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摆渡】黑色轨迹(小说)

编辑推荐 【摆渡】黑色轨迹(小说)


作者:益水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99发表时间:2022-07-08 19:06:04
摘要:石林峰,一个普普通通以苦为生的农家孩子,为了义气、尊严和利益屡次以命相搏,以弱斗强,逐渐对暴力产生了谜一样的崇拜,最终走上了黑社会的不归之路。


   事后,“六六粉”一伙全部送医,有的重伤,有的轻伤,好在都没有生命危险。“六六粉”本人被打断三根肋骨,一只眼睛也受了重伤,血肉模糊。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随即展开调查,从碧水林峰工地上带走了五六个人,石凌峰也被通知不能离开土城县,随时听候传唤。
   快到中午时分,土城县委郭书记的手机响了,“郭书记,我是省委办公厅赵文宇。”
   “赵秘书长啊,您好,您好!”
   “你们县里上午发生的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
   “知道了,正在处理。”
   “你们土城县这几年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搞不上去,与你们县的投资环境有直接关系,今天上午发生的事就是很能说明问题。这样的投资环境,哪一个投资商还敢去啊?”
   “是,是,赵秘书长说的对。”
   “这个事情你们县里不要简单地就事论事,要汲取此次事件的教训,深挖问题的根源,妥善处理,从根本上改善你们县的投资环境,对那些为害一方的恶势力要依法严惩。”
   “是,是,我们一定认真处理,请赵秘书长放心。”
   ……
   当天下午,宏峰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被公安局带走讯问的工人全部毫发无损返回了工地。“六六粉”一伙人中除了几个伤势较重的仍在医院治疗,其余都被送往了看守所。胡县长也亲自给石凌峰打电话表示了慰问。几天后,“六六粉”团伙中包括其本人在内的几个核心成员被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和强迫交易罪提起了公诉。
   经此一战,石凌峰这个名字在土城县家喻户晓,曾经鲜为人知的绰号“黑石头”也慢慢在土城县传开了,他成了土城县名副其实的“老大”。
  
   四 艰难岁月
   石凌峰出生在土城县一个偏远的农村----红庙乡前沟村,村里的土地都是靠天吃饭的坡梁地,十年九旱,是全县出了名的穷村子。石凌峰父母共养育了四个子女,石凌峰排行老四,姐姐最大,接下来是两个哥哥。时间刚刚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大门,石凌峰进入了红庙乡中学读了初中。他读初二时二哥娶了媳妇,与大哥成家的时间相距了四年。那个年代,土城县的农村人有一个习俗,男子娶媳妇要给女方家一笔“彩礼钱”,少则两三万,多的有五六万。大概是女方家庭为女儿的后路着想吧,越是穷的地方,娶媳妇要付的“彩礼钱”越多。等给二哥娶过了媳妇,石凌峰的父母已经是家徒四壁了,还借了一圈儿外债。石凌峰勉强念完了初中就不得不辍学回家了。石凌峰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学习成绩平平,但他十分爱好体育,可村里的小学里除了一个摇摇晃晃的篮球架和几颗破旧的篮球外,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器材。到了初中,学校那些单杠、双杠,秋千成了他的最爱,学校虽然没有这方面专业的老师进行系统的教学,但他还是一有空就在上面玩儿上一通。石凌峰天生臂力过人,初二时引体向上一口气能做三十几个,特别是他能在单杠上做连续的大回环,这在学校里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他当上了班里的体育委员。因为个头不高,身体壮实,皮肤黝黑,同学们给他送了个外号----黑石头。
   辍学不久的石凌峰为了挣钱帮家里尽快还债,进入了离村六七十里邻县的一个铁矿。每天单调而危险的井下工作虽然辛苦而忙碌,但不菲的收入还是吸引着他。两年的锻炼,他的身体更加壮实了,社会阅历也增加了不少。家庭的贫苦,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做什么事总是任劳任怨,从不拈轻怕重。另外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为人豪爽,讲义气。每次发了工资,除了给家里拿回大部分之外,总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请交往密切的工友们吃上一两顿饭。因此在铁矿上他结识了许多朋友,每每在酒后吐露出“苟富贵,勿相忘”的豪言壮语。
   正当他轻车熟路准备在铁矿继续干下去的时候,铁矿所在的县开始进行矿山整顿重组,矿山暂时停产,像石凌峰这样的临时工全部被解雇。被迫回家的他,还是不甘心踏踏实实做一个地道的农民,在家呆了半个月后,经人介绍到了土城县城关镇一个私人的建筑工程队当了一名小工。这个私人的建筑工程队不像他原来所在的铁矿那样包吃包住,而是管吃不管住,住处得自己解决。为了省钱,他和几个农村进城打工的年轻人在紧挨城关镇北边的农村里合租了一间房子。这家城郊的农民有一个大院,东西两侧分别盖了两排房子,专门用来出租。像这样的农户这个村里还有好多家,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为了省钱,很多人都租住在这里。石凌峰租住的这一家大大小小的房子里就住着二十几位打工的年轻男女,其中有一间房子是三个女孩子合租的,一位名叫高小芸的女子和石凌峰是同乡,都是红庙乡的,而且还是初中时比他高一届的同学,虽然不是特别熟悉,但也彼此认识。高小芸在城里一家大饭店当服务员。
   建筑工程队的工作起早贪黑,十分辛苦,但像石凌峰这样体力充沛的年轻人,在一天的劳作之后总是还有余力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那个年代,城关镇里的夜生活十分有限,除了一个电影院,就是两个舞厅。舞厅是城里年轻人的世界,像石凌峰这样的农民工是不敢轻易进入的,他们只能是十天八天三两个人结伴看上一场电影,或者是买上点酒菜在租住的房子里猜拳行令自娱自乐一番。
   这一天晚上十点左右,石凌峰和两位同住的年轻人看完电影骑着自行车往回走,当他们走到城乡结合部的一段没有路灯的土路上时,隐隐约约看到前面有三四个人在厮打,还伴随有女子的哭叫声,等他们走近了才看清是两个陌生的男子正在撕扯高小芸和另一位同住的女子,两个男子嘴里还不时戏谑地说着一些低级下流的语言。石凌峰一行三人见状,立刻下车冲了上去,将两个满身酒气的小流氓推开,把高小芸和另一个女子解救出来。两个小流氓见他们人多,也没做太多的纠缠,骂骂咧咧地向着城里的方向走去了。惊魂未定的两个女子赶紧从路边扶起倒在一旁的自行车跟着石凌峰他们回到了住处。
   第二天晚上,高小芸和那位女子下班后买了一些酒菜送到了石凌峰他们的房间表示感谢,石凌峰他们推让了一番才勉强收下。原来那位女子叫柳慧慧,和高小芸都在同一家饭店当服务员,晚饭时候那俩个小混混一直在他们饭店喝酒,席间她们给端菜倒茶的时候,这两个家伙就不怀好意地夸她们长得漂亮,说一些戏谑的话,没想到下班后竟然尾随到这片没人的地方动起手来。多亏了石凌峰他们路过,才解救了她们。从此,高小芸和石凌峰进一步熟识起来了。
   高小芸家住红庙乡太河村,距离石凌峰家有十几里远。初中毕业后考了两年中专,均未及第,就来到了县城打工,当上了饭店服务员。高小芸中等个头,身材匀称,圆脸花眼(双眼皮),齿如瓠犀,楚楚动人,只是言谈举止间尽显乡土气息,缺少城市人的气质和味道。
   两个小混混自从那天晚上纠缠高小芸和柳慧慧未果,以后便隔三差五来饭店借吃饭的名义调戏她们,也有几次借着酒劲儿尾随,但高小芸和柳慧慧躲闪腾挪,一次次化险为夷。柳慧慧的父母听说之后,担心女儿出意外,便把柳慧慧接回了家。之后,高小芸晚上下班后只能一个人独自回家了。尽管饭店老板也十分通融,允许晚上客人不太多的时候,让高小芸早下一会儿班,但她还是每天提心吊胆。一天晚上,高小芸又一次被几个小流氓堵在路上,她扔掉自行车惊慌失措哭着跑回了住处。石凌峰和几个同住的年轻人正在院里一边喝啤酒一边纳凉,见此情景急忙围了过去想问个究竟,高小芸别哭别回头用手指了指大门外说:“那些流氓……”
   原来三四个小混混竟追到了大门口,石凌峰和几个年轻人仗着酒劲冲出门外与几个小混混打成一团,那几个人哪是石凌峰他们的对手,一顿拳脚,几个小混混被打得屁滚尿流,呜哇乱叫,狼狈逃窜,石凌峰他们大获全胜,但就此也埋下了祸根。
   高小芸见石凌峰他们兴高采烈回到院子了,满脸愁容地说:“你们让他们走了就行了,何必去惹他们呢?听我们老板说,这伙人在县城里也是有名的地痞,他也得让着三分呢。今天他们找到了咱们的住处,又吃了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我这班儿恐怕以后是上不成了。”
   石凌峰也觉得高小芸说的有道理,但好汉做事好汉当,他拍着胸脯说:“不要让他们吓倒,从明天开始,每天晚上我去饭馆接你!大不了多打几回架,我看那些单胳膊细腿的小市民也不是我的对手!”
   石凌峰果然说到做到,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就成了高小芸的护花使者。开始的时候,同屋住的几个室友有时间也和石凌峰一起接高小芸,可后来他们发现人家两人的关系已经很不一般了,他们也就没必要继续当“灯泡”了,知趣地慢慢退出了。石凌峰也理解室友们的好意,但自己却更责无旁贷了。每天晚上他下工后就早早地吃过晚饭,提着一根防身的木棍,骑着自行车到小芸工作的饭店门外等候。这样的行动让高小芸大为感动,她觉得这个小伙子像个英雄。自古美女爱英雄,高小芸也不例外,她坠入了爱的漩涡。她经常专门借口自己的自行车轮胎没气等原因,让石凌峰骑车驮着她,石凌峰也乐此不疲,两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感情迅速升温,成为了公开的恋人,每天接送高小芸成了石凌峰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小芸幸福地享受着石凌峰对他的保护,她相信他是她坚实的依靠,但心里也常常为他捏着一把汗。
   俗话说,怕处就有鬼。高小芸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天晚上当她正要更换衣服准备下班回家时,饭店外面一阵大乱,高小芸预感不妙,等她跑出饭店一看,石凌峰已倒在了血泊之中,行凶者已逃之夭夭,不知了去向。她赶紧返回饭店呼喊救人,饭店工作人员七手八脚把石凌峰抬上了老板的桑塔纳轿车,急忙送往医院。经医生的仔细检查,伤势不轻,但所幸都是一些外伤,没有生命危险,头上被砍了几道伤口,缝了三十几针。经过两天的输液治疗和留院观察,头上裹满纱布的石凌峰在高小芸的陪护下走出了医院,饭店老板替他结算了所有的医疗费,并给他买了一些慰问品,开着桑塔纳把两人送回了住处。临走的时候,饭店老板语重心长地说:“小芸啊,你对象小石是个男子汉,值得你托付终身!”接着他又转过头来拍着石凌峰肩膀说:“小伙子,我看出你是个不服输的汉子,但你们都是从农村来的,势单力孤,我劝你们经过这次事情后,吸取点经验教训,不要和这些人较劲了,强龙难压地头蛇啊!明天我给小芸把工资结算了,你们去别的城市打工去吧,凭着你们年轻勤快,到哪里还找不到一碗饭吃?”
   此后的半个月里,石凌峰在高小芸的照料下,伤口在慢慢地愈合。因为两个人都不能上班,倒是有了更多相互陪伴、相互了解的时间,感情进一步升华。两人商量好等石凌峰的伤完全好了以后就把对方引见给各自的父母。饭后闲暇的时间,他们俩常常骑着自行车沿着城外弯弯曲曲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转悠,有时也登上城西那个杂草丛生的土山岗上眺望这座他们从小就无比向往,而今却令他们如此伤心的小镇。石凌峰最后一次牵着高小芸的手登上这个高高的山岗时,他深情地望着这个即将告别的小镇,豪情万丈地对小芸说:“等咱们以后有了钱,一定要在这里盖一所最大的房子,让所有的人都羡慕!”
   小芸含情脉脉地看着石凌峰点点头,微笑地说道:“会的,一切皆有可能!”
  
   五 更大的舞台
   盛夏的朔北,草长莺飞,绿意盎然,大地上的万物趁着短暂的温暖争分夺秒地生长,生怕错过这妙曼的时光。石凌峰和高小芸的关系也和着这盛夏的气温一步步升高,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二人按计划相互见过了对方的父母,就匆匆告别了熟悉的故土,带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了一个更加繁华、更加陌生、更加宏大舞台----省城盛都市。
   省城盛都离土城县大约有近三百公里,是北方一座繁华的城市。石凌峰和高小芸坐着公共汽车沿着起伏不平的柏油路,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他们从未踏足过的省城。眼前的繁华让他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他们下了车,每人提着一个大包沿着出站通道走出了车站大院,来到了站前广场,扑面而来的烦嚣鼎沸让他们顿时晕头转向,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他们走到一处小空地定了定神,正当他们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时,四五个手举旅店、宾馆小牌子的女人围了上来,“住店吗?我这便宜,离车站很近。”“我这儿大小房间都有,价格也不贵,拐弯儿就到。”“我这儿干净卫生,包你们满意!”……几个女人为了招揽生意吵作一团。石凌峰和高小芸使了个眼神儿,选择了其中一个眉目和善的中年妇女。中年妇女领着他俩拐弯抹角来到了一个狭窄的小胡同,一边走一边不停地说着,“不远了,你看,就在前面那儿,拐弯就到……”女人说着不远,可走了十几分钟女人还是重复着那句话——不远了。石凌峰心里闪过一丝上当受骗的感觉,不耐烦地问了句:“到底还有多远?”女人回答的依然是那句话。经过二十几分钟的疾走,总算到了。门口竖着一个醒目的白底红漆招牌——腾飞旅店。石凌峰感到这是一个吉祥的名字,心中默想:这里也许就是自己腾飞的起点。兴奋的愉悦驱散了心头的疑虑和不快。为了省钱,他俩没敢奢侈地住一个包房,而是分别住进了四人女间和六人男间。因为他们带的盘缠确实有限,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挣到钱。

共 30996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7
转到
【编者按】一篇社会现实小说。小说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为历史背景,描写了石凌峰的发迹史,通过石凌峰从一个泥腿子成为亿万富翁的经历,揭露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通过勾结保护伞,采用暴力犯罪、钻改革开放空子等手段,包聚敛财富,形成黑恶势力,并猖獗一时的社会现象。小说故事曲折,情节多变,人物众多,引人入胜。尤其是刻画了石凌峰这个特殊的人物形象,具有残忍、狡黠等性格特征,符合黑恶势力人物的普遍特征。小说在揭示社会显示方面是比较成功的,最后读者看到正面力量的出现,即这个黑恶势力的最终破灭,表达出小说的主题。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07-08 19:08:13
  欣赏文友小说,反映社会现实,揭露黑恶势力,人物形象凸显,故事情节曲折。结尾处编辑作了简单处理。期待新作。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07-08 19:53:56
  利益面前的社会千奇百怪,但毕竟,社会正义迟早会到来。感谢作者分享作品。
3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2-07-10 10:17:15
  一段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揭露了黑恶势力及其毁灭的必然过程。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篇幅较长,作者创作辛苦!
4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2-07-11 17:45:52
  这篇小说很熟悉,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我的小镇常有类似的事例发生。具有现实意义,我欣赏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对话描写极其形象。还有作者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来消灭黑社会,让人觉得痛快。
5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7-12 07:56:34
  这是一部颇具现实意义的小说,读来触动所思。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