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晓荷】纯洁的生命犹如秋天盛开的白海棠(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纯洁的生命犹如秋天盛开的白海棠(随笔)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68.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1发表时间:2022-06-21 08:54:07
摘要:此为《红楼梦》五十一回笔记。


   所以看看贾宝玉的表现,非常紧张和温暖:他叫大家不要声张,只需要晴雯在怡红院里养病就好。要知道,贾府的规矩是下人生病,是必须出去的,我想主要是怕传染。在礼教社会里,晴雯是一个丫头,社会地位不允许她在怡红院养病的,可是因为贾宝玉的保护,使她享受了这样的权力,这在当时,是会给人家留下诟病的。
   所以当那个新来的医生看到晴雯的手时,就有些惊呆: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有一个老嬷嬷忙拿了一块手帕掩了。
   晴雯的指甲保养得好,而且非常的美。说明晴雯平日里干的活不多,也不重,试看看乡下的劳苦大众之中的女人,哪个会有这样的指甲?二是可以看出,晴雯独立的个性,长长的指甲,鲜艳的颜色,既是一种明丽的生命形态,也是一种诱惑,更是一种刺眼的东西。
   所以当医生问:“方才不是小姐,是位爷不成?”时,那老嬷嬷说那是“屋里的丫头——倒是个大姐。”这里可以看出这些老佣人,早已对晴雯有看法了,在她们的眼里,似乎晴雯有些不守规矩。这也必将给晴雯埋下祸患。
   然而小说写到这里,却不再讲晴雯的病情,而是直写晴雯的药。贾宝玉看过医生给晴雯开的药后,非常生气:“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
   读这本小说,有关医药方面的知识不少,可见作者至少熟读过医书药典,否则不可能对医理和用药这样清楚。
   我曾在一家中药企业集团里工作过十年,我对贾宝玉说的这两味药略有耳闻。其中的枳实,在我们四川非常多。我的故乡金堂县号称“可爱的桔乡”,乡下遍种桔子,这桔子在没有成熟时,落在地下,晒干后俗称枳实。而成熟的桔子,剥皮晒干的叫陈皮,二者虽出自一种果树,其功效和药理却大不同。药书讲“枳实本苦降下,辛行散,微寒而不温燥,入脾、胃、大肠经,药力较猛。既善于破气消积以除胀满,又长于行气消痰以通痞塞,故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痹之要药。此外,还可治脏器脱垂。”
   而麻黄呢,我的印象特别深,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小河水渠边上,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有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茎分节,节间长2.5-5.5厘米,每节空心。小时候玩耍,与弟弟摘掉麻黄草,拔节,然后又接上,接缝就夹在头发上,相当于发夹一样。《本草纲目》上讲:“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从这两种药的功效看,的确药性较猛,所以贾宝玉直呼“该死!该死!”他是对这个医生看病水平的鄙视呢。
   后来焙茗又请了常来贾府的王大夫,其所开的方子上,就少了这两味猛药。
  
   六
   贾宝玉再看王大夫的用药,就高兴了,便发表一通高论: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说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我和你们一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麝月等笑道:“野坟里只有杨树不成?难道就没有松柏?我最嫌的是杨树,那么大笨树,叶子只一点子,没一丝风,他也是乱响。你偏比他,也太下流了。”宝玉笑道:“松柏不敢比。连孔子都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知这两件东西高雅,不怕羞臊的才拿他混比呢。”
   后来晴雯说在怡红院煎药未免味道太大,建议到外面去煎最好。贾宝玉却说:“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神仙采药烧药,再者高人逸士采药治药,最妙的一件东西。这屋里我正想各色都齐了,就只少药香,如今恰好全了。”
   从虎狼药讲到人的生命的强弱。贾宝玉借秋天的白海棠来形容年轻的生命,那白色的花儿,如玉一般纯洁与柔弱,哪里经得起风吹雨打呢?其又说大家的生命如杨树,不比松柏。杨树长得枝叶繁茂,然而心中是空的,好比一个纯洁的人一样,心里无私无欲,外直而中空。
   所以他住的怡红院,就似生命的一种理想乐园,可以包容所有纯洁的生命。尽管药有异味,但药也不过是草木的一种,生命虽卑微却可以治病救人。贾宝玉希望怡红院能融进更多不一样的生命气息,所以说药香与花香并无差别。
   有一年我去云南大理的圣源寺,看到观世音菩萨的真身——原来他是一位和尚,后来问及寺里的主持,才知道菩萨为了普渡世间众生,避开世俗人对男女性别之间的误会,才化作女儿身的。世间的一切,在菩萨眼里,都是平等的,无贫穷富贵之别,也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人们称他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用慈悲之心,观照世间一切生灵。
   也许作者写到贾宝玉的行为,正是表现出他的慈悲之心。人们读红楼时,总能读出贾宝玉的多情,这一本书也大抵是写情。而贾宝玉的多情,也正是人性的善良与慈悲,所以“智极而圣,情极而佛”,最后贾宝玉赤脚在雪地里出家,岂不是跟佛祖当年放弃国之公子,赤脚修行一样?
  
   2022年6月14日于新都思学园茶园
  

共 707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老师的红楼笔记,我时常会问自己:为何要读红楼?读之意义何在?每读一篇笔记,我都随着老师对书中人物的解析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开篇赞扬晴雯,实则是赞扬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重视个体生命价值,是老庄道家思想的宗旨,它与儒家的道德本位不同,也与法家、墨家的功利本位相异。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今,都是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老师切准曹公深意,从袭人的出行排场,展现的是封建大家庭的末世悲歌:心虚才需要排场,用外在的张扬来弥补内在的空虚;从晴雯的性格命运,生活细节,展现个体生命价值与群体社会秩序的交锋博弈;从宝玉对众女子的态度,流露出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弘扬的是人道主义。老师的红楼笔记,在原著与现实之间来回穿梭,在远与近之间切换自如。随着老师细致入微的分析,加深读者对原著与社会背景的认识,对人情世态的深入了解,对真善美的颂扬。一个如海棠花一般纯洁生命的陨灭,就是对吃人的封建社会的无声抨击。文章有静气,思想有光芒,开卷受教益。【编辑:亭上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6-21 16:53:49
  浮世中能把心静下来读书写笔记,是一种修炼。作者像一个文学路上的苦行僧,独自走在一条与众不同的寂寞之路上。坚持下来,生命会渐至臻境。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2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6-21 16:55:23
  开篇一段:“伟大而高超的文学作品,作者都是隐藏的,他只是陈述事实,好与坏,美与丑的评价,都交给了读者。”编文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