不能给。”江若对大壮说,“江夏也不能再受他欺负。”
   “嗯。”大壮低着眉点点头。
   “涉及打架斗殴的事,你们主任通常会出面吗?”
   “从来不出面。”
   “我想通过你震慑一下他,要不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的意思是......”大壮有点懵圈。
   “我的意思是,今天我收拾你一顿,给他一个我很厉害的假象,或者堵在他回家的路上收拾他一顿。总之让他知难而退。”
   听罢江若的话,大壮的眼睛立即滴溜溜转起来。
   他觉得眼前这个帅哥,脑筋那真是不一般啊,短短几分钟交流,就拿住了韩主任的软肋。
   而韩主任正是这种欺软怕硬的角色。
   咋整呢?
   大壮的脑子里倏然闪过一个念头,继而长嘘一口气说:“有了!”
   江若正在考虑究竟应该怎么配合大壮演一出戏给韩主任看,却见大壮从桌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两支筷子,两只手腕相向一扭,筷子应声折断,然后将右手的两截断筷换了个方向,把左手手掌按在桌上。
   江若眼看着大壮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前一秒还在疑惑,后一秒突然意识到大壮接下来要干傻事,便霍然窜起身来,双手往前一伸就要抱住大壮的右手臂。
   说时迟那时快,随着“嚓”的一声细响,大壮右手的断筷已经生生插进了左手手背。
   鲜血映红了江若的眼睛,也在他心里隐隐种下了戾气。
  
   12
   一周以后的某个晚饭时间,江夏告诉江若和小姨说,她换到了另一个车间上班。
   小姨关切地问了两句为什么,江夏回答说是工作需要。江若则没有多问,只是不停嘱咐让江夏注意安全。
   其中的隐情江若是清楚的。自那天大壮自戕以后,江若就和大壮成了朋友。大壮的苦肉计成效卓著,韩万林果然没有责罚他,而且也没有再提要江若赔偿的事情,只是悄然把江夏调离了车间。
   何大新只是听着,并不插话——他已经被江若视为了透明人。
   入冬之后,重庆的气温骤降,人们都把手脚蜷缩了起来,城市也在天寒地坼里紧紧地挤在了一块儿。天,依然灰不溜秋的,入眼全是雾蒙蒙的一片。
   但江若的视野却越来越清晰了,他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大壮为了他和江夏而自残,虽然也有保全韩万林的因素,但毕竟大壮和他们兄妹俩非亲非故,单是这份两肋插刀的侠义,也值得江若肝脑涂地。所以,他经常给大壮买点儿好吃的东西,让江夏带去,好让大壮早日康复。当前的江若,能做的也就这么多。
   一直默默为他们兄妹俩顶风冒雨的小姨——那个几乎等同于亲生母亲的小姨,为了争取他们的容身之地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这令江若尤为忧心难过。
   他必须尽快了断这件事,彻底了断。
   正如他一如既往坚持做的卷子一样,无论如何,他都要努力答题,而且,尽可能以满分交卷,不留遗憾。
   在1992年的这个冬天,江若终于计划周详。
   一头猛虎,悄然俯卧,伺机而起,前路天阔。
   等大壮手上的伤势痊愈以后,江若委托大壮帮他做了一把半米多长的砍刀。
   JS厂完全具备这些便利条件。
   砍刀是用金刚石锯条磨出来的,锋利得很。
   “你用这东西干什么?”把砍刀交给江若的那一天,大壮问江若。
   两人在长江边上,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迎风而立。
   “你问这么多干嘛?”江若握着缠有棉布的刀柄,把玩着亮锃锃的砍刀,眼神始终温柔。
   “你要砍人?”大壮看上去挺憨直,但并不笨。
   “嗯。”
   “谁咯?”大壮学到了一点儿江若的湖南口音。
   “张中。”
   “就是你说的那个欺行霸市的主任?”大壮眉头一挑,“我靠,怎么都是主任?”
   “嗯。”
   “我帮你啊!”
   “算了,你......”江若斜了大壮一眼。
   “我怎么了?不配?”大壮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像蓄满了十万吨被瞧不起的憋屈。
   “就你那副模样,用东北话说,‘你这货一瞅就不是啥好玩意儿’,他看了岂不得派一个加强连来对付你?”
   “我偷袭啊!”
   “需要偷袭我就不用砍刀了。那家伙,得和他堂而皇之地正面硬刚,否则他不会服气。”
   “我靠,就凭你那副身板儿!”
   “别怪我没有提醒你,轻敌的代价会很惨痛。”江若默然地把砍刀往边上一扔,“来,我俩试试。”
   “就你?”大壮愕然,脸上旋即浮起笑意。
   江若比大壮矮几厘米,但体重可就轻多了,感觉差了好几个量级。
   “是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江若话音刚落,身影一晃,就扑向了大壮。
   大壮只轻蔑地“嗤”了一声,双手一抬,接住江若的来势便扭打起来。
   大壮原本以为江若口里的“后悔”说的是江若自己,但不到一分钟的撕打结束后,他才知道,江若说的是他大壮。
   “我靠!”大壮紧紧捂着自己的鼻梁,指缝里全是血。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对劳动人民的语言智慧顶礼膜拜——单凭“我靠”这两个字,大壮便酣畅淋漓地表达出了他内心山崩地裂的震撼和难以置信。
   江若动作太快了,大壮甚至都没有捞到江若的衣角,鼻子上就狠狠地挨了一拳。
   “你再帮我加工一件武器。”江若笑吟吟地看着还没从震惊里回过神来的大壮,“我一会儿给你图纸。”
  
   13
   一切准备就绪。
   天越来越冷了,市场上的人都套上了厚厚的冬装,有的甚至系上了围脖戴上了手套。江若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棉衣,虽然也被冻得缩手缩脚,但毕竟血气正盛,而且他打小就在农村长大,经过长时间体力劳动的锻炼,他的体质已经很能耐寒,哪怕在这风刀霜剑的严冬里,做事也一气呵成,矫健得很。
   这天,江若径自走进了张中的办公室。
   这是他快两年来第一次走进这个房间。
   办公室里温暖如春。
   张中正半躺在一张牛皮椅子上悠然自得地吐着烟圈,离他不远处,一个火炉烧得正旺,偶尔还有火星子跳起来追逐打闹。
   张中看到江若进来,连眼皮都没有动一下,并不说话。
   江若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张中,目光轻柔似水。
   外间有人探过头来,见两人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半天不得要领,未敢擅入,便倚在门口呆望。
   “有事?”张中被江若看得心里发毛,没按捺住好奇,转头问江若,但身体仍然一动不动。
   “你先让他们出去,把门关上。”江若的语气跟天气一样冰冷。
   “我C,凭什么听你的!”张中脸上浮起讥诮,还是不动,“你个小屁孩儿!”
   “噹!”
   江若不知道从哪里抽出砍刀来,猛地劈在张中身前的办公桌上。
   “哗——”张中几曾想到眼前这个小孩会有如此骇人的举止,吓得蓦地从椅子上弹起来。但张中惊恐之外还有更多惊惶,因为他压根儿就没看清江若的动作。
   外间的人听见响动,全都挤到了门口。
   “你要干嘛?”张中很快镇静下来,“你特么要砍我不成?”
   “我刚才已经说了一遍。”江若的声音更低了,望向张中的眼神依然温柔。
   “你们都出去,把门关上。”张中朝着门口大呼一声。
   门很快关上了。
   张中有点儿懵圈,他一时闹不懂江若究竟要做什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江若的动作挺吓人,但眼神却没有一丝杀气,十分不同频的样子,无辜得很。
   “你到底要干嘛?”他料定江若不敢公然砍他,便又往椅子上一躺,摆回了之前那个逍遥的姿势。
   “屁股好了不疼了么?”江若浅浅一笑,随即冷哼了一声,“看来下回得换炸药。”
   张中闻言一下子又跳了起来,对着江若气急败坏地大吼道:“我特么就知道是你!”
   “多行不义必自毙!”
   “老子没惹你,你特么偷袭我算什么鸟?”看江若一副浑然无畏的样子,张中禁不住怒气冲天。
   “是的,你没惹我,但是你惹到我小姨了!”江若的眼里终于燃起了火。
   张中看着江若,又看向桌上的那把砍刀,不禁心里一凛。难道这家伙今天真要在这里砍人?但外面有人堵着门,谅他也不敢。
   “你想怎样?”
   “听好了,我有三个要求。”江若朗声说道。
   “哈哈,有意思。告诉你,老子肯定不会答应你什么鬼要求,不过倒想听你说说看。”
   “一,赔偿周瑜三千块钱;二,在市场里给我小姨找一个门市;三,别再让我看到你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江若掰起手指头数出三个条件,“放心,该缴的租金我们照缴。”
   “上次在库房也是你?”张中听江若提到了周瑜,便恨恨地问道,“小伙子,口气不小嘛!”
   “人在做天在看!恶人必遭天谴!”
   “你未免也太嚣张了吧?如果我不答应呢,你要砍死我?”张中眉毛扬起来,挑衅地望着江若。
   “你答应,我们就不废话了。不答应,星期天上午十点半,鹅岭两江亭,我,和这把刀,等你。你如果不来,我去你家里等你。”
   江若拔出桌面上的砍刀,往后背棉衣里一插,不待张中回答,便转身离开。
   “你放心,就我一个人。”开门的一刹那,江若扔下一句话。
  
   14
   去张中家里闹事并不在江若的计划之内,他只想借此恐吓一下张中而已,目的是逼着张中按时赴约,让张中看到他江若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孤注一掷放手一搏的气势,除此之外,还有让其心惊胆寒的亡命本色。
   就像在酒桌上,光隳突叫嚣肯定不行,还得拿出过人的酒量让人口服心服。
   当然,张中肯定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被打到七寸,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江若相信自己最终能够迫使张中让步,为老周争取一定金额的赔偿,同时为小姨争取一个门市——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本。
   有了门市做什么都行,此后小姨一家子就不用再沐雨栉风疲于奔命了。
   至于妹妹江夏,他相信以她的聪慧,一定会在JS厂站稳脚跟,搏出一个亮闪闪的未来。
   关于自己,先就这么着吧,一边干活一边读书,一边护着小姨和江夏的安全,其他的,暂时还不着急打算。
   当时的江若并没想到他会遇上我——后来正是在我的建议下,他顺利地参加并通过了自学考试。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你不觉得你这样太大意了吗?要是张中的人堵着你,伤了你怎么办?”大壮得知江若从张中办公室全身而退的消息之后,仍然心有余悸。
   “他不会。”江若显然胸有成竹,“第一,我敢断定他直到现在都没把我当回事儿,哪怕他曾经被我的鞭炮炸得死去活来。第二,他没有料到我敢独闯龙潭,一时半会儿没有反应过来。总而言之,因为我太年轻太不起眼了,他耻于出手。何况,我已经给他下了战书约了时间,他想收拾我的话,并不是没有机会。”
   “你真要一个人去吗?又要把我撇开?”
   大壮虽然见识过江若恐怖的速度,但对方毕竟人多,他觉得江若如果和人单挑可能问题不大,一旦群殴恐怕没什么胜算。因此他很替江若担心,同时又对江若不让他一同前往而颇感失落。
   “你也得去啊!”江若抿嘴一笑,“你不是帮我按图加工了一件武器吗?到时严格按我说的做就是。”
   “但是......”望着自信满满的江若,大壮欲言又止。
   “这几天上下班你记得帮我看护着妹妹,我担心张中来阴的。”江若若有所思,“不过,他大概率不会这么干,因为现在我对他还构不成威胁。”
   周末到了。
   重庆竟然下起了雪——好多年都没有下雪了。
   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两天,遍地堆银彻玉,平时灰蒙蒙的世界一下子白静起来。
   星期天上午,十点半,江若站在两江亭下的树林里,如愿等来了张中。
   张中带来了四个精壮汉子。
   江若抽出砍刀握在手里,直愣愣地盯着眼前从上到下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张中。
   “真的要动手吗?”张中的嘴角弯起一丝笑意。
   江若并不答话,只是由鼻孔发出“呼”的一声回应。
   “你知不知道,动刀子是会流血的。”张中又是一笑,“你可别死在这里,脏了雪。瞧这雪白的。”

共 21622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楔子中的“1992年”和“枪声”,容易让读者结合时代生出疑惑和惊异,吸引读者进入正文。喜欢使用“枪”和“刀”的作家特多,英国和日本等曾经很流行过,世界上的名作家也经常把刀枪作为小说的道具,比如海明威。这里结合“1992年”,对中国读者具有视觉和阅读感知的冲击力。楔子里的“我”与结尾的“我”形成呼应,意在中间关于“我”朋友“江若”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事实上这只是故事真实的手法,不是小说的内视域达成真实的手段。显然作者还不清明艺术构成其真实的特质是什么:所有的艺术都是以引发受众的思、想、情和感并产生共鸣,以作者展示的超越性的生存情感和别样的艺术表现力来实现作品内视域的真实性,这种样式的真实性被受众接纳后会引起感动感悟以及强烈的震动和思考,能够让其具有俯瞰生命情感和生活情感的能力,艺术的感召力和昭示性也于此彰显。“我叫陈年。”结尾处才亮出人名,有很强的协助表达作用。这篇小说的大亮点在于它有一个极好的故事:感情戏码重,道德睁着眼,斗争的智力性强,江若和大壮等人物的身、眼、法灵动,尤其是揭开了那时候的历史遮蔽性:制约性差的权力让人成为恶魔、阶层的坚冰难以破除、社会的冷漠令人胆寒、年轻的热血奋力突击等等,都是那时代的特点,都被作品淋漓表现。近2万2千字的篇幅是很累人的,驾驭它也特劳心费劲,以江山小说水平论,此作确是佳作。代表编辑组感谢陈先生垂爱赐稿!【编辑:柳风熏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21-12-16 18:49:51
  “影影绰绰立着的几个黑影”,之后有“风在吹,雪在飘”,如此环境下结合冬季衣着,能够看清是“一个瘦削的男青年”“手里拎着的闪着阵阵寒光的砍刀”,表示质疑。
   “我没有跟着同学们一道去玩雪......(我)一直醉心于一种至真至纯的白。(我)觉得,只有雪才是这样一种清澈的存在......(我)站在亭上放眼四望,入眼处......打乱了我的思绪,(我)看到有几个人影在彷徨交错。”
   括号中“我”去除后语意会发生位移等变化吗?“我被惊得面如土灰,赶紧跑下亭去”不如:惊得我面如土灰,赶紧跑下亭去。原因:“被”字句是让语意绕个弯再抵达,意在强调延缓语意对听者的冲击,而这里显然不需要如此,且不用“被”字句可以提高表情达意的速度。
回复1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37:38
  谢谢柳风老师谆谆耐心,太用心了!
回复1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47:56
  还有,这里说的高矮胖瘦的五个人,后文说的是精壮男人,这种错误我也犯....
2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21-12-16 18:54:50
  第一节里“如果苍天看到那一幕,如果天若有情,我觉得,应该会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骤雨倾盆,因为只有这样才配得上当时那种撼天动地肝肠寸断的无尽悲情。 大约苍天没有看到,或者,在那一刻,苍天在闭着眼打盹。”
   这里一如果,更让我清楚作者的游离。正是这种现象使得很多作家使用倒叙和插叙等小说开头手法。
3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21-12-16 18:57:52
  第六节“市场上有一个老周,估计快有六十了吧,独自经营了一家副食小店。老周快四十岁才娶到媳妇,次年生下一个女儿,叫周瑜,长得那叫一个漂亮。”
   第六节像健康人体贴一张膏药。如果很想使用这个情节,应该打散分处,因为毕竟是短篇小说。
回复3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38:54
  嗯,我试着慢慢修改!谢谢!
4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21-12-16 18:59:28
  第九节“江若有个特点就是不骄不躁,喜怒不形于色。”
   这句话已经不是作品里的“我”在评判,而是小说作者在说。
回复4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39:49
  有点过于客观了哈,你说得对。
5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21-12-16 19:17:00
  很多现在的小说作者会努力阅读过去的名著,但是能够注意如何汲取学习者则是少数。比如阅读十八世纪的小说名著,得明了其“讲述”故事的语言特点,例如菲尔丁的小说,这大约与文艺复兴有关,力在用故事破除旧念陈俗;十九世纪的小说算是“描述”一个故事吧,这与科学激进而产生的实证主义思潮有关,例如福楼拜的小说,就保持着这种一致性;二十世纪的小说进入“叙述”故事的时代,有利于表达作者的多思深意,比如鲁迅、老舍、沈从文、卡夫卡、福克纳、乔伊斯、卡尔维诺、普鲁斯特、海明威、伍尔夫等,有意思的是,这与时代特征恰恰相反。
   该是说说此作了,虽然存在杂糅特点,可是总体倾向于“讲述”故事。
回复5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46:27
  得多看看老师说的那些大师名篇,我了解的基本上都只是皮毛!
6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21-12-16 19:25:24
  由于是制作文件夹放在手机里“听”的小说,所写编按和跟帖的内容是值得怀疑的。视力差不能字句斟酌地阅读原作,指摘不当处请谅解。陈先生处于发力上升期,没有以赞美为主,也请作者理解。
回复6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42:41
  您在百忙之中能细细审阅,指出那么多毛病,已经非常感激了,哪里还敢嗔怪。
7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21-12-16 22:34:45
  又一篇力作跃然纸上,不得不佩服作者是一位有很强判断力和渊博学识的作者,论坛上能达到精深推理程度的体系者,实属凤毛麟角。
回复7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44:02
  感谢社长盛评!继续努力。
8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21-12-16 22:47:31
  小说越来越多元性原则的结论了,真理、正义、天理、人性、理性这些原则,他们的统一化企图。在当代和现代思维积极维护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异己的事物用最真实的意志呈现于读者面前。
回复8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44:55
  深表感谢!
9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21-12-17 17:21:38
  同意社长见解,他的小说确实是连续处于进阶特点,是越写越好了。
回复9 楼        文友:陈毛毛        2021-12-17 23:44:43
  谢谢柳风老师!
10 楼        文友:柳风熏肉        2021-12-19 20:30:22
  我在5楼的跟帖,没有说的内容是涉及二十一世纪小说咋写的困惑,因为互联网时代资讯太发达了。互联网时代之前,小说家类于“社会书记员”,故事见闻在小说里基本都是“全能”视角的,而现在呢?写什么都是读者知道的,如此之下虚构的叙事前途在哪?当然,这个话题太大了,因为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太大。比如语言的叙述方式,在语言表达方法上会涉及打破已有的固化经验,在叙述方式上会牵连更多,讲述手段的更新与描述的修辞变化,更进一步的是叙述技巧里的想象成份和情感介入。在整体上还是语言如何更加鲜活的问题,这在我们的母语和传统中还能发掘哪些异质的活跃因子,以期取得“陌生化”的效果,并使得文学更丰富。又如城市化想象,《金瓶梅》的城镇化之后,张爱玲的上海生活化被王安忆接手后更细腻沉稳了,也多了一些浪漫的气息。如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更快了,只是很多“新”市民都有“浮”在城市的感觉,其抽象的心并不属于城市,望月怀远时还有精神故乡——乡村固守着灵魂的存在。这种在现实的城市生活里拼争又在心灵默想时想逃离的分裂式人格,使用什么样的艺术扭曲力表现、该怎样结构作品才能彰显、其酸楚与痛苦在物质的喜悦里蕴含又需要什么样的故事、塑造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之。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