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那撑破的行李箱(散文)
清晰地记得,那是毕业二十周年的聚会。一位从北美回国参加聚会的同学,拖着巨大的箱子,鼓鼓囊囊,显然,是由于物品太多太重,拉链都损坏了。聚会的许多细节,我忘记得差不多了,却记住了同学那撑破的行李箱。
人都会长大。第一次脱离了母亲的怀抱,蹒跚学步,那是一种骨子里蹦出来的自由向往。甚至,口齿还不能清晰表达,却已是坚定不移,有着小大人的模样。
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伴随着父母老辈的鼓励,终于,走得稳了,又终于,可以跑了。似乎,与生俱来,那成长的倔强。
少年时,书本里的文字和图画,展现了世界,一幅幅万花筒般的奇妙。老师的课堂,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话语,描绘了许多各色地理和各样人物的他乡。于是,年少的梦里,飞越江河,翻过大山,像是长了翅膀。
家乡那一方天地,虽没能步量一个个角落,但已然无法承载胸中的渴望。到外面去,那里的世界一定精彩。年少的活力,充填着胸膛,年少的梦境,挥动起了臂膀,舞动着,蹬地一跃,飞上天空,越过家乡原野,飞离父母眼光。
母亲的眼泪,没有溢出那阻止孩子脚步的力量,只是不舍的感伤。即便是父母狠心不放手,也阻挡不了孩子的梦想。远走他乡,成了顺理成章,未知的未来,在急切的求知欲里荡漾,没有恐慌,也并不会迷茫。
就这样,长江南岸,太湖北方,同学从这里启航,十六七岁就告别水乡,为那心中的理想,开始闯荡。
四年本科夯实基础,获得优异成绩保送国都学府。当年的稚子,饱读科学理论,成为了渊博之士。眼界宽了,脚下的土壤已不足以承载心中辽远的梦想,舞动丰满的羽翼,飞往了更大的殿堂。
背井离乡,身边少了父语母音,面对陌生他乡,有过诸多不适不畅。好在,习以为常,艰难的起步也只是短暂的过往。毕业,入职理想的工作环境,接着,娶妻生子。从此,落地发芽,扎根异邦。
弹指一挥间,数十年即过。期间,偶有回到故乡,每每告别,难舍之情终是敌不过小家远在他方。
那次聚会,同学两事并举,一者参加团聚,二者看望父母。大家席散分手之时,我帮着同学处理破损包箱。那箱子里,除了几件换洗衣服,其余都是买给父母兄妹的礼物。难得回来,恨不得,用多多的礼物表达心中的念想。虽然多数礼物可以用钱在国内买到,但都替代不了自己那份异国他乡携回的重量。
我知道,后来,同学又多次回故乡,或许,行李箱没再发生过拉链破损,但一定是,总在有限的行李箱里塞上那份心意,满满的,挤了又挤,塞满还塞,开了关,关了开,生怕漏拿遗忘。
客家人有句古话,“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这是客家人为求发展而千年迁徙的祖训。也是历代远走他乡的中国人的心灵鸡汤。然而,话虽如此,故乡总是占据着最深最柔的心房。年少时的激越渐渐变成稳重,漂泊变成安定,家乡就成为了记忆里时时浮现的画面。随着年纪越老,画面越加清晰,越加牵动百结愁肠。
按时间算,十多年的故乡生活,和数十年的异乡定居,不在一个数量等级上,然而,他乡再好,都冲消不了思乡的情怀。因为,故乡,在幼小的心灵里刻画得最真最透,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那里有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经常看见,同学发表抒发童年记忆和思乡的文字,让我想起了他那破损的行李箱,也想起了自己也将终老他乡,写下本文,语无伦次。最后,把汤菲演唱的《乡愁》歌词抄录附后,聊作慰籍,也与同学共享。
《记住乡愁》
瑟瑟霜风不息
脸颊横飞冻雨
止不住乡愁油然而起
雨声淅淅沥沥
我在天的这边
你在天的那里
沉吟中故乡青山剪影
心心念念不已
总是在万家灯火闪亮
我知道我将终老他乡
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
明月重升 已天凉
我在天的这边
你在天的那里
沉吟中故乡青山剪影
心心念念不已
总是在万家灯火闪亮
我知道我将终老他乡
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
明月重升 已天凉
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
相见如梦 应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