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传经典】【八一】诗心及禅心对大自然的深层观照(赏析) ——我读王维的三首山水田园诗
三、《辛夷坞》:自在生命的赞歌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这首小诗无非是描绘了芙蓉花在偏僻无人的环境里花开花落的情景。但对其深藏的意蕴,学界是有不同解读的。有学者及鉴赏文章认为,该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秀发”,写蓓蕾的欣欣然绽开;后两句着重写花的“凋落”;且特别强调以一句“涧戶寂无人”插入其中后,使得前后境况迥异,从而认为该诗暗示了一种落寞的意象。还有文评认为:该诗重点描绘的是一种清净庄严的景况,呈现的是一片“佛国净土”,“纷纷开且落”正是辛夷花刹那间的生灭状态,因而是一首赋予了无限禅意的作品。
对于以上两种解读,本人持有不同意见。依个人浅见,这首诗的核心就在于怎样理解结句的“纷纷开且落”,尤其不能忽略对“纷纷”的解读。纷纷:繁多杂乱之貌,这里是指“繁多”的意思。“且”是连词,“开且落”:开开落落,边开边落。“开且落”前面着“纷纷”二字,其辛夷花相继盛开,繁茂众多的生机勃勃之景象全出,这既是一种生命的轮回,更是一种生命的勃发。它是前面“山中发红萼”盛开景象的进一步承述。而“涧户寂无人”则是强调一种超然尘世之况,在这种荒无人迹环境里,辛夷花正是一种自由自在生命的呈现。所以我们有理由说,《辛夷坞》是诗人对自由自在勃发生命的讴歌和礼赞。
前面说到,皈依山林,在大自然里寻找心灵的慰藉,这是中国古代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王维在他的晚年,尽管吃斋打坐,精研佛理,但他那文人士大夫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心理始终是伴随着他的,始终是他人生哲学里最为基本的底色。因此,《辛夷坞》中表露的对自在生命的向往和仰慕,也是诗人内心渴望摆脱世欲束缚的心理折射,这与文人士大夫们追求的超然世事、闲逸自在、甚至是放浪的情致是一致的,相吻合的。他们将这种情致在实际生活中尽情地释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同为王维晚期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作中找到例证:“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可见其一身飘然,满腹逸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两句是诗人与他的好友裴迪的相互照应。这里的“五柳”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用典,诗人自称“五柳”,实际是以陶渊明自比。此“五柳前”酒醉熏熏,一阵狂歌的裴迪,其狂放不羁的隐士之态跃然眼前。诗人对一同幽居的好友之放浪形骸如此大为赏叹,这太容易让人联想起他笔下涧戶中辛夷花的纷纷开落之态了。
因此,《辛夷坞》整体所呈现的实际上是一个繁茂荣昌的景象。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前文对“开且落”的解释:“边开边落”,这实际也是本文提到的文人的超现实的“胸中之象”,并非佛境中的刹那间的生灭状态,全诗也不完全是“佛国净土”的无限禅意,也不是落寞景象的感伤情怀,它是文人对自由自在生命的一种赞颂和无限向往,是文人们自身追求超然世事、闲逸自在生活的心理折射。
综以上三首诗的解读,王维后期的山水田园诗作,不见早年雄浑博大的盛唐气象,失去了踌躇满志、积极向上的人生进取,不免夹带着逃避现实的消极成份。但他以一位文人士大夫归隐之士的诗心并参以佛教信徒的禅心观照大自然,个中所体现的对大自然的细微、寂静、空灵、澄净的深探,正铸就了他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风貌,这也显示出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杰出成就。以上三首诗作,正是其中的代表。他所体现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审美取向,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思想和最高审美境界,是值得我们高度肯定和关注的。
赏析有专业赏析模式搭架,总分总,一目了然。
最可兴味的是见解独到,还原和深探了王维后期诗作的经典况味——一个文心、佛心合二为一的山水田园诗人。
绝品,当之无愧。
“一个文心、佛心合二为一的山水田园诗人”,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